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垻童家橋街道:社區食堂讓居家養老「嘗」出新滋味

2020-12-19 華龍網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9月8日19時訊(通訊員 張浩 杜凱 姜毅)臨近中午用餐時間,位於重慶市沙坪垻區童家橋街道和睦村社區的「童膳食堂」裡,大堂和後廚一片繁忙的景象。「一葷兩素13元、兩葷兩素19元。」食堂外掛出的價格和市場價基本持平,但是人氣明顯比隔壁餐廳要高許多,前來就餐的人群幾乎都是老年人。

今(8)日,筆者了解到 ,去年以來為充分發揮沙坪垻區養老服務中心(站)等社區養老機構的助餐服務功能,滿足沙坪垻區老年人特別是特困、低保、民政建檔貧困、高齡和生活不能自理等老年群體就餐服務需求。沙坪垻區決定在4個街道開展老年人助餐服務試點,童家橋街道便是試點街道之一。

經過前期籌備,今年8月20日,兼具老年人助餐服務功能的「童膳食堂」正式試營業。

最低3元 套餐吃出幸福感 

「今天我先去食堂嘗下味道,然後再給你打包回來,社區養老服務站的工作人員都來給我說了好幾次食堂開業了。」75歲的彭祖貴老人今天準備去「童膳食堂」親自看看,自從老伴生病後,行動不便,飲食起居都是他一個人在做。

幫老伴調好電視和風扇,彭祖貴老人帶著身份證便出門前往「社區食堂」。食堂位於和睦村社區,從家裡出發差不多要走10分鐘左右。

「平時就是我一個人把老伴兒安頓好後就走到街對面的菜市場買菜,一般都買的很簡單,夠我們倆吃就一兩頓就可以了,吃完了再去買。」一路上,彭祖貴老人向筆者介紹起了老兩口的飲食生活。他告訴筆者,平時就他們兩個人吃飯,有時候也都不知道要買什麼來做。直到有志願者告訴他食堂開業,他才準備抽時間去看看。「平時買菜也要花十多分鐘,如果食堂裡的菜適合我們,以後就選擇帶飯回來吃」。

「紅燒牛肉、酸菜魚、粉蒸肉、豇豆肉絲、海米冬瓜、蒜泥油麥菜……」剛到食堂門口,醒目位置就掛出了今天的菜單。走進食堂,給人的感覺是寬敞和乾淨,餐廳正對著就是廚房,隔著玻璃,一眼就能望到廚師們正在炒菜。彭祖貴先隔著玻璃看了許久,似乎從材料下鍋到菜品出爐的整個過程都看了一遍才走到櫃檯點餐。

從包裡掏出自己和老伴兒的身份證登記,再順勢拿出用紙殼摺疊成的「錢包」。「老人家,按照我們這邊登記的名單,您可以享受餐補,您看今天選擇吃什麼?」工作人員熱情地向彭祖貴介紹今天的菜品,還一邊解釋收費標準。可能是之前觀望許久,彭祖貴心裡已經「盤算」好了菜單,從錢包裡數出6塊錢說:「我要兩份一葷兩素,一份在這裡吃,另外一份打包」。

6元就能買兩份餐,這只是食堂門口掛出價格的一個零頭,卻也並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

筆者從食堂負責人處了解到,按照《沙坪垻區老年人助餐服務試點工作方案》,只有三類人群可享受餐補,且標準不同。一類是分散供養的特困人員和60周歲及以上的城鄉低保老年人;二是60周歲及以上的民政建檔貧困戶老年人,在就餐補貼的政策下,一頓豐盛的午餐只需要付3—5元就能享受。

由於前期街道、社區、養老服務站一直向轄區老人們進行政策宣傳,彭祖貴對6元錢就能買到一頓午餐並不感到吃驚,他跟筆者算了一筆帳,「如果自己買菜自己做,現在6元錢單是買肉都不夠,而走上十分鐘到食堂,花6元錢就能吃一頓葷素搭配好的午餐,太實惠了。」不僅如此,他還給這一頓首次「嘗鮮」的午餐給了12個字的評價:「味道很好,菜品豐富,不鹹不淡」。

暖胃還暖心 助餐服務獲好評

雖說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享受補貼,但是「童膳食堂」自試營業開始,每天都是高朋滿座。來自和睦村社區的羅阿姨,今天已經是第三次來這裡就餐,她告訴筆者,自己是獨居老人,加上最近天氣炎熱,一個人做飯也是一次做兩頓,湊合著吃。「現在有了社區食堂,就在自己家門口,每天都有菜單,看準了自己去點,又方便又實惠」。

「你們吃啥子你們點哦,今天我付錢。」來自壯志路社區的楊阿姨今天不僅約上自己的姐妹,還把自家哥哥也從另外一個街道叫了過來,目的也只為一個,就是向他們介紹自己街道開辦的「社區食堂」。

「你看,點了這麼多才幾十塊錢,平時子女都不在身邊,有了社區食堂以後,吃飯問題就完全解決了。」楊阿姨邊用手機微信支付餐費,一邊用手指著已經端上桌的三份套餐感慨到。  

筆者在食堂注意到,除了價格讓人滿意外,食堂工作人員也是服務周到。不僅攙扶年邁的老人到餐桌就坐,也可以幫助老人們取餐。同時在取餐的過程中,也有工作人員不斷提醒老人們按需索取,如果不夠可以再次添加。不僅如此,自「童膳食堂」試營業起就與童家橋街道5個社區養老服務站實現了對接。也就是說,如果有行動不便的老人、離食堂較遠的老人,他們只需要到就近的社區養老服務站提前一天按照菜單上的菜品「下單」,第二天中午就可以到養老服務站「收貨」。食堂負責人告訴筆者,對於有些臥病在床,走路吃力的老人,只要他們需要點餐,食堂都可以配送上門,而這些服務也都是免費的。

今年83歲的毛維玉老人看到筆者在採訪,還跑過來主動談感受。「服務很熱情,味道很不錯,我很滿意。」不僅如此,她還用手遮著嘴巴悄悄地告訴筆者,「這幾天我都在偷偷觀察,他們做菜上菜都搞得很衛生、很乾淨。」

筆者了解到,「童膳食堂」作為獨立在養老機構以外的食堂,由第三方和街道共同主辦,街道對食堂的第一要求就是安全、衛生,找的第三方也是一家長期做養老院食堂的。「我們沒有存貨的倉庫,每一天買多少材料就做多少份菜,最近試營業,就是要先做到心中有數,避免做多了浪費。」食堂負責人說。

此外,食堂對每天的菜品都會在開售前提取樣品,以備發生食品安全事故時能夠追根溯源,並隨時接受工商部門的檢查。

不僅菜式豐富,還能「送貨上門」,老人們在感受到方便實惠的同時也更願意主動到食堂就餐。「老劉,快來坐這裡!坐這裡!我們剛好四個湊一桌。」何阿姨扯著嗓子揮著手,正招呼著鄰居一起就餐。一旁的張阿姨還用手機高興地和兒子視頻,「這就是我給你說的那個食堂,熱鬧吧。」 就餐的時候,老人們相聚一桌,大家紛紛表示很喜歡這樣的氛圍,感覺就好像回到了曾經在工廠和同事吃「大夥食」。不僅如此,同齡人之間有說有笑,比起單調地在家一個人做飯吃飯有趣了許多、溫馨了許多。

不僅飽了老人們的胃,也暖了老人們的心,社區食堂把「居家養老」的服務理念進一步升華。近年來,沙坪垻區積極探索養老服務體系,以社區為依託、社會機構為補充,醫療、服務、康養不斷融合發展,不再只是單純構建普通型養老機構。童家橋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冉茂琴說:「社區食堂不僅提供高品質低價格的用餐,作為一個社會服務平臺,我們更希望是社會治理能力上的又一個品牌,不斷考慮老人的需要,積極打造現代化的『護理型』養老服務,讓老人真正實現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讓困難群體不僅溫飽,更能吃得好」。


相關焦點

  • 「家門口」養老!全市60處街道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集中開業
    8月31日上午,全市街道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集中開業儀式暨「走進市辦實事、見證民生項目」活動在市北區遼源路街道福山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舉行。當天,全市60處街道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集中揭牌,至此,全市已建成並開業運營82處街道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建成養老床位10163張,吸引了維普、九如城、中康、福山等40家知名養老服務品牌參與運營。
  • 推行「社區食堂」 解決居家養老吃飯問題
    民革新疆區委會建議:  推行「社區食堂」 解決居家養老吃飯問題  「老年人做飯、吃飯問題已成為居家養老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借鑑內地一些地方開設社區食堂的做法,以烏魯木齊市為試點,推廣社區食堂,是解決居家養老餐飲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5日,自治區政協委員、民革新疆區委會副主委、烏魯木齊市副市長宋亞君表示。  如今,老齡化社會正在到來。預計到2020年,僅烏魯木齊市老年人就將達到50萬人,人口老齡化水平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 尼特福家社區食堂,踏實做好養老「助餐」服務
    家住瀋陽于洪區的宋在潔老人已經90歲高齡了,因為腿腳不便只能用輪椅代步,所以用餐是個難題,最近他發現了一個菜品花樣多、味道好、乾淨衛生,可單點可自助,並且價格非常實惠的「好地方」。老人給遼寧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新北方欄目組打來了電話,請他們來宣傳報導一下。   老人所說的「好地方」是位于于洪區迎賓路街道丁香社區的「尼特福家社區食堂」。
  • 沙區新增4個養老服務中心!12個養老服務站!將實現居家養老服務全...
    近日重慶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重慶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實施方案》如何讓老人幸福快樂的享受晚年生活咱們沙坪垻可沒有少費力氣截止目前建成養老服務設施108個其中街道養老服務中心5個社區養老服務站63個農村養老服務點40個
  • 市北將在100個社區試點打造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站,為老年人提供一站...
    12月21日,記者從市北區獲悉,下一步市北區擬在10個街道100個社區試點,因地制宜,根據房屋的不同條件,打造因地制宜、各有特色的街社兩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最大程度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家住青島市市北區浮山後三小區的楊女士,每天中午都會和老伴一起到同和路社區七中心養老服務站的助老大食堂打包午飯。除了出行便利,這裡的飯菜質量、營養搭配也讓老人格外放心。
  • 視頻丨撬動社會力量助力新農村養老 白峰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啟用
    11月6日,寧波市北侖區白峰街道喜氣洋洋,當地創造性採用「公助、民建、民營」方式籌建的首個區域性居家養老中心正式啟用。隨後,白峰街道社會組織精準幫扶基地「惠風家」也揭牌啟用。這個集生活照料、康復保健、精神慰藉、社工活動等各項服務於一體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啟用,將以點帶面,把轄區內各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愛心食堂)的網絡連接起來。現場,當地政府還為該中心贈送了一輛愛心送餐車。
  • 瀋陽:鐵西區試點社區居家養老「OTO」
    「網際網路+」模式讓老人享受低價專業服務  鐵西區試點社區居家養老「OTO」  9月6日一早,鐵西區興順街道嘉業社區居民老張,熟練地撥通了社區服務熱線「12349」,給家裡的電腦報修。半小時後,維修工如約上門,10分鐘就解決了問題。
  • 重慶沙區今年將新建12個社區養老服務站,看看它們在你家附近嗎
    在家附近就能養老!今(24)日,記者從沙坪垻區獲悉,該區已建成社區養老服務站56個,養老服務中心2個,今年還將新建社區養老服務站12個,看看它們離你家近嗎?具體如下:陳家橋街道:橋北社區養老服務站地址:陳家橋街道環城路面積:200平米覃家崗街道:
  • 禮樂街道居家養老服務站暨社區治理長廊啟用
    九九重陽節10月24日,禮樂街道開展「弘揚養老孝老敬老傳統 共建共享老年友好社會」重陽節敬老活動暨禮樂街道居家養老服務站及社區治理長廊啟用儀式。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謝鴻猷,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林雁冰,高新區黨工委委員、江海區委常委鄒德昌等出席活動。
  • 僑英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揭牌
    養老不離家。12月4日,僑英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舉行揭牌儀式,轄區內的「夕陽紅」在家門口就能體驗「像家一樣溫暖」的社區嵌入式多功能照料服務。僑英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建築面積1111.2平方米,設計床位12個,設置有醫療保健、康復理療、廚房、餐廳、棋牌和文化活動等功能室,具備提供居家、社區和機構養老服務的條件。
  • 探訪省城三家社區食堂:飯菜不錯價格也不貴
    杜大媽說,自己家離得近,來回很方便。隨後,杜大媽走到了老年餐專用窗口,服務員幫她打了份套餐。而隨她一同前來的外孫女也打了份粉絲,跟外婆一起用餐,「她沒吃過食堂,聽我說了,非要來嘗一嘗。」杜大媽正吃著時,老熟人尚大媽跟她打起了招呼。「我還沒辦(老年就餐證)呢,先來看看情況。」剛說完,杜大媽勸她也趕緊辦一張。尚大媽轉了一圈很動心,「我馬上回家拿證件去辦!」
  • 社區大食堂 讓居家養老更有「滋味」
    12月16日,在曙光教師新村小區,建新社區的「社區大食堂」負責人周俊傑告訴居民桂增亮今天的菜譜,「等會薛大爺他們幾個來了,正好坐一起,你們邊吃邊聊。」拿餐具、打菜、打飯,跟鄰居坐到一塊,大家說說笑笑吃頓午飯,這樣的場景,每天中午都在建新社區的「社區大食堂」裡出現。為方便獨居、孤寡老人等老年人群體用餐,建新社區聯合第三方公司利用一部分社區用房,開辦了「社區大食堂」。
  • 為居家和社區養老提供新方案
    發展居家和社區養老一直是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重點,根據老年人口分布,服務設施布局等因素,連雲港市積極向上爭取資金,精準規劃,支持鼓勵街道社區和專業、品牌化餐飲企業共同參與養老助餐服務,眼下在連雲港市主城區的「中央廚房」正式落地運行。
  • 慢生活|《重慶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實施方案》發布 街道養老...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周小平12日,重慶市民政局發布消息,《重慶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實施方案》(簡稱《方案》)正式發布。記者獲悉,到2020年,重慶所有街道、社區基本實現養老服務設施全覆蓋。
  • 超七成廣州市民認可社區居家養老
    但目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也存在免費服務的時間少;市場上缺乏信任度高的組織機構或企業供市民自費選擇。記者從廣州市民政部門獲悉,廣州擬制定支持社會力量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試行辦法,為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企業、機構發展提供政策支持,使社會力量成為提供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主體。
  • 幸福市北丨提供一站式服務,讓老年人居家養老安心舒心
    市北君了解到,同和路社區七中心養老服務站是市北區浮山新區街道依託福山老年公寓資源和優勢,與之共同打造的社區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站,自今年10月開業以來,受到附近老年居民的歡迎。特別是服務站的食堂,為周邊很多老人解決了午餐問題。
  • 九江社區養老"新模式"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成"空殼"?
    中國江西網九江訊 人口老齡化,正逐步成為一個比較突出的社會問題,服務好老人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為此,我市探索出多種形式的養老模式。其中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最為推崇,相比其它養老機構,這裡可以讓老人在熟悉的環境裡享受專業服務。然而,最近有市民反映,開發區新湖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自運營以來,其實只是一個空殼,這是真的嗎?
  • 沙坪垻:醫養融合發展 打通健康養老最後一公裡
    如今,沙坪垻區建立起以居家養老為基礎、以社區養老為依託、以機構養老為支撐的健康養老格局,推進了醫養有機融合,確保人人享有基本健康養老服務。在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設醫養結合部,支持2家職工、民營醫院設置康復養老院和養護中心,實行「醫、護、養」一體化管理,讓老人養老舒心看病省心。  以醫養聯動為目標服務養老院病人。28家醫療衛生機構與72家養老院籤訂醫療服務協議,醫療機構在養老機構設立「健康養老服務工作室」,定期開展巡診義診和老年人健康管理,為老年人提供系統、規範的健康服務。
  • 廈門湖裡區金山街道:居家養老做得好 幸福家園很暖心
    在這個60歲以上戶籍老人佔比超過10%的街道,一位老人的健康快樂,往往象徵著一戶家庭的幸福。近年來,街道先後按「五個一」的標準完善了居家社區養老工作站,完善服務站點及老年活動中心。在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發揮社會治理體系的整體效能的今天,金山街道正根據社區的實際情況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工作,讓「尊老、敬老、愛老、助老」成為一種風尚。
  • 華大街道有了「長者食堂」
    華大街道長者食堂全面開放啦!為推動實現福州鼓樓區長者在「家門口」幸福養老,華大街道依託屏東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建設「長者食堂」,經前期試運行,現已全面對外開放。華大街道長者食堂位於龍峰雅居園10-11號樓連接體(屏東城西門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