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高樓往下望城市的建築是鱗次櫛比一條條縱橫交錯的街道道路上車水馬龍人來人往。正是這些縱橫交錯的交通措施,推動著我們的社會進步,以及經濟發展。
在最初的規劃中,西成高鐵的設計速度被確定為每小時350公裡,但在2012年的時候,原鐵道部主持召開了西城客運專線審查會議,最終將西城高鐵原設計時速由350公裡調整為250公裡,並對地方線路進行了優化調整。
對此,一般認為溫州動車事故後,由於國內高鐵技術不夠成熟,很多在建鐵路為了保證安全紛紛降低速度等級,其中西城高鐵首當其衝,成為被減速的典型代表。
但也有業內人士表示,西成高鐵減速是地理因素造成的,由於四川盆地到關中平原的地形差異較大,需要翻越秦嶺的巨大屏障,如果全部以350 km/h的速度行駛,安全風險和技術難度會增加,另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鐵路總公司要考慮經濟效益,收回線路成本,建設一條250 km/h的高速鐵路,投資會比350 km/h低很多。
但據媒體報導,西成高鐵修改後的初步設計概算總投資為647.5億元,僅比前期計劃少20.2億元,節約預算3%,與竣工後增加的時間成本相比微不足道,更重要的是,西城高鐵沒有提速空間,這是一個極大的遺憾。
當然也有人認為西部地廣人稀,經濟相對落後,由於350 km/h高速鐵路投資巨大,線路標準較高,東部地區很多時速350 km的高鐵常年虧損,西部地區高速列車設計將減速至250 km是可以理解的,這也是當地經濟承受能力和客流決定的。
無論是四川盆地的渝黔鐵路,還是成黔高鐵,都是如此,設計速度為200-250 km/h,目前連等級最高的成渝高鐵也在300 km/h左右運行,沒有達到350 km的峰值。
關於西部「最尷尬的高鐵「,時速從350降到250,如今已「無提速空間「,你有什麼見解呢?如果生活給你的壓力太大;如果你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了,不放放下手中的工作,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看祖國大好山河,感受不同地區的人文文化,將壓力拋之腦後,盡情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