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古代崇尚女子無才便是德,但是歷史上還是出現了不少著名的女詩人女詞人,比如我們都熟悉的李清照,但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位雖然沒有李清照那麼高的名氣,但是她的才華是我們忽視不了的,她就是唐朝的才女李冶。
李冶是一個很有才華的女子,在六歲的時候就寫出了一首詠薔薇的詩:
《詠薔薇》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已看雲鬟散,更念木枯榮。
我都已經這種年紀了,卻還沒能嫁人,心裏面十分雜亂無法平靜。頭上的秀髮都被風吹得凌亂不堪了,我想他已經想得樹都要枯萎了。
父親他聽完詩後,淡淡地說「你將來必定失德,小小年紀便懂得待嫁情緒,長大後恐怕會成為一個失足的婦人」。於是在11歲被送入道觀,一生未嫁。但她卻參透了夫妻關係,道破夫妻關係的真相,寫了一首詩:
八至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此詩由遠近東西至深淺清溪,再至高明日月,又至親疏夫妻,訴盡人生無奈頹靡之態。全詩二十四個字, 卻是一程生命由盛及衰的花開花落,道破了人生的真相。
第一句,寫的是一個淺顯而至真的道理。東與西是兩個相對的方位,一東一西,兩個物體方向相反,越走就會越遠,乃至最遠,始終不會相遇。
第二句,清溪不比江河湖海,可以清澈見底,於是最淺。第三句,日月交輝,因其高遠,故而俯視人間,就可以看得分外明朗。可知最高也是最明的是日和月。
最後一句,理中見情。夫妻之間若伉儷情深,乃是最親密的人。然而,一旦貌合神離,甚至起衝突,反目成仇,正所謂「愛之深,恨之切」,那麼,夫妻就是最疏遠的陌生人了。可知最親密也是最疏遠的是夫妻。
李冶以冷靜的眼光、直透理性的態度與語氣,在詩中借景說理,理中見情,描述事物之間對立統一的現象,揭穿夫妻倫常的真相。或許正是看透了這些,李冶才寧願放縱情懷。因此,即使隔了千年,也依然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古詩詞是中國的瑰寶,是璀璨的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作為年輕人怎麼可以對中國的古詩詞文化一無所知。
董卿,中南大學楊雨教授,湖南師範大學教授湯素蘭,兒童閱讀專家王林共同給孩子們推薦了一套書《飛花令》。
這一套飛花令,裡面不是枯燥的詩詞知識,而是圖畫形式的故事,然後由有趣的故事,來引出詩句,這樣孩子們就能在看故事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學習詩句。
這套飛花令,注重孩子對古詩詞的理解。它會講出每一篇詩詞背後的文化故事,以及詩詞中提及到的,人物,地理知識等等。孩子真正理解了,記住就很容易了!
書中包含近1000首經典詩詞——從《詩經》《楚辭》到唐宋詩詞、明清佳句,集結名家名篇,精選最傳世的千古詠嘆。
古典詩詞的魅力就在於,它似乎能帶你超越眼前的處境,到達一個令人賞心悅目的時空,仿佛時間就此凝滯。縱跨越千年,後世人依然能感受到那份美好。
兒童讀它,可以用來培養閱讀習慣,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家長也可以每晚給孩子講一個有關於詩詞的睡前故事。
中小學生讀它,可以潛移默化學習古詩詞,再也不用愁著語文考試了!
這一套飛花令79元,與其花大價錢讓孩子上一些補習班,不如培養孩子內在氣質,這是家長最有價值的教育投資了!將金錢積累成自己的文化修養,成為一個有文化有知識的現代人!
點擊下方連結,立即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