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經濟發展的產物,而城鎮化則是城市發展的助推器。
在如今這個城鎮化步入中後程階段之時,大部分城市的城市化已經達到瓶頸,雨露均沾的時代即將過去,在未來更多是兩極分化的世界。
金碧輝煌,富貴滿堂,這樣的時代只屬於深圳,屬於頭部城市。
荒草萋萋小區,空蕩的危樓,斑駁脫落的壁畫,不遠處,廢棄的油井風中凋零,磕頭機周而復始的機械運動……
這裡說的是玉門!
而玉門又是全國大多數資源型城市的縮影!
在四月份的時候,網上曝出東北鶴崗房子白菜價,彼時網友們沸騰了。但現在玉門房價被曝光,才發現原來都錯怪了鶴崗,鬱悶的房子才是白菜價!
低房價!
7月19日,甘肅玉門老城區以28元/平方米的房價,再次吸引全國人民注意。在安居客平臺上,這套房雖開價1萬元,但標題寫明「玉門老城區荒廢房兩千元左右」,尚可通水通電通暖氣。房源發布時間是2017年7月,至今無人問津。
低房價一直是中國廣大青年所期待的一件事,但是從今年四月份的鶴崗到如今的玉門,儘管已經在網上曝光了其白菜價般的地方,但是仍無人問津,各種原因到底是什麼?
其實大家所咒罵的房價高是有指代的,他所指代的是諸如北上廣深或者那些經濟發展形勢不錯的地方的房價,但是對於玉門這種如今看起來已經沒什麼發展潛力的小城市,他們並不會因為房價低而多看一眼!
那麼玉門是如何從一座全國聞名的油城變成今天這座空城的?
主要原因還是經濟發展不好。
由盛轉衰
盛景
玉門的建立源自於建國前的原油開採。始於上世紀30年代採油煉油的玉門嚴格意義上說是中國第一座現代化石油城,是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而被大家熟知的大慶是新中國第一座石油城。後者政治意義不言而喻。玉門的現代化採油比大慶早了近20年。之所以沒有大慶有名,是因為這個地方遠離工業區,且產量少。
輝煌時期也只有接近100萬噸的年產量,這個產量在後來的「政治明星」大慶看來只能算個日常。玉門油田衰敗前則穩定在30萬噸的年產量。這個產量,這個地理位置對中國來說是尷尬的,因為遠離市場。但是玉門這個中國石油的搖籃是無愧的,大慶鐵人王進喜其實是玉門人,玉門赤金鄉和平村的(和平村還留著王進喜的那個院子當博物館)。
那個年代的大慶石油工人,很多都來自西北這個偏遠的地方。不僅大慶,新疆克拉瑪依、吐哈、四川勝利等大油田都有玉門人的種子。
地方太小顯然是留不住人的,也不大可能造就多大的經濟效益。
衰敗
明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玉門作為一個純工業城市,尤其石油工業的稅收佔據了政府的大部分,這樣一座城市的命運勢必與石油緊密相連。石油可以將這個原本無人知曉的小城市變成一個全國聞名的工業城市,也可以將其變成一個無人願往的空城。
玉門作為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現代化油城,憑藉高超的石油開採技術可以在全國名列前茅,但是在外國石油商的鐵蹄之下,玉門也是最先倒下的那批。
即便玉門在理論上還有著超過半數沒有開採的是有儲量,但是憑藉其技術顯然是沒有辦法實現低成本開採,這意味著面對外國石油,玉門幾乎沒有什麼競爭力。低廉優質的中東石油成為國家的主要原油來源。
從國家加入WTO那一刻開始,玉門的命運就已經被寫好了。
遷移
如果說玉門衰退是一個火藥桶,那麼點燃這個火藥桶的引線卻是許多研究玉門衰退的人從來沒提過。這根引線將這桶火藥徹底引燃,用最快的速度把玉門變成了衰退的空城。
許多老玉門人認為這根引線就是玉門石油管理局與玉門市政府的矛盾深化。
許多稍稍年長的會明白在大型國企工作是一番怎樣的場景,繼承於計劃經濟時期的石油管理局,和眾多年長的國企一樣,儼然是獨立的一個小社會。在社區之中,一切應有盡有。
但很明顯,石油管理局的小社會與玉門的大社會是割裂開來的,雖然石油管理局地處玉門,但是在管理權及其他資源上面發生矛盾是必然的事情。
玉門市政府與石油管理局的矛盾深化,最終分道揚鑣。2003年,經中油總公司和國家民政部批准,玉門油田生活基地東遷至酒泉市肅州區,帶走了醫院、學校和大部分第三產業機構;玉門市政府則遷至原玉門縣政府駐地玉門鎮。
昔日輝煌時,石油企業稅收能佔到當地財政收入9成。如今沒了油也沒了政府,玉門老城的人口從13.5萬下降到1.5萬,留守的多是老弱病殘和下崗失業人員。
2008年,甘肅省發改委發出申請,將玉門列入全國第二批資源枯竭型城市。文件指出:當時玉門市下崗失業人員已達3.5萬人,其中生活特困群眾1.4萬人,城市低保人員6000餘人。玉門市財政赤字1400萬元,各項債務已達10億元,每年財政支出缺口都超過3000萬元。
2009年玉門市申請被國務院批准,開始享受中央、省政府財政資金和優惠政策。時至2018年,玉門市GDP總量141億元,增速4.5%,排在全國10個石油老城之末。
結語
玉門的經濟全繫於石油,如今石油卻主動與玉門脫離關係,這使得玉門不得不重新尋思一條可以將自己帶出經濟增長泥潭的轉型之路。
近幾年,玉門市已經開始邁出轉型的堅定步伐,包括:(1)通過延長產業鏈,積極爭取擴大煉化規模,並申請建設國家商業石油儲備庫;(2)充分利用「世界風口」,大力發展風電等新能源產業;(3)充分利用日照充足的優勢,發展啤酒原料、草畜、日光溫室、養殖等優勢主導產業;(4)利用城市自身特點發展工業旅遊和紅色旅遊。這些令人欣喜的轉變措施,讓人們對玉門的明天,又充滿了希望。
能夠為玉門的經濟轉型提供借鑑的是德國的魯爾區與美國的匹茲堡。
通過清理改造和產業結構調整,魯爾工業區經濟迅速走出低谷,從以煤炭和鋼鐵工業為中心的資源型生產基地,轉變為以煤炭和鋼鐵生產為基礎,以電子計算機和信息產業技術為龍頭,多種行業協調發展的新型經濟區,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明顯成果。魯爾工業區振興計劃的策略不是廢舊立新,而是舊物再利用。通過改變原有建築、設施及場地的功能,既再現了工業區的歷史,又為人們提供了文化、娛樂生活的園地,並保持了繼續發展的勢頭,成為資源型城市成功改造轉型的經典案例。
相信玉門一定能夠從轉型的陣痛之中走出來,它應當留給大家的不應該只是曾經的油城,還應該是一座現代化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