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欲構建廣州「東大門」
黃埔越秀番禺三區領導談本區經濟發展主攻方向,描繪未來5年發展藍圖
昨日,黃埔、越秀、荔灣各區黨代會相繼開幕,相關區領導紛紛就未來5年的該區發展前景,勾勒了一幅藍圖。
越秀新任區委書記貢兒珍表示,未來5年越秀將繼續著力打造環市東國際中央商務區,要把越秀區建設成為華南地區總部經濟聚集地;黃埔區委書記陳小鋼表示將主動銜接天河東部的現代化城區建設,發展東南西北中「五大組團」,在5年內建成廣州「東大門」。而在前天番禺區黨代會剛剛閉幕,新任區委書記譚應華稱,今後5年,是番禺全面推進廣州市現代化新中心城區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建更加富裕和諧的新番禺的關鍵時期。書記訪談
黃埔區:建設東部現代服務中心
去年區劃調整後,廣州地圖的最東部「多」了一個蘿崗區,一向以「廣州東部新城區」自居的黃埔區該如何定位?昨日,黃埔區第八次黨代會開幕,區委書記陳小鋼作工作報告時描繪了黃埔區未來5年的藍圖:形成居住、商業、工業優勢,打造廣州現代化大都市的「東大門」。
三大組團擴為五大組團
據報告,未來5年黃埔區將加強商業區、工業區、居住區建設的引導和控制,逐步形成五大發展組團。
區劃調整後,黃埔區提出的是「三大組團」:大沙地中心城區、南崗副中心城區、長洲島歷史文化保護區。此次報告不但增加西部和北部兩大組團,還明確地將中部城區的範圍大大地向外延伸,從原來的「西起黃埔區區界、東至華坑路、北達護林路、南臨珠江」擴大至下沙、橫沙、文衝、雙沙。
中心城區將加強以建築、環境、生態為主要內容的城市規劃設計,建成配套完善、商業繁榮、生活便利的區域性行政、文化、商業中心。
東部完善南崗副中心區,打造「一區兩帶三走廊」,即南崗商貿區,沿東江大道的商貿發展帶和南海神廟——龍頭山文化旅遊帶,沿廣深公路、開發大道、開創大道的工業和服務業走廊。西部構建魚珠茅崗商住區,形成由蟹山、瓦壺崗、鶴林公園組成的過渡帶。南部建設長洲文化風景旅遊區,制定實施全區環境保護規劃,加強汙染物的達標排放、總量控制和源頭治理,全面構建環保生態體系,建設適宜人居的生態家園。北部優化石化、汽車工業區。
建設東部現代服務中心
陳小鋼表示,黃埔區將依託港口、地鐵、東部產業帶和歷史文化資源優勢,建設東部現代服務中心。
挖掘提升黃埔國際物流園區的能級,拓展臨港服務業的內涵,再造港口經濟區競爭優勢;做大做強玩具、鋼材、木材等現代批發市場;科學規劃市政道路和地鐵沿線商業布局,實現商業布局商圈化;配合市完成地鐵5號線、東二環、廣深沿江高速公路等重點工程的建設,實現各種快速路和蘿崗、天河、番禺區的路網與黃埔區主幹道的有效連接,增強通達性。
越秀區:總部經濟將是主攻方向
越秀區第十次黨代會昨日開幕。區委書記貢兒珍提到,越秀區區劃調整順利完成,「1+1〉2」整合效應已初步實現,而總部經濟將是越秀區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未來五年越秀將繼續著力打造環市東國際中央商務區,要把越秀區建設成為華南地區總部經濟聚集地。
今年人均GDP將破1萬美元
2005年,越秀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892.36億元、稅收199.27億元、商品銷售總額2139.67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6.13億元,前3項總量均居全市各區首位。預計2006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將突破1000億元、人均GDP將突破1萬美元、實現稅收約250億元。
根據報告,今後五年越秀區發展的目標是預期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人居和生態環境優美,社區保障體系更趨健全,城鎮居民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
建成華南總部經濟聚集地
貢兒珍提出,總部經濟是越秀區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2005年,總部經濟完成增加值383.71億元,佔全區的43%,成為越秀區的主要經濟支柱。今後要著力打造環市東國際中央商務區,有效整合黃花崗信息園、流花國際會展貿易區、東風路現代服務產業帶、永福國際汽車用品交易中心等經濟區域內的資源要素。重點引進商務、金融、信息服務等影響力強、對城區稅收貢獻度大的企業總部、分支機構、結算中心。把越秀區建設成為華南地區總部經濟聚集地。
後年全面完成危破房改造
在城建方面,一方面,要按照中心城區功能定位和居民群眾的生活需求,逐步降低過高的人口與建築密度。抓好重點道路項目建設和改造,進一步緩解老城區交通擁擠、停車難問題。主動推進舊城改造和河湧治理,從根本上改善群眾的居住條件。另一方面,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向「城中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務向「城中村」覆蓋。
貢兒珍還提到,按照中心城區的功能定位和居民需求,越秀將進一步調整和完善功能分區,進一步緩解老城區交通擁擠、停車難問題,同時加大危破房改造力度,計劃在2008年上半年全面完成改造,改善老城區居民群眾的居住條件。
番禺區:城市化水平要達到60%
為期4天的番禺區第十一次黨代會前天上午在區會議中心閉幕。黨代會結束後,番禺新任區委書記譚應華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他表示,今後5年,是番禺全面推進廣州市現代化新中心城區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建更加富裕和諧的新番禺的關鍵時期。
全區GDP年增要達12.5%
對於新一屆區委今後5年的主要發展目標,譚應華說,我只用幾個簡單的數字表述一下:在我們這一屆區委班子任期內,全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要達到12.5%,到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53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萬美元,城鎮勞動者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75%以上,並逐步建立一套覆蓋全區農民的社會養老保險辦法;城市化水平達到60%,70%以上的農村達到廣州市文明村標準。
三大項目帶動番禺發展
廣州「南拓」使番禺城市化不斷加快,5年後番禺將會是一副怎樣的城市新貌?對此,譚應華說,廣州「拓展與優化並重」戰略為番禺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我們將以三大重點項目建設為契機,帶動番禺城區的發展:北部以廣州大學城(包括二期)帶動周邊地區發展,形成一片全新的科教文化城區;東部以2010年亞運會場館建設為契機,建設一座適宜居住、旅遊,功能齊全的廣州新城;西部以新火車客運站建設為龍頭,打造一座交通便捷、物流通暢的現代化商城。
解決農村基本醫保問題
在新農村建設方面,譚應華說,有幾個方面的工作還要進一步加強:一是要充分發揮區委、區政府出臺的新「二十八條」的指導作用,實現新農村建設的新突破。二是要建設好中心鎮、村。三是要充分發揮「雙百共建文明村」活動的幫扶作用,大力整治農村環境。四是要幫助困難村建立自身的「造血」功能,增強自身發展能力。五是充分發揮城鄉合作醫療體系的保障作用,逐步提高籌資標準和保障水平,使廣大群眾都能看得起病,解決基本醫療保障問題。
荔灣區:新任書記周五選出
第十次黨代會昨日開幕,應到代表人數為歷屆之最
本報訊荔灣區第十次黨代會昨天上午正式開幕。按照議程安排,新一任區委書記、中共荔灣區第十屆委員會及紀律檢查委員會成員人選將於本月27日見分曉。
據悉,參加本次黨代會的應到代表為383人,為歷屆最多的一次。其中婦女代表114名,佔29.8%;少數民族代表15名,佔3.9%;年齡在45歲以下的代表有222名,佔57.9%。在黨代表中,各級領導幹部代表223名,佔58.2%;各類專業技術人員代表76名,佔19.8%;各條戰線先進人物代表77名,佔20.1%;解放軍代表7名,佔3.9%。
荔灣區第十次黨代會的議程有以下五項:聽取和審查中共廣州市荔灣區第九屆委員會工作報告;審查中共廣州市荔灣區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選舉中共廣州市荔灣區第十屆委員會;選舉中共廣州市荔灣區紀律檢查委員會;選舉荔灣區出席中共廣州市第九次代表大會代表。
據介紹,九屆區委以來,荔灣區產業結構逐步優化,明確了「一街、兩岸、三路、四園、八區、十場」和一批特色專業街的發展格局,優化了產業布局,改善了經濟結構。2003年以來,全區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增長,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61%,全區商品銷售總額年均遞增16.12%。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2.23%。並配合廣州市建設內環路及放射線和改造珠江隧道工程,新建、擴寬了泮塘路和中山七、八路等交通要道,建設和改造了仁威廟廣場、上下九廣場等一批城市廣場等。2003年以來,荔灣區不斷推進落實危房改造工程,完成在冊破房改造40.49萬平方米,受益居民9497戶33603人。
採寫
本報記者 劉榮 李拉陳捷 實習生 林燕德 陳飛 通訊員 張志明 丘秉春王崢 彭淑芳 汪浩 楊亞明
攝影
本報記者 李向新(資料圖片除外)
圖:
黃埔區委書記陳小鋼
越秀區委書記貢兒珍
番禺區委書記譚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