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門40年滄桑巨變,這是新時代的邊塞詩篇

2021-01-18 中國軍網

新華社北京11月21日電

新時代的邊塞詩篇

新華社記者李學勇、陶德言、李宣良

(參加採寫:熊席麟)

關山飛度,國門40年滄桑巨變,見證著改革大發展,見證著中外大交流,見證著祖國邊陲各地的和平、安寧和繁榮。

這是自立自強、艱苦卓絕、親仁善鄰、協和萬邦的壯美詩篇。這詩篇發諸賡續千年的中華文脈和核心價值,來自新時代黨政軍警民合力強邊固防的奮鬥創造。

家國之情

「家是玉麥,國是中國」,這短短8個字,是西藏隆子縣玉麥鄉牧民卓嘎、央宗姐妹幾十年愛國守邊的力量源泉,也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血脈傳承的家國情懷生動寫照。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華夏兒女的情感體驗、生命價值歷來與家國緊密相連。從「王事多難,不遑啟居」到「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從「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到「只有精忠能報國,更無樂土可為家」……無不傳遞出愛國愛家的強烈情感,千載而下激奮人心。

今年夏天,一位普通民兵的離世,受到全社會的高度關注——

7月27日,江蘇省灌雲縣開山島民兵哨所所長王繼才在執勤時突發疾病,經搶救無效去世,年僅58歲。

「守島,就是守國。」1986年,26歲的王繼才接受了守島任務,從此與妻子以海島為家,與孤獨相伴,在沒水沒電、植物都難以存活的孤島上默默堅守,把青春年華全部獻給了祖國的海防事業。

咫尺天涯,赤膽忠心。在新時代的祖國邊疆上,正是有千千萬萬像卓嘎、央宗姐妹,有千千萬萬像王繼才、王仕花夫婦這樣的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偉業才有了堅如磐石的基礎。

英武之氣

「放心吧媽媽,我已經懂得了『戰士』的含義……戰士的決心早已溶進槍膛裡,為了祖國不惜血染戰旗……」2015年初,19歲的烈士王建川當年在戰場上寫給母親的詩,刷屏網絡,感動中國。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這些詩句,如同劃破長空的戰鬥號角,給人以深深的激勵和鼓舞。

國家的安定、民生的福祉,離不開一代代戍邊人的忠誠守衛,離不開邊關將士的捨身殺敵。1950年,戰火燒過鴨綠江,人民子弟兵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一戰而驚世界。「故鄉三千裡,遼水復悠悠。」正是志願軍將士以其血肉之軀,築就了新中國真正威武的國門。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從漠北塞外到天山戈壁,從高原凍土到叢林邊陲,從世界屋脊到邊防海島……哪一座厚重的國門、哪一個威武的哨所,背後沒有將士的英靈守護?

奉獻之歌

「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苦」與「香」的強烈反差,使得不懼生死考驗、甘願奉獻犧牲的邊關將士形象躍然紙上。

海拔5380米的神仙灣哨所,空氣含氧量僅為海平面的50%。一代代官兵以「缺氧氣不缺士氣,海拔高鬥志更高」的精神,創下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那一年,神仙灣新建哨樓,官兵們自己動手,肩挑手扛,用臉盆將水泥砂漿端上山……臉盆端壞了近百個,手套磨破了上千雙。4個月後,一座嶄新的哨樓建成。從此,這裡的海拔高度增加了10米。官兵們用臉盆「端」出了神仙灣的新高度。

離神仙灣哨所不遠處,有一處被中央軍委授予「喀喇崑崙模範醫療站」榮譽稱號的三十裡營房醫療站。醫療站一位軍醫在生命停止前的最後一刻,這樣說道:「我無怨無悔,我相信我的奉獻是有價值的,不要給組織添麻煩,讓小女代我守國門。」他帶領親人在遺囑上按下指印後,永遠告別了深愛的這方熱土。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有人替你負重前行。」今天,昔日荒涼偏僻的邊境地區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戍邊守邊條件也得到了極大改善,但戍邊人無私奉獻的精神永未過時。

和平之聲

「天涯靜處無徵戰,兵氣銷為日月光。」中華民族是崇尚和平的民族。縱觀中國邊塞詩,面對戰爭,詩人們大多表現出無所畏懼的信心,同時也表達了對窮兵黷武的反對、對安定和平的嚮往。

今天的中國,同周邊國家關係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沐浴在和平陽光中的座座國門就是最好見證,生活在國門兩側的中外民眾都是親歷者。

中吉邊境,守衛在這裡的新疆軍區斯姆哈納邊防連和吉爾吉斯斯坦邊防部隊已實現機制化會晤、常態化巡邏;中尼邊境,2015年發生「4·25」大地震,聶拉木邊檢站副站長扎西達娃通過QQ群和微信群,發起為尼泊爾邊民愛心募捐倡議,很快得到熱烈響應;中巴邊境,巴基斯坦小城吉爾吉特有一位名叫阿里·艾哈邁德的老人,自22歲起就一直守護著中國援建巴基斯坦友誼公路88名犧牲烈士的陵園……

放眼新時代萬裡國門,中蒙二連浩特—扎門烏德跨境經濟合作區,中哈霍爾果斯邊境合作項目,中老跨境鐵路建設,中緬油氣管道……一項項聯通中外、造福周邊的宏大工程如火如荼。

隨著「一帶一路」深入推進,隨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在改革開放中煥發出無窮活力的中國,正在為亞洲、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相關焦點

  • 新時代的邊塞詩篇
    新時代的邊塞詩篇 ■新華社記者 李學勇 李宣良 本報記者 呂德勝 通訊員 熊席麟 關山飛度,國門40年滄桑巨變,見證著改革大發展,見證著中外大交流,見證著祖國邊陲各地的和平這是自立自強、親仁善鄰的壯美詩篇。這詩篇發諸賡續千年的中華文脈和核心價值,來自新時代黨政軍警民合力強邊固防的奮鬥創造。家國之情只有精忠能報國,更無樂土可為家「家是玉麥,國是中國。」這短短8個字,是西藏隆子縣玉麥鄉牧民卓嘎、央宗姐妹幾十年愛國守邊的力量源泉。
  • 從「時光隧道」看深圳40年滄桑巨變
    11月20日,區領導先參觀了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會場,隨後參觀了「從先行先試到先行示範-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展覽」。 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深圳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進行集體學習。
  • 尺幅萬裡,看吉林滄桑巨變——《壯闊七十年,奮進新時代——吉林省...
    尺幅萬裡,看吉林滄桑巨變——《壯闊七十年,奮進新時代——吉林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成就展》在省博物院展出 作者:趙孟秋    編輯:潘文碩
  • 新時代國門行(18):邊關巨變展大國形象
    參考消息網11月7日報導(文/張寶印 賈啟龍 劉軍 劉國順)邊關漫漫,國之藩籬,折射著一個民族的沉浮興衰;國門巍巍,國運之門,見證著一個國家的滄桑巨變。治國必治邊。改革開放40個春秋,邊疆各族軍民守邊固防,維護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築牢國門的銅牆鐵壁。
  • 從「打開國門」到「全方位開放」,這些關鍵詞見證改革開放40年巨變
    風雲激蕩見證滄桑巨變,春華秋實喜看碩果盈枝。站在改革開放40周年重要時間節點上,回望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從理論的接續創新到實踐的不斷向前,從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大戰略到深刻改變生活的小細節,從物質上逐漸富足到精神上愈發自信……中華民族在復興徵程上刻印下一個又一個「關鍵詞」。
  • 桑園圍 見證滄桑巨變
    千百年來,佛山人修築堤圍與江海爭田,進行圍墾,桑園圍就是佛山人奮鬥的成果之一。 「桑園圍」位於南海、順德境內,始建於北宋徽宗崇寧、大觀年間(1102~1110),至今已有900餘年歷史。在修建過程中,人們對堤圍的築造逐漸從一開始的防禦水患到有意識圍墾造田、發展桑基魚塘。 桑園圍的修建,開啟了珠江三角洲大規模農業開發的歷史,是珠三角地區灌溉農業發展的裡程碑。
  • 滄桑巨變看韶山
    新華社長沙6月16日電 題:滄桑巨變看韶山  新華社記者帥才、明星、陳宇簫  充滿詩情畫意的民宿,生機勃發的農業大棚,撲面而來的文明新風,催人奮進的「紅色課堂」,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近日,新華社記者走訪了毛澤東的故鄉韶山,感受著這裡發生的滄桑巨變
  • 40年滄桑巨變,常州北港街道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7周年
    中國江蘇網7月1日常州訊(陳小娟 唐穎 趙家瑋) 聚光燈下,老校長金慧芳娓娓道來40年北港街道舊貌換新顏的歷程;土生土長的企業家陳雪波暢談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蘿蔔乾加工廠的騰飛;新一代北港建設者杜珊珊許下誓言,扛起擔當大旗……6月30日下午,鐘樓區北港街道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7周年主題活動用一場光影流年
  • 風雨兼程 滄桑巨變新中國成立70年來鶴峰經濟社會發展綜述
    從一窮二白到2018年縣域生產總值61.27億元;從吃不飽飯到2018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23元;從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到2018年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1.7億元;2018年實現財政總收入4.93億元,接待遊客192.9萬人次……組組數據,記錄著70年來鶴峰的巨變。
  • 「山西煤炭工業巨變70年奮進新時代」座談會召開
    原標題:「山西煤炭工業巨變70年·奮進新時代」座談會召開12月25日,由山西省能源局、山西省煤炭工業協會組織的「山西煤炭工業巨變70年·奮進新時代」座談會在太原市召開。會議全面回顧了山西煤炭工業70年來的發展歷程,系統總結了山西煤炭工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寶貴啟示。會議由山西省能源局局長王啟瑞主持,山西省煤炭工業協會理事長王守禎回顧了山西煤炭工業取得的巨大成就,參會代表暢所欲言,展開深入交流。
  • 四十年滄桑巨變 廈門汀溪鎮成「全國特色小鎮」
    四十年砥礪奮進,四十年滄桑巨變,如今的汀溪鎮早已從昔日貧窮落後的偏遠鄉鎮,發展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全國特色小鎮」。「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基層行」,今天我們就帶您到汀溪鎮去看一看。馬銘吹是土生土長的汀溪鎮頂村村人。1978年,19歲的他翻山越嶺走了8個多小時的山路到同安縣城應徵入伍。3年後,馬銘吹光榮退伍返鄉,開始了自己建房、成家、務農的艱辛之旅。
  • 絲路詩篇」大型朗誦會昨晚震撼上演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朗誦會全程由樂手配樂,這一新穎形式在甘肅尚屬首次。 省領導歐陽堅、周學文、陳青、德哇倉、郝遠、郭承錄、尚勳武、?建民及陳偉觀看演出。 2018年的這個秋天,作為絲綢古道上的重鎮、河西走廊通道的甘肅,將迎來來自不同國度的人們,大家匯聚敦煌,共襄文博盛會。
  • 桑皮紙上的中國畫訴說新疆60年滄桑巨變(圖)
    桑皮紙上的中國畫訴說新疆60年滄桑巨變(圖) 來源:人民網-新疆頻道    2015年08月16日00:08 在有數千年絲路文明的新疆,這兩個文化瑰寶相融於一體, 帶來獨特的魅力。馬群、草地、雪山……這些獨具新疆風格的繪畫元素在桑皮紙的襯託下,質感十足,吸引了眾多書畫愛好者拍攝留念。 8月15日,「輝煌60年·畫頌新疆」——『桑皮紙上的中國畫』美術作品巡迴展」在烏魯木齊美術館啟動。
  • 紅山的變遷見證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滄桑巨變」
    回望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滄桑巨變,我們可以著眼於從祖國西北角新疆省烏魯木齊市內這座小小的山,依山而建的公園中,可以由此窺知一二。紅山公園,位於新疆省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紅山路北一巷40號,是一座集旅遊觀光、古典特色、人文內涵、體育健身為一體的綜合性自然山體公園,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也是烏魯木齊市新十景之一。紅山公園,因地處紅山而得名。而紅山之名,則緣於其山體。
  • 王二妮演唱歌曲入選改革開放四十年40首好歌
    2018年8月,「唱響我們這四十年——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2018尋找廣東原創好歌曲徵集活動」正式啟動。該活動將面向全球原創音樂人,尋找徵集唱響改革開放的優秀原創作品,通過音樂作品反映廣東改革開放40年來經歷的滄桑巨變,經濟、文化等方面高速發展,城市建設的日新月異,人民群眾喜樂美滿的生活,並通過網絡集贊、專家評選等方式選出40首優秀作品,在金羊網、優酷、酷狗音樂等網絡平臺進行推廣。
  • 杜甫七絕的壓卷之作,40年後故人重逢,年華盛衰人世滄桑俱在其中
    正如長達7年的安史之亂讓大唐帝國由盛而衰一樣,遭逢亂世,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誰又能活地快活?如果非要說有什麼幸運的事,那也只能說是偉大的時代為偉大詩篇的產生提供了可能。詩人杜甫,這是那個時代最深情的見證者之一。
  • 滄桑巨變 中國經濟特區四十年
    1980年,我國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立經濟特區,邁出我國改革開放和加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步伐。40年春風化雨,40年春華秋實。經濟特區的滄桑巨變是一代又一代特區建設者拼搏奮鬥幹出來的。今天,我們邀請4位參與特區建設的親歷者,讓我們隨著他們的視角重溫那些辛勤與熱誠的創業故事,回顧中國走向改革開放的奮鬥歷程。
  • 杜甫七絕的壓卷之作,40年後故人重逢,年華盛衰人世滄桑俱在其中
    正如長達7年的安史之亂讓大唐帝國由盛而衰一樣,遭逢亂世,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誰又能活地快活?如果非要說有什麼幸運的事,那也只能說是偉大的時代為偉大詩篇的產生提供了可能。詩人杜甫,這是那個時代最深情的見證者之一。
  • 絲路·詩意·豪情 「鐵馬冰河·絲路詩篇」大型朗誦會昨晚震撼上演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朗誦會全程由樂手配樂,這一新穎形式在甘肅尚屬首次。  省領導歐陽堅、周學文、陳青、德哇倉、郝遠、郭承錄、尚勳武、貟建民及陳偉觀看演出。  2018年的這個秋天,作為絲綢古道上的重鎮、河西走廊通道的甘肅,將迎來來自不同國度的人們,大家匯聚敦煌,共襄文博盛會。
  • 致敬偉大時代 書寫壯美詩篇——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文藝晚會的臺前...
    12月14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文藝晚會《我們的四十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新華社發40年眾志成城,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風化雨。40年改革開放的輝煌歷程,在舞臺上幻化成歌、舞、詩、光、影、戲,譜寫了一曲向昔日致敬的詩篇,唱響了一首向未來進發的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