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區花園道乘纜車登上海拔380公尺的高山,大概需要8分鐘便到了太平山頂。站在山頂向下俯瞰,摩天高樓林立的中環、灣仔及至尖沙咀區、享譽全球的維多利亞港盡收眼底。
這是香港的最高點,也是香港最受歡迎的名勝景點之一。22年前,一部《香港製造》將這裡鳥瞰的風光呈現在世界面前。對於當時剛剛看到「春天」的中國人來說,這個遙遠的光怪陸離的不夜世界,每天都在TVB裡上演著醉生夢死的江湖故事。
就在那一年,伴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五星紅旗和紫荊花紅旗的冉冉升起,香港正式回歸,所有的中國人都開始重新認識這片土地。對於山海之間的這座城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每個人心中亦有一張只屬於它的城市名片。
螢屏裡走出來的大千世界
在尖沙咀漢口道28號亞太中心下至一樓,有一家香港最大的連鎖店:HMV,這裡收藏著各種正版的TVB影片。很多人對香港的初步認識,便是從TVB開始。
1980年,一部《上海灘》迅速將TVB的影響力遍及兩岸三地,很多70後、80後幼年的第一位男神便是那位身穿黑色風衣面含痞笑的許文強。從那之後,TVB一路所向披靡,張智霖版的《射鵰英雄傳》、呂頌賢版的《笑傲江湖》、黃日華版的《天龍八部》……哪一部不是雄霸螢屏?
因為TVB,人們對香港有了最初的記憶。
夜晚,華燈初上,歲月流金,多少港影腦中浮泛。都爹利街上Jackie在幫Paul繫鞋帶,海洋公園內天佑陪碧瑤坐著海盜船……尖沙咀的霓虹招牌上閃爍著上世紀三十年代繁體漢字的字型藝術,凝固在半空中層層疊疊的文字,似乎在泣訴著時代的變遷。
作為香港最著名的城市名片之一,TVB最輝煌的時候,即使不是資深的劇迷,也能背得上幾句千年不變的臺詞段子。比方說那句出場率極高的經典臺詞:做人,最重要是開心啦。香港人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港樂構建的「胡士託」
從HMV出來,轉個彎便到了星光大道,高樓大廈鱗次櫛比。霓虹閃爍,流浪歌手以一首熟悉的《十年》吸引了無數異鄉遊客。
對於港樂,人們再熟悉不過,就算沒去過香港,也會在KTV點上幾首粵語歌曲。從形成氣候到以勢不可擋的態勢傳播到亞洲和歐美地區,粵語流行歌曲也只不過30多年的時間,僅僅是30年的時間,卻改變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
上世紀70年代,香港經濟處於高速增長期,香港人奉行「多勞多得」,恨不得從「996」做到「007」。每個打工仔都渴望出頭,每個打工仔心中亦有很多無奈。就在1974年到1984年這個時期,香港歌壇上誕生了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許冠傑。他的歌不避俚俗,直面社會,唱出了無數草根的生活和心態,讓流行歌曲也可以表達小市民的心聲。而在此之前,香港流行音樂仍是英文歌的天下。
許冠傑之後,無數音樂人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繁榮香港歌壇,他們的心聲就是香港人的心聲,他們的歌聲也唱出了很多香港人的一生。
金線刺繡的歌詞,每段旋律的伏線,無論哭還是笑,無論「胡士託」還是「大聲公」,身為一張有聲的城市名片,港樂都陪伴著國人度過了一段豐富的青春時代。
港式奶茶撞出來的文化縮影
TVB和港樂從視覺及聽覺上為大陸人構建了一座燈紅酒綠的「逍遙城」,一個「有形」,一個「有聲」。同樣,在香港還有一張「有味」的城市名片能夠把香港虛擬的上層建築拉回現實,這便是港式奶茶。
穿過星光大道,無論是漫步在尖沙咀海濱,還是行走在香港中環繁榮的商業區,仔細觀察,這裡的人大都會手捧一杯奶茶。香港人可以一日不飲酒,卻不能一日無奶茶。在這座人口規模700多萬的城市,每年要進口超過5800噸紅茶,每天大概要喝掉250萬杯奶茶,一年喝掉近10億杯。
正如香港著名飲食專欄作家歐陽應霽說,如果非要讓我用一種美食來形容香港的文化或精神,那麼奶茶一定高票當選。它是一個中西文化、高檔跟庶民、權力跟遊散、繁忙與休閒的混種,可以賦予它很多種意義。
若論港式奶茶的起源,則要從港式奶茶始祖蘭芳園說起。
上世紀早期,彼時的香港還在英國殖民統治之下,上流社會喜愛的英式奶茶茶味清淡,並不符合當地普通民眾的口味。1952年,蘭芳園創始人林木河萌生了把英式奶茶帶到平民百姓的念頭,他將斯裡蘭卡的「季後」茶與南洋的淡奶融合,茶味更濃厚,更能滿足工人階層的港式奶茶便由此誕生。
一杯正宗的港式奶茶,要經過煮茶、衝茶、焗茶、撞茶、撞奶等多個步驟。創始人林木河很清楚,從選茶的那一刻開始,蘭芳園便是一輩子的事。最初,林木河拜託熟絡的航海船員來收集來自世界不同地方的茶葉,經過反覆嘗試,最終選由5種斯裡蘭卡天然頂級紅茶來調配比例。
此外,林木河對傳統的製作工藝也作出改良。他將煮茶的大銅壺改用一次只能衝10小杯的銅壺衝泡奶茶,每壺茶煮的時間不超過2小時,嚴格控制茶湯的新鮮度;還改良了濾網,用質地最密的棉衣內層的布過濾,使得拉出來的奶茶更加細膩。
把一件事做到極致是大多數人對香港人的印象,林木河也是如此。他發現將茶底來回衝拉八次的時候,衝出來的茶湯最正,香味最為適宜,也因此自創了「八手拉茶法」。來回撞足八手,要耗費十多分鐘,當茶香茶味互相平衡,茶腥味全無,茶香四溢。最後,將奶從高處倒入泡好的茶杯裡,讓紅茶和常溫的淡奶形成衝撞,融合,這樣撞出來的奶茶才會更香滑。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著名美食家蔡瀾說「不喝蘭芳園,白來香港。」就是這樣一杯港式奶茶陪伴著香港幾代人的成長,也守護著一代代香港人的青春記憶。2017年,杯裝即飲版蘭芳園在內地市場推出,正宗的口感、穩定的品質、精美的包裝讓其一經面世就極其熱銷,甚至成為內地偶像應援必備飲品。
世界舞臺上,蘭芳園同樣嶄露頭角。不久前,蘭芳園成功捧得第58屆世界質量評鑑大會 Monde selection大獎,這一獎項被稱為「食品界的諾貝爾獎」。
蘭芳園,已然成為香港另一張享譽海內外的城市名片。香港人愛奶茶,更愛蘭芳園。一杯蘭芳園訴說著香港半個世紀的滄海桑田,從少年到青年,從青年到中年,從中年到暮年,蘭芳園的成長,便是香港的成長,蘭芳園精益求精的精神,也是香港的精神。
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用來形容人們對香港的印象再合適不過。它是電影裡的武俠、賭神,是歌聲裡的「東方明珠」,也是一杯「茶香奶滑回」的蘭芳園奶茶……總有一些東西,因為其獨特的歷史和文化屬性,逐漸演變成香港的名片,成為香港的文化符號。即使歲月變遷,人們的生活方式在不斷改變,但當你置身香港,這裡的每一幀、每一景,每一口味道都記錄著香港的前世今生,講述著香港的人情風韻,透過這些,我們窺見的是香港的歷史變遷和人文魅力。
大概,這就是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