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指尖上的「非遺」雕花剪紙楚風布畫走進武漢校園

2020-12-26 環球網

非遺傳承人沈松柏傳授剪紙技巧。實習生熊名揚 攝

荊楚網消息(記者 安立 通訊員 李雄風)12月22日,「雕花剪紙」「楚風布畫」走進武漢工商學院國學體驗館,民間工藝美術家、非遺傳承人沈松柏、王傳芬現場傳授剪紙和布貼畫技藝。

運用平貼、鏤空技藝呈現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布貼畫《中國夢》,運用遊剪、切刀手法的雕花剪紙《黃鶴樓》……當天共展出了兩位民間工藝大師的30多幅傳統工藝作品。

雕花剪紙是國家級非遺項目,湖北雕花剪紙紋樣以龍鳳、虎獸、鶴鹿和各類花鳥居多,有濃鬱的楚文化特點。其中,鳳為楚之圖騰,多用於婚俗和服飾裝飾,此外楚人喜用鶴鹿紋樣,多有「福祿(鹿)雙全」「鶴鹿同春」等吉祥圖案。被譽為「江城八怪」之一的沈松柏,作為雕花剪紙非遺傳承人,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

布貼畫原名宮廷補繡,俗稱布貼畫,又叫布堆畫、布貼花、布摞花、撥花。色彩豐富鮮豔,剪貼的邊線明朗整潔,富有木刻版畫的刀木特點,是中國民間常見的手工藝術,至今已有1500餘年的歷史,被稱為「神奇的東方特有的藝術品」。

非遺傳承人王傳芬介紹「楚風布畫」特色。實習生尚斐 攝

「我平時都給老年人上課,今天看到這麼多年輕大學生對民間手工工藝感興趣,讓我感到傳承有希望。」楚風布畫非遺傳承人王傳芬告訴青年學子,要學好布貼畫,「童心、愛美之心、定心」缺一不可。

「大學生思路開闊,如果能將布貼畫和創業結合起來,也是一種傳承。」王傳芬還表示,高校可以成立布貼畫手工社團,她本人很樂意做指導老師。

沈松柏則以自己的剪紙作品「武漢風光系列」為例,向同學們講解各類剪紙技巧,並稱「剪紙是藝術和情感的完美結合」。

武漢工商學院黨委副書記孫松發表示,高校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地之一,越來越多的民間藝術家、非遺傳承人走進校園,傳授民間技藝,讓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們真正成為非遺文化的繼承者和弘揚者。

相關焦點

  • 雕花剪紙走近尋常百姓
    本網訊(記者王鳳玲 通訊員朱薇)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上月30日,由市群眾藝術館、華容區文化館聯合舉辦的雕花剪紙進農村、進校園活動,在華容區非遺館廣場和華容中學舉行。  上午9時,華容區非遺館前熱鬧非凡,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夏祖康及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夏義淇現場展示雕花剪紙技藝,並向村民贈送雕花剪紙作品1100份。
  • 「孝感雕花剪紙傳承示範學校」在黃花小學掛牌
    2020年11月30日,孝南區文化和旅遊局、孝感雕花剪紙研究所在孝南區臥龍鄉黃花小學舉辦了「孝感雕花剪紙傳承示範學校」授牌儀式。授牌儀式上孝感雕花剪紙所和黃花路小學負責人共同表示:授牌儀式只是一個起點,雙方將攜手共建孝感雕花剪紙特色課堂,通過校內非遺教育常態化,課外延伸教學傳承,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非遺教學,讓孩子們愛上孝感雕花剪紙,讓傳統文化更好的走進學生們的學習和生活中,讓優秀中華傳統文化蓬勃發展、得以傳承。
  • 來豐寧感受非遺魅力!這裡是「中國十大剪紙之鄉 」,還有「中華百豔...
    >今天讓我們跟著名牌導遊陳曉春一起走進承德走進豐寧滿族剪紙與滕氏布糊畫感受非遺的魅力名牌導遊 陳曉春(點擊音頻收聽《走進中國馬鎮——非遺扶貧工坊,感受非遺的魅力》)河北歷史悠久,人傑地靈。「中華百豔,華夏一絕」與剪紙並駕齊驅的藝術瑰寶:滕氏布糊畫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在豐寧這塊古老的土地上,一種名為「滕氏布糊畫」的民間工藝享譽國內外,成為與剪紙並駕齊驅的藝術瑰寶。
  • 鄂州雕花剪紙走進斯裡蘭卡
    國慶節前夕,應斯裡蘭卡中國文化中心邀請,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帶隊,「湖北——從長江邊走來」文化周巡展走進斯裡蘭卡,開展鄂州雕花剪紙、武漢麵塑、大冶刺繡和潛江江漢皮影等4大項目的藝術交流活動,湖北省工藝美術大師、鄂州雕花剪紙傳承人曹小琴代表省文旅廳進行雕花剪紙項目的文化交流。
  • 【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動圖報導丨麻糖米酒雕花剪紙 孝感...
    其實,這裡不止有孝文化,麻糖、米酒、雕花剪紙等非遺項目都堪稱一絕。近日在當地採訪調研了解到,隨著非遺產業開發,各類產品不僅暢銷全國,也逐漸走出國門,成為對外文化交流的新名片。  「舌尖」上的非遺  ——麻糖、米酒創新工藝走出國門  「形似玉梳白似壁,薄如蟬翼甜如蜜。
  • 世界非遺山西廣靈剪紙 演繹「指尖上」的藝術
    世界非遺山西廣靈剪紙 演繹「指尖上」的藝術 2017-09-24圖為廣靈剪紙的「點染」工序。 楊靜 攝   中新網大同9月24日電 (楊靜)「鏤金作勝傳荊俗,剪彩為人起晉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廣靈剪紙在農家藝人的精心剪裁下,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剪紙圖畫正熱銷海外。24日,「第十二屆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網媒記者們齊聚山西大同,探訪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山西廣靈剪紙技藝,感受「刻」出來的剪紙藝術。
  • 胡小平:一脈相承雕花剪紙
    如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和常香玉號飛機組圖、農業學大寨和學毛選等文圖,充分顯示了老藝人雕花剪紙與時俱進、靈活求變的藝術個性。  傳承的不僅是手藝  胡小平牢記父親的教導,還創作出許多改革開放方面的新花樣。對於父親教授的內容,胡小平有自己的想法和心得。  第一,大自然是畫花樣的藍本,要經過刻苦訓練,才能在方寸彩紙上,變成栩栩如生的花草樹木、人蟲鳥獸。
  • 雕花剪紙傳承人曹小琴:剪出幸福期盼 雕刻吉慶豐年
    鄂州雕花剪紙是南方剪紙中最具代表的一種,說起它的產生一定出乎大家預料,鄂州雕花剪紙出自鄂州繡花工藝中的繡花底樣「老花樣」,在刺繡中,「老花樣」會被粘貼在布上作為刺繡圖案,在一針針穿插中永久地埋進線裡。本不起眼的「老花樣」隨著繡花人的減少,「老花樣」的原始作用也漸漸消退,這時「老花樣」的變體出現了,鄂州雕花剪紙誕生了。
  • 賞書畫學剪紙玩布畫
    本周六,赴美麗鄉村中亓固共享文化盛宴        在瓜果飄香的美麗鄉村,大家一起賞書畫、學剪紙
  • 秦州區文化館「傳統文化進校園非遺文化進課堂」活動走進太京鎮窩...
    12月10日,寒風料峭,但太京鎮窩駝學校師生卻絲毫感受不到一絲涼意。在秦州區文化館組織的「文化潤童心 經典永傳承」傳統文化進校園非遺文化進課堂活動現場,窩駝學校孩子們剪剪紙、練書法、畫國畫、彈古琴,好不熱鬧。
  • 明光非遺「流星球」舞蹈、書法剪紙進大學校園
    原標題:滁州:傳承民族文化 明光「非遺」項目走進大學校園近日,由明光市文化館精心組織的省級「非遺」項目《流星趕月》和滁州市級「非遺」項目《明光剪紙》來到滁州市技術職業學院,為大學生們展示「非遺」魅力。《流星趕月》土生土長,是明光市津裡街獨有的民間舞蹈。
  • 非遺I蘭溪民間剪紙:指尖上的藝術
    早在紙出現之前,人們便運用薄片材料,通過鏤空雕刻的技法製成工藝品,為民間剪紙奠定了基礎。漢代,紙的發明促進了剪紙的出現、發展及普及。蘭溪剪紙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五代時期,有《武林梵志》「吳越踐王於行吉之日……城外百戶,不張懸錦緞,皆用彩紙剪人馬以代」,描繪了吳越故地上曾出現的一個宏大剪紙景觀。
  • 蔚縣剪紙:演繹指尖上的精彩
    1月16日下午,「冰雪運動迎新春·燕趙民俗過大年」2020年河北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集中走訪團來到了蔚縣剪紙小鎮南張莊,帶您一起感受剪紙風韻。剪紙藝人們正在刻制剪紙作品。記者 張青/攝用刀「刻」出來的剪紙在南張莊「剪紙侯」剪紙體驗中心,剪紙藝人們正在用一雙巧手細緻地刻制剪紙作品。「製作這種『生肖納福』的剪紙需要用5、6種刻刀,一次可以刻40張,3天左右就能完成。」
  • 福建漳州:「非遺」進校園 傳遞匠心傳承文化
    近日,剪紙、木偶、漳繡、漳州木版年畫、棉花畫等漳州「非遺」項目的傳承人走進南靖縣高新園區中心小學,現場為學生展示「非遺」項目的製作,勾起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大家紛紛圍觀,親手體驗起來。「非遺」進校園系列活動由漳州市文化和旅遊局、漳州市教育局聯合發起,漳州市藝術館主辦,目的在於通過現場互動、交流、動手體驗的方式,讓學生零距離感受「非遺」的魅力、充分了解民間傳統文化,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
  • 麵塑、剪紙、皮影戲……濟南非遺進校園,近百所學校設非遺課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程凌潤 實習生 魏楚夢 10月24日,第二屆「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發布,山東省濟南市非遺傳承與學校教育融合工程實踐案例榜上有名。據了解,濟南市已有近100所學校開設了麵塑、剪紙、皮影戲等非遺課程,45所「非遺傳承人校園授課」試點學校開設非物質文化遺產校本課程。
  • 雕花剪紙傳承示範鄉鎮學校花落臥龍
    11月30日上午,孝南區文化和旅遊局為臥龍鄉黃花小學授予孝感市雕花剪紙傳承示範學校舉行了授牌儀式。雕花剪紙是我市傳統地方文化特色,2008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黃花小學是目前孝感市唯一一家雕花剪紙傳承示範鄉鎮學校。
  • 非遺進校園|凝聚教師力量,架起廣府非遺傳承之橋
    孩子們或穿戴剪紙披風、雲肩,進行走秀展示;或塗抹油彩,架起身段,唱上一曲傳統粵劇,舉手投足間傳遞著對廣府優秀文化的傾心與熱愛。越秀區廣府文化藝術實踐工作坊大南路小學匯演。廣州是一座擁有2200餘年歷史的文化名城,非遺資源十分豐富,是全國率先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的城市之一。
  • 一把剪刀剪出紅色鳳袍 霸氣剪紙亮相2020西安城牆非遺傳承活動
    今天(12月5日)下午,西安唐皇城牆含光門遺址博物館內,參加2020西安城牆非遺文化傳承活動的觀眾圍著西安剪紙非遺傳承人楊彩霞剪出來的紅色鳳袍拍照留念。  來自全國各地的刺繡、花燈、皮影、剪紙、布糊畫、木版年畫六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構成的「非遺文化藝術迴廊」亮相含光門遺址博物館,吸引了來往市民遊客的目光。非遺傳承人用熾熱匠心與精湛技藝為市民遊客帶來了一場冬日文化盛宴。
  • 非遺傳承人親授剪紙
    8月9日上午,婁門街道婁江社區活動室內,蘇州著名剪紙大師、非遺傳承人吳永林正在指導一群小朋友學習剪紙。一把剪刀上下翻飛,左一剪,右一剪,很快一隻立體的「蝴蝶」露出了模樣,看得大家嘖嘖稱讚。吳永林是蘇州著名的剪紙大師,他的作品曾多次在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以及國際高層次的手工藝作品展上展出。吳永林的爺爺和父親都是製作燈彩的行家,七八歲時,吳永林就在父親身邊幫襯著。親朋好友家遇到婚嫁喜事,總要請他剪幾幅「囍」字。現在,吳老把更多精力放在剪紙技藝的傳承上。當了解到正在過暑假的孩子想要學習剪紙,他非常高興地表示願意教授,為他們講一講剪紙技藝。
  • 中堂鎮龍舟製作非遺課程走進校園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堅定文化自信,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促進非遺知識普及、增進青少年對東莞傳統文化的了解和熱愛,2020年東莞市非遺保護中心聯合東莞市中小學體育藝術聯合會開展了「莞脈傳承之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