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件周作人1960年代手稿拍出1286.85萬元

2021-01-07 澎湃新聞

12月3日下午,41件共221頁周作人散文雜文手稿及他於1963年寫就的一卷《為羅孚書自作詩長卷》手稿在嘉德拍賣。42件作品中,《錢玄同的復古與反覆古》《從猥褻的歌謠談起》兩件流拍,《為羅孚書自作詩長卷》拍出92萬元的價格,是所有作品中價格最高者,其他手稿的價格從十幾萬到四十餘萬價格不等,共拍出1286.85萬元人民幣。

周作人這批手稿(嘉德供圖)

本次拍賣共拍出1286.85萬元人民幣

41篇文稿有的用深綠色和淡綠色稿紙,有的用紅色普通格子紙或榮寶齋稿紙書寫,字跡工整美觀,鮮有修改痕跡,周作人本人的說明不多,編輯的加工和批註更少。這些手稿據考證,為周作人在1960年至1965年之間投稿給香港《新晚報》的手稿,為《新晚報》創始人羅孚多年間的珍藏。

此批手稿用紙對比 (圖片來自「展玩」)

手稿裡寫了什麼:烘著炭盆閒談,古色蒼然

從嘉德公布的手稿目錄來看,這批手稿中有近十件都是談論吃食,筆力所及之處不光是故鄉的美食,還談及日本美食,周作人寫在北京一直連續住了四十多年「時常還記憶起故鄉的吃食來,覺得不能忘記」。在《閒話毛筍》中,他寫因為有「肥甘」,而中了「思鄉的盅惑」,「主要是食品裡的筍,其次是煮熟的四角大菱,果子裡的楊梅。」《陸奧地方的粗點心》從日本的菓子談起,談日本寺廟的風土人情和有趣的見聞,最後落筆在「我在茫然的望著給風吹起聚集攏來的落葉,心裡卻在想著專稱寺起原的悲哀的故事」。《吃茶》中,周作人則一一例舉自己喜歡的茶,除常飲的龍井外,碧羅春、六安茶、太平猴魁偶有嘗鮮,又對苦丁茶與香片一一品評。

《閒話毛筍》部分內容

《吃茶》部分內容

此外,周作人在翻譯日本的作品時,也常常留意其中的美味佳餚。《魚鱠》中,他甄別《詩經·小雅》中的「炮鱉膾鯉」即是日本的生魚片,宋元明的食物即是「割烹」;翻譯日本的青木正兒《餚核》中時,周作人分析蘇東坡《赤壁賦》中的「餚核既盡,杯盤狼藉」即是元明宴會的風雅,「燒鵝之類是炙是餚,乾按酒和鮮果乃是核, 兩者並稱就是餚核了」;除了考證食物的源流,周作人也寫食物的誘人,如《無名的先覺》寫「中年的瘦漢子,正把插在義上的肉,在炭火上烤得滋滋作響。」對於《普茶料理》則譯寫了九頁,將這明朝黃櫱宗傳過去的「素菜筵席」從民俗學的角度一道道考證,進行了「素食沿革的談話」。

除了談論食物,這批手稿中,周作人也談論風俗與風氣,很有一點魯迅的風範,如揶揄時人的《愛嗇精氣》《慳的手法》《幫會的片鱗》。此外多篇應時令的風雅之作,如對於節氣曆法進行考究的《冬至九九歌》。

對於古人經典,周作人也有諸多理解,他盛讚《四庫全書》 是「中國最迷人的一部古書」,在《新唐詩選》中談論白居易樂府對日本文學產生的廣泛影響。在《書房裡的遊戲》《老虎橋雜詩題記》中,又回憶了兒時讀書的經歷,從三味書屋,到會籍東湖學堂,南京水師學堂, 又到北京西山碧雲寺。

周作人早年留學日本,通曉日文、英文、 希臘文等多種文字,他十分看重日本文學和古希臘文學。日本文學自不必贅言,上述諸多手稿內容中可見周作人總頻頻提及日本。而周作人的希臘文學譯作也有二百萬言,大多為晚年完成的。他說:「餘一生文字無足稱道,唯暮年所譯希臘對話是五十年來的心願,識者當自知之。」這批手稿中,如《希臘小喜劇》《愛說誑的人》《塔伊斯與格呂刻拉》都是與希臘文學歷史相關。

《希臘小喜劇》部分內容

手稿中也多有談策論及時評、史論:「現在青年最要緊的是行, 不是言」,認為與他觀點類似的錢玄同是「新文化運動中主張反禮教最為激烈的」(《錢玄同的復古與反覆古》)。常常從時事說開去,比如「九十個攀登阿爾卑斯的最高峰」(《現代的諾亞方舟》),又因南越吳廷豔事件而「對東南亞的佛徒有些興趣,略加考察」(《愛羅先珂所說的緬甸佛教徒》)。周作人對於自然界的動植物也十分費心研究。因為北京動物園有「科摩陀龍」到來,而考證龍是「一種巨大的爬蟲,是壁虎的一族」,「會得要死,而且也還是可以吃的」(《現今的龍》)。因為現今人們傾向於「自然倫理化」,而創作《蟬的寓言》《向日葵的神話》等,考證它們歷來被怎樣賦予了人格化的特徵。

正如周作人寫到的,這些散文的背景色,是「烘著炭盆閒談,不像是什麼原子力的時代,卻是古色蒼然的」。

《錢玄同的復古與反覆古》部分內容,有周作人的批註

手稿目錄

手稿系羅孚所藏《知堂回想錄》之外散文手稿中的選粹

周作人在1949年以後曾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從事日本、希臘文學作品的翻譯和寫作有關回憶魯迅的著述,到了1960年代以後,周作人的生活愈發拮据,他在給朋友曹聚仁的信裡寫道:「人民文學社派人來說,每月需用若干。事實上同顧頡剛一樣,需要五百一月,但是不好要得太多,所以只說四百。以後就照數付給。」又說「因為負擔太重太多,所以支出太巨,每月要不足百元以上,這是我拮据之實情」。

曹聚仁知道他的窘迫處境,因而在1960年代初期介紹他與香港《新晚報》的創辦者羅孚認識。在1960至1965年間,羅孚邀請周作人在香港《新晚報》撰稿。後來羅孚輯出部分手稿內容,於1970年代初在香港出版了《知堂回想錄》。1993年,羅孚通過香港朋友把《知堂回想錄》中所有手稿捐贈與中國現代文學館保全。現在存留下來的這些,計有周作人創作於1960年代初散文雜文手稿41篇221頁,及1962年《為羅孚書自作詩長卷》一卷。是《知堂回想錄》之外散文手稿中的選粹,也是羅孚自己多年間的珍藏。

曹聚仁在一封給周作人的信中寫道:「《新晚報》經濟情況較好,稿費一定有把握。羅兄答應十元一千字,這是香港最高的。」可見晚年給香港的《新晚報》 寫文章,成為周作人重要的經濟來源。

羅孚不僅在文章的發表上給予周作人大力幫助,還在生活上盡力接濟。當時北京物質生活匱乏,羅孚從香港給周作人寄送了不少日常生活用品。

1963年11月17日,羅孚趁到北京出差之際,與潘際坰一起到新街口八道灣十一號拜訪,這是他與周作人唯一的一次見面,《苦雨齋訪周作人》中記錄了這次會面:「八道灣周家進門有一個院子,院子中有一兩株高大的老樹。那天是陰天,院子顯得陰暗,進了屋,屋子裡更陰暗。老人穿的是短衣,不是長衫,不是『不將袍子換袈裟』的袍子。賓主都客客氣氣。……老人又是問一句答一句,沒有滔滔不絕。這樣也就不可能坐得太久,半個鐘頭左右就告辭出來了。」

周作人八道灣十一號的住宅

羅孚很珍視周作人的手稿,如曹聚仁在致周作人的信中透露的:「非有人抄副本不行,羅兄要保留原稿的。抄副本得花一筆錢的。」因此,周作人的手稿得以完整地保存。

周作人手稿的崎嶇發表經歷

黃喬生在《周作人晚年投寄香港譯著手稿略識》中談及,這四十多篇著譯文稿有一半未能發表,原因大概是:或者篇幅太長,或者寄去太晚,羅孚等編者已經沒有了安排發表的時間或權力,或者因為文章內容有不適宜地方。

對《新晚報》拖延刊載《知堂回想錄》的原因,羅孚解釋:「一個原因是我還有顧慮,怕他這些儘管是回憶錄的文章依然屬於陽春白雪,不為晚報的一般讀者所接受;另一個原因是要看看他對敵偽時期的一段歷史是如何交代的。後來見他基本上是留下了一段空白,這才放了心。」

周作人晚年的三位香港朋友,除了曹聚仁、羅孚還有鮑耀明。鮑耀明時為香港三井洋行經理,他與周作人之間長達七年的通信最早公開。1950年代,新加坡南洋商報社在香港中環舊東亞銀行九樓的駐港辦事處,周作人便為「墾創社」的《熱風》雜誌撰稿,同仁有曹聚仁、朱省齋、李微塵等。也是通過曹聚仁,鮑耀明認識了周作人,二人交往的通信和日記,成為研究周作人晚年生活的第一資料。鮑氏不斷從香港寄來生活物資及海外書籍,成為老年周作人的莫大慰藉。

在周作人與鮑耀明的書信中,他們談論最多的不是文學歷史,而是食物。時年恰逢內地物資緊缺,而周作人對於食物又相當執著。因了鮑耀明的幫助,周作人開始1960年代艱難的「海淘」。食品單裡包含頗為清雅的清酒、櫻幹和煎餅,漸漸換成更實用的豬油和白糖。此外還有各式稀奇物種:松茸、生油、蒲燒罐頭、月餅、昆布、梅肉醬、方糖、奶粉、煉乳、CARRO巧克力、日本羊毛襯衫,甚至有端午節包粽子用的糯米,以及東京榮太樓的慄饅頭。

正如周作人在信中所說:「身居北平,得食千裡外的珍品,深感佳慧。」作為回報,鮑則收到了周寄來的書畫和信件,除了手稿,還有胡適、徐志摩、錢玄同、劉半農等人的通信,甚至連沈尹默給周作人寫的「苦雨齋」,也寄去了。1960年代初,魯迅已經去世二十餘年了,周作人把他生命中的最大期待都給予了食物。在寄給羅孚的這些手稿中,關於食物的部分也佔了相當多的比重。仿佛一談起吃食,便是精神抖擻、長篇大論起來。這也是一代文豪,將晚年諸多的不如意拋諸腦後,在文章中大快朵頤、煮字療飢,經營著一個文人最後的斯文和體面。

周作人的手稿一直被收藏家們關注,藏書家韋力曾在一篇文章中談到過2011年,出現在嘉德拍賣中的一組鮑耀明所藏的周作人手稿的情況,「數量一共是16件,拍賣圖錄上把他的每一篇文稿都數出了頁數,因此定價的高低,跟頁數的多寡有直接的聯繫。……我不妨列幾個讓大家看看:《藥堂雜文》81頁,估價是80萬至120萬。《書房一角》中《桑下叢談》總計31頁,估價則是35萬至50萬元。《書房一角》中的《看書餘記》總計33頁,跟上一篇頁數差不多,所以定價也相妨,是35萬至45萬。而《秉燭後談》頁數是最多的,有105頁之多,估價當然也是最貴的,是100萬到150萬。」

但是2011年的這場拍賣過程中,價格逐漸水漲船高,「成交價太出乎我的意料了,最後,《藥堂雜文》200萬,《秉燈後談》300萬,這個價格還不包括佣金。我以前買到的周作人手稿,那叫一個便宜,從來沒有超過這個價格的十分之一。」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魯迅的書信手札為何屢拍出天價
    原標題:魯迅的書信手札為何屢拍出天價 從存世魯迅書作看,他的書法大都是手稿信札形式,很少有對聯、條幅形制。書法以楷書和行書成就最高,作品結構圓轉,筋骨豐滿,古雅厚重,文氣十足。郭沫若1960年為《魯迅詩稿》作序時對魯迅書法有過這樣的評價:「魯迅先生亦無心作書家,所遺手跡,自成風格。融冶篆隸於一爐,聽任心腕之交應,樸質而不拘攣,灑脫而有法度,遠逐唐宋,直攀魏晉。」評價甚高。
  • 15載光陰「打撈」 翻譯家周作人
    迄今最完整的《周作人譯文全集》近日出版早在上世紀20年代,周作人就以翻譯家行名文壇,被譽為中國古希臘文學翻譯的「開創者」。他翻譯的伊索寓言集、希臘神話、安徒生童話,體現出一代散文大家的譯筆風採,不少譯作至今仍無可替代譯本。作為散文名家的周作人,知者甚眾。
  • 困厄中的周作人,為何不斷受到一個陌生香港人的接濟?
    他當年從東京回到香港,任日本三井洋行香港分行副總經理,是一位文學愛好者,為雜誌《熱風》撰稿,因喜歡知堂的文章,通過曹聚仁引薦,與周作人開始長達六年的通信(1960年3月到1966年5月)並快遞包裹。周作人便放寬了心,指定了一些大陸買不到的東西,有一次在信中說,「我不抽菸,我的兒子周豐一抽菸。」於是鮑寄了菸斗給他。1960年10月22日周寫給鮑:「七日寄出之福神漬,已於十五日到達,唯所寄月餅則迄無消息,似已付之浮沉,與前此數次之煎餅均已送給了稅關的執事諸公矣。」
  • 李宗盛歌詞手稿照曝光:遣詞造句多番修改(圖)
    著名DJ兼樂評人馬世芳最近在微博貼出李宗盛《給自己的歌》的歌詞手稿照片,引發眾多歌迷轉發——原來大哥的字跡是這樣的,原來大哥是這樣寫歌詞的,原來一首扣人心弦的歌,是這樣遣詞造句多番琢磨才修改而成。在電子化創作的當下,創作手稿已經是屬於「過時」的稀罕物,但因為清晰記錄了修改過程和作者的創作心路又顯得彌足珍貴。
  • 日本九州大學發現冰心《春水》手稿 距今已95年
    20世紀20年代時的冰心(左圖)和冰心手稿封面(右圖),圖片來源為日本九州大學網站。人民網東京6月21日電 據日本九州大學網站消息,九州大學研究生院語言文化研究所教授中裡見敬的研究團隊近日確認,九州大學附屬圖書館濱文庫內收藏的《春水》手稿為中國著名現代作家冰心的親筆手稿,從其執筆至今,已有95年的歷史。這份手稿為冰心於22歲時寫下,是現存冰心手稿中創作時期最早的完整手稿,也是中國現代文學非常重要的研究資料。
  • 尾號888888手機號85萬元拍出 數字「8」多的不一定最貴
    小編來告訴你,這個被賣到85萬天價的手機號一共又6個8,而且是連續的。近日,尾號888888手機號85萬元拍出事件引發關注,該手機號碼為13983888888,85萬元屬於司法拍賣後成交的價格。尾號888888手機號85萬元拍出根據數據顯示,尾號888888手機號85萬元拍出並非最貴的拍賣價格,國內天價手機號碼司法成交價,最高的達到391萬元。
  • 魔都發力:上海嘉禾拍出億元李可染傑作
    2020年12月13日深夜,在上海嘉禾十周年慶典拍賣會上,一幅李可染先生晚年水墨傑作《高巖飛瀑圖》以1.015億元落槌,加佣金為1.16725億元,這是上海嘉禾拍賣繼2015年以1.15億元拍出潘天壽《鷹石圖》,為上海拍場首次突破單品億元大關之後再創輝煌。
  • 動漫手稿收藏潛力幾何
    隨著《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熱映,動漫手稿的收藏價值再次受到廣泛的關注。近年來,動漫原稿的市場表現亮點頻出。《黑貓警長》、《老夫子》、《龍貓》等知名動畫的部分原作手稿紛紛在國內外拍賣市場亮相,價格普遍在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之間,且高溢價現象頻現。名人效應和稀缺性註定了其較高的投資價值,引起藏家的重點關注。全新數位技術的普及,改變了動漫畫風,也影響到手稿收藏的市場格局。
  • 莫言手稿乃潘家園廢品收購所得 歌德拍賣未言撤拍
    這份手稿由莫言親自工整撰寫在「解放軍文藝社」稿紙上,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發表在《解放軍文藝》雜誌上。     同期拍賣的手稿,還包括唐弢多年入選高中語文教材的《瑣憶》、王朔為電視劇《海馬歌舞廳》所寫的劇本等。
  • 蘇富比線上展售會,香港史上最大規模日本漫畫手稿/原作
    ///蘇富比次場「Showcase」拍賣將帶來「MANGA」,將是香港歷來上拍最大規模的日本漫畫系列,同期舉行展售會及互動式線上導覽。>估價:30,000 - 50,000 港幣「Showcase」系列拍賣「MANGA」,將呈獻香港歷來上拍最大規模的日本漫畫藏品,同期蘇富比藝術空間亦將舉行展售會。
  • 300萬競拍一輛二手摩託車 1286次競拍+15萬人圍觀!究竟何方神物?
    11月12日上午10時42分45秒,隨著網拍錘的一錘定音,一輛二手摩託車價格從1.63萬元起拍,最終定格在303.14萬元!一輛評估價只有2萬多的京A牌舊摩託,竟然被諸多買家輪番競拍瘋搶。(券商中國)   一輛二手摩託車到底值多少錢?答案可能刷新你的認知。
  • 冰心《春水》完整手稿時隔95年在日本被發現
    手稿完成於1922年11月,1923年由新潮社出版。手稿大小尺寸為17.4×13.0釐米,以毛筆小楷豎行雙面書寫於無格宣紙,依次為:封面1頁、周作人題記1頁、自序1頁、《春水》詩作正文115頁,線裝成冊。手稿字跡秀美娟麗流暢雅致,保存狀態完美。據悉,在目前已知的冰心先生存世手稿中,唯該手稿創作時間最早、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
  • 歷經數十春秋,17件邱笑秋音樂作品手稿「入館」
    邱笑秋17件音樂作品手稿「入館」12月3日,內江市川劇團琴師張仕倫捐贈17件邱笑秋音樂作品手稿至邱笑秋藝術館。作品涵蓋上世紀50年代起邱笑秋創作的戲曲曲譜,包括川劇高腔《牆頭馬上》《離燕京》、竹笛獨奏曲《高樓萬丈平地起》等樂譜。
  • 一言難盡 周作人
    兄 弟 失 和周作人是魯迅的二弟,他們原本也是「兄弟怡怡」,其情融融。新文化運動中,周氏兄弟活躍在文壇,成為現代文學史的佳話。正當他們互勉共進,增輝新文化時,兄弟倆卻突然失和決裂。據他們的母親說,周氏兄弟幼年時,紹興長慶寺龍師父曾給他們取了法名,魯迅叫長庚,周作人叫啟明,長庚、啟明都是天上的星星,一為黃昏天出,一為五更天出,兩顆星永遠不相見。
  • 85年版拍出79萬元
    85年版拍出79萬元 《超級馬裡奧兄弟》(Super Mario Bros。)作為一款經典遊戲一直以來都備受喜愛,近日它再次成為最貴遊戲。
  • 希特勒演講手稿拍出50萬盧布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德國赫爾曼歷史文物拍賣行網站上的消息,元首阿道夫•希特勒的一份演講手稿在慕尼黑以50萬盧布的價格售出。該拍品的最終價格沒有具體確認,不過據知,這份1935年的六頁初稿被估為六千歐元(約合548000盧布)。
  • 周作人的後人現狀如何呢?
    周作人長期在北京大學任教,七七事變後,周作人沒有隨校長蔣夢麟撤離大後方,而是校長的委託看守校產,和他一起的是孟森、馬裕藻、馮祖荀,四個人合稱為「留平四教授」。周作人留在北平,很難做到獨善其身,日本人希望拉攏他為侵略戰爭服務,國民黨害怕他成為漢奸。因此1939年,周作人遭遇了一次神秘的暗殺。
  • 1960年代到1980年代,那究竟是怎樣的年代?
    年代,海南通什(今五指山市)的黎族村民在山上放牛。20世紀60年代,海南黎族的農民在水田中撓秧。1960年代初期,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的「五一」勞動節「大頭娃娃」表演。1960年代初期,「五一」勞動節,在公園等待表演節目的孩子們。
  • 手機尾號888888被強拍85萬元!「國內最貴」是從黑龍江拍出的這個號↘
    85萬元!萬元,經過240次競價,最終買家以85萬元拿下,較起拍價30萬元,高出183.33%。延時129次較起拍價高出183%此次拍賣會,從11月24日上午10點開始,評估價30萬元也是起拍價30萬元,每次加價幅度500元(包括其整倍數),有13位買家各自繳納了6萬元保證金入場。
  • 戰報|中國嘉德秋拍23.237億收官:預示新的市場版圖已形成
    今年是中國嘉德轉型創新、數位化升級的一年,網絡同步拍首次應用於大觀夜場,為買家帶來了新的體驗。多件拍品呈現出現場、電話委託等傳統渠道與網絡出價交相輝映、激烈競爭的膠著場面,為拍賣業態創造出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