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師眼中的香港中銀大廈——有殺氣的尖刀,背後奇葩故事你造嗎

2020-12-11 輿姐姐

最近迷上了楊瀾訪談錄,其中有一期節目很有意思,貝聿銘談建築風水學。楊瀾問:貝老,您相信風水嗎?貝老說:建築師都相信風水的。風水有好多種,而建築風水學不是大家所認為的迷信,而是人類文化的積蓄,是精神依託,希望所在!它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在不斷發展!我們可以簡單的舉個例子,為什麼我們都不願意住在一座建在垃圾處理廠旁邊——見不到陽關——房子外形像個墳墓——周圍沒有一點綠色——屋裡漆成純黑色——這樣的一座房子裡?

貝聿銘是美籍華人建築師,1983年獲得了建築界的「諾貝爾獎」——普利茲克獎建築獎,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也被稱為「美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最優秀的建築家」。代表作品更是數不勝數,其主要代表作品有華盛頓國家藝術館東館、甘迺迪圖書館、巴黎羅浮宮玻璃金字塔、蘇州博物館、北京香山飯店、香港中銀大廈。貝聿銘老先生為我們留下了無與倫比的建築。他的成功不僅在於他的建築天賦,還在於他卓越的社交和才能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領悟。雖然他的建築學是在美國學習的,但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風水依然非常有考究。他很早就認識到建築師權利的產物。貝聿銘基本算是所有建築師中對權力最為敏感的,他認為「建築不像詩詞繪畫,它必須追求權利,」因而他的客戶多以富商大賈、總統顯要好主流機構等權利集團為主,現代主義建築在他的手中成為鞏固統治權力的空間手法。在他看來,在建築中,人的自豪感、人對萬有引力的勝利、追求權力的意志都呈現出看得見的形狀。其中香港的中銀大廈就是一個例子。

中銀大廈的 建造很奇特,總的建築面積12.9萬平方米,地上70層,樓高315米,加頂上兩桿的高度367.4米。建成時是香港最高的建築物,也是美國以外最高的摩天大廈。結構採用4角12層高的巨型鋼柱支撐,室內無一根柱子。在中銀大廈 整個設計中採用「模數制」。然而這座銀行的背後到底隱藏了什麼故事?不妨來聽聽。貝聿銘先生當時設計中銀大廈的時間正好是1982年底,這個在1983年9月才開始中英談判香港回歸問題的前一年就開始的項目不言而喻,對我們中國來說意義重大,貝老說,我把它理解是「中國進駐和回收香港的決心和標誌性建築,也是回收談判前中國對英國實施的一次心理戰術!」所以貝聿銘先生在設計上充分體現了當時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高層的態度和任務使命,因此貝老就將香港中銀大廈設計成了一把尖刀。然而這座象徵著中國人民國抱負的建築卻是基地面積只有約8400平方米,四周被高架道路「縛綁」。而且當時中國政府給貝聿銘先生的預算僅有一億三千萬美元。如果這個數字大家無法判斷的話,那就和旁邊的滙豐銀行比較一下,滙豐銀行當時建的預算是十億美元,困難和挑戰可想而知。然而,貝老做到了,這座代表「中國人民抱負」的中銀大廈最終還是建成了——一把寒光四射的尖刀,刀鋒直指代表英國行使香港管轄權力的最高機構——總督府官邸。然而就這個通過克服各種困難和挑戰的大廈被風水師認為是不吉利的,因此旁邊的居民在附近都裝上了反光鏡,說是要把這個刀光給擋回去,最好玩的是,因為一個鋒面是對著港督府的,所以港督府在周圍附近種了一些柳樹來擋煞,中途柳樹死了一次,結果就又重新種了一些柳樹。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建築風水學這事呢!中國古人把風水稱為「堪輿」,也叫地理,合為「堪輿風水地理」。從現代科學理論來講,風水學是地球物理學、水文地質學、環境景觀學、生態建築學、宇宙星體學、地球磁場方位學、氣象學和人體信息等多種等多種學科綜合一體的自然科學。風水學是中國古代建築活動的指導原則和實用操作技術,是中國古代傅毓建築的靈魂。而建築風水學是其中一種,建築風水環境實際實際就是宜居環境,包括建築樓盤風水與家居風水。其本質是居室的朝向、採光、通風、空間布局、顏色搭配給人的心裡帶來的感受,這種感受的好壞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因此對於建築風水學的選址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則:

1、整體系統原則——整體系統論,作為一種完整的科學,它是在本世紀產生的,是一種最為樸素的方法,中國的先哲很早就開始運用了,風水理論思想把環境作為一個整體系統。這個系統以人為中心,包括天地萬物。環境中的每個整體系統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相互對立、相互轉化的的要素。風水學的功能就是要宏觀的把握各子系統之間的關係、優化結構、尋求最佳組合。

2、因地制宜原則——因地制宜,即根據環境的客觀性,採取適宜於自然的生活方式。中國地域遼闊,氣候差異很大,土質也不一樣,建築形式亦不同。西北乾旱少雨,人民就採取穴居式窯洞居住。窯洞位多朝南,施工簡易,不佔土地,節省材料,防火防寒,冬暖夏涼,人可長壽,雞多下蛋。西南潮溼多雨,蟲獸很多,因此人們就採取欄式竹樓居住。草原的牧民用蒙古包住宅,,便於隨水草而遷徙。這些建築形式都是根據當地的具體條件而創立的。中國是個務實的國家,因地制宜是務實思想的體現。根據實際情況,採取切實有效的方法,使人與建築適宜於適宜於自然,回歸自然,返樸歸真,天人合一,這正是風水學的真諦所在。

3、依山傍水原則——依山傍水是風水最基本的原則之一,山體是大地的骨架,水域是萬物生機之源泉,沒有水,人就不能生存。依山的另一種形式是「屋包山」,即成片的房屋覆蓋著山坡,從山腳一起到山腰。

4、觀形察勢原則——清代的《陽宅十書》指出:「人之居處應以大地山河為主,其來脈氣勢最大,關係人禍福最為切要」。風水學重視山形地勢,把小環境放入大環境考察。從大環境觀察小環境,便可知道小環境受到外界制約和影響,諸如水源、氣候、物產氣候、地質等。任何一塊宅地表現出來的吉兇,都是由大環境決定的,猶如中醫切脈。只有形勢完美,宅地才完美。每建一座城市,每蓋一棟樓房,每修一個工廠,都應當先考察山川。

5、地質檢驗原則——風水學思想對地質很講究,甚至是挑剔,因為地質會決定人的體質,現代科學也證明這是科學的。地質對人的影響也很重要。

6、水質分析原則——  分水學理論主張考察水的來龍去脈,辨析水質,掌握水的流量,優化水的環境。

7、坐北朝南原則——這個是原則是對自然現象的認識,順應天道,得山川之靈氣,受日月之光華,頤養天年,陶冶情操,地靈方出人傑。

8、改造風水原則——人們認識世界的目的在於改造世界為自己服務。人們只有改造環境,才能創造優化的生存條件。改造風水的實例有很多,其中四川都江堰就是改造風水成功的實例。

貝聿銘曾說「風水是我所有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建築的一部分。」他說,香港的華人是最迷信的人,在那裡,風水是一種大生意。那裡的風水先生好比我們的律師,他們無處不在,你要是不徵求他們的意見,就寸步難行。在中銀大廈的設計過程中,當時銀行給貝聿銘發來電報,對建築的正面展現眾多加了框的巨型「X"深表關注。而我們都知道,在我們中國X就意味著遭殃,部分的原因是已經判罪的犯人脖子上帶著牌子,上面寫有已經打過叉的他們的名字。中國的高層銀行官員本身並不是特意的去相信風水,但他們害怕,一旦大樓因為風水不好而影響儲戶和房客的積極性。好幾筆香港房地產交易都是因為風水不好最後弄得不歡而散。雖然沒有直接的說出來,但之所以這樣說,就是意思是說設計裡面有X並不太好,只是這個建議很委婉。然而X是整個設計裡面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撐起整座大樓的部分,所以只能將內部結構改改,其他部分可能改不了。因為對於一棟樓的設計一旦需要改動,其他地方都得改動,最後,經過貝聿銘和其他設計師的大量研究,他們把分隔每13層都要用的預製作的橫向桁架隱藏起來,並十分巧妙的把遺露在外面的部分當成了一系列相互交叉的寶石,同時,他們把塔樓比作雨後春筍,寓意著中國傳統中再生和希望的象徵。

貝聿銘說「他特別喜歡中國的一句格言,經常說到荷花的時候我們都會說出淤泥而不染」,而他希望我們所建的樓就像荷花一樣。而回歸到風水與建築的問題上,個人認為,它們是密切相關的,因為我們建築擺房子,需要依山傍水,這就是建築風水的一種。香港的中銀大廈也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在建築行業引進引進房地產行業已是一件公開的事實。不得不提的是,美國目前已經有將近20所學校開設了關於易經風水學的課程。中國有句古話說的特別好,「得天時地利者得天下」,而地利就是完美和諧的居住環境。總之,所有的一切就是為了人們住在一個舒適安全的環境了,所有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這個而服務的。但我提醒各位讀者的是,任何東西都不要太過度的去追求,凡是都要有度,適可而止才是最好的。。。。

相關焦點

  • 香港最著名的風水大戰 中銀大廈「力劈」滙豐銀行
    風水師陳振聰為香港的豪門爭產連續劇寫下了最為離奇誇張的情節,但也讓外界得以一窺香港風水業的驚人暴利。在過去數十年地產作為支柱產業,並出產了最多富豪的香港,風水業隨之攀援而上,成為建築設計中重要的一環,也已興盛了超過三十年。其實龔如心對風水師的言聽計從並不罕見,在香港由地產致富的富豪幾乎個個篤信風水,多數成名的風水師也與富豪們關係密切。
  • 香港傳奇風水大戰期間,港府首腦不敢住官邸!
    香港可以說是我國最為篤信風水的地區,至今仍有舉世聞名的風水大戰流傳於世。為您介紹一下吧。中環地標中銀大廈,由國際頂級建築師貝聿銘先生設計。共70層,樓高315米,加頂上兩桿,高度共有367.4米。建成時是亞洲最高建築,大廈外型為稜柱狀,就像「節節高升」的竹筍一樣。
  • 當年被香港人炮轟,這位設計中銀大廈的世界級大師走了
    (圖源:網絡)可是,你知道嗎?就在昨天(5月16日),設計這棟中銀大廈的國際知名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老人走了,享年102歲......(圖源:香港01)這消息一出,港媒轟動,微博、朋友圈也紛紛刷屏。今天,圈妹就給大家講講這位傳奇建築大師,以及他和香港的故事。
  • 樂高建築大師:香港中銀大廈-維港天際線
    樂高建築大師今天腳步來到亞洲四小龍的香港,一起領略下維港之濱的中銀大廈。當香港中銀大廈遇到樂高?香港中銀大廈自1982年底開始規劃設計,至1990年3月19日銀行喬遷開始營業,歷時七年有餘,大廈基地面積約8400平方米,是一塊四周被高架道路「綁縛」著的侷促土地。要滿足樓地板面積需求,要在高樓林立的香港中環區「出人頭地」,唯有向高空發展,這就是如今315米的主要原因之一。香港中銀大廈因其獨特的外表造型已經深深的印在香港人的心目中,是香港的標誌性建築。
  • 香港中銀大廈的風水之說,貝聿銘:詩意化的承認
    中國建築設計自古以來就有風水之說,到了近現代仍不例外,這種理念已經與中國傳統設計思想融為一體,這是與外國建築思想的一個明顯的區別,對於香港中銀大廈,大家都比較熟悉,它因其獨特的外表造型已經深深的印在香港人的心目中,是香港的標誌性建築。那麼這座建築有怎樣的設計理念呢?
  • 香港的這處景點——香港中銀大廈,你有去過嗎
    香港中銀大廈中銀大廈是中國銀行(香港)的總部,位於香港中西區中環花園道1號。於1985年4月18日動土啟造,由熊谷組總承建,在1989年竣工,8月取得入夥紙,1990年5月17日正式啟用。原址為美利樓。
  • 香港土豪的命運,有一半掌握在風水大師手上
    via.中信裡昂《風水指數》 在這樣的全民風水師的大背景下,在香港沒有一座大型建築物不講究風水,最為經典的故事 1989年,中銀大廈順利竣工,這本來是件喜事,當地的風水師們卻說這座大廈像一把冰冷的鋼刀。
  • 篤信者眾 香港風水樓奇趣
    風水在香港無處不在,人們最耳熟能詳的便是中環地標式建築香港中銀大廈引起的「風水風波」。不少書籍和故事都有記載,美籍華裔設計師貝聿銘畫好70層351米高的中銀大廈設計圖後,中國銀行曾與他就大廈側立面顯現出的巨型「X」形狀鋼架進行溝通。在中國,X大叉總讓人有不詳之感。最後貝聿銘將X型巧妙隱藏改變為佛教中的吉祥符合萬字符,最終雙方達成了共識。
  • 最最「迷信」的香港人 外企也「入鄉隨俗」
    中銀大廈的趣聞。 佔據「龍脈」入海口的滙豐大廈原本號稱「風水第一」,但旁邊新建的中銀大廈外形猶如三稜尖刀,反射的陽光斬斷了它的「運勢」,為抵禦「煞氣」,滙豐只好在樓頂安裝了兩座像加農炮一樣的外牆維護吊機。
  • 風起雲湧,這場發生在香港中環的最強風水大戰,瓜子小板凳慢慢看
    /港督府:我不住了還不行嗎?/▼中銀大廈,刀刃一面指向港督府,大廈剛在建,港督病發猝死,成為唯一一個在位時去世的港督,之後的港督也是幾乎每年都要動一次大手術。為了應對中銀的殺氣,港督府在面向中銀的位置種了不少柳樹,希望以柔克剛。不過似乎作用不大。直到97香港回歸,特首董建華死活不肯住進港督府,也直接公開原因就是風水問題。
  • 盤點香港匪夷所思的風水鬥法
    03 除了港大的奇特建築,香港很多的商廈公寓,都極有風水講究。 而有風水的地方,就有江湖。 香港最有名氣的一次「風水大戰」,莫過於滙豐銀行和中銀大廈的「鬥法」。 滙豐銀行,地處香港扯旗山山腳的「龍穴」處,佔據「龍脈」入海口。
  • 中銀大廈中國畫
    中銀大廈中國會:豪華會所掛滿中國畫  中銀大廈,中銀大廈不僅僅是一座建築,它更是中國銀行在世界銀行界顯著地位的象徵,蔡律攝  中銀大廈因其反傳統、反華麗、反繁瑣,最具現代感,成為了香港的新標誌,它承載的不僅是建築本身的文化內涵,還包括城市的文化氣質
  • 不知道這些,維港夜景真的你就白!看!了!
    中銀大廈有70層,樓高367.4米。雖然不少人說中銀大廈的外型像一把鋼刀,但其實它稜柱狀的外型源於竹筍,寓意「節節高升」,象徵著力量、生機、茁壯和銳意進取,基座的麻石外牆則代表長城和中國。中銀大廈不僅外型是維港夜景裡最扎眼的,它的故事也是最奇葩的——中銀大廈是香港主要建築中唯一沒有考慮風水意見就動工的大廈!剛建成之時就被風水大師們說像一把刀,而且「刀鋒」直指港督府(今香港禮賓府),搞得港督府請人在面朝中銀大廈的方向種植柳樹才抵擋殺氣!
  • 香港「中銀大廈」,不僅超越美國高樓,還在國內創下記錄!
    帝國大廈誕生的時候,美得不得了。它是40多年來世界上最高的建築,即使很長一段時間,除了美國,世界上也沒有超過1000英尺(305米)的高樓。直到中銀大廈的出現,才打破僵局。這棟樓的設置很有意思,因為1990年建的時候香港還沒回歸,但是這棟樓本身就是中國銀行大樓。香港回歸後,有人稱之為中國第一座超高層建築,但也有人說只能算是香港第一座超高層建築。不知道你覺得哪個更靠譜?其實這棟樓還有很多爭議,其中最受關注的有兩點,一是很多人信奉的風水理論。
  • 中國蓋棟樓竟讓總督驚恐首富忌憚,香港人篤信風水背後有什麼陰謀
    亞洲女首富龔如心生前曾向風水師陳振聰支付過巨額的諮詢費,還長期與其保持曖昧關係。龔如心去世後,她的夫家還與陳振聰就千億遺產問題對薄公堂。雖然事後證明遺囑為陳振聰偽造,香港富豪的迷信程度可見一斑。香港是世界著名的金融和貿易中心,雲集了來自各國商人、財團。香港富豪對風水的痴迷,也讓許多外來公司被動地捲入風水戰爭。
  • 為擋住貝聿銘中銀大廈的煞氣,李嘉誠放棄千億,把總部建成棺材盒
    貝聿銘一生有無數的經典設計,其中位於香港中環的摩天大樓中銀大廈就是他的代表作。90年代的港片裡面,中銀大廈曾經多次出現,它也是香港曾經的地標建築。中銀大廈高367米,是曾經香港最高的大樓。不過隨著IFC跟ICC的建成,中銀大廈已經不是最高的建築了。不過中銀大廈因為獨特的設計,依然是香港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中銀大廈還有一個外號就是倚天劍。
  • 香港中環的「風水大戰」
    在港澳臺等地,風水尤其受到民間推崇,很多香港居民購房入住之前,都會請人查看房子的風水格局,甚至一些風水格局好的房子,售價會更高,某種程度上,說「全民信風水」也不為過。今天聊的這段香港風水往事,尤為鼎鼎大名,那就是香港中環「風水大戰」。「大戰」的主角分別是中銀大廈、滙豐銀行和李嘉誠的長江集團中心大廈,這幾位都不是善茬,全是財力雄厚的爸爸。
  • 深圳靈異事件之中銀大廈
    深圳靈異事件之中銀大廈 紅樓的故事完結篇 彩田路穿大廈而過,不是槍煞也是穿心煞。 在中銀大廈的內部建築中,有一個21樓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