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現在有很多人,把拼配大紅袍理解成了大雜燴。
覺得拼配嘛,沒有標準,都是各家師傅說了算。
然後喝拼配大紅袍的過程,特別像抽盲盒。
總之這做出來是一泡巖茶,而你只要負責欣賞就行。
我們認識位老茶友,她是位山西的姐姐 ,已經喝了三、四左右的白茶。
周末時她特意過來和我分享,聊她遇到的幾泡大紅袍。
「大紅袍都是做高香嗎?」
「之前有朋友送我一盒大紅袍,裡面有好幾款不同的茶,結果泡出來都非常香。」
「 有蘭花香、有梔子花香、有 茉莉花茶、有玉蘭花香……」
聽完茶友的介紹,總覺得她是遇到了大紅袍版的十二花神。
也難為有商家,一次性準備齊全了這麼多香氣風味不同的大紅袍。像集郵票那樣匯成了萬紫千紅、鶯鶯燕燕的花花世界。
不過拋開表象不說,一泡做的好的大紅袍,該做出什麼香?
《2》
第一,清清爽爽的香
拼配大紅袍的口味之豐富,已經讓人挑花了眼。
盤點市面上的大紅袍香型,估計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因為現在主流的拼配大紅袍,大家可以將它理解成武夷巖茶的綜合體。
你喝過的巖茶,究竟有多少種香型。
那麼在大紅袍裡,就能有這千千萬萬種的香。
早小半年前朋友給我分享了 一泡「某某某某」大紅袍,據說是非賣品,一泡幾千多。
當我們試喝後,發現它不是正巖,甚至連半巖也算不上,原料一般般。
但實話實說,那泡拼配過的天價茶,香氣變化還真不錯, 制茶師傅的功力不淺。
從第一泡到第六、七泡,它每一衝呈現出來的主打香型都不一樣,讓人絞盡腦汁去猜裡面究竟拼進了啥。
由金牡丹、雀舌、瑞香、一直猜到木質香北鬥、當歸香鐵羅漢,香氣像展屏的孔雀, 變了再變,傲嬌得很。
但很難得的是,它的香型雖豐富,但卻一點不雜亂。
從頭到尾,茶香都是清清楚楚,清清爽爽的表達,可見它的青,做得是真真好。
同時在拼配的玩法上,也非常的大膽。
就好像讓你去搭配一身衣服,紅黃白綠藍七彩色全用上,最後出來的著裝效果還能很清爽,這一點就非常難得。
可見拼配大紅袍的香,它的香型如何變化先不說。
能做到將不同香氣風味的巖茶,彼此間和諧兼容,整體茶香保持清爽、清晰、純正,確實不得了。
《3》
第二,茶香要穿透力
山場原料正,拼配工藝好的大紅袍,香氣是很直接的。
沸水一衝,茶香就像煙花般迸濺,瀰漫到四周的空氣。
合蓋快速倒出茶湯, 滾燙的熱茶不斷散發縷縷香霧,仿佛是溫泉湯 。
茶香飄到鼻端,隨意一聞 ,附著在空氣裡的香,足以讓深嗅的人興奮不已。
此話怎說呢,對一個巖茶老饕來說,在還沒正式喝到茶之前,光是聞著這樣的香氣,就能直覺的條件反映出「這泡茶很正」的想法。
巖茶裡有力道、有穿透力的香氣,仿佛具有通感。
聞起來,芳香通竅。
喝下去,香氣直衝鼻腔,遍及唇舌。
一般從大紅袍,乃至所有巖茶的茶香表現看,一般能夠向上衝的主要是花香(也有桂皮香)。
像很多茶客喜歡的黃觀音、金牡丹等,它們的梔子花香就很直接,花香上揚,神採飛揚。
而果香、木質香、奶油香等,它們通常比較沉穩,香氣是下沉狀。
SO,大家不要隨隨便便輕視一些火功比較輕的巖茶。
做青透,焙火透的輕火巖茶,也有上過天價茶榜的經歷,通常制茶師們這麼做,主要是為了保住它們的特色花香。
「夠香,很香,非常香」等評價,對大紅袍而言可同樣是褒獎。
我曾經喝過一位茶師拼配出來的大紅袍,剛好那是早上時喝的,正常我們早上時喝茶,味蕾還未徹底打開, 所以對嗅覺、味覺的感知沒有那麼敏銳。
但那泡大紅袍,梔子花香高揚,凌冽,鮮爽,帶有很颯爽的風採,根本沒法和印象中的大紅袍相比擬。
哪怕是早上時喝茶,尚鈍的味蕾感識,瞬間被喚醒和激活。
不過,這種有烈性和力道的香氣≠衝鼻、香到發暈、聞到發膩、刺激性強。
在兼顧力道感的同時,也必須沒有雜味異味,保持自然純淨。
聞起來,如泉水叮咚,鳥兒啾啾般,給人愉悅感。
迄今回想起來,那泡又清甜柔美,又英姿颯爽的大紅袍,真應該給它取名「花木蘭」。
嘗一口,絕對能理解所謂的茶香有穿透力,究竟為何物!
《4》
第三,茶香有流動變化
拼配大紅袍的迷人之處,在於它擁有無限的可能。
光是茶香,就能集齊萬千芳華為一體。
不過大體上,做的好的大紅袍,香氣層次會有流動變化。
茶香有主有次,層次分明,層層遞進。
比如,我們之前去朋友那喝茶,遇到一泡很「奢侈」的足火炭焙大紅袍,拼配時很捨得下料,加了很多蜜桃香肉桂。
然後那款大紅袍的最終成品,主要是蜜桃香型。
燒水泡茶, 緊接著在每一衝的泡茶時,類似桃子的果香在每一道茶湯中的表現都有所不同。
最開始時,蜜桃香圓潤飽滿,微微帶點奶香。
等到三、四衝後,桃子香開始轉為鮮甜,一股茶葉本身被烘焙過後的清甜感浸出,這時更像將水果放在鼻端前聞香,而非大口咬下豐沛多汁的水蜜桃果香。
等到最後,這種果香就逐漸變低調,若隱若現的將茶香C位讓給了其它香型。認真啜兩口尾水,又能在湯水裡捕捉到蜜桃果香,將整泡茶的香氣風味,襯託得鮮活動人,柔美清爽。
等到一泡茶畢,口腔間還在戀戀難忘這股獨特風味。
這種緩緩的,層層遞減的,線條分明的茶香,確實讓人印象深刻。
巖茶裡這種同一風格的茶香組合,還包括一很多。
比如, 黃觀音的系列梔子花香,烈一分,柔一分,深一分,淺一分。
比如,肉桂的桂皮香,或直接,或含蓄,或若隱若現。
比如,老叢水仙的叢香,從開頭貫徹到結束,深深淺淺不斷變化。
對一泡好巖茶來說,茶香有主調,再和諧的加上「伴奏曲」般的芳香物質,確實美妙不已。
《5》
第四,香氣能和水交融
最後這點,之前的文章裡經常有提及。
茶香和湯感交融,香氣落水,是一泡品質到位的巖茶,應該具有的基本功。
當然,也有聽人評價一泡頂級巖茶,要達到「香即是水,水即是香。」
不論如何,優秀的大紅袍,香氣不能脫離水。
在喝茶時不能出現分層感,聞起來有香,但喝起來沒有香氣。
這種香不落水的表現,意味著它的品質存在重大bug。
不過實際在喝茶時,端起杯喝茶,湊近聞香,湯麵飄出縷縷香霧。經常讓人感到困惑的是,聞著蓋香、湯麵是一種香,但喝下去卻不是一回事。
這是因為,有的芳香物質溶入湯水,而有的香氣卻漂浮在空氣裡。
能實現茶香落水的巖茶,一來是這泡茶本身的芳香物質積累充足,二來是它的山場工藝完美,制茶師的工藝高超,將香氣焙進水裡,讓人喝茶時覺得滿口都是香。
喝到這樣的好茶,要通過「啜」來慢慢體會茶湯的香氣層次。
多讓茶湯在口中停留,讓湯水遍布唇齒,調動全部的味蕾嗅覺感知,細細領略藏在水底的香。
通常,好巖茶的落水香,層次並不單一,會有好幾種香,次第而來。
像是浪花拍岸,一潮落,一潮起。
茶香分為前、中、後調,特別迷人。
《6》
用四個字常被人用來形容武夷巖茶。
活,甘,清,香。
但我更習慣的一個版本是「香甘清活」,理由是巖茶的香氣,確實美妙非凡!
喝一泡香氣落水的大紅袍,慢慢品嘗一杯杯香湯。
落水的香,讓巖茶的茶湯更有內容,有看點,有力道。
更妙的是,湯水過喉,唇齒留香。
才下喉頭,卻上心頭。
回味,真無窮!
……
2020年,我們未完待續
- END -
「喜歡文章就點個讚」▽
↓長按二維碼,關注巖茶課堂↓
桂堂東,獲獎大紅袍作者的又一力作,在諸香紛紜裡感受傳統功力
點擊閱讀原文,參與搶購正巖大紅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