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六旬傳承人痴迷讓剪紙「立起來」 探索20餘種立體剪紙技法
中新網石家莊2月19日電 (李曉偉)隨著剪刀飛舞,一張極為普通的彩紙正在焦存喜手中發生「蝶變」。只見,彩紙正慢慢地「立起來」,化作一個喜慶的「春」字。正值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64歲的焦存喜希望這個「春」字能增添節日的歡樂。
焦存喜參加非遺展演活動。受訪者供圖
這是河北省石家莊市一個「慶新春」市民活動現場的一幕。作為石家莊長安區剪紙項目非遺傳承人,焦存喜不僅精於單色剪紙、彩色剪紙等中國傳統剪紙技藝,還探索掌握了「福」字、「喜」字以及各種動植物等20多種立體剪紙的創作技法。這幾日,這位痴迷讓剪紙「立起來」的傳承人正獲邀參加該活動,為民眾展示非遺魅力。
焦存喜創作的「福」字、「喜」字以及各種動植物等立體剪紙作品。受訪者供圖
「過年離不開剪紙,五顏六色的剪紙更能烘託新春熱烈的氛圍。」走進焦存喜的剪紙工作室,一幅幅色彩斑斕的剪紙作品構思巧妙、形象生動,透著吉祥、喜氣。尤其是一個個惟妙惟肖、生動有趣的立體蝙蝠、天鵝、蝴蝶,格外引人注目。
「剪紙藝術起源於窗花,但剪紙不應該局限在傳統的『窗花』上。」焦存喜希望中國剪紙藝術能夠打破平面的局限,向更立體、更具時尚感的方向發展,讓更多人喜歡,「很多人覺得彩色立體剪紙充滿了童趣和現代感。」
焦存喜創作的立體剪紙作品。受訪者供圖
立體剪紙的樣子雖簡單,但創作技巧並不比平面剪紙容易。「剪紙是線連的圖畫,『立起來』就需要思路反著來,讓豎著的連接不斷裂。」焦存喜拿起小天鵝立體剪紙細細地講解,天鵝的嘴、脖子處細微的連接點不禁讓人感嘆巧妙。
成為非遺傳承人已逾10年的焦存喜,春節前後往往是她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刻。從去年臘月到現在,她已經走進學校、廣場以及各類展館參與了十幾場非遺展演,頻繁的活動已經讓她身體吃不消。「感覺很累,但是很有意義。」焦存喜說,非遺只有走進人們的生活才有生命力,作為非遺傳承人,這是她的職責所在。
焦存喜為民眾展示非遺剪紙作品。 李曉偉 攝
如何將剪紙技藝傳承好,一直是焦存喜思考的問題。現今雖然已經有了多位徒弟,但她仍感到很焦慮。「人們對剪紙了解得少,想學習的還是很少。」在焦存喜看來,近年來隨著非遺保護力度的加大,非遺傳承問題有所改觀,但至今依舊存在,還需要政府、社會和傳承人等各方努力尋求解決之道。
新春新願望,焦存喜希望自己在未來的日子裡能摸索出更多的立體剪紙技藝,鑽研出更多讓剪紙更時尚的技巧,同時希望能夠尋找到更多的同道者,將非遺剪紙的技藝傳承下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