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傳承人痴迷讓剪紙「立起來」 探索20餘種立體剪紙技法

2020-12-15 中國新聞網

 (新春走基層)六旬傳承人痴迷讓剪紙「立起來」 探索20餘種立體剪紙技法

中新網石家莊2月19日電 (李曉偉)隨著剪刀飛舞,一張極為普通的彩紙正在焦存喜手中發生「蝶變」。只見,彩紙正慢慢地「立起來」,化作一個喜慶的「春」字。正值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64歲的焦存喜希望這個「春」字能增添節日的歡樂。

焦存喜參加非遺展演活動。受訪者供圖

這是河北省石家莊市一個「慶新春」市民活動現場的一幕。作為石家莊長安區剪紙項目非遺傳承人,焦存喜不僅精於單色剪紙、彩色剪紙等中國傳統剪紙技藝,還探索掌握了「福」字、「喜」字以及各種動植物等20多種立體剪紙的創作技法。這幾日,這位痴迷讓剪紙「立起來」的傳承人正獲邀參加該活動,為民眾展示非遺魅力。

焦存喜創作的「福」字、「喜」字以及各種動植物等立體剪紙作品。受訪者供圖

「過年離不開剪紙,五顏六色的剪紙更能烘託新春熱烈的氛圍。」走進焦存喜的剪紙工作室,一幅幅色彩斑斕的剪紙作品構思巧妙、形象生動,透著吉祥、喜氣。尤其是一個個惟妙惟肖、生動有趣的立體蝙蝠、天鵝、蝴蝶,格外引人注目。

「剪紙藝術起源於窗花,但剪紙不應該局限在傳統的『窗花』上。」焦存喜希望中國剪紙藝術能夠打破平面的局限,向更立體、更具時尚感的方向發展,讓更多人喜歡,「很多人覺得彩色立體剪紙充滿了童趣和現代感。」

焦存喜創作的立體剪紙作品。受訪者供圖

立體剪紙的樣子雖簡單,但創作技巧並不比平面剪紙容易。「剪紙是線連的圖畫,『立起來』就需要思路反著來,讓豎著的連接不斷裂。」焦存喜拿起小天鵝立體剪紙細細地講解,天鵝的嘴、脖子處細微的連接點不禁讓人感嘆巧妙。

成為非遺傳承人已逾10年的焦存喜,春節前後往往是她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刻。從去年臘月到現在,她已經走進學校、廣場以及各類展館參與了十幾場非遺展演,頻繁的活動已經讓她身體吃不消。「感覺很累,但是很有意義。」焦存喜說,非遺只有走進人們的生活才有生命力,作為非遺傳承人,這是她的職責所在。

焦存喜為民眾展示非遺剪紙作品。 李曉偉 攝

如何將剪紙技藝傳承好,一直是焦存喜思考的問題。現今雖然已經有了多位徒弟,但她仍感到很焦慮。「人們對剪紙了解得少,想學習的還是很少。」在焦存喜看來,近年來隨著非遺保護力度的加大,非遺傳承問題有所改觀,但至今依舊存在,還需要政府、社會和傳承人等各方努力尋求解決之道。

新春新願望,焦存喜希望自己在未來的日子裡能摸索出更多的立體剪紙技藝,鑽研出更多讓剪紙更時尚的技巧,同時希望能夠尋找到更多的同道者,將非遺剪紙的技藝傳承下去。(完)

相關焦點

  • 非遺傳承人親授剪紙
    8月9日上午,婁門街道婁江社區活動室內,蘇州著名剪紙大師、非遺傳承人吳永林正在指導一群小朋友學習剪紙。一把剪刀上下翻飛,左一剪,右一剪,很快一隻立體的「蝴蝶」露出了模樣,看得大家嘖嘖稱讚。吳永林是蘇州著名的剪紙大師,他的作品曾多次在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以及國際高層次的手工藝作品展上展出。吳永林的爺爺和父親都是製作燈彩的行家,七八歲時,吳永林就在父親身邊幫襯著。親朋好友家遇到婚嫁喜事,總要請他剪幾幅「囍」字。現在,吳老把更多精力放在剪紙技藝的傳承上。當了解到正在過暑假的孩子想要學習剪紙,他非常高興地表示願意教授,為他們講一講剪紙技藝。
  • 河北非遺受重視,傳承贏發展|周淑英|剪紙|內畫|剪紙藝術_網易新聞
    今天,我們就圍繞河北省內一些在非遺傳承與發展方面做出突出成績的非遺傳承人,進行詳細的介紹與展示。非遺剪紙大師周淑英——剪紙藝術與現代文化的碰撞周淑英出生於河北蔚縣剪紙世家,其父周永明是蔚縣剪紙藝術創始人王老賞唯一的嫡傳弟子,也是目前蔚縣剪紙僅有的兩名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之一。
  • 雕花剪紙傳承人曹小琴:剪出幸福期盼 雕刻吉慶豐年
    曹小琴,鄂州雕花剪紙傳承人。中華剪紙藝術委員會會員,湖北省剪紙藝術委員會理事,湖北省工藝美術學會理事,鄂州市剪紙研究會會長及鄂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原野系列之福羊》 尺寸80×80cm這期《剪紙賀歲》就是中國鄂州雕花剪紙傳承人曹小琴為大家呈現的地道剪紙藝術。
  • 當青花瓷遇見剪紙
    至今,在東北許多鄉村地區,仍保持著年節(主要是元旦、春節)製作剪紙的習俗。由於此次剪紙設計的對象是清宮青花瓷,參與展覽的剪紙「非遺」傳承人便本著立足青花紋飾的原則,開始自己的設計。同時,為更好展示各地剪紙藝術精髓,我們也積極鼓勵參與者可大膽創新,融入自己的思想理念和製作技藝,以此突顯現代人的思想境界和生活觀念。
  • 內蒙古非遺傳承人劉俊傑,自學立體剪紙作品,一幅5萬不賣
    為了生計先後賣過女性內衣、冷飲,後遠赴異鄉刻苦學習多層剪紙技藝。一幅作品創作半年,價值5萬元以上,但他不賣,卻把它捐給慈善事業。圖為劉俊傑在向小編介紹當時捐贈情況的情景。劉俊傑出生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豐鎮一個偏僻的農村。那時候劉俊傑家裡生活條件很差,吃飽穿暖是最高的要求和奢望。2001年7月,劉俊傑順利地考人陝西科技大學藝術學院,主修廣告設計專業。圖為劉俊傑剛考入大學時的留影。
  • 手工剪紙:教大家三款簡單的剪紙,立體剪紙和窗花剪紙,圖解教程
    在新的一年裡,大家都會做一些喜慶的裝飾,像窗花和剪紙,而這些都是我們傳統的手工藝。今天,就教給大家一款簡單的剪紙工藝。這裡做了三種樣式的剪紙<春>,其中有立體的剪紙,也有窗花剪紙,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畫好圖形,然後用剪刀剪下來,我這裡用的都是紅色的正方形,紙張大小因人而異吧,我這裡用的是12cm*12cm的正方形彩紙。
  • 唐山剪紙登上日本郵票 「龍娃」「奔羊」齊賀歲
    (紀哲 攝)   日前,玉田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項目傳承人張建中收到了兩版日本國家郵政局發行的個性化郵票,票面的內容是他創作的剪紙作品「伴著2015年太陽飛奔的羊」和「龍娃」。  記者看到,這兩版日本國家郵政局發行的個性化郵票面值有52日元和82日元兩種,每10枚郵票一組。
  • 跟著特產走·中國湖南 益陽梅山剪紙
    、彩色剪紙和立體剪紙三大類。單色剪紙是剪紙中最基本的形式,由紅、綠、金等各種顏色剪成,主要用於窗花裝飾和刺繡的底樣。摺疊剪紙、剪影、撕紙等都是單色剪紙的表現形式。 隨著剪紙表現形式的探索和發展,彩色剪紙的形式和技法在逐漸增多,有點染、木印、噴繪、勾繪等。
  • 廣元蒼溪100餘人歷時20多天,剪出140餘米的剪紙長卷
    劉徽攝百米剪紙長卷剪出幸福新生活100餘人歷時20多天,剪出140餘米的剪紙長卷,形象的將黨的十九大報告精神講述得明白易懂又形象逼真。前不久,廣元蒼溪縣「眾手繪剪百米長卷」這一壯觀場景引爆朋友圈。特色剪紙剪出百米長卷在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中,蒼溪巧用喚馬剪紙這一地方特色文化資源,組織當地非遺傳承人、新鄉賢、產業大戶、貧困戶代表、美術教師和青少年學生百餘人,齊聚當地文化館,利用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喚馬剪紙,這一古老民間藝術形式,巧手繪剪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百米剪紙長卷。
  • 我們的節日丨燈彩、剪紙、西服……多項非遺亮相上海大世界
    9月20日晚,「上海大世界」迎來中秋晚會「我們的節日——海上花開月正圓」,活動以上海民俗、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主要內容,從老字號到新生命,從非遺傳承到當代時尚,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紅色文化都濃縮在舞臺上。短短的1.5小時,國際大都市的文化品牌在此熠熠生輝。
  • 張家口紀行:蔚縣街頭感受剪紙「衝擊波」(圖)
    極具特色的京劇臉譜剪紙,色彩豔麗的個性剪紙,仿佛在向來往賓客表白:這裡就是中國蔚縣剪紙的故鄉。  剪紙文化在蔚縣幾乎隨處可見,大到路邊的廣告牌匾,小到街道的燈箱圖案。就連記者入住酒店的走廊和就餐的房間,都懸掛著或傳統或時尚的蔚縣剪紙。蔚縣人交往的名片,也大多採用剪紙圖案。
  • 青島市非遺傳承人王德蕊:剪紙從娃娃學起 也讓外國朋友來學習
    南北朝時期的《木蘭辭》提到的「花黃」,就是指用金黃色的紙剪成的女性額飾,剪紙也是大家接觸較多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一項民間藝術。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隱珠街道臺興路社區服務中心的「德蕊剪紙藝術培訓室」,有一位72歲的王德蕊老人,她從事剪紙已有40多年,她的剪紙之路從小時候萌芽,但年過百半才開花。作為青島市非遺傳承人,她近年來把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傳播剪紙和教學上,「剪紙要從娃娃抓起,提高孩子們的審美和專注力。
  • 圖說南陽|創意剪紙巾幗紅
    龍騰南陽訊中國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於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在我市民間流傳甚廣。昨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項目傳承人呂德永邀請記者到家裡參觀最新創作的一套巾幗系列剪紙作品。
  • 剪紙大師秦石蛟:一雙手,一輩子,一件事!
    秦石蛟,1938年出生於望城剪紙世家,從小學開始跟隨父母和姑姑學習剪紙,截止目前,創作剪紙作品上萬幅,已獲得中國民間工藝委員會終身成就獎,是望城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他曾發表多篇論文,出書30本,2000年更是成立了中國第一家剪紙專業博物館——華夏剪紙博物館。
  • 中國傳統文化瑰寶之--剪紙藝術
    小編為什麼會想起來寫剪紙呢?完全是被前不久看的最強大腦裡面既有技術又有藝術的剪紙迷花了眼,覺得這玩意兒太美了,先來幾張圖大家感受一下:剪紙藝術是最古老的中國民間藝術之一,作為一種鏤空藝術,它能給人以視覺上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剪紙用剪刀將紙剪成各種各樣的圖案,如窗花、門箋、牆花、頂棚花、燈花等。
  • 展覽|剪紙玩出新意!陳傳生、陳斯嘉父女剪紙展在省文化館開幕
    圖 / 主辦方供圖7 月 16 日,嶺南非遺傳承人傳播孵化系列行動 · " 非遺新造物 " 展覽 " 流光剪影——陳傳生、陳斯嘉父女剪紙展 " 在廣東省文化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一樓展廳開幕。
  • 長汀剪紙,「剪」出客家的文脈
    這些剪紙技法高超,作品內容繁多,構圖別具匠心,有人物、動物、景物及花卉、組字等,有展示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的,有反映現實社會生活的,有展現風俗民情的……那「瞿秋白烈士紀念碑」高聳於層層臺階之上,兩側翠柏肅立,碑後青山連綿;「雲驤閣」憑江而築,千秋月白;「文廟」莊嚴肅穆、古色古香;「丁屋嶺」的水車、瓦簷、美人靠、勞作的農人,皆生動傳神;「大夫第」的雕梁畫棟、門扇窗欞,無不惟妙惟肖;「惠吉門碼頭」的船隻穿梭
  • 專訪梅山剪紙傳承人向亮晶,感受指尖上的傳統文化
    益陽在線12月29日訊(記者 曹文)12月25日,天氣晴好,58歲的「梅山剪紙」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向亮晶正靠在陽臺的椅子上曬太陽。近日,梅山剪紙被入選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一想起這事,她的心情也如這天氣般明媚了。
  • 剪紙_中國國情_中國網
    、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絹帛,甚至在樹葉上剪刻紋樣。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河北省蔚縣的王老賞大弟子周兆明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2007年6月8日,上海市李守白剪紙大師工作室獲得國家文化部頒布的首屆文化遺產日獎。
  • 文化和平·客家文化|袁曼君:將袁氏剪紙帶回發源地
    袁曼君,土生土長的大壩鎮水背村人,也是袁氏剪紙第五代代表性傳承人,深圳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美術《剪紙(袁氏)》代表性傳承人。1986年,袁曼君因工作原因,將袁氏剪紙帶到深圳,現在,袁曼君正籌劃著將剪紙文化重新帶回袁氏剪紙的發源地水背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