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變綠洲,青海德吉村的「幸福密碼」

2020-08-07 光明網

夏日的青海,山巒披綠。沿黃河岸行駛,記者來到了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昂拉鄉德吉村。一走進村子,露天沙灘、水上遊樂碼頭、休閒文化廣場還有一排排整齊的藏式院落讓人目不暇接。

荒山變綠洲,青海德吉村的「幸福密碼」

「那是金色太陽的恩情,猶如南瞻部洲的珍寶……」一處農家樂裡,老闆娘鬧尖措歡快地唱起了藏族歌曲。「只要來客人,我都會唱,希望我的歌聲能讓遊客記住,下次還來我家吃飯!」鬧尖措高興地對記者說。

荒山變綠洲,青海德吉村的「幸福密碼」

德吉村村民鬧尖措 光明圖片/劉希堯攝

住新房,當老闆,每天穿上乾淨整潔的衣服喜迎八方遊客。幾年前,這樣的日子鬧尖措想都不敢想。「以前住在山上,用水要走3個小時的山路,一家6口人就靠種小麥、土豆維持生計。如今搬下來開農家樂,一年下來全家收入有8萬多元。」提起生活的變化,鬧尖措笑得合不攏嘴。

因地處交通不便的淺腦山區,自然條件惡劣,2017年鬧尖措和來自尖扎縣7個鄉鎮30個村的251戶946人,搬到了現在的移民安置點。

如何「搬得出、穩得住」,還要「能致富」?德吉村依託黃河水利風景和交通便利等優勢,打造了鄉村旅遊產業項目,如今搬下來的農牧民全都吃上了旅遊飯。「除了開農家樂、經營特色小吃,我們還結合生態管護、旅遊開發、產業扶持等積極開發就業崗位,解決了352人的就業,群眾真正實現了就近就地就業。」德吉村第一書記洛加才讓說。

荒山變綠洲,青海德吉村的「幸福密碼」

2018年10月,德吉村被農業農村部評為「中國美麗休閒鄉村」。2020年7月,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確定了第二批擬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德吉村名列其中,成為當地的旅遊名片。

曾經黃河岸邊一塊貧瘠的土地,曾經偏遠草場飽含艱辛的牧人,如今易地搬遷,讓荒山變成了綠洲,讓夢想照進了現實,更破解了「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之困境。

「德吉」在藏語中意為「幸福」,如今德吉村的村民們正以黨的扶貧政策優勢和鄉村旅遊文化資源「雙擎」驅動,篤定前行在鄉村振興之路上。(光明網記者 劉希堯)

相關焦點

  • 青海藏鄉「德吉」的「幸福密碼」:從「水比油貴」到「山水畫中遊」
    (中國減貧故事)青海藏鄉「德吉」的「幸福密碼」:從「水比油貴」到「山水畫中遊」中新社青海尖扎8月16日電 題:青海藏鄉「德吉」的「幸福密碼」:從「水比油貴」到「山水畫中遊」中新社記者 張添福 胡貴龍吃水難!到底有多難?「水可以借,但不能送。油可以送!」
  • 德吉村:昔日荒沙灘今日「小三亞」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從西寧出發,一路南下,在高速公路上行車100多公裡,望見碧波蕩漾的黃河,就到了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尖扎縣德吉村,就靜靜地依偎在黃河的臂彎裡。碧綠的黃河從村前流過,沒有司空見慣的奔騰和咆哮,在藍天和陽光的映照下平靜得宛若處子。花海、綠植、廣場、涼亭、綠道、沙灘,還有孩子們的歡聲笑語……這些景象很難與這個高原村莊聯繫起來。
  • 各地林草頭條丨河南:荒山成青山 沙丘變綠洲
    荒山成青山 沙丘變綠洲——河南省防治荒漠化的新探索 濟源克井鎮閆營村的山坡上,林木茂盛,綠意盎然,而三十多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山禿嶺 資料圖片 今年6月17日,是第26個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我國的宣傳主題是
  • 太平鎮引「外資」改造荒山,洞美村荒山變「綠洲」
    這變化,得益於太平鎮黨委政府引入「外資」改造荒山取得的成效,不僅收穫了綠化荒山、保持水土的生態效益,大大改善了村裡的生態環境,還為當地村民增加經濟收入。 據了解,2012年前,這裡的山崗原是一片荒山,為了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增加村集體的收入,太平鎮黨委政府引入外地苗木場。經過八年的耕耘,昔日荒山如今搖身一變成了「綠洲」。
  • 【造綠】待到來年春 荒山變「綠洲」 再造一個「中央公園」
    【造綠】待到來年春 荒山變「綠洲」 再造一個「中央公園」 2020-04-30 12: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建水•中央公園 『荒山變綠洲 我的公園夢』攝影大賽正式啟動!
    建水•中央公園 『荒山變綠洲 我的公園夢』攝影大賽正式啟動!-1月9日,來自全省、全州及省外的的五十餘位攝影師齊聚建水,參加由雲南吉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主辦,建水縣文化和旅遊局協辦,建水縣文聯、雲南省攝影協會,紅河州攝影協會等單位指導的《荒山變綠洲,我的公園夢》攝影大賽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德吉村:昔日荒沙灘今日「小三亞」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從西寧出發,一路南下,在高速公路上行車100多公裡,望見碧波蕩漾的黃河,就到了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尖扎縣德吉村,就靜靜地依偎在黃河的臂彎裡。碧綠的黃河從村前流過,沒有司空見慣的奔騰和咆哮,在藍天和陽光的映照下平靜得宛若處子。
  • 青海尖扎「五穀畫」藝人似「神筆馬良」:巧把糧食變金沙
    圖為青海尖扎「五穀畫」。(資料圖) 張添福 攝 中新網青海尖扎10月10日電 題:青海藏鄉尖扎「五穀畫」藝人似「神筆馬良」:巧把糧食變金沙 中新網記者 張添福 「我一直有個繪畫的念頭,但很少動手畫畫,現在學習『五穀畫』,興趣很濃厚,希望可以成為一名『五穀畫』藝人。」
  • 關門是家、開門是店,黃河岸邊的德吉村:從易地搬遷村到「網紅景點」的蝶變
    德吉村第一書記洛加才讓向《華夏時報》記者介紹,2018年,當地政府依託黃河風景優勢,積極探索新路子,培育以鄉村旅遊為龍頭,特色農業、文化、光伏等一二三產業的深度融合的「多業共生、多輪驅動」扶貧特色產業,帶領村民成功脫貧,硬是打造出一張特色鮮明的青海旅遊名片。
  • 蘭州榆中北山造林人紮根荒山築綠洲
    原標題:榆中北山造林人紮根荒山築綠洲這些造林人和他們所喜愛的檸條一樣,紮根大山,用一輩子的時間將荒山變成了「綠洲」。2017年,榆中縣北部山區已完成造林面積51000畝、41個生態小康村建設等6項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北山生態修復、南山生態屏障、中部特色經濟林建設……榆中縣在大力實施生態綠化造林工程中,讓座座荒山成了「綠洲」。目前,全縣完成各類工程造林面積78.1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15.34%。
  • 黃河美景、美麗花田……2021,我在青海等你!
    2019中國·青海拉麵演示推介暨投資洽談會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市舉行,嘉賓對青海拉麵堅起了大拇指 李增兆 攝  如今,青海有近20萬名拉麵從業人員  在中國各地經營著近3萬家拉麵店,  每年產值達上百億元。
  • 千裡黃河青海好風景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青海黃河流域面積達15.31萬平方公裡,幹流長度佔黃河總長的31%。多年平均出境水量264.3億立方米,佔黃河總流量的49.4%,向下遊提供了近一半的優質源頭活水。守護黃河源頭生態保護治理,推動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青海義不容辭的重大責任使命。青海各族幹部群眾,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舉全省之力呵護母親河的健康,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 建水•中央公園 | 全媒體融合發聲,共鑑『荒山變綠洲 我的公園夢』攝影大賽華麗盛啟!
    建水·中央公園『荒山變綠洲 我的公園夢』攝影大賽啟動儀式於2021年1月9日圓滿落幕 戰略合作媒體,強勢發聲,共鑑『荒山變綠洲 我的公園夢』攝影大賽華麗盛啟!
  • 不愧是你,大美青海!
    劉歡攝保護生態,已成為青海人心有靈犀的默契。不僅在草原、荒山,也在城市之間。「栽一棵樹比養個兒子都難。」過去在果洛和西寧都廣為流傳的這句話,是這兩地種樹難、綠化難的真實寫照。「以前冬天一陣風,垃圾從鎮東頭刮到西頭。」談到幾年前果洛州瑪沁縣大武鎮綠化前的窘況,果洛州林業和草原局綜合科科長多才滿臉苦笑。2015年,大武鎮響應國家政策號召開始城鎮造林。
  • 合川曬脫貧致富經:農業合作社讓荒山變金山
    鳳凰網重慶綜合 1月25日,重慶市合川區「曬經幸福農業股份合作社」,在該區太和鎮曬經村正式揭牌。荒山變青山,青山變金山1月25日上午,合川區太和鎮曬經村舉行「曬經幸福農業股份合作社揭牌暨迎春團拜會」,精彩的文藝匯演,讓村民開心不已。在團拜會上,該村1200戶村民,都領到了「新春大禮包」。1月24日,曬經村還舉行了分年豬活動,所有在家的村民每戶都領到了一份年豬肉。
  • 陽光沙灘、水上遊樂碼頭……青海有個「小三亞」
    藍天白雲、陽光沙灘、碧波倒影……很難想像在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過渡地帶有這樣一個美麗的村落有著青海「小三亞」美譽的德吉村曾是一片荒沙灘>如今成為900多藏族群眾安居的家園從德吉村公交站下車,穿過公路就到了達巴農家院,四四方方的院落內是木質結構的藏族房屋。
  • 青海沙漠綠洲面積正逐步擴大
    本報訊 記者宋曉英 通訊員才讓旦周報導 經過多年不懈努力,青海部分地區的沙化發展勢頭得到初步遏制,到2008年青海省累計防沙治沙面積近84萬公頃,沙漠綠洲面積正逐步擴大。       青海是我國主要沙漠化省(區)之一,荒漠化面積居全國第四位。從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青海便開始了有計劃、有步驟的防沙治沙工作。
  • 把荒山變成了「花果山」,河南省衛輝這位美女真厲害!
    陳美村-----一個美麗的名字,她七年的艱辛付出,七年的綠色夢想,讓家鄉衛輝市太公鎮古子澗的300多畝百年荒山披上綠裝。11月16日,在衛輝市植樹造林環保宣傳活動暨山城美村二期綠化植樹節上,她又立下誓言,今年再綠化荒山400多畝,種下核桃樹,荒山變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