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一位茶友談藝論道,他說名茶一一品過,總覺得不含泥土氣息,少了自然的韻味。
我問,茶的韻味何解?他答:茶有自然的味道,才是極品好茶,好茶便帶有自然的韻味。
我點點頭,覺得他領悟到了茶之真諦。
茶友說,中國幾大茶類,唯有黃茶產地與數量最少,茶的品質,亦是獨一無二的。
黃茶之名,我早有耳聞,唯獨沒有喝過。於是向茶友請教,茶友沒有多言,讓我等待幾日。
果然與我猜測的一樣,茶友再次約我到他那裡喝茶,不再是毛尖綠茶,換成了遠安黃茶。
趁著茶友侍弄茶水之際,我拈著茶盒裡的茶葉瞧了瞧。這茶,色如谷黃,披著白毫,焦幹的長條索,猶如相抱狀。拿到鼻尖聞一聞,茶葉的氣味,有點特別。
茶友剛泡好茶,我就迫不及待端起了茶杯,茶香味瞬間而出,就像我喜歡的蘭草香,一縷一縷的香味,令人著迷。而杯中的茶水,亦淡淡化開了綠而明黃的色澤,一點不渾濁。
大抵極品好茶莫不如此,茶歸茶,水歸水,茶浸水,水涵茶。二者獨立,卻又互為知己、密不可分一般。喝過之後,沒讓我失望,黃茶甘之入味,醇厚持久,與綠茶紅茶不太一樣。
那日與茶友喝黃茶,讓我收穫頗多,對遠安黃茶有了更多了解。
遠安黃茶產自湖北遠安縣,自古以來,遠安便有著優良豐沛的生態環境,這裡是嫘祖的故裡,楚國封地,有著幾千年傳統的農耕文明。地理上看,遠安依山傍河,山地峽谷成為茶樹最佳的生長地。
根據公開的資料顯示,遠安有座建於南宋的鹿苑寺,而這裡又盛產茶葉,取名為「鹿苑茶」,當地人廣泛種植,形成古時候的鹿苑茶生產基地。到了清代,鹿苑茶甚至成了貢品。
可見鹿苑茶的稀有與名貴。現在鹿苑茶這一名稱不常叫了,不過遠安黃茶之名,卻成為中華茶文化中的一個茗茶標誌,位列四大黃茶之一。
遠安的茶地,就如它的歷史一樣,厚重而原始,上千年的茶地依然如故,在這片土地上的茶樹,靜靜地生長,吸納著天地的精氣,孕育出嬌嫩的茶葉。
每年清明前後,是茶人最忙碌的時候,由於黃茶產量並不高,且採摘有嚴格的標準,才能保證黃茶的質量。比如老葉,殘葉等,一律不得充斥其中。在製作茶葉的程序上,分了幾大環節,殺青,炒二青,燜黃等。
炒茶時,要求火好,手法嫻熟,燜出谷黃色,並出香味。可見,黃茶不僅挑選生產地,其製作技術也不一般,無論哪個環節,都將直接影響到黃茶的品質。
了解了遠安黃茶,才知它是一位嬌貴的閨秀,在深山幽谷中,靜佇而立,它的芬芳與氣質,天生地長,不因外界的任何紛擾而改變。
這與隱居田園的詩人的氣質頗為相似,但我更願意理解為一種超塵脫俗的品格。這品格是屬於遠安黃茶的,唯有品嘗過後,才算真正懂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