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因建設而美麗,因記憶而永恆。昔日的照片,凝固著一個個美麗的瞬間;歷史的年輪,銘記著一次次絢麗的蛻變。在湖州這座江南古城,每一片歷史文化街區都是活態的文化遺產,不僅僅是那些歷史建築,還包括它們「身上」流動的舊時光和其承載的地域文化。
「湖城小西街的傳統民居建築基本保持了明清至民國時期湖州民居的歷史風貌,具有鮮明的江南水鄉風貌和典型的湖州地域特色。」12月10日,在湖城小西街,湖州市城市建設檔案館相關負責人介紹,街區內體量最大、規格最高的省級重要文物保護單位鈕氏狀元廳更是湖州地區僅存的一座與科舉文化有關的廳堂建築,珍藏著多件與科舉有關的實物資料,建築本身也是江南水鄉傳統建築的代表。
據介紹,鈕氏狀元廳位於花園弄1號,建於清道光(1821-1850)年間,是吳興旺族「花林鈕氏」湖州西支的宅院之一。清乾隆中期,鈕氏西支始祖鈕之瑜「由甘棠橋卜宅西城永安橋」。至其孫鈕際泰(1749-1806)在清乾隆三十三年戊子(1768年)科中武進士後,買下了小西街永安橋北塊東側的一座毫宅,更名「理德堂」;在永安橋南塊西側買下一座宅院,更名「本仁堂」。一處作為正廳安置嫡生子孫,一處安置庶出子孫。「理德堂」作為鈕氏宗祠,即現在的鈕氏狀元廳,是狀元鈕福保的故宅。
鈕氏在春秋時由國君賜姓,定居於湖州花林,花林鈕家又是漢代兩個皇后,五個公候的後代,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鈕福保,浙江烏程縣人,字右申,號松泉,13歲考取秀才。清道光十八年4月5日(公元1838年5月18日)鈕福保中「戊戌科」第一甲第一名,成為清朝開國以來第八十四名狀元,與曾國藩同榜。鈕福保中狀元,被授翰林院修撰,傳記中說他「江左江右,迭掌文衡,視學粵西,廣被文化,纂修史館,分校禮闈,晉秩春坊,升詹事」。以後專門從事教育,「主計金臺,樂宏教育」。年五十而卒,卒後葬於南墩 (即今碧浪湖小區)。
鈕氏狀元廳位於湖州市區勤勞街和小西街,與本仁堂隔西苕溪支流相望,永安橋是溝通兩者的紐帶。鈕氏狀元廳原為鈕氏西支的宗祠——理德堂,本體佔地約1030平方米,坐北朝南,南緊臨西苕溪支流,東為眺谷橋弄,西為花園弄,北為勤勞街。鈕福保中狀元後,對其進行了局部改造,整個院落平面呈矩形,院內建築從東到西共分三條軸線,中軸線上的正廳為主體建築,自南向北依次為夾弄、照壁、天井、理德堂、過廳。
鈕氏狀元廳是湖州鈕氏居住的典型建築群落,是湖州地區僅存的一座與科舉文化有關的廳堂建築。狀元廳的創建,是體現當時經濟發展的產物,通過對其建築群的研究,有效地幫助我們探尋清代吳興地區經濟高度發展所遺留的烙印,能為我們清代時期當地的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實物例證,為研究科舉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具有很好的文化價值。
(資料來源:《歷史文化街區小西街》湖州市城市建設檔案館編著 內容來源 南太湖號 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