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大多數朋友和我一樣,小學學習課文《桂林山水》,就被課文開頭引用的詩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所吸引,從此對桂林充滿了嚮往。
那麼,「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詩究竟出自何人之手呢?
其實,歷代文人學者和我們有同樣的疑問。歷代考證中,有人認為是宋代範成大所說「桂林之秀,宜為天下第一」而來;又有人認為是出自南宋末年桂州經略史李曾伯《重修湘南樓記》一文中「桂林山川甲天下」一句話;到了清朝光緒十一年(1887年),廣西巡撫金武祥在《灕江遊草》一詩中有一句「桂林山水甲先下」。學界一般認同「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話出自金武祥之口的觀點,但也有部分學者有疑問。
疑問主要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民間一致傳誦的是「桂林山水甲天下」,而非「桂林山川甲天下」、「桂林山水甲先下」,更不是「桂林之秀,宜為天下第一」,句子當中的文字差別還是很大的。而且從意境、氣魄來看,「桂林山水甲天下」遠勝其他幾個句子。
第二,如果是流傳時發生以訛傳訛的情況,沒有相關文獻佐證。
直到1983年,桂林市文物工作者對獨秀峰石刻進行全面調查清理時,發現了一塊摩崖石刻,石刻上的詩的第一句正是「桂林山水甲天下」。全詩為:
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羅青意可參。
士氣未饒軍氣振,文場端是戰場酣。
九關虎豹看勁敵,萬裡鯤鵬貯劇談。
老眼摩挲頓增爽,諸君端是鬥之南。
學者通過這首詩去倒查作者,終於查到了作者。寫這首詩的人叫王正功,原名慎思,字胡之,浙江四明(現寧波)人。他在宋慶元六年(1200年)任廣西西路提點刑獄公事。
這首詩寫於南宋嘉泰元年(1201年),當年桂林舉行科考鄉試過後,按例由州縣長官宴請考官、學政和中試諸生舉行宴會,由於在宴會時要吟誦《詩經·小雅·鹿鳴》一章,所以又叫鹿鳴宴。當時的王正功就在宴會上作了這首詩以勉勵新科舉人。這首詩主要敘述了考試的緊張氣氛,也讚許了中試者的才學。
從現有的資料來看,王正功正是最早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個說法的人,學界爭論漸漸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