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味道裡的故鄉》:品盡人間百味 難忘故鄉味道

2020-12-21 人民網四川頻道

原標題:歌曲《味道裡的故鄉》:品盡人間百味 難忘故鄉味道

  人間百味鄉情最濃,遊子把鄉思鄉愁都寄托在故鄉的酸甜苦辣之中,時時回味,不曾相忘。正如歌曲《味道裡的故鄉》所唱:「如今我在他鄉,時時不曾遺忘,遠方的家,親愛的娘,味道裡的故鄉。」

  歌曲《味道裡的故鄉》由甬力作詞,向琛子作曲,呂宏偉演唱,曲調舒緩,悠揚婉轉,用音樂引發共鳴,唱盡遊子心中濃濃的思鄉情,表達對故鄉的熱愛和對親人的思念。

  《味道裡的故鄉》

  作詞:甬力

  作曲:向琛子

  演唱:呂宏偉

  清風帶來桂花香

  夢裡依稀思故鄉

  醉人的燈火

  迷人的月光

  悄悄落在老屋旁

  細雨飄來稻花香

  青菜湯裡見故鄉

  美美的時光

  層層的波浪

  從此留在我身旁

  縱然山珍海味

  不如娘親手做的餃子香

  富貴榮華

  舒服不過熱乎乎的老床

  如今我在他鄉

  時時不曾遺忘

  遠方的家

  親愛的娘

  味道裡的故鄉

  味道裡的故鄉

  主創人員簡介:

  向琛子,作曲家,著名音樂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麟汐文化創始人,西華大學音樂與舞蹈學院音樂系系主任。2000年畢業於四川音樂學院作曲理論專業,2010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理論專業配器研究生班,師從著名作曲家郝維亞教授。主要作品:民族大合唱《羊角花開》,大型電視劇《汶川兒女》配樂,民族交響組曲《錦城絲管》等。獲獎作品:大合唱《羊角花開》榮獲2011年金鐘獎優秀作品獎;歌曲《揚鞭策馬追夢忙》入選CCTV中國夢主題歌曲展播;歌曲《溫暖》2014年被評為全國第九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六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會歌。

  呂宏偉,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現於中國-東協藝術學院工作。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曾在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政治工作部文工團任獨唱演員。先後榮獲文化部全國聲樂比賽民族唱法一等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民歌榜」最佳新人獎、中國音樂「金鐘獎」民族唱法銀獎、2015年「9.3」大閱兵優秀教練員,歌曲《戰士的海拔》獲全軍作品一等獎。代表作品:《故鄉有話告訴你》《又唱小白楊》《棒棒捶在巖頭上》《扎西德勒》《戰士的海拔》《嗚哇山歌》等。曾出演歌劇:《虎門長嘯》飾演林則徐,《米脂婆姨綏德漢》飾演虎子,《小二黑結婚》飾演小二黑,《張思德》飾演張思德,《陳家大屋》飾演夏明。

  甬力,詞作者,中國音樂文學學會會員,四川音樂家協會會員、音樂文學學會會員。百餘首作品在中央和省市媒體播放,部分原創作品獲獎。其代表作有:《遠方的親人(王麗達唱)》《英雄的華鎣山(王麗達唱)》《矚望(曹芙嘉唱)》《嚮往的天堂(黃訓國唱)》《吉祥太陽穀(擁江帆唱)》《鄉村在歌唱(金濤唱)》等,《川味兒生活(陳萬唱)》入選中國音協「聽見中國聽見你」西南地區優秀推選歌曲、四川省優秀歌曲作品展演,《黨的光輝照彝家(陳萬、羅蓉唱)》和《川味兒生活》分別被四川省文聯推選為2018年度、2019年度原創優秀文化作品,《幸福花開(史倩唱)》《太陽穀的夢想(陳萬唱)》入選四川省「我和祖國共成長」優秀文藝作品。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相關焦點

  • 記住鄉愁:故鄉的味道(美文)
    (一)故鄉的味道是畦畦蔬菜。中秋,野菊花開滿菜園的籬笆牆。菜園裡蔬菜,泛著五彩。現在生活富裕了,新鮮蔬菜隨時能吃上,但故鄉的鹹菜,依然是味蕾裡一道不可或缺的小菜。那故鄉的味道,那香脆爽口的鹹菜。(二)故鄉的味道是芡實菱角。「芡實遍芳塘,明珠截錦囊。風流燻麝氣,包裹借荷香。」
  • 蟹醬·南通人難忘的故鄉味道
    而在我的故鄉呂四漁港,其資源最為豐富、產量最高的當屬梭子蟹,它是百姓人家餐桌上常見的海鮮美味,家鄉人真是口福不淺。梭子蟹全身披有堅硬的甲殼,背面呈墨綠色,其形狀似織布梭子,故而得名。梭子蟹肉質細嫩、潔白,味鮮美。梭子蟹以蒸食為主,也可放作料做成熗蟹,則別有一番風味!自八月一日呂四漁港開捕以來,市場上又見新鮮梭子蟹。
  • 中國石化新聞網--故鄉的味道
    文\儀徵化纖  薛月霞    我十六歲時離開故鄉外出求學,先在北方上學,後到南方工作。一轉眼,離開故鄉已經四十多個年頭了。期間,吃過蘭州的牛肉拉麵、北京的烤鴨,嘗品過南京的鴨血粉絲、揚州的五亭包子等,這些帶有地域特色的美食數不勝數,也很好吃,但令我心心念念,難以忘懷的還是家鄉的菜麥飯。
  • 蟹醬·夏日裡的一口故鄉味道
    所以不管走得多遙遠多漫長 都還記得家在哪裡,故鄉是什麼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有言「陸珍熊掌爛,海味蟹螯成」,將海蟹螯足與熊掌合提並論。而在我的故鄉呂四漁港,其資源最為豐富、產量最高的當屬梭子蟹,它是百姓人家餐桌上常見的海鮮美味,家鄉人真是口福不淺。 梭子蟹全身披有堅硬的甲殼,背面呈墨綠色,其形狀似織布梭子,故而得名。梭子蟹肉質細嫩、潔白,味鮮美。梭子蟹以蒸食為主,也可放作料做成熗蟹,則別有一番風味! 自八月一日呂四漁港開捕以來,市場上又見新鮮梭子蟹。
  • 【福建味道】臺灣嘉義:跨海不斷的故鄉味
    如今在臺灣,許多福建菜依然飄香,延續著人們對故鄉的回憶。在臺灣嘉義縣侯先生家的餐桌上,那份延綿至今的故鄉味道大家一起感受下: 比如這道滷豬腳:這道滷豬腳,肥而不膩,醬香撲鼻,就是南安做法。 原來,在閩南地區,吃豬腳被賦予了"否極泰來、延年年益壽、福祿雙全"的寓意。
  • 故鄉味道 · 魚丸篇
    雪球盈羹落,金盆品飫糜。猜拳往復歡,把酒相擁啼。歲月揮茲去,娘親問歸期? 南豐魚丸是和過年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相信在每個南豐人的記憶裡,總有些菜是過年過節才能吃到的,比如魚丸、蛋菇、紙包、虎皮鴨俚等,過去是因為經濟條件所限,現在則是嫌費事,好在還有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就到過年,又有口福了。說到過年,就愈發懷念南豐過年的熱鬧。我現在居住城市的年味都在幾個廟會上,而南豐的年味就在每個人的身邊,在你見到的每個人的眼睛裡。
  • 走遍千山萬水的你,還記得故鄉的味道嗎? | 賞味
    冰天雪地裡,一道道故鄉美味在秦嵐尋味路上依次出鏡,惹來一片「真香」留言,更激起了瀋陽人對故鄉味道的輪番追憶。跨越多少山海,回家便是心安。其實何止瀋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各地遊子無論走到多遠,故鄉都是每個人心底最微妙的風景與味道。眼下年關已近,滿腹身心更是對故土的美味回味萬千。
  • 【覓食】舌尖上的慈谿——難忘故鄉味
    壹/莧菜姑 楊益維老師  有位作家說過,對故鄉的留戀其實是從吃開始的。  慈谿,我的家鄉,獨特的菜品中滲透著絲絲縷縷故鄉的味道。  「莧菜姑」便是家鄉的一道家常菜。每到夏日,幾乎每家每戶的飯桌上都會有這道菜的身影。即使滿桌的山珍海味、雞鴨魚肉也比不上這一碗樸實的清蒸莧菜梗。
  • 人生感悟:故鄉是什麼?故鄉是你舌尖的味道,故鄉是回不去的地方
    今天跟一個老大哥聊天,又聊到了故鄉的問題。因為大哥從剛畢業到現在,已經在北京打拼了二十多年了,在這期間三起三落,算是改革開放以後,比較早的一批北漂。大哥說,故鄉是什麼?故鄉是你舌尖的味道,故鄉是你回不去的地方,故鄉是你祖先漂泊一生,最後停留的地方。
  • 從此故鄉無過客,只有家鄉的味道
    如今,我對故鄉的情懷,以靈感的墨彩勾勒一幅獨有的歷歷在目,只是那古老的羊腸小道感染著現在褪色的情絲,幾度感慨潑灑在不敢面對的擦肩而過,不饒人的回憶流連與故鄉有緣無分。忽然喚醒那種種細節,在我美麗的心情裡,殘留激動的敏感和逃避,之後被無數次晝夜裡的記憶默默承受。
  • 在日本的粽子裡吃到故鄉的味道
    端午時節,故鄉的親朋好友總會問候一聲,順便提一句「粽子總要吃的咯!」嗯,在很多人心目中,日本是繼承古中國文化最多的鄰邦,且又注重傳統,端午節吃個粽子還不容易?其實,我已經在西曆5月5日那天介紹過日本的端午節了。
  • 難忘經典:歌曲《大海啊故鄉》著名歌唱家朱明瑛因它而走紅
    一提到大海我們就 情不自禁的演唱王立平那膾炙人口的經典之作《大海啊故鄉》,83年春晚歌曲,鄭緒嵐《大海啊故鄉》曾風靡大江南北,經典難忘。歌曲《大海啊故鄉》原唱由著名歌唱家朱明瑛演唱,她憑藉《回娘家》、《大海啊故鄉》、《角落之歌》走紅。該歌曲是電影《大海在呼喚》的插曲。表現了主人公對大海、故鄉和祖國母親真摯的感情。音樂通俗易懂,格調高雅,優美動聽,感情真摯,是一首深受歡迎、膾炙人口的抒情歌曲。
  • 施甸緣—原鄉的味道之故鄉情
  • 我在凌晨聞到故鄉的傍晚 那是柑橘的味道 還有雨偷來了的桃花香
    《日子》文/暮閒貓我在凌晨的都市聞到故鄉的傍晚那是柑橘的味道>還有雨偷來了的桃花香回首釋然故人依在故鄉回首茫然我已在異鄉路燈醒了我喝著春天味的汽水三兩二兩白酒,是一天勞累後進入夢境的良藥————夢裡,不知身是客夢境,原本亦可讚美而我卻看見生活張開飢餓的大嘴
  • 在唐人街品嘗到故鄉的味道
    雖然味道不是那麼出純正,但至少也是故鄉的食物。 在國外當地麥當勞吃多了,都會害怕了。國外人做的食材沒有中國人那麼廣。 記得以前在唐人街吃麻辣燙。那時候幾個月都沒吃過一次麻辣燙。 那時候我要了一碗微辣的麻辣燙,裡面有我喜歡的丸子和雞柳。加上酸辣粉。所以我都喜歡開車幾百公裡去唐人街吃飯。
  • 最洪雅 | 故鄉苦筍鮮
    故鄉的山野平壩、街巷院落,隨處可見翠竹的影子,或鋪排成茫茫竹海,或搖曳成園圃的竹林。在這些嘉篁幽竹中,苦竹是最不起眼的,比起楠竹、毛竹甚至茨竹來,它不僅所佔林地較小,枝幹也不粗壯,平常往往被人們所忽視甚至遺忘。只有到了草長鶯飛的仲春時節,故鄉人才記起苦竹的存在,記起苦筍鮮美的味道來。這是人間四月天,桃花早已謝了春紅。
  • 嘗清明美食,品春天味道
    「春到人間一卷之」「相傳百五禁菸廚,紅藕青團各祭先」「清明螺,賽只鵝」……即將到來的清明節,又稱「寒食節」,人們在掃墓祭祖、踏青郊遊之時,也會「吃清明」。青團、艾餈、烏稔飯、潤餅、子推饃,大江南北雖有不同清明美食,卻也把「民以食為先」這句至理名言貫徹始終。
  • 故鄉風味(二)——黃米糕
    門楣上「大好河山」四個顏體大字,據說是清朝最後一任察哈爾都統高維嶽於1927年提寫的,看上去很是剛勁有力,讓人難忘。  而穿「門」進「堡」的後一個字——「堡」,其實也是一個古老的地名,全稱叫「堡子里」。  別看「堡子里」名字聽上去比較土,走進去也挺破,但來頭可不容小覷。
  • 風味人間中的泉州,食物裡的鄉愁味道
    《風味人間》第二季,千呼萬喚始出來。觀眾們經歷了一年多的等待,終於換得了視聽味三覺的完美體驗。在《風味人間》第二季第三期「醬料四海談」中,咱們泉州驚喜上鏡,古城風貌和美食珍饈又一次步入大眾的視野!若你身處東南亞馬六甲、檳城、新加坡、泗水、馬尼拉等地的街頭,你會聽到熟悉的閩南話從耳邊飄過,偶爾可以從社團的聚會中聽到悠悠南音,在街邊可以吃到和家鄉一樣味道的閩南菜……好像把故鄉的一切都搬來了,這些閩南人聚居的城市形成了閩南之外的另一個閩南。
  • 低頭思故鄉,不如一碗豆腐燒肉沫,故鄉的味道就是這碗豆腐的味道
    其實黃豆也是蘊藏著很多人相思,都是對故鄉的,對親人的。特別是豆腐,非常多人的記憶力,家中親人做的一碗豆腐就是對家的思念,無論走到何方都會想念那碗豆腐,這是對家鄉的思念,也是對親人的想念。其實這個都不是無緣無故的,很多朋友都知道一直都有這樣的說法:當遇見水土不服的時候就要吃一些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