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元洪,湖北黃陂人。中華民國第一任副總統,第二任大總統。是民國初期舉足輕重的一位政治人物,說起來,早年的黎元洪還曾經參加過中日甲午海戰,差點喪命。
1883年,19歲的黎元洪考入了天津北洋水師學堂,開始了為期5年的海軍軍事學習。北洋水師學堂是清末重臣李鴻章開辦的新式學堂,採用英國教學方式。學生畢業後或到北洋艦隊任職,或出洋留學。黎元洪學習輪船駕駛技術,成績優異。5年期滿,黎元洪得到李鴻章的賞識,授予6品頂戴官銜,擔任把總的職務。三年後,再經李鴻章保奏,黎元洪升為千總。在廣甲艦擔任二管輪,由六品頂戴賞換5品頂戴。
1894年,甲午海戰爆發。廣甲艦隨北洋海軍參戰,戰鬥中廣甲艦是濟遠號的僚艦,濟遠號後來自行逃離戰場,慌亂中還把揚威號撞傷了,後揚威號快速沉沒。廣甲艦是鐵脅木殼船,平時作為教學使用,當主力艦濟遠號逃跑後,廣甲便在後面尾隨濟遠號一同逃走。廣甲航速慢,火力弱,慌亂中觸礁擱淺。黎元洪最終跳海逃生。
1895年,黎元洪投奔南京張之洞處效勞。張之洞同樣很欣賞黎元洪,委託他修建南京的諸多炮臺。1896年,張之洞回任湖廣總督,黎元洪隨行,於是開始在湖北編練新軍。張之洞看到了日本維新後的成效,於是努力向日本學習軍事變革,三次委派黎元洪到日本考察軍事。從1896年到1911年的15年裡,黎元洪一直在湖北訓練新軍,在湖北新軍中擔任過各類重要的職務,人脈很廣。而且黎元洪有新式思想,對待士兵比較友好,在士兵中口碑不錯。
1911年武昌起義後,各方勢力都急需推出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物來擔任領導人,於是黎元洪被強迫推舉為湖北軍政府都督。
黎元洪是民國初年一個比較特殊的人物,和別的軍閥不一樣的,黎元洪並沒有軍隊的支持,完全是靠資歷混上高位。反對袁世凱稱帝,拒絕了袁世凱的所謂的親王封號,對近代中國的軍事教育發揮了重要作用。下野後的黎元洪開辦了多種實業,發展了中國的遠洋貨輪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