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滌 梅之
2019-05-01 10:09 來源:澎湃新聞
1980年代初,蔡天雄、汪凱民、許韻高在申石伽先生家。
1980年代,許韻高、蔡天雄在汪凱民、林凡夫婦在迎勳路寓所中。2019年4月28日,許韻高、蔡天雄與汪凱民、林凡在展覽現場據悉,蔡天雄、許韻高、汪凱民、林凡是上海工藝美術學校的老同學、老同事,在這所藝術名校中生活工作長達半個世紀,見證了五、六十年代以來上海美術特別是中國畫發展中的起起伏伏。他們在1960年代初求學時得到申石伽、曹簡樓、孫悟音、鬱慕潔、姚有信等老先生的親授,成為解放後上海第一批科班出身的國畫家。
事實上,上海工藝美術學校在半個世紀以來的上海美術教育中有著獨特的地位,同時也有著中國畫獨有的文脈,申石伽、顧飛、曹簡樓、鬱慕潔、徐寶慶、張愛泉等等一批滬上著名書畫家、工藝美術大師們奠定了工藝美校的靈魂。如申石伽先生(1906-2001年),別署西泠石伽,室名"六步詩樓",生於書畫世家,一直從事國畫創作,尤擅長山水和竹。早在1947年出版的《中國美術年鑑》這樣評價他:「石伽擅長山水及竹,萬竿煙雨。蒼動中饒在俊逸之氣,功力之深,藝事之精,時下罕見。」
蔡天雄等觀看曹簡樓先生作畫這些書畫家對學生的培養,不再局限於工藝技巧的傳授。據一些校友回憶,東西方繪畫、雕塑等課程的加入打破原先師徒相傳的局限性,使得學生擁有了紮實的造型基礎和美學修養。大批傑出的工藝美術人才被培養出來,很多校友如蕭海春、毛關福、劉錫洋、劉巽發、湯兆基、蔡天雄、畢國勤、葛振綱、孫晉華、朱鴻根、宋立成、汪凱民、許韻高、顧振鵬、林凡、楊懷琰……隨後成長為上海乃至全國工藝美術界的骨幹,並活躍至今。美校還吸收了大批有志成為工藝美術的新生力量,成為當時上海地區美術高端人才的培養基地。
蔡天雄《山居系列》之二十一此次展覽的四位藝術家很早就擔任上海中國畫院、上海書畫院、黃埔畫院、新華書畫院等繪畫機構的畫師。蔡天雄、許韻高都以山水畫為主攻方向,以宋元山水為自己的基石又呈現各自鮮明的特點。蔡天雄的山水畫以明快秀麗而著稱,許韻高的山水畫則是沉著厚重而見長。汪凱民以吳昌碩金石畫派為根基,後吸收日本畫方法,轉治工筆重彩花鳥畫。林凡以浙江人物寫意畫為根基,將筆墨趣味融入工筆畫創作之中。他們有著共同的師承,都是從傳統中走來,又因為身處工藝美術系統的環境而在畫風上有著裝飾藝術的華麗精工。
許韻高《秋風雲霧山泉清》四位藝術家的為人與畫風植根於江南文化與海派文化的,有著江南文人的靈秀之氣,有著海派文人的包容與創新。
汪凱民《浦江潮》田子坊街區1920、30年代曾經是與上海美術專科學校齊名的新華藝術專科學校所在地,校長汪亞塵先生一家就居住在此。上世紀九十年代,來自上海市美術專科學校的陳逸飛等上海畫家也最早在田子坊建立畫家工作室。上海工藝美術學校在六十年代是與上海市美術專科學校齊名的滬上專業藝術院校,蔡天雄、許韻高、汪凱民、林凡與陳逸飛、夏葆元、王劼音、賴禮庠等西畫家同輩,他們之間也早在六、七十年代就多有交集。他們身上有著共同的中西兼容,創新求變,純藝術與裝飾設計藝術相互滲透的特徵。
林凡《新天地》展覽現場由上海工藝美校校友葛德榮所建立的「六號裡」是從田子坊的老廠房改建而來,毗鄰陳逸飛藝術中心以及工藝美校校友、上海民藝家協會主席李守白的守白藝術中心。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書畫展,田子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