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其頓」與希臘之爭,只因這個歐洲最偉大的古代英雄

2021-02-08 狐言論史

2019年1月12日,馬其頓國會通過決議,將國名更改為「北馬其頓共和國」,只為平息多年來與鄰國希臘的爭端,為本國加入歐盟和北約鋪平道路。

希臘之所以堅決反對「馬其頓共和國」這個稱呼,便是認為古馬其頓王國的歷史,是希臘歷史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拒絕被另一個主權國家所「盜用」。

當然,說到馬其頓,其在希臘乃至整個人類歷史的最大存在感,便在於亞歷山大大帝( Alexander the great, 356BC-323BC)這位古代馬其頓王國的國王。

他的父親肺力二世統一了古希臘,讓自己的兒子師從偉大哲人師從亞里斯多德。亞歷山大繼位後,平定了色雷斯與底比斯反叛,率希臘諸邦聯軍三萬五千渡海東徵,討伐希臘世界的宿敵波斯帝國。

在決定性的伊蘇斯之戰,亞歷山大以馬其頓方陣擊敗了波斯國王大流士三世的大軍,徵服敘利亞與埃及後,又回師兩河流域,在高加米拉之戰殲滅波斯二十五萬大軍,攻克了巴比倫,並勢如破竹連下名城,攻取波斯帝國全境。

隨後,亞歷山大繼續攻取中亞的大夏和粟特,向南徵服印度河流域。遠徵歷時八年,行程五萬餘裡,他建立的前所未有大帝國,疆域橫跨歐、亞、非三大洲,並將希臘文明傳播至各地,被譽為【世界之王】。

上古西方世界的中心地區是中東,這裡產生了人類最早的文明,同時也就產生了人類最早的大規模戰爭,從兩河流域到埃及,一個又一個的王朝興亡更替。世界歷史上,歐洲、北非、西亞、中亞、印度,基本是一個統一的文明區,數千年來的彼此交流也非常密切。 

因此, 首次們統一了這個大文明區內的絕大部分疆域的亞歷山大大帝,在整個歐洲歷史的評價和地位極高,相當於他們的「千古一帝」「始皇帝」,在各個權威榜單中,他都和牛頓一樣,被公認為歷史地位最重要的歐洲歷史人物。任何一部歐美教科書,都肯定會對其大書特書。

他的名字,從此同樣也成為無數歐洲人最常用的名字之一。包括了蘇格蘭王國三代國王,俄羅斯帝國三任沙皇等等。

亞歷山大大帝的地位如此隆高,他起家的馬其頓王國自然也在整個歐美世界家喻戶曉,可以類比秦國和秦始皇在中國歷史上的隆高地位。

另一方面,當人類進入工業化和近代化時代後,近代民族主義隨之誕生,而且註定是一個吞噬一切的怪獸,不論一個民族大小、強弱、貧富,隨著現代化進程,都勢必會催生出各自相應的民族主義思潮。

而且,隨著族群的物質文化水準的提高,科技發展帶來的交流便利,通過多媒體傳媒,將本民族資訊的迅捷覆蓋,這種民族主義情緒只會與日俱增,絕不以任何善良的理想的人們的意志為轉移。

某些曾經在歷史上有過巨大功業,徵服過大片疆土的民族,其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也同樣尤為強烈,在接受了相應的資訊影響後,很容易就會演化成為民族主義者。

誕生了亞歷山大大帝的馬其頓便如是。

因此,希臘對北馬其頓的外交壓制,歷經近三十年努力終於迫使其屈服,並非是無謂的口舌之爭,而就是避免產生類似的「亞歷山大大帝不再是希臘英雄」「亞歷山大帝國不再是希臘歷史」的尷尬惡果,就是徹底打消北馬其頓對其民族悠久歷史和北部領土的可能威脅。

因此,從1991年,「馬其頓共和國」從前南斯拉夫獨立以來,整整27年時間,希臘一直在國際外交領域竭盡所能,令這個新生國家無法加入歐盟和北約。

也正是這場持續27年之久的小型冷戰,終於迫使「馬其頓共和國」宣布改名,從此以後只能以「北馬其頓共和國」的名義,存於世間。這也意味著這個國家對古馬其頓歷史和亞歷山大大帝,從此再不能有任何獨佔權宣稱。

不得不說,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古代文明的遺存,希臘人雖然丟失了很多領土,當前國力也小弱衰微,但終於成功維護了自己的歷史和文明,不被他人覬覦和奪佔。


相關焦點

  • 希臘將支持「北馬其頓」加入歐盟、北約
    >●希臘一直堅持,作為歐洲史上最偉大的四大軍事統帥之首,前馬其頓王國國王亞歷山大大帝是希臘人,因此亞歷山大留下的歷史文化遺產是屬於希臘的●馬其頓在宣布獨立時定下的國名即是「馬其頓共和國」●馬其頓表示,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馬其頓王國以及亞歷山大大帝,「馬其頓」代表了他們在巴爾幹半島上的民族身份,因此以
  • 北馬其頓!爭了27年的馬其頓與希臘終就國名談妥
    人民網6月13日電 (姚麗娟) 馬其頓近日就改國名一事與希臘達成一致。按計劃,馬其頓的正式國名將改為北馬其頓共和國。兩國持續27年的國名之爭終於告一段落。 國名爭議 一個國名,為何讓馬其頓和希臘爭吵了27年?
  • 北馬其頓-保加利亞之爭與歷史修正主義
    2020年12月11日保加利亞總理博裡科·鮑裡索夫與馬其頓總理佐蘭·扎耶夫於2017年8月1日在斯科普裡舉行的保加利亞與馬其頓籤署協議儀式上握手2004年,北馬其頓是南斯拉夫後第一個獲得加入歐盟候選資格的國家之一。但是16年後,該國尚未與歐盟展開直接對話。
  • 馬其頓共和國和希臘的國名之爭 | 貓乎FM
    而希臘🇬🇷不承認馬其頓共和國🇲🇰的國名,近三十年來為了馬其頓的這個國名,兩國分歧不斷。所以使館就不能把籤證頁直接蓋在有馬其頓入境章的護照上。今年年初,我又在網上看到一條新聞:馬其頓共和國通過了全民公決,將國家的名字由「馬其頓共和國」改名為「北馬其頓共和國」。一個主權國家,由於其他國家施加壓力,改了自己的國名。這種情況實在是非常少見的,而且讓人感覺這是很屈辱的。
  • 塞薩洛尼基,曾經的馬其頓王國之都
    2019年1月12日,位於巴爾幹半島的馬其頓共和國為了平息與希臘長達20多年的國名之爭,改名為「北馬其頓共和國」,希臘議會1月25日批准了希臘政府和馬其頓政府就國名問題達成的協議。       但一些希臘人似乎並不買帳。希臘國防部長乾脆宣布辭職並退出聯合政府,聲稱政府如果就國名問題達成協議是一種可恥的背叛。
  • 馬其頓改名「北馬其頓」,一段橫跨2000年的前塵往事 | 京釀館
    馬其頓人之所以能同意將國名改為「北馬其頓」,說到底是為了加入歐盟、北約,尤其是歐盟,以便「搭車享福」,不再做守在豪宅邊要飯吃的「歐洲乞丐」。▲資料圖。聯合國總部。引人矚目的是,馬其頓的南鄰--希臘,在稱呼這個鄰國時儘量迴避「馬其頓」這個單詞,習慣於稱之曰「那個北邊的鄰國」、「那個國家」。
  • 馬其頓改名「北馬其頓」,一段橫跨2000年的前塵往事
    引人矚目的是,馬其頓的南鄰--希臘,在稱呼這個鄰國時儘量迴避「馬其頓」這個單詞,習慣於稱之曰「那個北邊的鄰國」、「那個國家」。馬其頓則是希臘「世界」中位於北方、以薩洛尼卡為中心的一個邦國。希臘和波斯人開戰之初,馬其頓原本是波斯的附庸,但很快「倒戈」回到希臘人陣營中,並在公元前4世紀趁雅典、斯巴達兩個大國爭鬥兩敗俱傷而崛起。
  • 北馬其頓奧赫裡德市文化印象
    在傳說中,奧赫裡德城市的建立與希臘神話中的腓尼基王子卡德摩斯有關。腓尼基約在今天的黎巴嫩一帶,卡德摩斯是腓尼基國王的兒子,也是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人物,他曾戰勝了毒龍,建立了希臘古城底比斯。老年時,卡德摩斯和妻子哈墨尼亞離開底比斯,前往巴爾幹半島西北部的伊利裡亞地區,路過奧赫裡德湖時,建立了奧赫裡德這座城市。當然,這只是當地的傳說。
  • 馬其頓與希臘籤署協議 正式更改國名為"北馬其頓"
    海外網6月17日電 本周,一個叫做馬其頓的國家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因為它要改國名。而原因是除了這個馬其頓之外,在希臘還有一個地區也叫馬其頓。正因為所謂的「重名」問題,兩國一直紛爭不斷。據新華社英文網及香港「東網」17日消息,馬其頓與希臘於17日籤署協議,正式改國名為「北馬其頓共和國」。馬其頓與希臘的國名紛爭已持續27年,希臘認為,馬其頓的國名暗示馬其頓對希臘北部馬其頓省存在領土要求,要求馬其頓更改國名。此前有消息稱,馬其頓總理扎埃夫12日宣布,馬其頓和希臘就國名問題達成協議,馬其頓國名將更改為「北馬其頓共和國」。
  • 去馬其頓旅遊,感受巴爾幹歷史
    前言:2018年6月17日,希臘和馬其頓就馬其頓國名達成協議,馬其頓改名為「北馬其頓共和國」,結束了兩國20多年來的爭議。
  • 馬其頓通過國名憲法修正案 國名改為「北馬其頓」
    已於今年6月商定更正國名的東南歐國家馬其頓,日前通過國名憲法修正案,最遲將於明年1月起更名為「北馬其頓共和國」。 據義大利歐聯通訊社、英國《衛報》等多家媒體近日報導,當地時間19日,馬其頓就國名更改舉行議會修憲投票,以超過國會三分之二的票數通過法案,更名為「北馬其頓」,為正式加入北約和歐盟鋪平了道路。
  • 施壓馬其頓改國名後,希臘總理首次到訪
    (觀察者網訊)希臘和北馬其頓化解27年的國名爭議後,希臘總理齊普拉斯(Alexis Tsipras)當地時間2日首度正式訪問北馬其頓首都斯科普裡(Skopje),與北馬其頓總理扎埃夫(Zoran Zaev)會晤,雙方還一起玩起了自拍。
  • 萬裡長城今猶在 不見當年「馬其頓」
    一個國家的改名,為何同時挑動馬其頓與希臘兩國的神經,甚至導致希臘政府內部產生分裂?我們得從馬其頓共和國與希臘的歷史說起。  對於不少人來說,古代「馬其頓帝國」的名聲要比現在「馬其頓共和國」的名聲響得多。在2000多年前,在小亞細亞及希臘地區建立的馬其頓王國逐漸發展壯大,至國王腓力二世統治時期達到高峰。
  • 北馬其頓 | 地中海旁的奇幻小國
    北馬其頓是歐洲最「低調」的國家之一,兼具巴爾幹風情和地中海特色。
  • 「這個名字是我們的」 | 十萬希臘民眾齊聲抗議馬其頓國名問題
    約10萬希臘民眾21日在北部最大城市塞薩洛尼基舉行集會,反對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在可能的新國名中使用「馬其頓」,示威規模之大,屬近年罕見。據希臘警方透露,當天有約10萬名示威者在塞薩洛尼基抗議,而組織者稱參加人數多達40萬人。
  • 北馬其頓:南斯拉夫解體後,為何獨立建國曆程中充滿無奈和尷尬?
    而在歐洲帶有標識的國家,除了北賽普勒斯(此國不被國際承認),還有一個國家叫「北馬其頓」,此國是南斯拉夫解體成立的國家,解體之初叫「馬其頓共和國」,也叫「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直到近年才改為「北馬其頓共和國」。
  • 北馬其頓:為加入歐盟連國名都改了,為何又遭保加利亞強烈反對?
    ▲古代意義上的「馬其頓」,現在主要屬於三個國家一、此馬其頓非彼馬其頓「馬其頓」這個名字來源於古希臘時代的馬其頓國家,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統一了希臘,並建立起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不過,這個馬其頓跟現在的北馬其頓共和國沒有任何傳承關係,甚至連涵蓋的國土都不相同。
  • 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四大軍事統帥之首—亞歷山大大帝
    而創造出這個前無古人的輝煌業績,親手締造出這個龐大帝國的傢伙,就是年僅二十多歲的亞歷山大大帝。亞歷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年出生,出生於馬其頓的首都派拉,是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是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四大軍事統帥之首。
  • 何新論希臘偽史(2):古代世界不存在什麼」希臘帝國」
    安納託利亞(黃色區域),與希臘半島並無關係  [註:安納託利亞(Anatolia),又名小亞細亞或西亞美尼亞,是亞洲西南部的一個半島,位於黑海和地中海之間。其地處亞洲最西端之半島,北臨黑海,南濱地中海,西邊瀕臨愛琴海。東界是前託羅斯山脈。西部山地有河谷通愛琴海沿岸平原。東部與亞美尼亞高原、伊朗高原相接。東南隅與兩河平原相接。
  • 北馬其頓:首都很浮誇,抱亞歷山大的大腿不靈光
    我在做旅行計劃的時候,馬其頓還是馬其頓;當我踏上馬其頓這片土地的時候,馬其頓已經改國名為北馬其頓了。入境北馬其頓後,眼前就是奧赫裡德湖,巴爾幹地區最深的湖泊。這些銅像據說有的是北馬其頓的先賢大德,有的是神話裡的天神,讓初來乍到的我感覺這個剛與南斯拉夫分手、只有二十歲出頭的彈丸之國,歷史和文化好像比其他歐洲國家更悠久和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