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匯聚了現代與傳統的風格特色,融合東西方文化之精粹

2020-12-12 春天喇叭花

歡迎大家來到百家號春天喇叭花,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是瓦普神廟以及新加坡。瓦普神廟是寮國著名的佛教古剎,寮國人把它與柬埔寨吳哥寺媲美,稱為印度支那兩大勝跡。它是東南亞多種文化的獨特歷史見證,突出體現公元10到14世紀統治該地區的高棉帝國的歷史文化發展狀況。瓦普神廟擁有豐富的藝術傑作,全部以宗教皈依和獻身為主題。佔巴塞文化景觀,包括瓦普神廟建築群,是一處完好保留了1000多年的人類文化傑作。佔巴塞文化最觀,以山頂至河岸為軸心,在方圓10公裡的地方,整齊而有規劃地建造了一系列廟宇、神殿和水利設施,完美表達了古代印度文明中天人關係的文化理念。佔巴塞文化景觀還包括湄公河兩岸的兩座文明城市和普高山。

瓦普神廟

瓦普神廟的規模雖然比柬埔寨的吳哥窟要小很多,但它建於5世紀或6世紀,比吳哥窟早200多年。神廟規模較大。長約800米,分三個區域。最前的一個區域是水塘旁的寮國王朝的行宮遺址。過了行宮遺址,有300多米的大路中間的第二區域。這裡有兩座印度教祭祀用的方形廟廊遺址。建於公元六世紀的廟廊用大石塊砌建,雖已傾圮,但門柱、門楣及牆角上的雕飾仍然清晰可辨,看起來很像柬埔寨吳哥窟的神廟建築。過了祭祀廟廊,有300多米的石砌大道和石階道通向山腰上的最後一個區域——神廟的主廟。古老的石街兩旁,開滿鮮豔花朵的蒼勁大樹傾斜的向天空伸展著線條簡潔的枝幹,蜿蜒粗大的根系與同樣老朽的巨石融為一體,人仿佛是在時間與空間的隧道中來回穿梭。

瓦普神廟

瓦普神廟最高的聖殿建在海拔1200米的高山梁上。聖殿下面是一個山坡,山坡下面有一個長600米、寬200米的砂巖長方形大水池。水池西沿是一塊平地,平地上有一個略高出來的平臺,那是舉行正式的宗教儀式時國王和大臣的觀禮臺,平臺的兩個側翼是其他人的觀禮臺。平臺向上有一條300米長的路,通往寺內。穿過門廳沿臺階前行,看到畫廊和瓦普寺奠基人的塑像。再向上走,就是聖殿,供奉菩薩。聖殿左側是佛經館的遺址,右側是三神廟。在右邊的石地板上雕著大象、鱷魚和龍蛇。這可能就是在宗教儀式上用活人做祭品的地方。

新加坡雖然是一個極小的國家,卻已作為一個城市規劃最為細緻的國家而享譽全球。她匯聚了現代與傳統的風格特色,融合東西方文化之精粹。造就了獨特的「 新亞洲——新加坡 (New Asia-Singapore)」獨特風格。新加坡是舉世聞名的大熔爐,不同的文化在這裡匯合交融、其鮮明的特色也隨之產生。在這裡,即可以感受到熟悉的華人文化,也可以感受到馬來文化及印度文化等多元民族特色。在這個有許多現代建築的大都市裡,也不乏自然而悠閒的景致。

新加坡

政府大廈周圍是近代新加坡的發源地,也是新加坡乃至整個亞洲地區最具歐洲風情的一塊地方。文藝復興式建築風格的最高法院、維多利亞式的政府大廈以及擁有彩繪玻璃窗的安德列大教堂,以及巴丹運動場經常進行的板球、橄欖球比賽都能使人忘記這是在東南亞的某個國家。這一帶的主要景點有新加坡最高級的殖民時期的酒店——萊佛士大酒店、象徵新加坡的魚尾獅、每晚像廟會一樣熱鬧的克拉碼頭、國立博物館等。擁有多元文化色彩的新加坡充滿了各式不同文化與宗教的節慶活動。一年四季,隨時都充滿熱鬧的節慶氣氛,除了熟悉的華人文化外,馬來民族的回教文化、印度族群的宗教儀式、使新加坡如節慶萬花筒一般,全年不斷。而美食節、熱賣會、藝術節等活動更是針對遊客而舉辦的,精彩、盛大,使新加坡處處充滿歡樂氣氛。

新加坡

本文章是由春天喇叭花原創,轉載請注意出處。

相關焦點

  • 探索東西方文化融合的辦學特色 訪新加坡漢合國際學校校長石明培
    新華網新加坡8月8日電(記者丁其林 高川)由北京匯佳教育機構創辦的新加坡漢合國際學校經過3年多的摸索、建業和創新,已初具規模,成為一所具有中華文化特色,融匯東西方文化,擁有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預科和附屬幼兒園的國際學校。日前,漢合國際學校校長石明培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
  • 全球地理位置最好的國家之一,東西方文化的交匯融合,獨具魅力!
    儘管首都於1923年遷到安卡拉,但它仍然是土耳其的最大城市,最大的經濟、金融、商貿、文化中心。一座建都時間長達1600年的城市,可見影響力之大,也為世界之少見。伊斯坦堡的魅力之二,在於它特殊的重要地理位置。兩洲的交通樞紐,扼黑海出入口,是黑海沿岸國家出外海的一道關口,戰略地位可想而知。
  • 留學新加坡必去的旅遊景點推薦
    1頁:魚尾獅公園 第2頁:聖淘沙 第3頁:小印度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魚尾獅像坐落於市內新加坡河畔魚尾獅公園內,是新加坡的標誌和象徵。  今日的新加坡,匯聚了現代與傳統的風格特色,融合東西文化之精粹。在這裡,您可以感受華人文化、馬來文化及印度文化等多元民族特色。不同的民族聚居在一起,形成多個民族文化區,從牛車水、小印度到芽蘢士乃,都是新加坡著名的觀光勝地。新加坡作為一個現代都市,固然有著鋼筋水泥森林的一面,可盎然綠意也充滿了整個城區,可以說,島內乾淨整潔又充滿都市氣息。
  • 新中式,將現代生活流線與傳統建築精粹水乳交融
    「新中式主義」將現代生活流線與傳統建築精粹水乳交融。新中式建築的設計中融入了西式生活流線的理念,因此更適合現代國人的居住習慣和心理需求,也讓更多的人感受到用現代精神詮釋後的文化回歸與自信。新中式建築不僅在文脈與中國傳統建築一脈相承,而且更重要的體現在對傳統建築的發展和變化上:既很好地保持了傳統建築的精髓,又有效地融合了現代建築元素與現代設計因素,改變了傳統建築的功能使用,給予重新定位。因為建築材料的變化以及現代生活方式的 變化等原因造成的對建築需求的變化——建築形式只是這些內涵發展和變化的一個結果。1、組群分布,主次分明,富有節奏感。
  • 將中國傳統文化與香港現代都市融合
    該館建築設計師嚴迅奇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他的設計目標是要讓博物館的參觀者與中國歷史文化產生交流,同時也要將這一傳承傳統文化的建築融入香港現代都市。坐落於西九文化區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預計於2022年竣工,正式開放後將長期展出故宮博物院的珍貴文物藏品,並通過多媒體展示、講座、文創產品營銷等方式展現故宮文化。
  • 上海這個公園,是東西方文化的融合、人與自然的融合,卻被忽視
    該世紀公園體現了東西方文化的交融,人與自然的融合,以大草坪、森林、湖泊為主體,喬灌木相擁,四季開花,是大都市裡的一塊綠洲,具有現代特色的中國園林風格。該公園的地理位置位於上海浦東新區處,是一處非常重要的公園景觀,不僅佔地面積大,足足有140.3公頃,是上海市中心規模最大,更具自然特色的生態城市公園,其特點是以草坪、森林、湖泊等為主,同時又具有極強的社會旅遊潛力,因此是浦東地區較大型的公園。
  • 文旅融合是傳統與現代文化的融合
    導語: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剛在2019年全國文化和旅遊廳局長會議上就文化和旅遊融合提出了6大路徑「理念融合、職能融合、產業融合、市場融合、服務融合、交流融合」的6大路徑,為文旅融合提出了發展方向。,首先要從思想深處正確認識文化和旅遊的內在關係,才能推動文化和旅遊的深度融合和真正融合。
  • 經得起吃貨檢驗,文化交融地新加坡同時也是各色食物的融合點
    在東南亞,將「融合」一詞做到極致的,無疑是新加坡。無論是街頭巷尾充斥的英語,馬來語,華語和泰米爾語四種官方語言交雜的曼妙聲響,還是隨處可見的歐式、中式、印度風格建築比肩的神奇街區,就連這裡的餐和酒,也脫不開「融合」的美妙味道,更以此衍生出「摩新」(摩登新加坡)的獨特派系。
  • 現代經濟管理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之道
    【摘要】中國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內涵,為現代經濟管理、企業管理提供了諸多值得借鑑和遵照的思想原則。現代經濟管理發展應充分挖掘中國傳統文化蘊含的強大思想動能,積極探求同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之道,從而為現代經濟發展尋找到一條新的出路。
  • 奧地利咖啡師融合東西方飲品 搭建文化橋梁
    摘要:奧地利咖啡師皮特·克雷格致力於研製中西方文化完美融合在一起的飲品,搭建起咖啡與茶的東西方文化交流之橋,並表示今後將會把眾多「咖啡茶」飲品帶到歐洲,更好地了解中國的茶文化。
  • 科技結合傳統文化成現代旅遊新形式
    1月8日,記者從邯鄲市旅遊發展委員會主辦的「趙城」文化小吃城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由邯鄲文化旅遊集團、邯鄲農商銀行、百年孔氏企業三方聯合打造,佔地面積22500平方米,耗資1個多億復建的「趙城」將於今年春節期間面世。
  • 舌尖上的「一帶一路」:在新加坡感受多元融合的美食文化
    新華社新加坡2月1日電通訊:在新加坡感受多元融合的美食文化  新華社記者包雪琳  新加坡是東南亞地區的一個「小紅點」,地域雖小,卻是不少「吃貨」心中的「美食天堂」。多元文化與傳統的相互碰撞讓新加坡成為各種風味美食的匯聚之地,來自不同國家地區的人在這裡以美食為紐帶加深彼此情誼。  在新加坡,最能體現飲食文化多樣性的地方要數食閣和小販中心。隨著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很多新加坡家庭並不在家做飯,而是到附近的小販中心或食閣用餐,一邊吃飯,一邊與家人朋友聊天。
  • 吸納東西方精粹 僑鄉大埔青花瓷藝人黃建宏續寫「泥巴」傳奇
    中新網梅州7月8日電 題:吸納東西方精粹 僑鄉大埔青花瓷藝人黃建宏續寫「泥巴」傳奇  中新網記者 鄭小紅  大埔是中國著名僑鄉,也是廣東四大陶瓷產區之一,早在商周時期就開始陶器生產製作,制瓷業發展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尤以青花見長。
  • 宮崎駿:融合日本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大師
    宮崎駿是一位世界知名的動畫大師,其作品藝術風格將日本民族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巧妙融合,故事內容表達美好情感、希望和人文關懷,受到全球動漫迷的追捧。宮崎駿1941年出生於日本,他參與編劇導演的動畫影片《天空之城》、《龍貓》等在全球動漫迷中影響廣泛,2001年推出的《千與千尋》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最高榮譽金熊獎、第75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迪斯尼把他尊稱為動畫界的「黑澤明」。
  • 申凱文新歌融合東西方特色 呈現多元文化藝術碰撞
    《Hotel Tokyo》(《東京旅館》)是一首融匯了東西方文化特色的歌曲,在樂器上採取了輕鼓、重貝斯的處理方法,並加入了日本傳統樂器三味弦。在美國長大的申凱文有著十多年的亞洲生活經歷,獨特的成長背景使得他在音樂世界中總能創作出一些融合兩種文化的新東西。這首歌由凱文、Kyle ' KO ' Owens、和表兄Moodin '一起詞曲創作,並由凱文和Moodin '擔當製作。
  • 新加坡Canvas House~現代與傳統建築風格相融合的純白共享公寓
    新加坡的這座白色屋宅Canvas House,無疑是對比的最佳代表。Canvas House位於繁華的丹戎巴葛區,設計團隊Ministry of Design把這棟東南亞風情的傳統老宅,改造成為全白色調的現代共享空間。
  • 全球文旅資源匯聚深圳 特色文創產品激活傳統文化
    這場就在家門口的盛宴中,世界各地獨特的文化符號讓一眾觀者心馳神往,形態各異的文化靈魂源源不斷地為「旅行目的地」注入新能量。全球文旅資源匯聚深圳。本屆文博會首次設置「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館」,以「美麗中國」整體旅遊形象為統領,重點引進國內重點旅遊省份的文化旅遊特色產業集群參展,集中展示歷史古蹟、人文景觀、全域旅遊示範區、主題公園、精品旅遊演藝項目和旅遊科技等內容。
  • 新加坡雙語文化遊學夏令營,幫助學生全方位領略「獅城」魅力!
    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全球最為富裕的國家之一,以穩定的政局、廉潔高效的政府而著稱。新加坡是亞洲最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之一,也是繼紐約、倫敦和香港之後的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國內75%的居民是華人,相似的面孔,同源的文化屬性,都令我們在夏令營期間能在這個國家找到熟悉感。
  • 「建築詩人」王大閎紀念展廈門首展 三大主題詮釋大師現代建築風格
    「傳統的現代」通過王大閎一系列建築作品,展現其對中國現代建築的探索。「建國南路自宅」是王大閎在臺首件作品,也是臺灣首個現代建築。本次展覽通過模型、圖片檔案、影像等形式全方位展現其建築特色。建築外觀呈西方現代建築式,但在動線、造景和細節上借用了中國傳統建築的元素,將中國庭院的精神用一種現代的方式表達出來。
  • 鼓浪嶼多元化建築風格 彰現傳統文化特色
    在廈門開埠之前,鼓浪嶼島上的永久性建築除了少量寺廟、祠堂等祠廟類建築外,主要是富有閩南特色的被稱為「紅磚厝」的傳統院落式住宅建築。採用具有海洋文化特徵的紅磚材料及工藝區別於中國中原地區合院式民居,其中代表建築是「四落大厝」。    「四落大厝」位於中華路23號至31號,這處庭院是由「草埔仔」黃姓族人,陸續興建的一處住宅,是目前鼓浪嶼保存最為完整的閩南傳統式建築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