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後,在日記中寫道,三人是他失敗的罪魁禍首

2020-12-11 咪咪侃歷史

945年,在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戰鬥,以及中國人民的不懈努力下,終於打敗了日本侵略者。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得到了暫時的和平。然而,此時心懷野心的蔣介石則假借停戰的名義,邀請中共領導人商談和平事宜。

其實,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蔣介石要打是真,和談是假,只不過是他的一個幌子。因為此時,蔣介石卻調集著大量的軍隊,前往華北、華東、東北等地,時刻準備發動內戰。果然不久後,蔣介石就撕下了和談的遮羞布,發動了蓄謀已久的內戰,向我解放區大舉進攻。

不過,蔣介石雖然號稱800萬軍隊,還有所謂的王牌軍,以及美式裝備的精良武器,但也只不過是一隻紙老虎。因為此時,得到了人民擁護的解放軍也不斷地壯大起來,軍事力量變得越來越強大。等到我軍奪取了遼瀋、平津、淮海三大決定性戰役的勝利後,國軍主力損失殆盡。

尤其是在1949年4月,解放軍發動渡江戰役之後,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攻破了南京政府,南京得到了徹底解放。緊接著,接解放軍又南下。總之在整個解放戰場上,解放軍是勢如破竹,國民黨軍是兵敗如山倒。1949年12月,蔣介石率領殘部,倉皇逃到了臺灣。

蔣介石敗退到臺灣後,開始反省自己失敗的原因。不過,蔣介石不是從自身,以及國民黨統治去找原因,而是將責任推到三人身上,認為是這三人導致了國民黨的失敗。蔣介石曾在日記中寫道:他敗走臺灣,這三個人才是罪魁禍首。那麼,這三人究竟是誰呢?竟會遭到蔣介石如此痛恨。

蔣介石認為,導致他敗退臺灣的第一人,便是美國五星上將喬治.卡特利特.馬歇爾。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中國實現了和平的願望,也面臨著內戰的陰影。美國總統杜魯門為了維護其在華的利益,隨即就派遣美國的五星上將馬歇爾前往中國,以便調和國共雙方的軍事衝突。在1945年底的時候,馬歇爾順利到達中國。

馬歇爾來到中國之後,曾多次參與了國共兩黨聯合召開的會議,並從中進行調節。當時,馬歇爾在提出了國共停戰的方案後,蔣介石還是贊同的。因為蔣介石認為,馬歇爾提出來的建議,大多數是對國民黨一方有利的,不利的很少。

當時,聽到這些對國民黨有利的條件後,蔣介石開始對馬歇爾抱有希望,對他也逐漸信任起來。甚至希望馬歇爾能夠為自己所用,幫自己徹底解決共產黨的問題。隨後,在接下來的調解中,在雙方有分歧的地方,蔣介石也給予了一定的妥協和退讓。

不過,在之後的談判中,蔣介石發現,一向公開表示不介入中國政治的馬歇爾,漸漸地逐漸向共產黨靠近,並且在後來提出來的條件,也偏向於共產黨。這無疑使得蔣介石發現,自己是信錯了人。於是,蔣介石決定,不再準備妥協。隨著國民黨軍隊的逐漸完善,和兵力的強大,蔣介石認為自己可以從正面擊敗我軍。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蔣介石對馬歇爾的重視程度,就沒有以前那麼重要,也就在談判時,不肯妥協讓步。

第二位就是蘇聯領導人史達林。抗日戰爭剛剛結束,蘇聯就看上了中國的外蒙古和東北。在蘇聯的支持下,外蒙古獨立建國。當這件事傳到中國時,引起了廣泛的震動。為了得到史達林的支持,蔣介石籤署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也就是說,二人已經在私下偷偷達成了合作。

此事過後,蘇聯便對我黨不理不睬。在史達林看來,蔣介石在國內的勢力強大一些,是一個可以合作的對象。不過,後來在解放戰爭中,蘇聯看到了國民黨的潰敗,便又轉頭找到中共,並提供了一系列的軍事援助。

蔣介石看到這一幕後,瞬間氣炸了。昔日的合作者,轉眼就投向了解放軍的懷抱。蔣介石便說:史達林,堂堂一國領袖,竟然說話不算話。蔣介石也知道,美國人和蘇聯人都是靠不住的,畢竟不是自己人,只是合作夥伴。

第三人才讓蔣介石更為痛心。1948年,蔣介石為了振奮人心,召開了「行憲國大」,把自己推上了總統的寶座。不過,此時的美國仍然對蔣介石不抱有任何希望,但為了保住美國在華利益,轉而便支持了李宗仁選舉副總統,以便等蔣介石下臺後,取而代之。

這件事使得蔣介石更加敵視李宗仁,並極力打擊李宗仁所在的桂系。在接下來的遼瀋、平津等戰役接連失敗後。蔣介石為了尋求幫助,便派宋美齡前往美國,去向美國總統杜魯門求援,但卻慘遭拒絕。

12月,桂系提出了與解放軍和平解決的主張,逼迫蔣介石下臺。於是,在內有美國,以及桂系的逼迫,外有解放軍的威脅之下,蔣介石不得不在1949年的元旦發布了求和聲明。14日,中共提出了八項和平條件,蔣介石視為最後的通牒。

21日,蔣介石宣布退下總統之位,讓李宗仁為代總統。然而,讓蔣介石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竟會被自己人從背後捅了一刀。國民黨經過這麼一折騰,使得國軍人心渙散,影響極壞。與此同時,解放軍又在緊鑼密鼓地強渡長江。然而,不到兩天的時間,被蔣介石視為「固若金湯」的長江防線,就此被強大的解放軍攻破了。此時的國軍全線潰敗,1949年12月,蔣介石被迫逃亡臺灣。

其實,蔣介石的失敗,怪不得任何人。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他信奉君權至上,過於相信軍事力量,還在於他積累了數十年的專制獨裁,得不到民心,也就得不到民眾的擁護。在日本侵略中國的時候,日本嚴重威脅了蔣介石大部分地區的統治。在這樣的情況下,蔣介石才不得不放棄了「攘外必安內」的政策,來進行國共合作。其實,蔣介石一直堅持的是,希望在合作中消滅共產黨的力量。

抗日戰爭後,哪怕蔣介石主動提出了和談,但他專制獨裁的體系沒有改變。他總以為自己擁有遍布全國的政權,和強大的軍事力量,擁有著可以徹底消滅共產黨的力量。

還有一個導致蔣介石失敗的致命原因,就是他無法解決政府貪腐、經濟危機,以及中央軍和地方軍派系的矛盾。因而,這使得他在專制獨裁的道路上,越來越嚴重的陷入困境之中。因此,在這種內憂外患的情況下,蔣介石的失敗是必然的。

相關焦點

  • 蔣介石曾在日記中寫道:我敗走臺灣,這3人才是罪魁禍首
    不成想,結拜兄弟李宗仁這時卻聯合其他人藉此機會,逼得蔣介石於1月21日下野了。 蔣介石因此將史達林、馬歇爾以及李宗仁三人視為導致其敗走臺灣的罪魁禍首。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蔣介石敗走臺灣跟史達林、馬歇爾以及李宗仁到底有什麼關係?這三人中蔣介石至死不渝恨著的人又是誰?
  • 蔣介石敗退臺灣,晚年在日記中悲憤寫道:沒這三人,不至敗退臺灣
    蔣介石一看大勢已去,只能收拾好細軟,帶著殘兵敗將退居臺灣,而當蔣介石回憶這段經歷,卻對毛澤東的怨恨並不是深,反而是另外三個在他的日記中被視為「最可恨之人」。到底是誰呢?為什麼會遭到蔣介石如此評價?按照蔣介石的排序,第一位就是美國的五星上將,馬歇爾。
  • 蔣介石敗退臺灣,恨透了哪三人?親筆日記曝光,兩個都是外國人
    與此同時,蔣介石也漸漸感覺到了自身的危機,著手打算了撤退臺灣的一系列事宜。伴隨著中國共產黨所發起的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大捷,國民黨主力被殲滅殆盡。蔣介石面對著既定的敗局,最終只能承認自己的失敗,撤退於臺灣苟延殘喘。蔣介石一直有著堅持記日記的習慣,他喜歡把每天自己的心得體會通過文字的形式記錄在案。
  • 蔣介石在日記寫道:一生最後悔不是退到臺灣,而是答應史達林這一要求
    蔣介石在日記寫道:一生最後悔不是退到臺灣,而是答應史達林這一要求 【導語】:大多數之所以會十分了解蔣介石的原因就是,因為蔣介石在當時把槍口對準了我們的同胞,所以做出了很多傷天害理的事情,其次就是蔣介石的功勞,在當時抗日戰爭的時候,蔣介石才停止了內戰,開始聯手抗日,但是在抗日戰爭勝利之後,蔣介石竟然又開始捲土重來
  • 蔣介石晚年在日記中寫道:「此人不死,大陸不丟」,誰如此重要?
    蔣介石晚年在日記中寫道:「此人不死,大陸不丟」,誰如此重要? 一些人對於蔣介石不好的評價完全是來源於在當時蔣介石發動了內戰,這場戰爭造成了很多人傷亡,那個時候蔣介石的背後是一直有美國在背後援助,不過我軍依舊是奮勇抵抗,在後來蔣介石也是失敗了
  • 蔣介石敗退撤離後,卻把失敗怨恨到此人頭上,他做了什麼?
    雖然蔣介石在抗戰上也出了很大的力氣,但是在抗戰結束他又將矛頭對準了共產黨,爆發了內戰,本來剛剛從戰爭中解放出來,人們又再一次被內部戰爭卷了進去。 蔣介石的統治方法雖然是不盡人心,但是也不能否認他有能力,他在去了臺灣,穩定之後,他的勢力也在慢慢的恢復,還想要回大陸反擊。
  • 蔣介石說自己敗退臺灣,主要都是因為一個人早死,實在可笑!
    抗戰勝利之後,中國人民渴望獲得和平,但是國民黨反動派的頭頭蔣介石,因為手上兵力多,妄圖通過武力來達到自己獨裁統治的目的,當時的蔣介石勢力如日中天,據有關資料顯示,他的兵力是當時共共產黨武裝力量的3倍,更是遠超中國近代史上任何一支軍閥的力量,如果只這樣看的話,蔣介石確實有實力做到這些
  • 四大家族之一的陳氏家族,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後過得怎麼樣?
    不過,曾經如日中天的四大家族隨著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最終煙消雲散,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四大家族之一的陳氏家族在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後過得怎麼樣?四大家族之一的陳氏家族是指陳果夫與陳立夫兄弟,陳氏兄弟把持著國民黨的黨務,因此有「蔣家天下陳家黨」的說法。
  • 蔣介石敗退臺灣後,他在大陸的祖屋、祖墳怎麼樣了?
    蔣介石敗退臺灣後,極為掛念家鄉的祖墳。50年代中期,在兩岸通信幾乎中斷的年代,不少傳言說蔣家的故居和祖墳已遭剷平,蔣介石寢食難安。後來,中共中央專門通過曹聚仁先生致信蔣介石,在信中,中共中央向蔣介石強調,「奉化之墓廬依然,溪口之花草無恙」。
  • 蔣介石去臺灣時,他說:這三個人是國之重寶,必須帶走,不走不行
    從1948年下半年開始,蔣介石的勢力就開始慢慢衰退,在接連敗仗之後,蔣介石計劃逃離大陸前往臺灣。大家都知道,在蔣介石撤往臺灣時,從大陸轉移了大批古文物和大量資金。蔣介石將央行為首的黃金白銀全部分批運往了臺灣。
  • 1949年蔣介石運了多少黃金到臺灣 現在還沒用完
    張其昀的理由是,臺灣海峽海闊浪高,可以阻止解放軍的追擊。臺灣地域遼闊,物產豐富。還有日本人建立的工業基礎,交通也很發達,有利於國民黨東山再起。蔣介石於1946年去過一次臺灣。同行者還有宋美齡。那時候,臺灣已經走出戰爭的陰影,經濟發展迅速,人民安居樂業,給蔣介石夫婦留下很深的印象。
  • 1949年蔣介石撤離時,不但帶走了百萬兩黃金,還強行帶走了這三個人
    1949年蔣介石撤離時,不僅帶走了百萬兩黃金,強行帶走了這三個人。那麼這三個人是誰呢? 第一位是孔聖人的第77代嫡長孫——孔德成。成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後,蔣介石親臨祝賀。 1949年,蔣介石帶著國民黨敗退臺時,蔣介石說:」孔德成是萬萬不能留在大陸的,必須帶走!」 1949年4月,應蔣介石的國民黨當局之「請」,孔德成去了臺灣省。 2008年10月20日,上午10時50分,孔德成因心肺衰竭病逝。
  • 他是蔣介石心腹,卻暗中資助他人讓蔣下臺,失敗後到香港通電起義
    在國民黨中的嫡系將領中,大多數都死忠於蔣介石,很少有人會反對他。但李默庵除外,他雖然深得蔣介石重用,但看著國軍在各個戰場的潰敗,逐漸看清國民黨這個打下去註定失敗,無法挽回,因此對蔣介石感到越來越失望。
  • 廈門最後一晚蔣介石住鼓浪嶼 蔣親筆日記為證
    1949年中國解放前夕,他曾最後一次夜宿鼓浪嶼,隨後前往臺灣,再未回來。這段歷史不是秘密,但蔣介石最後一次上島究竟住在哪裡,廈門文史界卻一直未有定論。今年春節剛過,這個謎就解開了:原來,他曾借住印尼糖王黃奕住的黃家花園別墅,度過留在鼓浪嶼的最後一晚。
  • 蔣介石擁有三大戰神,可他為何還是兵敗臺灣
    蔣介石集團中有不少軍事人才,孫立人、薛嶽、白崇禧都是頂級軍事家,他們是蔣介石三大戰神,可為何他依舊敗退臺灣?孫立人是一位能文擅武的將軍,他畢業於清華大學、後又到美國維吉尼亞軍事學院學習,他這種留美系在國軍中並不多見,回國後擔任稅警總團老大,後來被蔣介石看重稅警總團改編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八師,孫立人任命師長。
  • 敗退臺灣的蔣介石最後一次回浙江 氣候宜人登高遠望 更覺故鄉可愛
    1954年蔣介石最後一次悄悄回臺灣 有圖有真相》的圖文,當時在海內外引起了較大轟動,這也是塵封多年以後包括大陸檔案研究機構第一次看到了蔣介石當年乘船登陸浙江大陳、南鹿兩座島嶼的真實照片。但當時因篇幅和內容的關係,並沒有能將所有的照片放出。
  • 蔣介石日記中寫了什麼?宋美齡看後痛哭不已,遠走他鄉
    蔣介石和宋美齡作為近代歷史上特殊的一對,夫妻生活頗受人關注,一開始,許多人以為他們是因為利益聯結而結為夫妻,甚至有人戲稱「中美結合」,但從1927年12月1日結婚到1975去世,他們攜手走過了48年的春秋,兩人真的沒有任何感情嗎?
  • 曾擴情沒有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主動留在大陸,他的結局如何?
    十三太保中有一人名叫曾擴情,他因為年齡最大又被稱為「大太保」。曾擴情不僅資歷老,而且對蔣介石忠心耿耿。不過,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後,曾擴情卻沒有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他選擇主動留在大陸。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主動留在大陸的曾擴情的最終結局。曾擴情出生於1894年,四川威遠人,黃埔一期學生。
  • 蔣介石敗退臺灣,到底帶了多少黃金?一年竟花掉八成!
    在國民黨政府統治後期,面對註定的失敗,以蔣介石為首的統治集團,更加緊了對大陸各行業的掠奪。尤其是在最後一年多的時間裡,幾乎將大陸儲存的黃金洗劫一空,盡數運往了臺灣。在1949年隨著三大戰役的結束,蔣介石明白大勢已去,於是為了留條後路,他密令中央銀行總裁俞鴻鈞悄悄地將國庫裡黃金運往臺灣。2月18日,到海軍司令桂永清密令一隊海軍士兵化裝成民工在午夜時分進入中央銀行,不聲不響地將裡頭的兩百萬黃金運上了軍艦。到凌晨4點的時候裝運完畢,然後軍艦就以最快速度離開了大陸。
  • 1949年蔣介石帶走了三位「國之重器」,他們都是誰?
    1949年,蔣介石當局敗退臺灣,國民黨不管是在軍事上還是政治上都已經徹底失敗。 當時蔣介石從內地帶走了大量的奇珍異寶,無數的國寶一箱箱地被搬上了前往臺灣的軍艦,如巧奪天工的翡翠白菜、顏真卿的《祭侄文貼》、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