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楊抒燕/文 張彤/圖
成功啟動跨國企業集團跨境人民幣資金集中運營,首創經常項下人民幣與緬幣特許兌換業務,德宏、紅河、文山成功對外發布人民幣兌緬幣和越南盾的「瑞麗指數」「YD指數」……第5屆中國—南亞博覽會上,特設的跨境金融合作展區無疑是人氣之王,國內外客商絡繹不絕參觀洽談,盡展雲南金融對外開放的蓬勃生機。
三十年前看沿海,三十年後看沿邊。
2013年11月21日,經國務院批覆同意,中國人民銀行等11個部委聯合印發《雲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支持雲桂兩省區開展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點。試驗區建設的啟動,讓雲嶺大地從「開放末梢」變身「開放前沿」,為雲南經濟轉型升級帶來了歷史性機遇。
5年來,雲南試點建設取得實效,在跨境人民幣等多個領域取得突破,多項業務創新在全國屬首創,初步形成了與試驗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金融支持沿邊經貿發展的廣度和深度進一步拓展,先行先試的示範作用明顯,盡顯了雲南金融的「國際範」。
「跑道」建設助力金融起飛
根據《總體方案》安排的試點任務,雲南省政府印發了《關於建設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實施意見》,明確了先行先試的112項重點任務。截至2018年末,《實施意見》明確的112項重點任務已完成89項,已啟動並持續推進中15項,未啟動8項,未啟動的任務主要是需要全國統一部署,總完成率達93%。5年來,雲南不斷完善金融組織體系,銀行業沿邊輻射範圍進一步擴大,為跨境金融業務奠定基礎。2014年1月,富滇銀行和寮國外貿大眾銀行在寮國合資設立老中銀行;2017年11月23日,大華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昆明分行正式開業,這也是在滇落地的第8家外資銀行,金融機構「引進來」和「走出去」取得積極成果。截至2018年12月末,全省共有各類銀行與非銀機構247家,組織體系日趨完善。全省外資銀行數量已增至8家,機構數量與種類在西部12省區排名第3位。
與此同時,銀行業改革不斷深化,玉溪市商業銀行增資擴股並更名為雲南紅塔銀行,曲靖市商業銀行實現增資擴股和董事會換屆,農村信用社啟動改制組建農商行工作,全省已批覆開業農商行達43家。截至2018年12月末,雲南省25個邊境縣(市)共有銀行業法人機構36個,營業性網點741個,金融服務邊境地區的能力大幅提升。
隨著中國農業銀行泛亞業務中心磨憨分中心成功為客戶辦理了首筆1300萬基普的個人寮國基普購匯匯出匯款,標誌著人民幣對寮國基普跨境清算匯路通暢,進一步提升了我省跨境金融服務水平。隨著試驗區建設的深入,農業銀行泛亞業務中心、中國銀行沿邊金融合作服務中心、建設銀行泛亞跨境金融中心相繼在昆明成立,為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提供更多服務平臺。
區域性貨幣交易的「雲南模式」
「兌換泰銖越來越方便,這次幾分鐘就辦完了。」陳女士最近準備送孩子去泰國讀書,順便全家旅遊,而在銀行兌換外幣的速度和便捷程度,讓她非常感慨。
隨著本外幣兌換特許業務的推進,2014年至2018年12月末,雲南省個人本外幣特許兌換業務現鈔兌換金額30361.5萬美元,30.2萬筆。兌換商開通了網上預約和電話預約服務,現鈔兌換時間僅需要2至3分鐘即可完成,個人本外幣現鈔特許兌換已發展成為銀行櫃檯交易的重要補充渠道。
5年來,全省初步構建了以銀行間市場區域交易為支撐、銀行櫃檯交易為基礎、特許兌換為補充的全方位、多層次人民幣與周邊國家貨幣的區域性貨幣交易的「雲南模式」。
全國首例人民幣對泰銖區域交易由雲南發端,並成功實現在全國銀行間市場掛牌。自2012年12月交易開展以來,截至2018年1月末,累計交易840筆,金額共計35.57億元人民幣。2018年2月,人民幣對泰銖在銀行間市場直接交易,實現從區域市場到全國市場的平穩過渡。隨後,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向央行上報了人民幣對寮國基普銀行間市場掛牌的可行性報告,前期工作基本準備就緒,人民幣對寮國基普的交易模式取得重要進展。
目前,銀行櫃檯掛牌交易幣種已經實現周邊國家貨幣全覆蓋。截至2018年12月末,我省銀行累計辦理泰銖、越南盾、寮國基普等櫃檯兌換交易14.50億元人民幣,便利了企業和個人的貨幣兌換需求。
銀行間跨境現鈔調運也不斷實現新突破,本外幣現鈔調運渠道不斷拓寬,搭建了雲南省兩個越南盾現鈔直供平臺和西南地區第一條泰銖現鈔直供平臺。2018年5月18日,中老兩國本外幣現鈔調運取得歷史性突破,中老雙邊首條現鈔調運通道正式建立。截至2018年12月末,雲南省共計跨境調運人民幣現鈔9.4億元。
金融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2015年,我國首個地震保險專項試點——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政策性農房地震保險試點完成753.76萬元「首單」賠付,呼聲已久的「地震險」突破,引起全國的關注。隨著農房保險「安全網」的不斷構建,全省推動6個州市、86個縣(區)實現農房統保,農房保險覆蓋雲南78%的縣域。人口較少民族綜合保險2014年10月試點以來,連續3年為人口較少民族聚居區77.1萬戶籍人口購買人均保額12.5萬元的意外傷害保險,為18.5萬戶農房提供戶均保額6.6萬元的農房保險保障。
5年來,雲南保險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具備條件、有優勢的保險機構到東協、南亞國家開展業務合作和設立機構,誠泰財險寮國機構籌備工作邁出實質性步伐。試點以來,全省引進6家保險省級分公司。依託「雲南保監局旗艦店」平臺,發布雲南重點融資項目信息1200項。2014年至2018年12月,全省新增保險資金投資金額1601.65億元,有效支持了雲南重點建設項目。保險業務不斷創新,雲南啟動小額貸款保證保險試點項目,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風險保障服務,截至2018年末,累計支持117家小微企業通過保證保險試點項目融資合計2.6億元。
多層次資本市場培育成效凸顯,證券期貨機構體系進一步完善,試點以來至2018年12月末,全省新增19家證券分公司、62家證券營業部、13家期貨營業部,證券期貨經營機構達到223家。國務院同意雲南設立1家內地與香港合資證券公司,積極推動設立相關工作。截至2018年末,支持試驗區內企業在銀行間市場發行451隻債券,累計融資達4054.6億元。引導私募基金規範發展,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增強實體經濟直接融資功能。充分利用債券市場,為試驗區引入「真金白銀」。
對外交流合作持續深化
5年來,試驗區積極推動與周邊國家金融合作。初步開創了高層有互訪、央行有對話、銀行有合作、人員有往來、信息有交換、機構有互設的良好金融合作局面。
雙邊央行金融合作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試點5年來,經總行批准,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組團出訪泰國、寮國、緬甸5次,接待來訪4次,與周邊國家建立了良好的溝通交流平臺,為解決邊境地區雙邊本幣結算存在的問題及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017年1月10日,「跨境反假貨幣工作(昆明)中心」正式掛牌,昆明成為全國首個設立跨境人民幣反假工作中心的城市。在2017年建立跨境反假貨幣工作昆明中心、8個沿邊州市分中心的基礎上,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積極推進沿邊縣區工作站的建設,構建「省、市、縣」三級跨境反假貨幣工作組織體系,截至2018年12月末,全省共建立15個沿邊跨境反假貨幣工作站。
積極推動貿易投資便利化,全省外匯管理部門大幅減少行政審批事項,經常項目基本實現「零審批」,有效提高涉外企業的資金運作效率。外商投資企業外匯資本金意願結匯、直接投資外匯登記全面下放,推行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試點管理、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跨境擔保外匯管理大幅放寬,極大便利市場主體辦理跨境投融資業務,有效降低匯兌風險。
支持銀行為有真實貿易背景的企業提供各種貿易融資產品。截至2018年12月,企業在我省銀行辦理海外代付餘款6.24億美元,遠期信用證餘款11.39億美元,國內外匯貸款貿易融資餘款4.88億美元。貫徹人民幣跨境融資的相關規定,允許銀行在展業三原則的前提下,以境內企業與境外企業之間的貿易合同為限,為企業辦理人民幣貿易融資。2018年,人民幣跨境融資實際收付42.6億元,其中,貿易融資17.06億元,同比上升132.49%。
隨著全省金融業快速發展,金融業增加值從試點前2013年的857.8億元增加至2017年的1194.67億元,佔GDP的比重由5.92%提升至7.23%,提高1.31個百分點。金融業成為全省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