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節令上已經是秋天了,但這樣驕陽似火的炎夏預計還要持續一段時間。午後的陽光無遮無攔不遺餘力地傾瀉在這一小片滇西大地上。這樣的好天氣不吃一碗涼絲絲滋味豐富的下村豆粉真是可惜了。「保山的豆粉筋骨又好又糯劃的又細,辣子、大蒜、花椒、漂油佐料樣樣齊,那股味道老遠聞著口水就滴,吃飽了回家打個嗝、喘口氣還透出滿口的香氣。」這是一首流傳在保山,誇讚當地名特小吃豆粉的民謠。從這首民謠中,你可以充分感受到保山人對本地出產的豆粉情有獨鍾。其實,一說起保山的豆粉,不僅本地人非常偏愛,外地人來到保山後品嘗到這個特色小吃後也是讚不絕口。
吃豆粉的歷史在保山追溯起來已有近百年,對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生的老保山人來說,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豆粉幾乎成為他們兒時最美味的小吃,承載了那一代人童年無數的歡樂,不管現在人在哪裡,只要一想起那一碗豆粉,滿腦袋都是甜蜜的記憶。保山人最喜歡吃的是產自下村的豆粉,他們認為表面呈淺黃色、黃亮鑑人,內部色澤稍淡,淺黃中泛白,顏色十分均勻,給人以色澤美之感的下村豆粉最為傳統和正宗。下村地處保山城北近郊,昔時村裡半數以上農戶為「豆粉世家」,堪稱老字號的「豆粉專業村」。每天午後,總會見到來自下村的豆粉賣家挑著一擔擔的豆粉進城售賣,「一個託盤一壇醋,一瓶漂油一把刀」就是他們的標配。
下村的豆粉保山人叫「澄漿豆粉」。「澄漿」主要是針對製作工藝來說的。下村的涼拌豆粉佐料也是相當用心考究的,除了香菜、生蒜、各種香料等外,還有一種特製的紅油,叫「漂油」。賣豆粉的老闆給你放作料時,還特捨得放,說放少了就不好吃。在保山,不論街頭巷尾的小店,還是拐角巷弄的小攤,都不難見到下村豆粉的身影。保山豆粉選用產自本地的優質豌豆,晾曬乾後磨成粉,再經若干道工序製作而成,一般的製作程序為先把當地老品種豌豆磨麵打成漿,煮至一定稠度,然後舀入一個長方形木製託盤,讓其自然涼凍幾小時後,便凝結成型。用傳統方法製成的豆粉柔韌、清香、滑爽,深受老百姓的喜愛。作為一種傳承了上百年的傳統小吃,豆粉的製作和售賣的現象完好無損地保留了下來,在城鄉的許多地方,你隨時隨地都可看到。
不管下村的豆粉、佐料怎麼特別,我個人認為,下村豆粉之所以能成為保山一傳統名小吃,在味覺上與其它地方的豆粉區別開來,還是因為下村醋的功勞。說到下村醋,也叫「麩醋」,又叫「藥醋」,可能是由於它制醋的原料中含有上百種中草藥而得名。就是攤點上的那種棕褐色的香醋,酸而不刺、淡淡回甜。喝醋的好處不用多說,雖然現在離開家了,但是家裡平時做飯的醋都是爸媽專門從保山帶來的,而且是每次回家的必帶品。保山豆粉除了吃法有所講究外,其中加入的佐料那是相當之多,十餘種佐料攪拌在一起,不僅色澤很美觀,而且吃起來味道十分可口。如今這樣的特色小吃遍布在保山的村村寨寨、大街小巷,每天下午朋友們互相邀約吃上一碗豆粉似乎成為了保山人的一件常事。
在保山,豆粉的吃法很多,除了吃切成絲絲的豆粉外,許多人還喜歡吃鍋巴豆粉,就是在熬漿時沉底的那部分、因稍稍有點糊,就把它單獨製作、軟軟的豆粉裡摻和著些皮,特別好吃。也有的人要一塊豆粉,在上面加上喜愛的佐料即可食用。隨著城市的發展,很多以前叫賣的攤販都升級為鋪面,飲食環境越來越好,佐料越來越豐富,唯一不變的是承載於眾人舌尖上的味蕾記憶。為了保留豆粉最原始的味道,下村豆粉製作者始終堅持原始的工藝手法,如此看來,保山下村豆粉不僅是一道美食,更是對傳統文化的一份堅守。小夥伴們,雲南保山特色小吃「下村豆粉」,清香爽滑,你吃過嗎?
延伸 · 推薦
雲南保山特色美食「火燒肉」,是保山人念念不忘的家鄉美味!
在雲南騰衝,土鍋子又名「鍋子菜」,是騰衝一道風味獨特的菜餚!
雲南保山特色美食「火瓢牛肉」,地道的保山風味,你吃過嗎?
在雲南騰衝,和順小吃「松花糕」,童年記憶裡的味道!
在雲南騰衝,順江火燒肉米線,清香可口,香味四溢,你吃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