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天長地久不僅解釋了天地不仁的原因,同時也強調了道本自然的特點。從道生萬物卻又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的這些表現中,不難看出道的運行是無欲無求的。是沒有動機的,一切都本於自然。它不會因為萬物的生發而改變自己的運行,道之動也因此能周行不殆,道之用也綿綿不絕。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是因為天地法道,以道的法則來運行。天地以道為本,與道相合。所以四時的變化與萬物的生長就表現出了花謝花又開,春去春又來的現象。這些現象的本質其實是天地與道同行,從人的視角看來即是長生。所以聖人以道為本,所作所為不能有任何的動機,或者說將道之自然當作唯一的動機。用這種不執著於外物的無欲無求的心態反而能成全聖人的與道相合的目的。
「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這兩句話其實是一句話,也許是古人作文時的習慣或者是某種作文的技法。表達的都是一個意思:聖人明白本末的道理,時刻保持著心靜無欲的修行,在這種修行下,身體反而是最先獲得益處。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憂。
「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聖人之無私(無欲無求),具體言之又該如何去做呢?老子的答案就是「上善若水」。
「善」字不能理解成善良,它在這一章中應該理解為「擅長,長於某件事」的意思,引申為合時宜的,恰到好處的意思。精於一技,才能恰到好處。
將無私,無欲無求做的最好的就是水。水最擅長的就是滋潤萬物,水滋潤萬物與萬物又無所爭,順勢而行,總是居於人們所厭惡的低洼處,水的德行與大道是最相似的。因此聖人之無私,無欲無求要學習水的德行:
居善地:把自己放在合適的位置,不與人爭。
心善淵:內心時刻保持清淨無有雜念,似深淵之水。
與善仁:幫助他人時要在仁的規矩內做的恰到好處。所謂「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重點是要在仁的規矩內行事。水潤萬物也只是順勢而下,絕不會逆流而上。
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為人要有自知之明,做能力範圍內的事情才能言而有信,事也無敗。
動善時:所作所為亦當如水一般,順勢而為。在合適的時機做合適的事情,而不是為一己之私慾,逆勢強為。簡而言之就是「藏器於身,待時而動。」而不是仗恃己力而動。
「爭」就是為了滿足私慾而有所作為。為一己之私而動必會損害他人之利,只有本著無私無欲的原則,待時而動才能無憂。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為人處世要如水之七善,無欲無爭,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功畢則退。
這一章是在強調世人總喜歡逆天而行,貪多忌失,不知盈滿。不明白,功遂身退才是天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