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業必須重新洗牌 三成航空公司須出局

2020-12-16 搜狐網

  藍天,近來好像特別不平靜。

  自「9·11」事件對全球航空業造成沉重打擊,近期全球各地綿延的空難又使人們憂慮叢生:航空業何時才能走出困境?

  商業銀行(Commerzbank)一位航空業分析師近日拋出一份令業界極其悲觀的前景預測:鑑於去年全球航空業虧損達170億美元以上的狀況,航空業必須經歷重新洗牌的痛苦過程,代價是全球1/3的航空公司被淘汰。

  會場登記處人滿為患

  6月2日,世界航空運輸峰會暨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第58屆年度大會,在藍天依然未能洗脫陰霾的當口拉開了帷幕。但感傷的氣氛似乎在熱情的上海走到了盡頭。也許,這是國際航運協會有史以來首次在中國舉辦峰會的緣故。

  6月2日下午是與會代表註冊登記的時間,6月3日正式召開的年會已經將一派隆重氣氛提前蔓延開來。上海浦東香格裡拉大酒店大會登記處擠滿了蜂擁而至的媒體記者和與會代表。會場入口處,一種以右手食指指紋來確認身份的新技術展臺吸引著眾人的眼球,參會代表和媒體記者「對號入座」也需要這種技術的協助。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這是「9·11」事件後研發出來的一種確保登機安全的技術。

  與會代表登記處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截至6月2日17:00時,已經有大約700名以全球各大航空公司、航運服務公司及航空製造公司的CEO為主的大牌級代表完成了參會登記,其中包括英國航空公司、漢莎航空公司、日本航空公司、美國航空公司、維珍航空公司、中國東方航空(相關,行情)公司、中國北方航空公司、中國西北航空公司、中國民航總局等的代表。

  航空公司應主動降運力

  「9·11」事件以後,全球航空公司無一例外地面臨著「如何提高應對環境變化的能力」這一難題。

  商業銀行的這位分析師就指出,英國航空公司、美國航空公司等紛紛推出打折機票,希望以此吸引乘客「填滿」公司的飛機,然而這樣做並不能使他們扭虧為盈或贏回原來的市場份額。

  本屆年會部分議程的主持人———希臘奧林匹克航空公司前CEO、航空業專家裡加斯·道格尼斯也表示,全球10%的航空公司現在都在努力節約開支以適應市場需求的下降,其實它們需要的是本質上的改變。他解釋說,傳統的航線網絡模式已經不再適用今天的市場現狀,很多公司都存在過度擴張的問題。大的航空公司應該降低短途飛行的頻率,小型航空公司則要儘量減少長途飛行。

  「要保持穩定的盈利,各航空公司應該下降30%的運力,這是一個簡單的市場供求規律的問題。」商業銀行這位分析師表示。

  年會議題:生存到復甦、中國民航業

  風雨飄搖中的世界航空業,有太多的問題需要解決。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本年度會為全球各大航空公司提供了一個共同探討的絕佳機會。由於這是「9·11」事件以來全球航空公司頭頭腦腦們首次碰頭,世界航空業的發展趨勢將是本屆年會不可迴避的議題。

  本次年會的東道主———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有關人員向記者介紹,IATA第58屆年會的會議議題將涉及兩個方面。一是從生存到復甦,將主要討論兩個問題:重塑消費者信心,主要討論「9·11」事件後航空公司的安全保障和戰爭責任保險問題;提高財政活力,主要討論新的政府政策及如何提高航空公司應對意外金融衝擊的恢復能力。二是中國的航空市場,主要研討中國加入WTO後的影響,演變(重組與兼併)中的中國航空市場及對未來發展的展望等。

  在會場,記者注意到最近的空難主角———「華航」依然受到媒體的廣泛關注,數家媒體在大會登記處打探該公司出席年會的代表究竟何許人、是否已經完成註冊。但據記者向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工作人員了解到的情況,華航自1972年起已不再是該協會的成員,自然無緣本屆年會。

  《國際金融報》(2002年06月03日第一版)

相關焦點

  • 航空業面臨新一輪洗牌 U型復甦更有可能
    專家認為,在全球經濟幾乎肯定會衰退背景下,航空業將面臨新一輪洗牌,國際航空客運復甦需靠各國協調「解封」才能實現。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日前發布的數據,受疫情衝擊,2020年航空公司客運收入或將暴跌3140億美元,同比下降55%。而三周前,該協會的預測是如果嚴格的旅行限制持續3個月,收入比去年減少44%。
  • 中國航空業下一個十年該怎麼走
    航空公司,尤其是沒上市的航空公司現金流壓力巨大,不排除行業格局再次發生變化的可能。中國民航虧錢史:誰能讓10億人坐上飛機?第一次洗牌:2002年民航大重組中國民航業對兼併重組並不陌生。中國新聞周刊:海航往事第二次洗牌:2009~2010年的兩大兼併2004年1月,民航總局宣布對民營資本開放航空業,「用鯰魚效應,搞活行業,提升效率」。這一年,民航局先後批准了四家民營航企,奧凱、鷹聯、春秋和華夏航空。05年,吉祥、東星兩家航空公司先後成立。
  • 河豚魚「解禁」 行業發展面臨重新洗牌
    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27日訊(記者顧陽)從中國漁業協會、中國水產品流通與加工協會主辦的「中國河豚產業健康發展大會」上獲悉,自2016年9月5日,國家農業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印發的《關於有條件放開養殖紅鰭東方魨和養殖暗紋東方魨加工經營的通知》為標誌,飽受爭議的河豚「禁食令」正式解凍,河豚魚有條件地「合法化」食用成為現實,河豚魚產業面臨新一輪洗牌
  • 疫情重創下,東南亞航空業如何求生
    減班、停飛、裁員、降本……在疫情當前,東協各國的航空公司都面臨著航空業的"大考"。被迫按下"暫停鍵"曾多次被評為世界最佳航空公司的新加坡航空公司,在東南亞、東亞、南亞和大洋洲擁有強大的航線網絡,並運營跨太平洋航線。
  • 新加坡將重開邊境,深度解讀新加坡航空業復航的迫切與挑戰
    航空公司必須向新加坡民航局呈交中轉路線,所有申請須通過飛行安全,公共衛生隱患,以及乘客和乘務員健康等方面的審核。新加坡民航局也將採取嚴格措施,確保過境旅客留在過境區的指定設施,與機場其他乘客沒有接觸。實施這些措施的進度不會與政府放寬限制措施的「三階段」時間表掛鈎。
  • 全球航空業墜落:中國四大航司市值跌三分之一,美國波音跌去一半
    航空公司股價暴跌,它的上遊飛機製造同樣正在危急時刻:全球最大的飛機製造商波音自2020年2月20日以來上演崩盤式暴跌,短短20個交易日,股價跌幅超過70%,其總市值更是蒸發高達134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達9408億元),約等於三分之一個貴州茅臺。
  • 中國民航局:在中國復飛須符合三原則
    中國民航局:在中國復飛須符合三原則繼2018年10月和2019年3月先後發生兩起空難後,波音737 MAX客機便遭到「全球停飛」。近日,美國聯邦航空局稱,在經過復飛評估及安全性審查後,已正式批准波音737 MAX客機復飛。復飛還要經過哪些程序?其安全隱患是否已經完全排除?美國聯邦航空局為何為恢復飛行「開綠燈」?
  • 日本最大航空公司全體降薪 疫情對航空業的影響
    摘要:14日,日本媒體報導,日本最大的航空公司全日空計劃實施全體降薪,同時允許所有員工從事副業。  疫情對航空業的影響  疫情對全球航空業造成嚴重衝擊,各大航空公司積極尋求政府援助的同時採取措施開源節流,努力實現復航。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預計,全球航空客運需求到2024年才能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進入10月份以來,隨著一些國家疫情形勢企穩和管控措施逐漸放鬆,越來越多的航空公司逐步恢復或增加國內和國際航班。全球航空業顯露出緩慢復甦跡象。
  • 德國漢莎航空公司計劃收購瑞士國際航空公司
    新華社柏林3月13日電德國漢莎航空公司13日證實,該公司已經與瑞士國際航空公司經理層就收購事宜達成一致,但整個交易方案尚需得到漢莎航空公司監事會、瑞士國際航空公司管委會及其大股東的批准。  按照已透露的收購方案,漢莎公司第一步是以上周的平均股價回購瑞士國際航空公司小股東手中的股票。
  • 全球航空業有望迎來復甦 努力應對嚴峻挑戰
    全球航空業正面臨疫情的嚴重衝擊,目前已有十幾家國際航空公司申請破產保護。眾多航空公司紛紛展開自救,同時積極尋求政府援助。近期,隨著不少國家和地區疫情防控形勢趨向好轉,並逐步放鬆邊界管控和旅行禁令,航空企業復工復產復航開始提上日程,全球航空業有望逐漸迎來復甦。
  • 全球航空業緩慢復甦
    業內人士預計,新冠疫苗推廣使用將有效增強民眾出行信心,2021年全球航空業有望減少虧損,但要完全擺脫疫情陰霾,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亞太航空客運量恢復近四成  比利時布魯塞爾航空公司日前發表聲明稱,該航空公司去年12月和今年1月航班的預訂量比2019年11月有明顯增長,這是比利時為遏制疫情第二次「封城」以來出現的一個積極信號。
  • 香港需要本土廉價航空公司
    這樣的航空公司組合將能吸引東南亞、日本和韓國的高價值乘客,有助香港航空業維持乘客結構平衡。  但這並非香港錯失的唯一機遇。其他市場可以提供鮮明的對比。例如日本直到2012年才建立以本國為總部的廉價航空公司。另一方面,日本一些航空公司的票價高居世界前列,國內航空客運量增長持平。  三家以日本為總部的新廉價航空公司,均推動日本航空和旅遊業雙雙發展。
  • 全球航空業緩慢復甦(國際視點)
    業內人士預計,新冠疫苗推廣使用將有效增強民眾出行信心,2021年全球航空業有望減少虧損,但要完全擺脫疫情陰霾,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亞太航空客運量恢復近四成比利時布魯塞爾航空公司日前發表聲明稱,該航空公司去年12月和今年1月航班的預訂量比2019年11月有明顯增長,這是比利時為遏制疫情第二次「封城」以來出現的一個積極信號。
  • 越南航空總經理:需拯救越南航空業
    《西貢經濟時報在線》8月10日報導,7月中旬開始的第二波新冠疫情打斷了全球航空業的復甦勢頭。越南政府要求越南航空完成12萬億越盾救助金申請的最後手續以便呈報上級部門。與此同時,企業仍在做相關準備以應對更糟糕的營業預估。  預計到2024年,航空業才能恢復。
  • 航空業花式自救!泰航被迫街頭賣油條,日本亞洲航空公司退出市場
    在新冠大流行背景下,全球航空業損失慘重,裁員、強制性休假只能解決部分問題,「節流」之外懂得「開源」才能挺過這次危機。於是,有航空公司爆發出一些令人驚訝的求生潛能。據曼谷郵報報導,泰國航空的油條早套餐包括三個泰式油條和一份紫色土豆蘸醬,價格為50泰銖。報導說,這種稱為「pa tong go」的油條,每個月為公司帶入約1000萬泰銖(約合人民幣215萬元)的銷售額。公司因此打算讓更多夥伴加盟,售賣油條,讓泰航與其夥伴都能從中獲益。
  • 美國航空業的未來
    卡裡奧直言不諱指出:恕我直言,美國航空業當前的任務不是保持美國的領導地位而重新獲得這種地位。如果政府從根本上改變其政策框架,那麼我們可以完成這項任務。因此A4A一直敦促國會通過全國航空公司政策(NAP)。這種綜合的政策將提供稅收和監管環境,使美國航空業發展和繁榮。
  • 破產、停飛、裁員——疫情下英國航空業欲再向政府「要錢」
    作為疫情「重災區」之一的歐洲,其航空業所受的負面影響還在持續。在英國,不僅是航空公司損失慘重,飛機製作商等產業鏈中的上下遊企業也不能倖免。英國政府目前的財政支持並未能緩解大規模的經濟損失,企業都在尋找挽回、突破或彌補之計。
  • 破產停飛裁員,疫情下英國航空業欲再向政府「要錢」
    作為疫情「重災區」之一的歐洲,其航空業所受的負面影響還在持續。在英國,不僅是航空公司損失慘重,飛機製作商等產業鏈中的上下遊企業也不能倖免。英國政府目前的財政支持並未能緩解大規模的經濟損失,企業都在尋找挽回、突破或彌補之計。
  • 越南航空總公司總經理:需拯救越南航空業
    《西貢經濟時報在線》8月10日報導,7月中旬開始的第二波新冠疫情打斷了全球航空業的復甦勢頭。越南政府要求越南航空完成12萬億越盾救助金申請的最後手續以便呈報上級部門。與此同時,企業仍在做相關準備以應對更糟糕的營業預估。預計到2024年,航空業才能恢復。
  • 美國航空公司為何那麼橫?航空業被四大家族壟斷
    雖然航空公司對乘客的強勢地位各國都有,但在美國尤其明顯。美國航空業服務水平的整體低下已經持續了很多年,這次直接把乘客拖出飛機,只不過算是又創新低。隨意到美國的論壇上翻翻,都能找到不少控訴航空公司的「吐槽」:超售、無故晚點、航班隨意取消、經常弄丟行李等等。但是控訴歸控訴,美國各大航空公司依然我行我素,照舊蠻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