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上午,婁門街道婁江社區活動室內,蘇州著名剪紙大師、非遺傳承人吳永林正在指導一群小朋友學習剪紙。一把剪刀上下翻飛,左一剪,右一剪,很快一隻立體的「蝴蝶」露出了模樣,看得大家嘖嘖稱讚。這是姑蘇團區委主辦、婁門街道團工委承辦的一次「我來陪你過暑假」青少年傳統文化體驗活動。
吳永林是蘇州著名的剪紙大師,他的作品曾多次在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以及國際高層次的手工藝作品展上展出。吳永林的爺爺和父親都是製作燈彩的行家,七八歲時,吳永林就在父親身邊幫襯著。親朋好友家遇到婚嫁喜事,總要請他剪幾幅「囍」字。現在,吳老把更多精力放在剪紙技藝的傳承上。當了解到正在過暑假的孩子想要學習剪紙,他非常高興地表示願意教授,為他們講一講剪紙技藝。
記者在現場看到,吳老首先向孩子們展示了如何剪出一隻「蝴蝶」,從翅膀、到花紋,乃至細小的觸角,整隻蝴蝶都在吳老的剪刀下顯得栩栩如生。隨後,吳老拿出了提前準備好的畫有紋路的白紙,讓孩子們將這些紙與彩紙相互重疊,照著白紙上的紋路剪掉畫好的部分,彩紙上的作品也便隨之完成了,吳老這樣精心的準備,既降低了孩子們學習剪紙的難度,同時又不減孩子們學習的樂趣,還提升了孩子們對於剪紙的熱情。經過1個小時左右的學習,孩子們都成功剪出了「囍」字、窗花以及形態各異的魚、人像等作品。
「相比於核雕這類工藝,剪刻紙作品附加值低,且又難於保存、不易收藏,因此,學剪刻紙的人越來越少,目前市面上的蘇州剪紙已不多見。」活動後,吳永林感慨道。吳老希望通過各種展示和技法教授,讓更多年輕人不但喜歡蘇派剪紙,而且會自己製作一些簡單的作品,把這門技藝發揚開去。
非遺夏令營裡學民俗
一雙精巧的草鞋是怎樣編制而成的呢?千年悠悠白洋灣山歌有多動聽?日前,金閶新城舉辦了「走進白洋灣山歌基地」非遺夏令營活動,參加夏令營的孩子們通過編草鞋、打麻包、學唱白洋灣山歌,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來了一次零距離接觸。
在金閶新城的民俗文化展示館內,一群六七十歲的老人正演繹著一幕上世紀八十年代家家戶戶編草鞋、打麻包、紡草繩的忙碌場景,孩子們站在一旁目不轉睛地觀察著。當看到一雙雙草鞋和一個個麻包從「爺爺」、「奶奶」手裡嫻熟地「誕生」,孩子們顯得格外驚奇和欣喜。有幾個孩子早已迫不及待地等在「爺爺」、「奶奶」身邊,請他們教自己做一雙自己的草鞋、一個自己的麻包。
「搖一櫓來摘一繃,跟牢前船一起行。前面就是山西白牡丹,後面跟牢個呂純陽。」孩子們來到白洋灣山歌基地,觀看白洋灣山歌紀錄片,並興致勃勃地跟著白洋灣山歌傳承人學唱山歌。白洋灣山歌是吳歌的一個分支,是白洋灣地區原生態的民族文化藝術形式,誕生於人們的生產勞動,又在日常生活中豐滿成熟。
環保
「扇畫」傳播綠色理念
日前,婁門街道官瀆社區活動室內十分安靜,20多個小朋友在扇子上聚精會神地畫著簡筆畫,仔細一看,所有繪製的扇畫都與「綠色環保」這一主題緊密聯繫。一旁的社工介紹:「小朋友們在手繪的扇子寫好了保護環境的標語,準備將扇子送給社區居民,鼓勵更多人加入到保護社區環境的隊伍。」
自6月以來,官瀆社區聯合安瀾社工服務中心,開展了一系列以「綠色家園,你我攜手」為主題的環保活動,受到了社區居民的一致好評。7月中旬,官瀆志願者隊伍邀請專業的綠化工作團隊走進社區,為居民修剪樹枝除隱患。工作人員利用吊車、修枝剪、修枝鋸等專業的綠化裝備,對大樹進行了全面修枝。2個小時內,共修剪了五棵大樹,一棵小樹,並及時對修剪下的樹枝進行清理,確保道路暢通。很多居民也自發加入到清理樹枝的隊伍中。如今正值暑期,社區又請來有著豐富環境教育經驗的志願者來講課,向小朋友宣傳生活中的環保小常識。此外,社區還將動員小朋友加入社區環保志願者隊伍,參與到豐富多彩的綠色文明環保活動中去。
科普
從天空鳥瞰蘇州
日前,鳳凰廣場上人頭攢動,數十位小朋友親手駕馭航拍器,從空中俯瞰蘇州古城的街巷。當天,雙塔街道第三聯合工作站邀請航拍達人郭榮榮帶領轄區孩子們踏上了一段精彩的科普旅程。
並肩佇立的雙塔,莊嚴雄偉的定慧寺,天賜莊中西合璧的民國建築,鱗次櫛比的古宅……活動現場,在郭榮榮手把手的指導下,今年9歲的黃梓洵小朋友親手「指揮」航拍器從鳳凰廣場出發,沿定慧寺巷飛臨雙塔、定慧寺上空,最後到達天賜莊上空,通過航拍器傳回的視頻,將美麗的古城蘇州盡收眼底。當天的活動中,郭榮榮還讓孩子們寫下心願條,跟隨航拍器放飛到空中,寓意放飛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