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寫真:一家烤肉萬家香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臺灣寫真:一家烤肉萬家香

2016-09-17 21:15:0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社臺北9月17日電 題:臺灣寫真:一家烤肉萬家香

  中新社記者 徐德金 黃少華

  像廈門人過中秋必定要「博餅」一樣,臺灣人中秋節的重頭戲便是烤肉。中秋烤肉這一習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已不可考,不過,「一家烤肉萬家香」——坊間有這麼一說,中秋烤肉因這句廣告語而越發興盛。

  昨日至臺北親友處,分享了烤肉的美味。在他家的院子裡,擺上案條,備好牛肉豬肉以及蔬菜海鮮,升起爐子,在20多度的高溫下,個個幾乎都汗流浹背。親友說,中秋節隔壁兩家鄰居已經烤過肉了。

  在「莫蘭蒂」和「馬勒卡」颱風的空隙,臺北市民過上了「開烤趴」。此間媒體報導說,中秋節當天上午,就有市民到臺北河濱公園搶位;在華中橋下烤肉區,也是中午前就有人卡位,到傍晚聚集了上百人。而在桃園中壢六和路,中秋夜烤肉,吸引近萬人共烤,儘管天空細雨濛濛,依然熱火朝天。

  中秋烤肉成為友朋、同事之間聯誼的互動平臺,因之被冠以「烤肉趴」。「趴」是英文party的譯音。

  不過,也有因烤肉而惡言相向,老拳相對的。據聞15日凌晨在新北市中和興南路一家火鍋店老闆兩兄弟與家人、朋友在店外烤肉、喝酒,由於過於喧囂引起鄰店不滿,於是雙方兩造人馬互毆,其中一人骨折。

  烤肉也引出一段警察智逮歹徒的「話本」,讀之令人忍俊不禁。話說新北市林口一名鄭姓19歲女子因沉迷網絡「百家樂」,欠下數十萬元新臺幣的賭債,被債主擄去,乃父報警。報導稱,日前警方在鄭家附近埋伏時,心生一計,向一旁民眾借烤肉用具,佯裝成歡慶中秋的群眾,逮捕了赴鄭家取款的嫌犯。

  「不烤肉就好像沒有過中秋節的感覺」,臺北市一蔡姓退休人士說,中秋節流行烤肉,但烤肉常常變「燒肉」,搞得煙霧瀰漫,既不環保又不健康。他建議用賞月、藝文活動代替烤肉。

  桃園市一位楊姓退休教師也投書報紙說,守護傳統習俗,傳揚倫理觀念,重視親族情誼,才能保留傳統中華文化之美。

  「古月照今塵」。在臺灣中秋假期烤肉香時節,用這句詩來形容也貼切。倒是由於今年中秋假期遇上兩個颱風,「烤肉趴」算是失色不少。儘管如此,中秋烤肉依然大行其道,可謂蔚為大觀。(完)

相關焦點

  • 臺灣過中秋節,是一家烤肉萬家香!
    和大陸各地的習俗不同,對岸的同胞們過中秋,講究一股特別的煙火氣:烤肉,它可謂是臺灣地區在中秋佳節的「全民活動」。若用當地話形容,就一個字「夯」(念hāng 「流行」之意)甚至有部分臺灣人認為,烤肉比看月亮、吃月餅還重要!中秋節除了月餅,柚子還能吃些什麼?—— 烤肉!
  • 「一家烤肉萬家香」,一則廣告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但是在海峽對岸,臺灣同胞過中秋還有一項比較獨特的風俗,那就是:烤肉。這一天,無論是街頭巷尾,還是公園空地,幾乎都聚滿了烤燒烤的人,家家都飄著燒烤的香氣。以至於有人調侃,如果在中秋節當天來到臺灣,可能你一出機場就能聞到陣陣的燒烤味了。至於這個習俗是怎麼來的呢?先讓我們從一則經典案例中看起。想必大家都知道現代人結婚在形式上一定要買一樣東西,那就是鑽戒💍。
  • 中秋烤肉——臺灣特有的有趣習俗
    每年中秋節全臺幾乎都陷入烤肉瘋!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近年來中秋節逐漸和烤肉畫上等號。即使現在「環保署」強調,烤肉會讓空氣中一氧化碳濃度飆高,但依舊不減民眾選擇在中秋夜烤肉賞月的興致。  臺灣人愛烤肉  到底臺灣民眾多愛烤肉?從大賣場的銷售數字可看出。
  • 臺灣民眾中秋最愛吃烤肉 原是醬油公司「惹的禍」
    中國臺灣網9月20日消息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中秋節是華人重要的節日,節日吃月餅和柚子也是由來已久的傳統,但事實上,臺灣中秋節吃月餅的比例,反而不如吃烤肉的高。 臺灣文史專家經過研究發現,臺灣中秋吃烤肉的習慣極可能源自臺灣早期一家醬油公司的廣告語「一家烤肉萬家香」。
  • 臺灣中秋特有的有趣習俗--烤肉
    中秋烤肉大約興起於十七、八年前,有一種說法是,19991年臺北市民張新論率先中秋烤肉,帶動社區風潮,後來傳至全臺。臺灣知名作家閻驊的一篇網絡文章指出,中秋烤肉的興起,原來是兩家醬油廠商電視廣告競爭的結果。
  • 臺灣中秋節為什麼要「烤肉賞月」?
    本周將迎來中秋佳節,除了吃月餅、吃柚子以外,臺灣地區民眾喜歡在中秋節時與家人、三五好友相約一塊「烤肉賞月」,某種程度上來說,烤肉活動在島內幾乎成了中秋節最重要的一件事。關於臺灣中秋烤肉習俗是怎麼來的?網絡上主要說法有兩種,一是相傳在1970年代時,島內有家醬油公司推出以「一家烤肉,萬家香」為標語的廣告;而另一家競爭對手也趁勢在電視上主打起自家的烤肉醬。在兩家醬油公司相互競爭的氛圍與各大超市中秋節前夕搭配的食材促銷活動下,幾十年下來,逐步演變成了「中秋烤肉,戶戶飄香」的傳統活動。
  • 烤肉即是正義?探秘臺灣中秋節的特殊習俗
    然而,與大陸不同的是,每年到了這個時候,還會有一股烤肉的香氣在臺灣瀰漫。烤肉習俗的由來在圓月下,與親朋好友一邊聊天一邊烤肉,是臺灣地區最為獨特的中秋風景。關於這種特殊的習俗,網上流傳著三種說法廣告說相傳在1967年的時候,萬家香醬油推出了一支「一家烤肉、萬家香」的電視廣告,幾年後,金蘭醬油又密集推出「金蘭烤肉醬」的電視廣告,再加上此間中秋節時臺灣各大超市的齊力推廣,臺灣人就在不知不覺中,開始把烤肉當成中秋節最重要的傳統活動、甚至是中秋節的唯一主角。
  • 【中秋特稿 第五篇】臺灣人在蘇州,羅承浤:中秋圍爐烤肉訴衷情
    臺灣人在蘇州,羅承浤:中秋圍爐烤肉訴衷情    對於港澳臺同胞來說,中秋未到,月餅、賞月、煙花、舞火龍、文旦、烤肉等話題就已經熱了起來。   臺灣人羅承浤,現在工作生活在蘇州,是西交利物浦大學影視藝術學院高級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並擔任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負責人。羅承浤說或許連臺灣民眾也說不太清楚,究竟從哪年開始,烤肉成為了臺灣中秋之夜必備的「應景節目」。街邊騎樓、森林公園、郊外溪邊,都能見到人們架起爐子,點起炭火,動手烤肉的身影。
  • 臺灣寫真:臺北中秋夜 烤肉香飄濃
    中新社臺北9月11日電 題:臺北中秋夜 烤肉香飄濃  中新社記者 陳靜 劉舒凌  月餅、文旦(柚子的別稱)、烤肉是臺灣中秋佳節必不可少「三大件」。相比於中華民族最傳統的品嘗月餅的民俗,近年來,臺灣民間對烤肉的熱情越來越高。  中秋月圓時,全臺各地空氣中總飄蕩著濃濃的烤肉香味。
  • 過中秋,臺灣人為啥青睞吃烤肉?
    不過,在臺灣最流行的過節方式卻是烤肉。中秋之夜一家人圍坐在炭爐邊,邊吃邊聊,共享團聚之樂,好不快哉。各位能否描述一下島內烤肉過中秋的情景?如今,博餅、烤肉都已逐漸成為一種地方習俗。對於這種過中秋的方式,您怎麼看待?  張昱珍:在臺灣,每逢中秋節,外出遊子會紛紛回家過節。烤肉無非就是幫助人們,找到一個舉家團圓的理由罷了,讓大家一起來做件有趣好玩的事。
  • 一家烤肉萬家香,吃好玩好把癌防
    我們左右鄰居每天晚上都會在後院烤肉,烤出的食物香味撲鼻而來,十分誘人,這香味絕不亞於中餐的誘惑。所以對美國人來說,夏天最好的閒情之一就是燒烤。什麼都能放在爐子上,烤牛排,熱狗,漢堡或排骨和雞肉,魚,蔬菜。在燒烤中,清煙攜帶美味,在溫暖的夏日空氣中飄蕩,怎不讓人垂涎三尺。中國有句老話,夏有涼風冬有雪。而美國人則說,沒有燒烤的夏天就像沒有雪的冬天,意即沒有燒烤那麼生活就不那麼完滿了。
  • 中秋「習俗」吃烤肉,同根同源,臺灣中秋和大陸卻略有不同
    吃烤肉在臺灣在中秋節吃烤肉越來越流行,甚至逐漸變成了一種「習俗」,不過根據一些臺灣民俗學家的研究,中秋開始吃烤肉算起來越不過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中秋吃烤肉應該是源於商業化的推動,就像現在「雙十一」也變成了一個「節日」一樣,二十多年前臺灣兩家較大的烤肉醬品牌似乎商量量好了一樣,在中秋前夕發出廣告,打出了「中秋夜,烤肉夜」和「一家燈火萬家香」的廣告。
  • 臺灣中秋,全民烤肉.
    中秋 臺灣人 烤肉中秋 臺灣人 烤肉肉中秋 臺灣人 烤肉肉肉
  • 中秋烤肉——臺灣特有的有趣習俗
    每年中秋節全臺幾乎都陷入烤肉瘋!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近年來中秋節逐漸和烤肉畫上等號。即使現在「環保署」強調,烤肉會讓空氣中一氧化碳濃度飆高,但依舊不減民眾選擇在中秋夜烤肉賞月的興致。  臺灣人愛烤肉  到底臺灣民眾多愛烤肉?從大賣場的銷售數字可看出。
  • 臺灣中秋特有的有趣習俗--烤肉
    中秋烤肉大約興起於十七、八年前,有一種說法是,19991年臺北市民張新論率先中秋烤肉,帶動社區風潮,後來傳至全臺。臺灣知名作家閻驊的一篇網絡文章指出,中秋烤肉的興起,原來是兩家醬油廠商電視廣告競爭的結果。
  • 臺灣中秋烤肉習俗
    臺灣烤肉   中秋節是三大傳統節日之一,吃月餅和柚子也是由來已久傳統,事實上,在臺灣,吃月餅的比例反而不如吃烤肉來得受歡迎。但到底中秋節烤肉為何會風靡全島?  據臺灣「中廣新聞網」報導,儘管臺當局全力推行節能減碳,但中秋節烤肉活動還是一樣受歡迎。不少小區甚至封街烤肉,借著中秋烤肉和街坊鄰居感情交流。而家人彼此間,也可借著烤肉,從準備食材、生火到燒烤,進而促進親子間的感情交流。也難怪有小學生會把中秋節和烤肉連結在一起,反而主角月餅和文旦(即柚子,編者注)並不是這麼受歡迎。
  • 與上萬名鄰居在馬路上一起賞月烤肉是種怎樣的體驗?
    在臺灣桃園中壢市今天舉辦了中秋萬人封街烤肉活動,今年碰到新冠肺炎疫情,雖然活動採實名制報名,但仍不減民眾參與「聯烤」的熱情,約1萬人報名,眾人邊談笑邊烤肉,順帶欣賞中秋圓景象。臺灣民眾習慣中秋節賞月一邊烤肉這件事情來源
  • 月餅、柚子、烤肉:臺灣中秋三大件
    戴「柚子帽」是臺灣的中秋風俗。比賽完家長們把文旦剝下的皮劃成幾瓣,做成瓜皮小帽讓孩子們帶上,讓孩童們樂開了花。這處花市平時是停車場,周末假日就成為從臺北周邊各地前來的園藝人士擺攤的集市。記者看到,不少市民趁著假期來此選購盆栽或鮮花。「這種花在大陸的名字是紙巾花,形狀很像啊,臺灣叫九重葛就比較雅。」一位花攤老闆熱情地招呼說,今天第一天生意不錯,快過節了大家都想讓家裡漂漂亮亮。
  • 臺灣「中秋節」 體會「吃吃」的幸福
    臺灣中秋節的習俗除了吃柚子、月餅之外,還有一項重要活動是「烤肉」,究竟為什麼臺灣民眾會在中秋節這一天聚在一起烤肉呢?     網絡上流傳著這樣的說法:「相傳在1967年的時候,萬家香醬油推出了一支『一家烤肉、萬家香』的電視廣告,後隔了幾年,金蘭醬油又密集推出『金蘭烤肉醬』的電視廣告。
  • 臺灣寫真:合歡山茶 香飄兩岸——南投紀行之二
    中新社臺北五月十一日電 題:臺灣寫真:合歡山茶香飄兩岸——南投紀行之二  中新社記者 楊伏山 陳立宇  臺灣四面抱海,卻獨有南投一縣,絕無一處與海相連。但南投好山好水,獨領風騷。這裡還是臺灣兩個最主要的產茶區之一,其仁愛鄉合歡山出品的高山茶,多為茶中精品,聲名早已遠揚海峽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