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近來好像特別不平靜。
自「9·11」事件對全球航空業造成沉重打擊,近期全球各地綿延的空難又使人們憂慮叢生:航空業何時才能走出困境?
商業銀行(Commerzbank)一位航空業分析師近日拋出一份令業界極其悲觀的前景預測:鑑於去年全球航空業虧損達170億美元以上的狀況,航空業必須經歷重新洗牌的痛苦過程,代價是全球1/3的航空公司被淘汰。
會場登記處人滿為患
6月2日,世界航空運輸峰會暨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第58屆年度大會,在藍天依然未能洗脫陰霾的當口拉開了帷幕。但感傷的氣氛似乎在熱情的上海走到了盡頭。也許,這是國際航運協會有史以來首次在中國舉辦峰會的緣故。
6月2日下午是與會代表註冊登記的時間,6月3日正式召開的年會已經將一派隆重氣氛提前蔓延開來。上海浦東香格裡拉大酒店大會登記處擠滿了蜂擁而至的媒體記者和與會代表。會場入口處,一種以右手食指指紋來確認身份的新技術展臺吸引著眾人的眼球,參會代表和媒體記者「對號入座」也需要這種技術的協助。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這是「9·11」事件後研發出來的一種確保登機安全的技術。
與會代表登記處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截至6月2日17:00時,已經有大約700名以全球各大航空公司、航運服務公司及航空製造公司的CEO為主的大牌級代表完成了參會登記,其中包括英國航空公司、漢莎航空公司、日本航空公司、美國航空公司、維珍航空公司、中國東方航空(相關,行情)公司、中國北方航空公司、中國西北航空公司、中國民航總局等的代表。
航空公司應主動降運力
「9·11」事件以後,全球航空公司無一例外地面臨著「如何提高應對環境變化的能力」這一難題。
商業銀行的這位分析師就指出,英國航空公司、美國航空公司等紛紛推出打折機票,希望以此吸引乘客「填滿」公司的飛機,然而這樣做並不能使他們扭虧為盈或贏回原來的市場份額。
本屆年會部分議程的主持人———希臘奧林匹克航空公司前CEO、航空業專家裡加斯·道格尼斯也表示,全球10%的航空公司現在都在努力節約開支以適應市場需求的下降,其實它們需要的是本質上的改變。他解釋說,傳統的航線網絡模式已經不再適用今天的市場現狀,很多公司都存在過度擴張的問題。大的航空公司應該降低短途飛行的頻率,小型航空公司則要儘量減少長途飛行。
「要保持穩定的盈利,各航空公司應該下降30%的運力,這是一個簡單的市場供求規律的問題。」商業銀行這位分析師表示。
年會議題:生存到復甦、中國民航業
風雨飄搖中的世界航空業,有太多的問題需要解決。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本年度會為全球各大航空公司提供了一個共同探討的絕佳機會。由於這是「9·11」事件以來全球航空公司頭頭腦腦們首次碰頭,世界航空業的發展趨勢將是本屆年會不可迴避的議題。
本次年會的東道主———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有關人員向記者介紹,IATA第58屆年會的會議議題將涉及兩個方面。一是從生存到復甦,將主要討論兩個問題:重塑消費者信心,主要討論「9·11」事件後航空公司的安全保障和戰爭責任保險問題;提高財政活力,主要討論新的政府政策及如何提高航空公司應對意外金融衝擊的恢復能力。二是中國的航空市場,主要研討中國加入WTO後的影響,演變(重組與兼併)中的中國航空市場及對未來發展的展望等。
在會場,記者注意到最近的空難主角———「華航」依然受到媒體的廣泛關注,數家媒體在大會登記處打探該公司出席年會的代表究竟何許人、是否已經完成註冊。但據記者向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工作人員了解到的情況,華航自1972年起已不再是該協會的成員,自然無緣本屆年會。
《國際金融報》(2002年06月03日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