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老廣心中的「粵味」

2020-12-14 騰訊網

粵語話劇

《花好月圓》

廣東粵劇藝術大劇院

演出時間:2019年11月10日

文 / 徐詩穎

廣東話劇舞臺已久別鄉音,作為本地戲迷的我們也許久沒觀看大型本土原創粵語話劇。這次看到2019年廣東省藝術院團演出季推出粵語版《花好月圓》,並順利入選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的「全國優秀現實題材舞臺藝術作品展演劇目」名錄,作為土生土長的廣州人,而且是從小就在西關附近長大的廣州人,毫不猶豫地選擇去捧場。

觀劇前,已經了解到該劇歷經近兩年的劇本徵集、評選,六稿修改調整創作,並在廣州的小劇場試演數場,進入精錘細鍊階段後,不斷對劇目進行修改、打磨、完善。憑藉如此認真嚴謹的態度,無論如何都要去現場欣賞。觀劇後果真有一種特別親切的感覺,喚起了久違的記憶,這些情感牽絆在腦海裡不斷發酵。

新世紀以來,廣州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在外地求學十年,每次回家都會對這個城市產生陌生感,但有關「廣州」的這份記憶無論如何不會改變,而且愈發濃鬱。因此,平常我對講述自己家鄉的作品會更為關注,而如何講好地方故事似乎成了不少創作者永遠繞不開的一個話題。該劇引人入勝之處,正是立足「食在廣州」這一最能代表廣州文化的印象,選擇「粵味」這一關鍵詞,以「記憶」作為切入點,講述老廣的奮鬥與堅守,從而表達老廣心中對這個家園不變的熱愛與認同。

我認為,「粵味」作為貫穿整部劇發展最重要的元素,包含兩層含義:

(1)它指代的是老廣的「味蕾」,也就是廣州獨有的地道小食。如果要做文化尋根的話,那「西關小食」無疑能成為其中最重要的代表。專賣地道西關小食的「林記」小食店把觀眾一下子帶進熟悉的西關味道,如:竹升面、牛雜、雲吞麵、豬腳姜等。舌尖上的「醇香」不會隨著大工業時代的到來而有所改變。從保存「味蕾」的載體而言,石板街、趟櫳門、滿洲窗、西關大屋、青磚碧瓦等典型西關建築,不僅將嶺南文化的韻味與風採展現出來,而且蘊含著老廣品嘗過的酸甜苦辣,包括食物和人生。

(2)它指向老廣對本地家園的文化認同感。劇中西關女人林家寶所說的一句耐人尋味之語引起了老廣觀眾的共鳴,其大意是:在熟悉的地方有了陌生的鄉愁。麻石街、林記、竹升面、牛雜、雲吞麵、豬腳姜……這撲面而來的熟悉感,為什麼會引起老廣的鄉愁?以前談起「食在廣州」,那不言而喻的熟悉感、那遍地開花的地道小食,通通來得順其自然,而現在說「食在廣州」,對於老廣而言似乎有了一些「變化」。現代化撲面而來的今天,這些變化可以折射出廣府文化,亦或是嶺南文化所具有的包容、務實和創新的特質。然而,也有一些老廣感慨,要想找到「原汁原味」的地道西關小食,已經不太容易了,只能「穿街走巷」地尋寶或者去正宗老字號店才能品嘗。

因此,該劇圍繞「粵味」來展開不同代際人物想法和行為的「守」與「變」。林家寶四十年如一日,通過經營百年老字號金字招牌店「林記」,守護著心中那份不變的「粵味」。然而,在現代化商圈大舉入侵之時,「林記」面臨著「生存還是毀滅」的重大轉折點。林家寶的徒弟陳穗生不忍看到師父苦心經營的「林記」被吞噬,極力苦勸師父將「林記」變成他食品經營連鎖產業的一部分,但一直都遭到林家寶的拒絕。在林家寶的心中,一旦店鋪讓給陳穗生,變成現代化商業模式的一部分,那心中的「粵味」就會蕩然無存。往更深一層而言,文化的「根」也會被強行拔起。這是她不希望見到的結局,因她答應過父親,要一輩子堅守食材獨有的那份「味道」。

堅守並發展文化的「粵味」也是該劇的一大亮點。當前在文化領域談論的「守正創新」,在這部劇裡有著深刻的探討。「守正」代表著林家寶這類老一代廣州人不變的初心,而「創新」則指代如陳穗生這群新一代的廣州人。守正與創新,需要如何融合在一起,才能既不會丟失傳統地道的地方文化,又不會被時代淹沒?放到更大的文化層面而言,西關、廣府、嶺南文化如何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環境中堅守並發展,的確是當下我們最應該思考的問題。「林記」最後陷入了「走投無路」的危機,林家寶與陳穗生通過一場心連心的溝通,終於實現了「守正」與「創新」的共融。林家寶體會到陳穗生真心為「林記不倒」所付出的奮鬥和努力,而陳穗生也終於體會到林家寶作為工匠的那份永恆不變的初心和執著。真情、真性、真味,讓我們體會到醇香的「林記」食品和溫暖的「林記」人。

該劇裡不少人都經歷著「出走—回歸」的心路歷程,比如:林家威的逃港與認祖歸宗、張文英的跨國婚戀與回鄉唱戲、胡天宇的外國生長與回國發展等。如果說「出走」意味著在外面的世界闖出一番天地的話,那麼「回歸」則指向人的本心,或者說是對滲透骨髓裡的家園文化的認同。借用劇中林家寶對陳穗生說的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創新求變是你的夢想,守舊守正是我的情懷一樣,遵從經典,原汁原味,又何嘗不是一份情懷呢。可見,不同代際間所認為的「創新與初心」,只有在相互溝通、理解和包容的情形下,才能更好地攜手並進。

此外,粵語版的《花好月圓》增加了林家寶與林家威姐弟情感關係的戲份。林家威於20世紀70年代末逃港,但一直艱難生存,沒臉回來拜祭父親,可是林家寶用她自己的言行告訴林家威,無論外界怎麼變,一家人的情誼是不會輕易消逝的。更何況,廣州與香港兩地文化均屬於嶺南文化,同根同源的事實無法改變,「粵味」留存在每個老廣的心中。林家威最後選擇回歸溫暖的故土,或者更進一步說,找回心中的「粵味」以及熟悉的文化家園。

為了更好地把這份屬於「林記」獨有的粵味表達出來,該劇採取「現實與閃回」的方式敘述人物故事,把林家寶產生堅守製作地道西關小食初心的歷史脈絡隨著劇情發展娓娓道來,有著抒情散文詩的風格,猶如八幅極具嶺南風情意境的畫慢慢呈現在觀眾眼前。引人關注的還有充滿濃鬱「廣味」的舞臺美術、悠揚婉轉的粵曲、中西合璧的西關建築以及鮮活有生命力的草根粵語。獨到且匠心的構思,使得該劇呈現了完整的藝術精神與風貌,更是復活了老廣心中那份熟悉的「粵味」。

該劇稍顯遺憾之處,就是不少人物的表演過於誇張,入戲不夠,未能很好的將觀眾的情緒貫通始終;語言的運用還不夠自然,仍有不少書面化色彩,未能將其滲透在人物的性格與命運中;整體節奏的變化和對比仍不是很到位。但瑕不掩瑜,對這部劇的總體印象還是挺不錯的。

做好粵語話劇的傳承與發展,正是建立廣州文化自信的有力表現。隨著越來越多本地文化工作者的協同合作,作為戲迷的我們衷心為他們振興本土優秀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點讚。

-- 本文系廣州青年劇評團特約稿件 --

撰文/徐詩穎

編輯/陸巧賢

*圖片來自廣東粵劇院

「廣州青年劇評團」是在廣州青年戲劇評論計劃項目支持下,廣州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組建的戲劇評論團體。劇評團強調年輕活力及觀念開放,有「和而不同」的討論心態,會定期組織觀影、座談及培訓活動,望能營造出廣州戲劇評論的活態健康氛圍,促進廣州戲劇事業的發展。

相關焦點

  • 「雞同鵝講」在成都品傳統粵味(組圖)
    香港喜劇之父許冠文的經典電影「雞同鴨講」,講述了傳統中式燒鴨店老闆與西式炸雞店的競爭故事。好食材與好技藝一定是好出品,翠園這道創新「江南百花雞」皮脆肉嫩,蝦泥滑爽,傳統不失雅致的擺盤,雞皮色澤金黃,蝦泥潔白如玉,一定配得上它另一個高逼格名字「公館金鑲玉」。
  • 喜粵TV《粵味》霸王餐,「又食又拎」新體驗!
    12月18日晚,喜粵TV《粵味》請客 「又食又拎」霸王餐活動在廣州新泰樂餐廳正式舉行。  與各位關注喜粵TV《粵味》節目的吃貨家庭一起,在霸王餐活動的現場共同感受美食的氣息,一起度過美好的時光。  喜粵TV《粵味》再次搞事情。
  • 老廣的味道——華記粵好味
    華記粵好味大眾點評·濟南粵菜熱門榜第3名地址:濟南市歷下區正覺寺一區雙福街7號。吃過的人都說好!胖冬:大塊的榴槤、鮮嫩的雞肉還有奶香的湯底~~好想吃這個呀!木木:但是我不吃榴槤唉~胖冬:你不吃的東西真多,那你可是要錯失了相當多的美味了!
  • 松茸 粵吃越好味
    酥油煎松茸。每當這時,廣州許多菜館都會進貨松茸,粵菜館的師傅們一方面保留著松茸的雲南吃法,比如牛油煎或者刺身冰鎮食,另一方面則嘗試用粵式的烹調方法來烹製松茸,於是便有了各式各樣的松茸粵式吃法。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曾繁瑩、高敏華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維宣(署名除外)   粵式吃法   做湯 用松茸浸爽皮雞   最常見的是松茸做湯,荔灣區一家老店旺金鴿裡,程師傅用燉好的瘦肉水來堂焯松茸,即焯即食。
  • 佛山啟動「佛味鮮生」嘉年華 助力粵菜粵廚名城建設
    「佛味鮮生」優質粵菜食材建設工程行動方案是佛山粵菜師傅工程的五個具體方案之一,也是此次嘉年華活動的主題。  圍繞「佛味鮮生」工程,佛山正對標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質量標杆,全力推進「菜籃子」工程建設,面向珠三角提供更高安全標準和質量品質的食用農產品,為建設世界知名「粵菜粵廚名城」提供堅實保障。
  • 媒企聯動打造粵菜粵廚名城——粵味廚神美食城盛大開業
    11月19日,由佛山電視臺和源海未來城共同打造的粵味廚神美食城正式開業。通過媒企聯動,讓更多的粵菜走進廣大市民的生活,助力粵菜文化傳播,推進粵菜師傅工程。鑊氣十足的炒牛河、香噴噴的排骨、鮮嫩肥美的碌鵝,走進粵味廚神美食城,陣陣粵菜的香味撲鼻而來,吸引不少食客前來打卡品嘗美食。
  • 助佛山打造粵菜粵廚名城!「佛味鮮生」嘉年華啟動
    當天,22家「佛味鮮生」優質粵菜食材供應基地、20家「佛味鮮生」優質粵菜食材直營(配送)企業、1家「佛味鮮生」優質粵菜食材供銷網絡平臺及首家線下體驗店獲授牌。  「今天,我們在這裡舉行佛山優質粵菜食材推介暨創意品鑑嘉年華活動,就是要主動作為、搶抓機遇,進一步推進『優質』和『美食』兩方面工作,落實好『粵菜師傅』工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佛山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唐棣邦說。
  • 在鄭州相逢地道「粵」味 與資深大咖共享「豪」味——萬豪中餐廳
    時隔千年,屬於萬豪的地道經典粵味再次與中原大地相逢,萬豪國際大中華區中餐運營廚藝總監曹錦明和萬豪中餐廳廚師團隊,攜手國際美食美酒品鑑家趙胤胤、食評人董克平、美食家兼資深餐飲策劃人飛哥(何偉生)、美食作家及詩人小寬四位美食大咖溫情講訴各自心中的《粵享暖味》,傾情推薦地道粵菜套餐,以豪味知名。不用去上海、北京,在鄭州你都可以享用到。
  • 粵菜的黃金時代,不負粵味不負卿
    但記憶的味蕾會驅使我們尋找還堅持著烹製懷舊粵菜的餐廳,重溫對經典粵味的深厚情誼。福州最近新開了一間粵菜館子,口號是不負粵味不負卿,從環境,服務,出品都還原了民國時期粵菜的黃金時代,這就是粵妃。粵妃的老闆是我多年朋友,為了開一家能夠重現粵菜黃金年代的粵菜館,他花了很多年的時間參加餐飲培訓,潛心鑽研傳統粵菜的工藝。
  • 成都老牌粵式自助好好味
    以前從這路過好多次 一直覺得這個建築很特別 後來才知道原來就是這家 朋友們常常誇這家 最近喜愛粵式 而且剛好去彩虹橋選新的防盜門 就把這家打卡了吧 這家店需要提前預約 進去時候做登記的服務員無敵高傲 其他店員倒挺不錯的 價格很美好「魚片」這個是限量一份的 有四五種口味可以選 我自己不太吃魚 想到是餐廳的必點就點了 點的是店員妹妹推薦的雙椒 微微的青花椒味很香 但魚片還是有兩顆刺「銀杏蝦餃皇」這個好吃
  • 看《粵味佛山》來解饞
    佛山市旅遊局和佛山電視臺聯袂推出十集特別節目,《粵菜師傅 粵味佛山》與你一起探尋美食名城佛山的味道。預告搶先看↓1、歡記牛乳歡記在金榜已經開了了幾十年每日都好生意《粵菜師傅 粵味佛山》已經播出四集想回看往期精彩視頻可在優酷、愛奇藝、騰訊搜《粵味佛山》收看哦!原標題:被順德美食「種草」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有一種年味叫「喜粵」
    老諺有雲「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年味代表著記憶中母親的菜、家的感覺,也同樣承載著厚重而地道的習俗文化,而其中,身處南方的廣東顯得尤為濃墨重彩。2017年上海米其林指南二星餐廳喜粵8號,就是這樣一家鄉味連年的正統粵菜館。
  • 這一場粵味星廚盛宴你錯過了嗎?
    粵味星廚盛宴 2019年的金秋,一場粵味星廚盛宴,在北京、上海、新加坡、巴黎、香港、廣州6座城市巡迴演繹,終於,來到了粵菜大本營的廣州作收官
  • 隱秀山居酒店春日粵味之旅
    榮承領南意,粵盡天下食,隱秀山居酒店榮粵酒家主打新派粵菜,主廚將傳統菜式不斷探索,締造專屬於自己的藝術,新品上市,邀您賞味,帶您探索美食奧秘。俗話說:寧可食無肉,不可飯無湯,老火靚湯是廣府人傳承數千年的食補養生秘方。肘子菜膽燉花膠,富含膠質蛋白和維生素,湯汁清醇鮮美,入口愜意無比。盤龍石斑魚,將石斑魚切成斑球,勝瓜擺成棋子,沸騰之間淋上一勺滾燙的熱油,香味瞬間釋放,鹹鮮香俱全。
  • 品粵味,賞新車,全新一代傳祺GA6彰顯粵式魅力
    9月28日,「悅享粵味——全新一代傳祺GA6悅味品鑑會」在這裡舉行。10位媒體人和43個家庭齊聚現場,觀賞粵劇、學習製作粵點,從視覺、味覺體驗粵式特色;試乘全新一代傳祺GA6,全方位感知廣州製造的魅力。車型初體驗,全新一代傳祺GA6強勢圈粉「如果不告訴我這是傳祺車,我會以為這是一臺合資高端車型。」
  • 【粵味小食真誘人】06 鹹煎餅
    ​​      原創  鄧 斌「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先」是羊城傳統美食文化的宗旨。
  • 蒲舍|不僅有經典粵味 還有漂亮小姐姐
    在美歲城試營業了三個多月的蒲舍今天正式開業啦 蒲在廣東話裡是玩的意思舍是家 「入舍如歸家 致敬粵味經典」 是他們的經營理念 裝潢溫馨明亮「紅酒鵝肝佐幹提薄荷醬」賣相驚豔糖漿製成晶瑩剔透的球體 表面還有兩隻美麗的紙蝴蝶 鵝肝細膩綿軟 入口即化 和葡萄乾還有清新的薄荷醬一起吃層次感豐富「廣式爽口四味」
  • 廣東燒鵝,吃上一口終生難忘|佛山·粵味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而在美食界一直流傳著關於廣東人的三件寶燒鵝、荔枝、涼茶鋪在美食遍地可循的世界美食名城佛山傳統燒鵝是人們念念不忘的粵味燒鵝,落爐燒的時候最重要靠人的經驗,觀察火苗的顏色來感受燒鵝合適的溫度爐火需燒到鵝的每一個部位鵝燒出來的顏色才甘黃師傅每天都無數次重複這樣的烹製動作方寸廚房,自有秘訣燒鵝作為一道傳承百年的美食除了是對烹飪製作的講究外也體現出廣東人對美食色、香、味的執著追求
  • 全球6城星廚盛宴,賞遇粵味之旅.
    在2019年的金秋 一場粵味星廚盛宴在6座城市巡迴演繹北京、上海、廣州、香港新加坡、巴黎等六家香格裡拉酒店兩位星廚坐鎮、八道臻品美饌恭候多時的味蕾盛會「星廚盛宴,賞遇粵味之旅」終於巡迴來到「粵味之鄉」——廣州11月2日晚,香格裡拉酒店集團中餐行政總廚梁燊龍師傅與廣州香格裡拉大酒店中餐行政總廚陳國雄師傅聯袂呈獻星級美饌。
  • 恆大酒店集團「大三元」 百年彰顯「粵」味魅力
    大三元在無數個起起伏伏的年月裡,用一茶一飯溫柔地陪伴著每一位食客,這是一座城市的情味,也是一種深情的生活態度。歷經百年發展,當年名動全城的大三元,已經演化為廣州人民內心深處的記憶符號。背井離鄉的遊子,下南洋闖蕩的華僑,記憶中「大三元」的味道往往成為了他們念及家鄉的情思。民間廣泛流傳著「住在廣泰來,食在大三元」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