沒有地圖和羅盤的時代,人類如何在大海上航行

2020-12-11 騰訊網

[摘要]舊時代的旅人,特別是大航海時代的探險家,只能憑著血肉之軀摸索著前行,他們既感受到了「逆旅」的真實況味,也真切地體驗到了世界的遼闊與深邃。

我們現代人差不多都是包裹在「文明的金屬殼」裡的軟體動物。憑藉性能良好的工具,我們幾乎可以去往地球的任何角落。這樣的旅行,舒適固然舒適,但毫無懸念和難度可言。相比之下,舊時代的旅人,特別是大航海時代的探險家,只能憑著血肉之軀摸索著前行,他們既感受到了「逆旅」的真實況味,也真切地體驗到了世界的遼闊與深邃。

沒有比較,就不知道人生曾經有多麼精彩。這裡我們不妨跟著德國博物學家馬歇爾·羅比森的瑰麗文字,謙遜地領略大航海時代探險之旅的奇幻以及大自然賦予探險家們的智慧。

發現島嶼

聞著醉人的香氣就能尋見

為了在茫茫大海中尋找島嶼,探險家們必須不斷地判讀各種跡象,並且綜合所有的資訊。陸地上方的雲層結構,能指引葡萄牙人從聖港島航向馬德拉群島。海流和海水中的鹽分可以作為局部地區的路標;流竄於大海軀體中的浪花,能夠指引淡水水域的方向。探險家甚至能夠從生物身上的微小細節中發現島嶼上的重要信息。海水和風為陸地的動、植物世界帶來了香氣,對需要呼吸的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信息。例如,草的香氣隨風吹拂到海面上。

澳大利亞的航海家哈洛德·蓋特在距離紐西蘭海岸70 海裡遠的地方,就覺察了黃花茅令人迷醉的芳香。西蒙·溫切斯特說,聖赫倫那島還沒出現在眼前,他就嗅到了香氣。一名周遊列國的植物學家在亞速群島經歷了類似的體驗,她說她還沒看見島嶼就感覺到那裡常年瀰漫著百合的甜蜜芬芳。地中海地區的島嶼就像是看不見的花園,四處漫溢著香氣。在拿破崙的回憶中,科西嘉島有著獨特的香味;在俄羅斯作家伊凡·蒲寧的記憶中,義大利「每座島嶼都有各自獨特的香氣」。希臘政治家米基斯·提奧多拉基斯回想起當他們尚未下船看見陸地,就「因為那奇特的柑橘香味」而聞到了克裡特島。

海岸的植物種類越豐富、原始,散發出的氣味給人留下的印象就越強烈。因為海風時而離岸時而向岸,花香在一天當中也有不同的階段,因此天時尤為重要。19 世紀的一份資料提到,夏威夷群島的黎明時刻,帶來了令船員們傾倒的香氣。特別是船員們未曾聞過的植物香氣,留給人的印象格外深刻。

最早發現夏威夷群島的歐洲人是西班牙的胡安·蓋塔諾,不過真正使夏威夷為世人所知的是英國航海家庫克船長,他於1778 年1 月登陸夏威夷群島,然後前往阿拉斯加附近,於1779 年1 月返回夏威夷時死於與土著的衝突。

發現夏威夷

「還沒看到島嶼,就能聞到它。香氣在15 公裡遠外的海上輕拂。」1616年的聖誕節,英國探險家科特普靠近肉豆蔻島時如此描述。從前橫越大西洋的船員在美洲海岸前方,最先與新大陸接觸的是從陸地吹拂而來的氣味。16 世紀的義大利探險家喬凡尼·達·韋拉扎諾提到:「歐洲為人知曉的樹木,正在遠方散發著香氣。」哥倫布穿越加勒比海地區時,古巴的樹木百花齊放,甜蜜的芳香湧向大海。水手們無不著迷於魔法般的委內瑞拉海岸,「他們享受著陸地上的植物散發出的愜意香氣」。「在特利尼達島的岸邊,經過清晨露水洗滌的草與樹木,甜蜜芬香迎面襲來。」類似的經歷於1606 年在加拿大的海岸邊發生在法國冒險家的身上。「陸地上無與倫比的香氣,隨著暖風迎面襲來,濃鬱地像是無法再傳遞更多的東方異國氣味。我們伸出雙手嘗試撫摸風,它是如此容易地抓在手中。」這是多麼棒的體驗啊!

法蘭索瓦·勒戈描述從留尼旺島散發出的、湧向大海的美味芳香。那股強烈的氣味喚醒了許多熟睡中的水手。當然,聞到如此充滿島嶼和冒險味道的香味,誰還捨得睡覺呢?

大海航行

靠的竟是鳥類

除了遠方飄過來的醉人香氣,海洋動物也是即將靠岸的線索。

史前時代的航海家必須跟隨鯨魚和鮪魚群,或者在海中遊水的大海雀尋找陸地。在海洋中,它們是人類的指路者。龐大的海龜群橫渡今日充滿垃圾的熱帶海洋,朝孵卵的海灘前進。有時候,鳥會在遊泳的海龜背上休息。夜晚時分,成千上萬隻動物的鼾聲繚繞在大海上。加勒比海上迷失方向的近代海盜們,能夠透過神秘的聲音信號辨別方向。

然而,海洋中最重要的辨位輔助生物是鳥類。直到近代,島嶼和北大西洋中的大陸沿岸才被發現。愛爾蘭的修道士比維京人還早抵達島嶼——他們應該是跟隨鵝群抵達的。鳥類也會帶領人類前往加那利群島和維德角群島。根據航海文學中經常提到的,應該是葡萄牙人發現了亞速群島,他們在那裡改變了航向,跟隨鳥類前進。

許多候鳥在夜晚飛行,因此以它們作為「指標」的作用也許受到了局限。然而,現今的鳥類學家觀察月圓前的鳥類飛行,發現即使在沒有月光的時候,鳥類仍然能在海上指引方向。有些鳥類在海上默不出聲,例如軍艦鳥和熱帶鳥,但是其他小鳥卻為航海家帶來了聲音饗宴。哥倫布記載:「一整個晚上都能聽到鳥兒飛過。」而愛斯基摩杓鷸和它的流浪夥伴——美洲金斑鴴,應該是不情願地擔任指路的工作。「在晚上能夠聽到(愛斯基摩杓鷸)悲傷憂愁的長鳴笛聲,讓人想起風的呼嘯聲,而非鳥叫聲。它的聲音是大自然中令人難忘的一種奇特聲響。」 19世紀美國一本與鳥類相關的書籍如此記載。如今,愛斯基摩杓鷸的聲音已經在候鳥混音合唱團裡消失了。

軍艦鳥

熱帶海鳥。翅極長,尾長呈叉形,飛翔能力強,常在空中搶奪其它海鳥的食物,其英文名為「海盜鳥」之意。雄鳥具鮮紅色喉囊,求偶時充氣膨大如球形。

愛斯基摩杓鷸

又名極北杓鷸。是體型較大的海岸鳥,曾在北美洲的北極圈裡大量繁殖,冬天則遷徙到南美洲彭巴斯草原過冬。19世紀時遭大量捕殺,數量銳減。目前已是全世界最珍稀的鳥類之一。

紅嘴熱帶鳥

鸏科鸏屬的鳥類,嘴為紅色,俗名紅嘴鸏。中型海鳥,分布於整個熱帶海洋。除繁殖季節登陸產卵育雛外,其餘時間均在海洋上飛翔。有時長期跟隨漁船飛行,於桅杆上歇息。

美洲金鴴

涉禽,繁殖於阿拉斯加及加拿大北部;越冬在南美洲。鳴聲嘹亮,十分悅耳。哥倫布在第一次航海旅程中,有65天看不見陸地。他根據愛斯基摩杓鷸與美洲金鴴的遷徙時間及模式,得以到達鄰近的陸地。

曾經成群結隊飛越美國的鳥類應該已經絕跡了。夜晚視線不佳,船隻要靠近岸邊時,陸地上的小鳥還有昆蟲的叫聲隨著水面傳到遠方,可藉以辨別方向。約瑟夫·班克斯在紐西蘭的海岸邊無意中聆聽了一場小鳥音樂會,並且給予了生動的描述。根據故事的描述,葡萄牙的水手隨著沿水面傳來的公雞叫聲,找到了錫蘭南部的城市加勒。有些人可能有這樣的印象,在柏林的某個朦朧早晨,聽到隨著萬湖湖水傳來的孔雀鳴叫;或者秋天時,被正在薄霧中旅行的野鵝叫聲喚醒。

從古至今,鳥類一直在航海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大航海時代的船長仔細地在航海日誌上記載所有海洋哺乳動物、海龜、飛魚或鳥類。1722年4月3日,荷蘭籍船長雅可布·羅赫芬在前往東南太平洋的航程中記載到數種鳥類出現在海面上;隨後,在4 月5 日發現了海龜、在海水中漂動的植物和許多鳥類,同一天他還發現了復活節島。

喬治·羅伯森是發現大溪地那次遠徵中的甲板軍官,他寫道:「因為我從未在距離陸地十多公裡之外的海上看見小鳥,所以看到在海岸邊歇息的小鳥時,我一直猜想陸地應該不遠了。譬如,玄燕鷗和軍艦鳥幾乎每個晚上都會在岸邊休憩,除非海上有許多小魚,它們才會滯留在海面上。」認識鳥類是最基本的知識,葡萄牙探險家佩德羅·基羅斯記載道:「如果看見秘魯鰹鳥、鴨、赤頸鴨、海鷗、燕鷗、雀鷹或者紅鶴,就代表非常接近陸地了。但是如果是紅腳鰹鳥,就不用多加理會,因為在距離陸地遙遠的地方也能發現這種鳥類。同樣地也可以忽略熱帶鳥,因為熱帶鳥會隨意亂飛。」人類不斷地觀察大自然,將其當作星象圖、羅盤和地圖之外的補充資訊,直到每一個海岸都被發現,原來的方向指引者便失去了作用。

鷗科玄鷗屬鳥類,以海中遊魚或軟體動物為主食,主要棲息於熱帶及亞熱帶區域之海岸或島的礁巖峭壁上。

玄燕鷗

中型鴨類,雄鳥頭、頸為棕紅色,額至頭頂有一乳黃色縱帶;雌鳥上體大都黑褐色,翼鏡暗灰褐色,上胸棕色,其餘下體白色。棲息於江河、湖泊、水塘、河口、海灣、沼澤等各類水域中,尤其喜歡在富有水生植物的開闊水域中活動。

赤頸鴨

鷗科中體型較小的類群,因與家燕的尾型相似而得名。此屬鳥類分布幾遍全球,絕大多數分布於熱帶、亞熱帶。

燕鷗

中等體型而翼短的鷹。從棲處或伏擊飛行中捕食,喜林緣或開闊林區。其模式產地在瑞典。為世界瀕危物種之一。

雀鷹

鰹鳥科下的一種大型海鳥,廣泛分布於太平洋、印度洋及澳大利亞等溫帶及熱帶地區附近的海島上。飛翔能力極強,也善於遊泳和潛水,在陸地上行走也很有力。

紅腳鰹鳥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相關焦點

  • 沒有地圖和羅盤的時代,人類如何在大海上航行?
    這樣的旅行,舒適固然舒適,但毫無懸念和難度可言。相比之下,舊時代的旅人,特別是大航海時代的探險家,只能憑著血肉之軀摸索著前行,他們既感受到了「逆旅」的真實況味,也真切地體驗到了世界的遼闊與深邃。沒有比較,就不知道人生曾經有多麼精彩。這裡我們不妨跟著德國博物學家馬歇爾·羅比森的瑰麗文字,謙遜地領略大航海時代探險之旅的奇幻以及大自然賦予探險家們的智慧。
  • 握圖臨宇,從大航海時代海圖繪製看15世紀航海家所承擔的風險
    不過讓人意外的就是,在考證諸多歷史史料的話,你會發現人類徵服海洋的歷史,似乎和人類發展的歷史幾乎一樣長。早在文明誕生初期,人類的足跡就已經開始涉入大海,從新石器中晚期的航海遺蹟,到克裡特文明的地中海商業文明時代,無一不是在訴說人類徵服大海的過程,而直到古希臘城邦文明時期,建造大型船隻,溝通亞歐非三大洲,並不是什麼遙不可及的夢想。
  • 《大海航行靠舵手》見證時代風雲
    後來,王雙印又接受別人的建議,把歌曲名稱由《幹革命靠的是毛澤東思想》改為《大海航行靠舵手》。  1965年初,《紅旗》雜誌發表了題為「大唱十首革命歌曲」的重要社論,《大海航行靠舵手》名列榜首。隨即,全國範圍內掀起了大唱革命歌曲的熱潮。1969年10月1日,王雙印作為勞動模範代表進京參加國慶20周年觀禮。在中南海接受中央領導接見時,周總理一眼就認出了他。
  • 為何鄭和沒有第一個完成環球航行?
    紅著眼睛熱切尋找直抵達東方以獲取香料與黃金的歐洲人,只能把目光投向海洋,而航海技術的不斷成熟,大海已不再成其永久的屏障。   在「平板」上如何能完成球航行   鄭和不可能完成環球航海的最大因素,是世界地理意識的桎梏。如果鄭和能夠環球航海,那麼漢武帝時代已大規模進入印度洋的中國人也同樣可以。
  • 每個站到海邊的人都想這樣問一問大海 ——航海地圖中的世界
    面向大海,海風從海洋中心吹來穿過胸膛,廣袤起伏的大海波光粼粼,讓人不禁想問,遙遠的海洋上到底有什麼?我相信每個站到過海邊的人都會發出這樣的疑問,這就是大海的魅力。塞涅卡說,如果一個人不知道他要駛向哪個碼頭,那麼任何風都不會是順風。很難想像第一批揚帆出海的人,面對神秘的大海,是懷抱著怎樣堅定的決心和勇氣出發的。
  • 這些精美的航海圖,是人類俯瞰世界的嘗試
    隨後的製圖學即藉助於羅盤、望遠鏡、氣壓計等儀器和文藝復興時期不斷發展的數學知識不斷更新,逐步形成了按照數學法則繪製、通過地圖符號並經過取捨和概括而繪製地圖的新地圖學。Battista Agnese和Joan Martines不約而同地畫出了「風」,但吹風的「小天使」卻分別是12個和8個。在那個時候繪製地圖除了需要科學知識以外,似乎還需要一點點想像力……在那個沒有衛星的大航海時代,航海圖就是每位船員的生命線。很難想像那時不少人就拿著這樣「不靠譜」的地圖出海了……
  • 艱難的壯舉:麥哲倫與人類歷史上的首次環球航行
    在總督阿爾梅達的指揮下,船隊在東非和印度西海岸展開了一系列徵戰活動。麥哲倫也是首次接觸到擊劍和划船,並開始熟悉指南針、羅盤與鐵鍬等航海儀器。由於自己的小貴族出生,他有機會成為軍官,並積累其指揮部隊的經驗和商人式的精明思維。這些都是未來環球航行中要派上用場的技能。
  • 《文明6》地圖上的海怪,究竟有什麼來頭?
    仿照羊皮紙風格的世界地圖(如上)上,散落著放射出方位線的羅盤玫瑰,以及各色奇異的幻想動物。這些缺乏立體感的海怪似乎糅合了各種真實或是虛構的動物,長相詭異的巨魚、長者小翅膀的海馬、似龍又似蛇的海龍,看著就像中世紀教堂裝飾的風格——這不奇怪,因為在歐洲中世紀以及文藝復興時期的地圖上,海洋區域還真的就是如此群魔亂舞的。
  • 明朝沒有衛星導航技術,鄭和是怎麼實現萬裡遠洋航行的?
    鄭和是我國古代最為傑出的航海家,他七下西洋,浮舟數十萬裡,傳播了中華文明,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和經貿往來,書寫了人類航海史上的輝煌壯舉。今天人們出行,無論是開車還是其他交通工具,往往藉助衛星定位導航軟體。
  • 大航海時代的開啟,還原麥哲倫的環球航行,揭開血腥的遠洋航行!
    自此,人類偉大的壯舉,認識世界的新開端——環球航行開啟了。二、出海的麥哲倫得到西班牙國王的支持後,麥哲倫帶著不少補給和五艘船向西出發了。這次航行的意義是世界級的,歷史性的,但也是危險重重的。無法得知的目的地,充滿迷幻的大海,未知的領域……一切的一切,都在訴說著這次旅途的不一與艱難險阻。此外,也因為航行的一切未知性,願意上船的不多,故而有不少船員是一些罪犯、流亡者等。這點上,也讓的這支隊伍暗藏危機。果不其然,他們第一次大危機,就是船員之間的背叛。一路向西行的麥哲倫一行人,此時已經來到了南美洲的阿根廷地區的一個海灣。
  • 連載歐洲探索時代的世界地圖——「向東去」和地圖上亞洲的呈現
    15-17世紀,是人類歷史上著名的探索時代,或稱「大航海時代」。
  • 李鬱文與《大海航行靠舵手》
    他在而立之年創作的《大海航行靠舵手》那首歌詞,用今天的話說「太走紅了」,唱遍了五大洲。據統計,世界上曾有一百多個國家傳唱,在第三世界風行;在祖國神州大地上更是家喻戶曉,從城市到農村,從工廠到學校,直至幼兒園,人人都會唱。他就是詞作家、劇作家李鬱文,就是《大海航行靠舵手》的詞作者。
  • 我們的徵途是大海與新世界:哥倫布與波瀾壯闊的大航海時代
    很多歷史學家認為,公元1500年左右是人類歷史一個非常重要的時刻,從那時候開始,人類才開始真正的認識世界。在此之前,人們生活在相互隔絕的大陸上,都不知道對方的確切位置,也不知道對方的發展程度。但是從1400年開始的兩百年間,西方探險者筆下的世界地圖,從獨立、模糊、不清的小塊,開始變成一個整體,變得與現代文明地圖非常的接近。這一切都起源於大航海時代,大航海時代的探險者們幫助歐洲認識了世界;而對世界的正確認知,也拉開了世界各個文明之間的交流、融合、對抗與侵略。
  • 《原神》尋寶羅盤用法教學
    那麼尋寶羅盤的作用就非常大嘍,它能夠幫助玩家快速定位到寶箱位置,對於喜歡收集寶箱的玩家們來說非常實用,哪麼如何使用這個羅盤,才能讓我們順利找到寶箱呢?我來給大家講解一下我的使用教程吧。1.羅盤距離實測簡單從小地圖上來看,測距範圍大概就是:左上角整個小地圖的區域,也就是說如果那麼小地圖內沒有寶箱,尋寶羅盤就不會有反應。
  • 大海航行靠舵手:從熱情謳歌到偶像讚歌
    1965年初,在《紅旗》雜誌發表的《大唱十首革命歌曲》的重要社會中,這首歌曲名列榜首,並隨後改名為《大海航行靠舵手》,因為通俗易唱,且貼合當年的時代背景,很快就被傳唱開來,成為文革期間最著名的革命歌曲。1964年6月,周恩來總理陪同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的崔庸健委員長到哈爾濱訪問,在迎賓文藝演出中,王雙印演唱了最新創作的《幹革命靠的是毛澤東思想》。
  • 原神尋寶羅盤如何使用 尋寶羅盤使用步驟如下
    原神尋寶羅盤如何使用 尋寶羅盤使用步驟如下時間:2020-11-24 18:54   來源:Iefans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原神尋寶羅盤如何使用 尋寶羅盤使用步驟如下 尋寶羅盤如何使用?
  • 大海航行靠什麼?——關於指南針的反思
    海航行靠舵手,舵手辨識方向,要靠指南針。於是,依據羅盤上的刻度,指引航海路線的就叫「針經」。比如,明人張燮《東西洋考》有《西洋針路》,現藏英國博物館的明人《兩種海道針經》,就包括《順風相送》、《指南正法》二書。上世紀70年代末,在海南發現了4本叫《更路簿》的手抄小冊子,俗稱「航海針經」,記載了海南文昌和瓊海,前往西沙、南沙群島,以及南海各島礁之間航海針位(方向)和更數(裡程,一更為十海裡)。
  • 《原神》尋寶羅盤使用攻略介紹 尋寶羅盤怎麼用
    導 讀 原神尋寶羅盤怎麼用 尋寶羅盤使用技巧分享 原神中玩家任意地區聲望6後便可以會換對應的尋寶羅盤,部分玩家不知道該如何使用尋寶羅盤
  • 《使命召喚:現代戰爭》取消小地圖 改用羅盤確定敵人方位
    在洩露出來的試玩視頻中,玩家發現《使命召喚:現代戰爭》取消了小地圖這一設置,不過Infinity Ward加入了別的東西來幫助玩家獲取接近自己的敵人的方位:羅盤導航。
  • 大航海時代之前,維京人是如何跨越海峽的?這種石頭是關鍵
    但這種方法只限於在陸地上跋涉,如果到了海上,地圖就根本發揮不了作用。好在中國四大文明之一的指南針出現了,它不僅解決了中國古代航海的方向問題,傳入西方後也直接觸發了大航海時代的開啟。歷史研究表明,大航海時代始於15世紀,以歐洲的西班牙、葡萄牙等幾個國家為中心,開始探索非洲、南亞和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