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滅亡後崇禎子女跑哪去了

2021-01-07 齊魯壹點

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闖王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後,率領農民起義軍直搗北京。同年三月十六日包圍北京,開始發動猛攻。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崇禎皇帝見大勢已去,迫周皇后自殺,又手刃妃、嬪、公主後,到萬歲山(今景山)吊死在一顆槐樹上。明朝就此滅亡。與此同時,讓人們感到困惑不解的是明朝末代皇帝的子女們哪兒去了?

金庸先生曾在小說《鹿鼎記》中描繪的一位「白衣俠女纖塵不染,神功蓋世浪跡江湖」的尼姑形象。據說她乃是大明崇禎皇帝的公主長平,但這畢竟是小說故事。據《明史》記載:崇禎皇帝在皇宮中砍傷十六歲的長平公主後,長平公主暈死在血泊中,長平公主後來被人發現,抬到周皇后的父親周奎家中,五天後竟然甦醒過來。當她醒來的時候,北京城已經成了大順天下。周奎不敢收留她,就把她交給了李自成,李闖王見長公主居然死而復甦,感到很意外,於是將她交給劉宗敏救治。「大順」只在北京城裡呆了兩個月,就結束了它的歷史使命。李自成沒有來得及帶上長平公主,就在清軍的追擊下敗逃遠去。

清順治二年,長平公主向順治帝及攝政王多爾袞上書要求出家為尼,但清政府為了籠絡人心,不但不答應,在長平公主上書不久,順治帝就下達詔命:讓她與崇禎為她選定的駙馬周顯完婚,並且同時賜予府邸、金銀、車馬、田地。但僅僅過了幾個月,長平公主就病逝了,時為順治三年,長平公主十八歲。賜葬廣寧門外。

長平公主的下落有了結論,崇禎帝的兒子下落至今卻還是個謎。

據《明史·諸王傳》記載崇禎帝的一生共生有7個兒子。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陷北京之時,皇太子朱慈烺16歲,皇三子定王朱慈炯14歲,皇四子慈炤只有十歲。除了這三個兒子外,崇禎帝的其他的兒子都是早夭。李自成大軍攻破北京之日,崇禎帝為給大明保留一絲血脈。他讓兒子們都換上平民的衣服,由太監護送逃出北京城。臨死,他還寫下遺詔,要求各地的官員協力輔佐太子,重振大明。

那麼,崇禎帝的這些兒子們逃到哪裡去了呢?

說法一:被清廷捕獲殺害。持這種說法的人認為在李自成戰敗後,太子趁機逃脫,被吳三桂部下捕獲,後來太子又逃到外舅周奎家,周奎擔心私藏太子會惹來禍端,就將太子獻給了清攝政王多爾袞,經過一番辨認,最終被害。這一觀點依據《石匾書後集》中的《烈帝本紀》及《太子本紀》記載,《國壽錄·崇禎太子》及《甲申傳信錄》等書中也有比較類似的記述。這些說法都認為太子最終被清廷抓獲,然後遇害。

說法二:被吳三桂殺害。《明史紀事本末》中稱,李自成攻下北京城後,太子慈娘與定王慈炯、永王慈招一起被起義軍所擄獲。後來,李自成不敵戰敗,就與吳三桂議和,吳三桂提出用歸還太子與二王並離開北京城為條件,換取停戰。李自成同意了,就將太子等人交給了吳三桂。這樣說來,太子就落人了吳三桂的手中。據此,有人提出,太子已經遇害。

說法三:跟隨李自成敗退,不知所終。崇禎兒子三人等在北京陷落後,均未逃脫,一併為李自成軍俘獲。在對他們的處理上,李自成採納李巖等人的建議,封明太子為宋王,永王和定王也改封他爵。後來,吳三桂在山海關反叛,李自成率軍親徵時,身邊還帶著明太子及兄弟,其用意自然是以此來堵住吳三桂效忠明廷之藉口,並招降吳三桂。但此舉並沒有收到效果。李自成農民軍與吳三桂交戰受挫,決定離京西撤時,將他們三兄弟一起帶走。從此太子便杳無音信,不知死活。這種說法是依據《明史紀事本末》、《明季遺聞》以及《明史》等,如《明史紀事本末》云:「京城被攻陷,李自成捕獲太子,封為宋王。當李自成向西前進時,太子卻不知所終。」《明季遺聞》的記述尤為具體:「李自成軍受挫後,便狼狽回到京城,之後又向西行。有人說太子和二王也一同出行。」《明季遺聞》乃鄒流綺父子所編輯,他們在甲申之變時都身臨其境,且該書面世之時離事情發生之日不過十年左右,因此人們認為他倆所輯錄的遺聞還是較為可靠的。

說法四:跟隨李自成敗退,後逃出做了和尚。有人認為在李自成軍隊敗退北京的路上,劉宗敏受了重傷,放鬆了對他的看管,他就找了個機會和他以前的老師李士淳從闖王的軍中逃了出來,後來到了李士淳的老家廣東嘉應州陰那山出家當了和尚。他們在人跡罕至的深山裡建了一座寺廟叫做「聖壽寺」,大殿就取名叫「紫極殿」,處處都顯示了寺中和尚的神秘出身。據說太子死後,廟裡就開始供奉一尊「太子菩薩」的神位。這尊神位始終保留著,直到辛亥革命後,清王朝覆滅了,人們才知道原來供奉的這尊塑像就是明朝的逃亡太子。李士淳的後人也聲稱他們的先祖確實在亂軍之中救了太子,並把太子帶回自己的家鄉,兩人還一同出家做了和尚。

除了以上四種說法外《明季太略·太子一案》中則說,太子從李自成軍隊逃出後,被人帶到皇姑寺藏了起來,又和太監高起一起潛逃到天津,然後像傳言中的建文帝一樣,出海南下,不知所終。《野史無文》則記載太子曾逃往南京的南明小朝廷,清兵攻陷南京後,他被人獻出後被帶往北方,不知所終。還有的說,明末清初兵荒馬亂的,太子後來死於亂軍之中。但這些說法均無證據證實。

種種說法,不一而足,清康熙時期有人借崇禎太子之名舉行反清起義,牽連並死了很多人,結果也被證實是假的。崇禎的三個兒子到底下落何處,到今天仍是解不開的謎團。

相關焦點

  • 明朝滅亡後,崇禎皇帝的皇子去哪了?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領起義軍攻破了北京城,明朝崇禎皇帝在紫禁城北面的煤山(今景山)自縊殉國,明朝滅亡。崇禎皇帝一共有七個兒子。那麼,明朝滅亡後,崇禎皇帝的皇子去哪了?崇禎皇帝的七個皇子中有四個在明朝滅亡前就已經離世了,他們是皇二子朱慈烜、皇五子朱慈煥、皇六子朱慈燦、皇七子(名字不詳)。值得一提的是,許多資料上將皇五子朱慈煥和後來遭迫害的皇四子朱慈炤搞混淆了,本文後面將會詳細說明。所以,當李自成的軍隊攻入北京時,崇禎帝在世的皇子只有三人。
  • 崇禎皇帝自殺後,明朝太子去哪了?
    相信聽到這裡,大家就知道這是一位少了一條胳膊的尼姑,傳說這位斷了一個手臂的尼姑,是明朝滅亡知君崇禎皇帝的長公主。於是很多人們便表示疑惑,居然是公主為什麼淪落到如此地步?崇禎當年因為看到大勢已去,最終決定自殺。在他自殺之前,砍掉了這位公主的右臂,同時他還說了一句話,就是胡為生我家。這句話的主要意思就是說你的命不好,為什麼偏偏出生在我的家族當中?
  • 她是泰昌的妃子,天啟和崇禎的養母,明朝滅亡後,被清朝供養起來
    明朝有這麼一個女人,她是泰昌帝朱常洛的妃子,一生為非作歹,卻偏偏壽數長久,在熬死了皇帝老公朱常洛、皇帝養子天啟朱由校和朱由檢,熬到了明朝滅亡,被清朝供養起來,又熬死了清朝的皇帝福臨,直到康熙十三年(1674年)才薨逝,活了八十多歲。這個女人就是明末三大奇案之一移宮案的主角李選侍李康妃。
  • 明朝滅亡後,此國仍有幾萬人自稱大明遺民,崇禎忌日集體痛哭
    ,在滅亡百年之後,依然有人不遺餘力的想要重新恢復明朝王室。  明義會在哪呢?他們既不是東徵將士的後裔,也不是明朝大臣的子孫,僅僅是普通的平民,崇禎自縊後,堅持抗清被俘,後來被當做奴僕送給了朝鮮王世子鳳林大君。
  • 明朝滅亡後,太子朱慈烺去了哪裡?
    但,明朝的亡國之君崇禎卻不一樣。說起來,崇禎其實是個非常能幹的皇帝,無奈他接過手的明朝江山,早已是千瘡百孔的病態,任他如何努力,都無力回天。   公元1644年,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率大軍攻破北京城,滅亡了處於風雨飄搖中的明王朝。崇禎皇帝萬念俱灰,上吊自盡。
  • 如果崇禎皇帝足夠聰明,不殺魏忠賢,重用了袁崇煥,明朝還會滅亡嗎?
    如果崇禎皇帝足夠聰明,不殺魏忠賢,重用了袁崇煥,明朝還會滅亡嗎? 世人喜歡將那些能夠「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人歸屬於英雄,他們胸藏文墨,腹有良謀,進可以治國安邦,退可以修身齊家。
  • 崇禎皇帝為什麼不逃跑,山海關虎視眈眈,北京城鐵桶合圍,往哪跑
    崇禎皇帝為什麼不逃跑,山海關虎視眈眈,北京城鐵桶合圍,往哪跑有關明朝的滅亡,固然有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的原因,但連李自成都認為崇禎帝並非昏君,明朝遺老們也都認為崇禎是勵精圖治的君王。假使崇禎生活的年代靠近明代中期一些,或許可以稱得上聖明的帝王。
  • 明朝滅亡,時至今日,仍有16萬人自稱大明遺民,崇禎忌日痛哭
    1644年李自成攻破了京城,崇禎帝在後山上自縊身亡。這標誌著明朝的徹底滅亡。此後清軍入關,建立了清朝,直至1912年清朝滅亡,清朝的皇室仍然對大明朝的後人趕盡殺絕。時至今日,明朝已經滅亡了370多年。這期間,明朝皇室的後人基本已經滅亡了。
  • 明朝不是被後金終結的,明朝是自己內部矛盾,從而導致滅亡
    明朝不是被後金終結的,明朝是自己內部矛盾從而導致滅亡;雖然明朝後期後金不斷的壯大,對邊境也極具威脅,但是國內矛盾如果沒有這麼多的話,我相信肯定還是可以往後拖的,最後也有可能被攻破山海關,導致滅亡;被李自成滅亡大明也是極具戲劇性,李自成本意就是想做個土財主,皇帝給他封塊地就夠了,怪只怪崇禎,到最後只能上吊以顧皇家尊嚴
  • 明朝滅亡是崇禎皇帝打破魏忠賢與東林黨平衡關係造成的?
    儘管明王朝的衰落在當時已經是大勢所趨,歷史的必然,但以明朝多年積累的實力和人才基礎絕不至於短短十七年時間就突然隕落。細細品來,決心勵精圖治的崇禎皇帝朱由檢的種種措施和昏招頻出的失誤,竟然是導致明朝滅亡的直接原因。
  • 為什麼明朝滅亡後,清朝沿用了明朝的皇宮而不是推倒重建?
    歡迎來到關於歷史人文,眾所周知,故宮,紫禁城,是我國古代明朝和清朝兩代王朝的皇宮。但是縱觀歷史,不難發現,主要是推翻了前朝後建立的,那麼前朝留下來的皇宮都不會再用,而是會另外新建,為什麼清朝沿用了明朝的皇宮呢?
  • 明朝滅亡,有個國家沿用崇禎年號3百年,把「萬世奉明」立為祖訓
    送朝天客歸國圖所以,當1644年大明覆亡,崇禎上吊自殺後,朝鮮無論官方還是民間主流思想們然以明為尊。明朝滅亡60年後的1704年(康乾43年)朝鮮官方還偷偷在國內搞了一場甲申60年的紀念儀式。以「小中華」自居的朝鮮淪為清朝的藩屬國,在當時的朝鮮是令君臣黎民都痛心疾首的事情,他們史書記為:丙子虜亂。而清朝對朝鮮實施的政策是經濟掠奪、政治欺壓、文化壓制,把朝鮮當作家奴……這些使得終朝鮮之世,思明反清的情緒一直都是社會思潮的主流,甚至一度想出兵幫助南明反清復明。
  • 明朝滅亡真的怪崇禎嗎?看看以下七個皇帝就知道了
    今天咱們就來說說明朝的一位皇帝,崇禎。明朝的滅亡到底和他有沒有著實質性的關係呢?在明朝這麼多位皇帝當中,要麼就是很有能力的,要麼就是亡國之君!其實明朝的滅亡,還和這7位荒淫無道的皇帝有關係。這第一位便是英宗。英宗是少年繼位,因為年少,朝中的大小事物多是由祖母還有其他有經驗的老臣來輔佐的。
  • 明末九大著名人物,但凡留有三人,明朝便不會滅亡
    歷史上有一個很湊巧的規律,但凡一個朝代,後期滅亡的原因都是手下無將可用,無兵可使,但是唯獨明朝是個例外,明朝軍事實力最強的時候,就是在他將要滅亡的時候。今天,我講給大家介紹這明末九大著名人物,據說只要有三人活下來,明朝一定不會滅亡。9.
  • 明朝滅亡後,琉球為何對大明念念不忘
    文/寂寞的紅酒1644年,李自成農民軍攻陷北京,崇禎帝在煤山自縊,存在近300年的大明王朝滅亡。大明帝國滅亡後,很多大明的藩屬國紛紛改弦更張,不過有兩個國家始終對大明念念不忘,一個是朝鮮,另一個是琉球。
  • 明朝滅亡後,皇室成員有多慘?崇禎的小兒子75歲時被凌遲處死
    1644年,明朝首都北京被李自成攻陷,崇禎自縊殉國。死前他讓自己的三個兒子換成普通百姓的衣服自行逃命,對比失蹤後的太子朱慈烺和定哀王朱慈炯的各種離奇傳說,只有朱慈煥被各種史料明確證實存活了很長時間。他一生顛沛流離,一直活到清朝康熙年間。
  • 明朝滅亡與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有無關係
    崇禎在煤山自縊,明朝滅亡。明朝的滅亡到底是不是因為吳三桂放清軍入關?我只能說我們高看吳三桂了明朝滅亡那年都發生了什麼1644年4月25日,大順軍攻入北京城。 5月15日,吳三桂據山海關襲擊大順軍消息傳至北京城。
  • 得九邊者得天下:「九邊」易主與明朝的滅亡
    關於明朝滅亡的原因,學界乃至民間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源於萬曆、天啟皇帝惰政、不視朝;有人認為源於明末時的氣候小冰期及農民起義;還有人認為明朝亡於東林黨的空談誤國,種種看法十分多元。清朝統治者也多次強調,明朝不是清朝滅亡的,而是李自成滅亡的。
  • 把崇禎換了,明朝是否有機會起死回生
    提到明朝,人們心裡總會產生那麼一絲可惜的情緒。主要是因為她的「繼承者」清朝在近代太過丟人現眼,有人幻想如果明朝沒有滅亡,一直延續到近代,比大清應該強很多吧。本文我們不探討明朝到了近代會怎樣,主要說一下明朝滅亡的原因。
  • 宋朝滅亡、元朝滅亡、明朝滅亡的情形怎麼那麼像?
    提到宋朝滅亡,很多人就會感到十分可惜,會有這麼一些說法:假如當初不是宋高宗發了12道金牌,把嶽飛召回,宋朝早就收復失地,一統中原,甚至直搗黃龍了;假如不是宋朝皇帝後來沒用,以宋朝的富庶和先進技術,完全可以碾壓周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