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不能停!淋巴瘤不見了,仍要按計劃化療

2020-12-20 騰訊網

      近年來,淋巴瘤對大眾來說已經不是一個陌生的詞彙。《新聞聯播》主持人羅京、《情深深雨濛濛》中的「方瑜」李鈺,《滾蛋吧!腫瘤君》作者、漫畫家熊頓……眾多名人都因為淋巴瘤而離開了人世,引發社會關注。

      近日,由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臨床化療專業委員會、江蘇省抗癌協會淋巴瘤專業委員會、江蘇省腫瘤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主辦,江蘇省腫瘤防治研究所、江蘇省腫瘤醫院承辦的「2019年全國淋巴瘤學術研討會暨第六屆南京淋巴瘤紫金論論壇」在南京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400餘名醫生參加會議,共襄難治性淋巴瘤診治經驗。中國抗癌協會臨床化療專業委員候任主委、江蘇省腫瘤醫院院長馮繼鋒教授介紹,多數淋巴瘤對治療很敏感,但有些患者復發很快,推進規範化多學科診療,減少復發難治性淋巴瘤產生,就非常重要。

淋巴瘤治療見效快,但復發也多

      儘管不帶癌字,但淋巴瘤卻是名副其實的「癌症」。「淋巴瘤是起源於淋巴結及淋巴組織的惡性腫瘤,分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兩大類,他們又分出很多不同的亞型,特別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有七八十種之多,淋巴瘤的複雜程度遠超過人們想像。有的亞型預後較好,有的則發展特別快。」 馮繼鋒教授介紹,多數淋巴瘤有個特點是對治療很敏感,一旦用上化療藥物之後,瘤子縮小很快,但有些病人治療結束後會很快復發,這與淋巴瘤本身的特性有關。

      初始採用標準方案治療的淋巴瘤患者未達到完全緩解;或達到完全緩解後復發;治療中無效或進展和經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後復發,即考慮為「復發難治性淋巴瘤」。

腫瘤消失後,原計劃的化療仍要繼續

      「臨床上我們會遇到一些患者,可能2-4個周期之後,原本的腫塊就已經摸不見了,甚至在CT檢查上也顯示不出來。這時候醫生通常仍然會要求患者按照原來的計劃,接受6個甚至更多周期的治療。」 馮繼鋒教授表示,患者有可能會不理解,覺得醫生是不是過度治療,明明瘤子已經不見了,再接受那麼多周期的化療,是否會對身體造成多餘的傷害呢?其實事實並不是這樣,按計劃完成的治療周期是最大限度殺滅腫瘤細胞,肉眼觀察到的消失並不代表細胞或分子水平上的消失,緩解的深度與治癒率有明顯相關性。

      高強度化療也是淋巴瘤規範化治療的一個要點,藥要用足,為的就是避免過早復發,成為「難治性淋巴瘤」。兩個病情類似的患者,一個接受正規治療後病情好轉,一個治療不規範復發成為難治性淋巴瘤,後者的生存期可能直接「打對摺」。

      40多歲的張女士(化名)患上了原發縱隔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一年前來到江蘇省腫瘤醫院淋巴瘤病區馮繼鋒教授處治療,經規範治療四個療程後,張女士胸悶咳嗽等症狀逐漸消失,CT檢查縱隔腫塊從6CM縮小到2CM,治療效果明顯。醫生要求她繼續完成後面兩個療程的化療,她擔心化療的副作用大,轉而選擇了中藥治療。四個月後再複查,縱隔腫塊很快長大了,醫生判斷為腫瘤復發。她接受了強化的解救方案和放療,病情雖有所緩解,但是馮教授判斷她的預後卻不樂觀。張女士所患的淋巴瘤,經規範治療後,總體五年生存率可達80-90%;但她因為沒有完成規範的化療,復發後再治療效果則大打折扣,五年生存率僅為10-20%。張女士可能還要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和免疫治療,療程遠比第一次治療複雜漫長,但總體預後卻差得多。

      「這也是腫瘤治療和其他疾病治療的不同之處。」 馮繼鋒教授告訴記者,高血壓、糖尿病等患者初次診療方案如果不合適,可以再換一家醫院、換一個醫生繼續治療,病情也可以控制很好,但腫瘤患者很少有這種「二次機會」,初診的方案是否合適,與生存期正相關。「這也是現階段我們強調要到專科醫院、請專科醫生拿方案的原因。推進國內淋巴瘤治療的規範化、多學科、同質化治療水平,才能讓更多患者普遍受益。」

醫生提醒:無痛的淋巴結腫大,要小心

      省腫瘤醫院淋巴瘤病區主任、吳劍秋主任醫師介紹,我國目前淋巴瘤的發病率大約為十萬分之六,比歐美要低,但五年生存期大約40%,也同樣低於歐美等發達國家與地區。目前城市居民淋巴瘤的發病率要高於農村,與環境因素、工作壓力、體檢普及程度等都有關係。

    吳劍秋主任介紹,淋巴細胞既可以在它的出生地(胸腺、骨髓)發生惡變,也可以在其他臟器,比如淋巴結、脾、扁桃體及胃、腸等全身其他組織和器官的淋巴組織出現變化。通過臨床檢查、病理活檢、影像評估等綜合分析,80%-90%的淋巴瘤可以被正確識別出來。但對患者來說,發現淋巴瘤的早期症狀並不容易。淋巴瘤初起時症狀很隱匿,主要表現為無痛性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還可能伴發熱、盜汗、消瘦、瘙癢等全身症狀,特異性不強,特別容易和其他良性疾病混淆。吳主任收治的病人,很多頸部惡性淋巴瘤的患者之前都被誤診為淋巴結炎或是淋巴結核,對應治療後腫瘤進行性長大才來腫瘤醫院確診;而有些胃部不適、噁心、腹脹、納差的患者,被當作慢性胃炎治療一段時間後症狀持續加重,才被確診為胃惡淋。有經驗的腫瘤專科醫生會在第一時間,建議患者做活檢通過病理來確診。

不過,也沒有必要對所有的淋巴結腫大感到害怕。摸得著的淋巴結腫大,也並不意味著一定是淋巴瘤。吳主任告訴記者,炎症和結核也可能導致淋巴結腫大。但對症治療後淋巴結沒有消失而繼續腫大或部分消失後再度腫大,按壓沒有痛感,這時就要高度懷疑淋巴瘤,儘早就診。此外,兒童或青少年因為免疫系統的不成熟,本身也可能出現持續一段時間的淋巴結腫大,但大多數屬於生理現象,並不需要特別處理。家長既要重視,排除後也不需要過分擔心。

通訊員 胥林花 周威

揚子晚報/揚眼記者 楊彥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中醫在身邊|淋巴瘤化療出現不良反應?中醫調理顯功效!
    對於非霍奇金淋巴瘤,也是採用化療為主,結合放療的綜合治療模式,每一亞型的化療方案有所不同。除化療外,生物治療以及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也有著不錯的療效。代喜平主任指出,化療作為淋巴瘤的主要治療方法,其作用和功效是有目共睹的,產生的一些不良反應,專業的醫生也會採用合適的方式幫助患者緩解症狀,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採取對應的措施一一破解:1.化療後產生的胃腸道不良反應,可對症預防或治療,使用止嘔藥、促消化藥、止瀉劑、通便藥等;2.補充營養
  • 慈銘體檢被質疑漏診淋巴瘤,29歲小夥一年放化療27次求生
    甲氨蝶呤是癌症患者的救命藥,但副作用也讓癌症患者異常痛苦。其主要副作用有噁心、嘔吐、腹瀉、肝功能損害、口腔潰瘍、肺炎等。「每次用藥都會噁心、嘔吐。藥水進入身體後沒法排出來,腳和腿是腫的,需要醫生使用利尿劑幫助排出水分。」第一次化療一直在掛水,打完藥幾天後不吐了,段宇飛覺得化療不過如此。
  • 佛山愛爾眼科化療佛山首例存致死率的罕見淋巴瘤
    假如你發現,眼球長期有黑影漂浮的情況,小編建議您要到醫院檢查一下,因為您有可能患上了以下這個罕見的病! 第一次化療後 第四次化療後 在2019年12月尾,開始進行化療,每一次的治療中陳阿姨都很配合,在經過四次化療後,從入院前視力只有0.4,到視力恢復到0.6,陳阿姨明顯感覺視力清晰了許多
  • 羅京所患淋巴瘤治癒率很高 已完成第一次化療
    記者昨日前往北京腫瘤醫院探訪,並已得到確切消息,羅京所患病症全稱為「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目前已經完成了第一次化療,於9月8日出院,病情趨於穩定,何時二次化療還未確定。 在記者的追訪下,一位在北京腫瘤醫院工作、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員告訴記者羅京住院期間的詳細情況。
  • 世界淋巴瘤日丨淋巴瘤已作為慢性病管理,可治癒!
    出現淋巴瘤腫大、持續無痛,伴隨低熱或者盜汗的患者,應儘快前往開設淋巴瘤亞專科的醫院就診,這樣才能獲得非常好的診斷。淋巴瘤的發生往往與以下因素有關:第一是病毒感染,比如 EB 病毒或者其他病毒的感染。第二是物理因素。比如經常接觸 X 線、CT 等射線性檢查和放療檢查的人群,要相當小心。
  • 淋巴瘤能治好嗎?化療反應最強烈有幾天?
    淋巴癌也稱淋巴瘤,淋巴細胞發生了惡變即稱為淋巴癌,是我國常見的十大惡性腫瘤之一。淋巴瘤早期的治療通常不需做手術,主要依賴於化療或放療。對於中晚期患者,可採用加大化療的強度及隨後的幹細胞移植方法來提高腫瘤細胞的殺傷率和疾病的治療成功率。
  • 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患淋巴瘤,關於淋巴瘤,我們應該了解什麼?
    所以,他的康復必須要歸功於好的病理醫生和主治醫師。 不幸的是,中國普遍「重治療,輕診斷」,病理科醫生訓練整體比較落後,優秀的病理醫生很少。由於中國病理診斷缺乏統一標準,造成同一病人樣品在不同醫院病理診斷可以截然不同,所以中國淋巴瘤誤診率顯著高於發達國家。最讓人擔憂的是誤診不僅來自二三線城市醫院,也發生在一些非常有名的三甲醫院。
  • 想學醫的少女查出惡性淋巴瘤,結局令人感慨
    淋巴瘤有靶向藥和維持藥物,NK/T沒有特別針對性的藥。一開始採用常規方案化療,效果並不明顯。 中國抗癌協會淋巴瘤專業委員會副主委、中腫內科副主任黃慧強教授接診後,為她調整了治療方案。她用上了當時被腫瘤患者稱為「神藥」的免疫治療藥物PD-1單抗。 有力氣了,能走路了,吃飯有胃口了,人也長胖了……這些點點滴滴的變化,讓她開心極了。即使在病房裡,她也抓緊時間進行複習。
  • 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療費用是多少?
    核心提示:很多人知道自己患上非霍奇金淋巴瘤之後最想弄清楚的就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療費用,以全身化療為例,正常情況下6次化療為一個療程,每次化療的費用是在1萬多元,那麼一個化療療程就是6萬多,往往還會結合放療在輔助治療,每次放療幾千塊錢,所以說一個療程總的費用大概在七八萬左右
  • 裝修汙染可致淋巴瘤 得了淋巴瘤能治癒嗎?
    「雖然不同亞型的淋巴瘤治療效果的差距還很大,但總體療效已有很大提升,並且已成為少數能治癒的癌症中,治療效果最好的惡性腫瘤之一。」   據介紹,淋巴瘤的治療方法主要有免疫治療、化療、放療、造血幹細胞移植等。目前,大部分淋巴瘤患者仍然首選化療。
  • 淋巴瘤:多數患者曾誤診
    在全球範圍內,淋巴瘤發病率以每年3%-4%的速度逐年升高。淋巴瘤目前誤診率排名靠前,幸運的是,淋巴瘤也是「少數可以治癒的惡性腫瘤之一」。咳嗽發熱=常見感冒?    59歲的劉先生開春後持續一段時間總是發燒、咳嗽,偶爾感覺喘不上氣,吃了兩周感冒藥,症狀也沒有得到緩解,到醫院拍了CT,發現肺部有個腫塊,最終穿刺確診為惡性淋巴瘤。
  • 晚期經典霍奇金淋巴瘤,免疫療法大盤點!
    ,治療復發或難治性經典霍奇金淋巴瘤(r/r-cHL)成人患者。 1 霍奇金淋巴瘤 霍奇金淋巴瘤(HL)根據臨床及病理特徵的不同分為經典霍奇金淋巴瘤(cHL)和結節性淋巴細胞為主的HL,其中cHL佔95%。
  • 掌握這7點,輕鬆應對化療所致血小板減少症
    但目前CIT一級預防的適用人群、時機及最佳給藥方式尚未明確。 02 CIT的二級預防(臨床前期預防) 針對上一個化療周期發生過3級及以上嚴重血小板減少的患者,為保證後續化療順利進行,可在本周期化療後預防性使用血小板生長因子,以保證化療按時足量進行,避免化療藥物減量或延遲。
  • 淋巴瘤盯上城裡人年輕人 身體傳遞這些信號要警惕
    日是第八個世界淋巴瘤宣傳日,在近日由中國抗癌協會淋巴瘤專業委員會主辦的「堅持治療,獲得治癒」世界淋巴瘤宣傳日新聞發布會上,來自江蘇省腫瘤醫院的淋巴瘤患者李榮介紹了自己戰勝疾病的經驗,在與惡性淋巴瘤抗爭的3年中,他前前後後共做了14次化療,終於獲得痊癒,重新回到工作崗位。
  • 女兒患淋巴瘤化療7次 媽媽願免費打工20年籌錢救命
    大雙小雙合照媽媽帶著娃娃回到瀘州家中經過治療小雙漸漸好起來去年,華西城市讀本曾報導,瀘州「堅強媽媽」劉剛容,因雙胞胎女兒中的小雙雨菡患淋巴瘤無錢醫治,承諾如果有好心人願意資助女兒治病,她願意免費為其打工20年。獲得社會廣泛關注,不少讀者紛紛獻出愛心,為他們捐款近20萬。
  • 淋巴瘤是可治癒的一種疾病(健康關注)
    同時還原淋巴瘤患者積極抗擊病魔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狀態,展現我國淋巴瘤防治事業的發展。  充滿正能量的演出令現場觀眾為之動容。淋巴瘤之家創始人顧洪飛表示:「舞臺劇演出了廣大患者的心聲。淋巴瘤絕非不可戰勝,我們要相信現代醫學的力量,以積極的心態配合規範化治療,爭取早日回歸社會,回饋社會!」
  • 主任提問:化療的 12 個禁忌證都有啥,你能答全嗎?
    其靜脈注射排出較慢,所以每 4 小時給藥一次。其劑量是 IFO 總劑量的 60%。於 IFO 靜滴的 0、4、8 小時靜推。 神經毒性:腎功能不全和既往用過 DDP 的患者可有神經毒性,是由於 IFO 的代謝產物氯乙醛引起的。病人表現為昏睡、意識不清,常在藥物治療期間內或停藥後短期內出現。故應儘量減少鎮靜、止痛及麻醉藥物同時應用。
  • 我國淋巴瘤發病率增長迅速
    目前,我國淋巴瘤發病率年增長率為3%~5%,每年新發病例約10萬,已成為我國男性的第八大高發惡性腫瘤。  淋巴瘤進展速度雖快,但對化療更敏感  張明智主任介紹,淋巴瘤非常複雜,按照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對淋巴瘤的分類,常見的淋巴瘤有60多種,主要分為霍奇金氏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兩大類,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又分為B細胞系列淋巴瘤、T細胞系列淋巴瘤和NK細胞系列淋巴瘤。
  • 兒童B細胞淋巴瘤存活率提升!好醫友腫瘤治療應答指數,精準指出可用...
    為進一步改善治療結果,研究人員亟需尋找化療以外有效的低毒性療法。  美國科羅拉多州兒童醫院託馬斯·格羅斯(Thomas Gross)醫學博士說:「利妥昔單抗是一種很好的選擇,早期的研究已表明,化療聯合利妥昔單抗可以延長成人B細胞淋巴瘤患者的壽命。」
  • 得了惡性淋巴瘤能活多久?
    得了惡性淋巴瘤能活多久?有救嗎?惡性淋巴瘤,即淋巴癌,近年來,在我國惡性淋巴瘤的指數上升越來越高,主要表現為無痛性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全身各組織器官均可受累,伴發熱、盜汗、消瘦、瘙癢等全身症狀。給患者及患者家屬帶來很沉重的負擔。那麼,到底惡性淋巴瘤能活多久?有救嗎?下面就為大家詳細分析一下。得了惡性淋巴瘤能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