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古稱永昌,位於雲南省西南部,瀾滄江、怒江、龍川江穿境而過,保山東與大理白族自治州、臨滄市接壤,北與怒江僳僳族自治州、西與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毗鄰,西北、正南同緬甸交界,現轄隆陽區、施甸縣、騰衝縣、龍陵縣、昌寧縣一區四縣。保山由於自然的環境比較好,蘭花很適宜在當地種植。所以保山人民挖蘭花、養蘭花、買賣蘭花成為風氣,因此也有「蘭城」的稱號。
1、保山豆粉
「保山的豆粉筋骨又好、又糯、又細,辣子、大蒜、花椒作料樣樣齊,那股味道老遠聞著口水就滴,吃飽了回家打個嗝、喘口氣還透出滿口的香氣。」
2、保山綠豆
3、永昌板鴨
永昌板鴨加工時先將肥鴨宰殺,將鴨毛褪淨,修邊整形,達到色白光潤、造型美觀的要求。然後,扎針上鹽,醃製2日,取出洗淨,放在平板上定型,讓其日晾夜露,直至風乾,忌暴曬。
4、和順頭腦
明朝滅亡後一代名醫傅山隱居故裡,自製了一道「八珍湯」讓體弱多病的母親服用,效果很好,母親很快康復,此事被一家山西太原的飯館老闆知道了,就前去討教,傅山經過一番思考,同意將方子給他,但前提是將飯館的名字更名為「清和元」,「八珍湯」也換了「頭腦」為名。後來,一旦傅山這邊有體弱多病的人來看病,他就授意這些病人去吃「清和元的頭腦」,意思是吃清朝和元朝統治者的頭腦。
5、土鍋子
元朝末年,朝中派一位大臣到騰衝守關。來到邊陲後,看到每天送到邊關給戰士的餐食都變冷了,於是這位大臣就想怎麼才能讓守邊的戰士能吃熱乎乎的菜飯。他叫當地工匠燒製成土鍋子用來煮食,既方便,又省事,遙遠的路程都能吃到熱乎乎的飯食。從此以後,土鍋子就成為騰衝的名菜之一。
6、大救駕
明末永曆帝朱由榔被吳三桂追趕後逃到騰衝,又飢又累,村民奉上當地的美味食品炒餌塊,永曆帝吃後贊口不絕,稱之救了聯的大駕!「大救駕」便由此而得名。
沒有寫到的美食,請大家寫在留言區,以便大家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