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臨死留下一首詩,其中寓意成為千古之謎,或已預料大清的滅亡

2020-12-20 歷史百小生

乾隆死後,嘉慶為了穩住和珅,讓和珅做了乾隆皇帝的首席治喪大臣,全權辦理乾隆的身後事,從表面上看,和珅是繼續得寵,要做兩朝寵臣。和珅也是這麼想的,心裡不免得意洋洋。

其實,這是嘉慶皇帝的緩兵之計。

不出5日,嘉慶便宣布了和珅的二十大罪,逮捕了和珅,並派人抄家。不抄不知道,一抄嚇一跳。從和珅府裡抄出了幾十大車的古董、玉器、字畫等,價值幾億兩銀子,是大清國十幾年的財政收入。把嘉慶皇帝嚇了一跳,這老東西還真能貪啊。

本來,嘉慶皇帝是要把和珅凌遲處死的,後來,和珅的兒媳婦,乾隆的小女兒固倫和孝公主去嘉慶那裡求情,才改賜和珅自盡。

於是,一道白練送到了和珅的面前。

獄中的和珅非常的平靜,他沒有害怕,沒有緊張,更多的是反思。

他開始回憶,回憶自己這50年來的經歷,如何從一個普普通通的小侍衛,發跡成為權傾朝野的和中堂。

他開始反省,即使你擁有了整個世界,你一天也只能吃三頓飯,睡覺也只能睡一張床。再多的財富,也只是替他人保管,終究都不是自己的。這些道理,在和珅得勢的時候,他是絕對不會去想的,他只有貪慾,永遠也滿足不了的貪慾。

錢,再多也不夠,你敢送我就敢收;官,再大也不夠,嘉慶皇帝的官夠大吧,和珅還想壓他一頭;美色,再多也不夠,雖然他已經妻妾成群,但是他還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娶了乾隆遣散出去的妃子。這一點,也成了他的二十大罪狀之一。

他甚至想起自己有一年過壽的時候,兒子豐紳殷德為自己唱的一首小曲兒:「為貪今日榮華無盡,落得明日子孫盡戮沒,我只在這白雲間,自可怡悅」

當時和珅正風光,自然沒有品出這小曲兒中的深意,其實是豐紳殷德借小曲兒,勸父親見好就收,及時功成身退。

可惜,一切都晚了,和珅,該上路了!

臨走之前,和珅寫下了一首詩,這首詩,到底是和珅到底想表達什麼,現在已經不可得知,是離愁?是不滿?是詛咒?還是表達一種英雄氣概。但是,這首詩卻讓後世的人苦苦研究,成為千古之謎。

這首詩是這樣寫的:

五十年來夢幻真,今朝撒手謝紅塵。

他日水泛含龍日,認取香菸是後身。

和珅絕沒有想到,他的這首絕命詩,成為了後人津津樂道,發揮無窮想像空間的素材,無數的史學家,小說家,民間閒散無聊愛好者運用完形填空、分析中心思想、同義詞分析等多種手段,對這首詩進行了解讀。

經過這麼多年的沉澱,以及多方的博弈,逐漸形成了一種主流的觀點,被民間野史各派所承認,他們對這首詩的解讀大概是這樣的。

第一種,投胎轉世說

和珅的前世是乾隆最喜歡的王妃馬佳氏。

據說,在乾隆還是寶親王的時候,他喜歡上了父親雍正的一個王妃馬佳氏。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這件事被皇后鈕鈷祿氏知道了,將馬佳氏賜死於月華門。

乾隆聞訊趕到,可惜他那時候只是一個小小的寶親王,在父親和皇后面前還是無能為力,眼睜睜的看著自己心愛的女人死去。乾隆一很行,咬破自己的手指,在馬佳氏的腦門留下一個血印,相約馬佳氏投胎後,以血印來相認。

二十年後,寶親王已經登基成了乾隆皇帝,一次,他無意中在一群侍衛中看到一個人額頭有個血印,乾隆就認定,他就是投胎轉世的馬佳氏,於是把這個小侍衛提拔為御前侍衛,並關愛有佳,逐步成為自己最親信的人,這個小侍衛就是和珅。

「五十年來夢幻真」,暗指和珅是馬佳氏投胎,來這世間做了一個很真的夢。

和珅的後世是慈禧太后。

「認取香菸是後身」,這裡的「香菸」,在古代指的是傳遞煙火,能傳遞煙火的一定是女性,暗指和珅的後世是一個女性。

「水泛含龍」,被認為是黃河泛濫發大水。巧的是,道光十二年,黃河決堤,同年十月,在北京城一個小女孩呱呱落地,就是後來的慈禧。

慈禧統治大清朝50年,揮霍無度,最終把大清朝給敗完了,後人認為,是和珅轉世為慈禧,來報仇來了。

第二種,神話傳說論

關於「水泛含龍」,後人認為是來自於一個神話傳說。

相傳,夏帝從兩條龍那裡求來了龍的唾液,把他鎖在了一個小盒子裡面,不允許任何人打開,據說打開後就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就想是潘多拉的盒子一樣。

但是有一個人就是不信邪,這個人是周厲王,他打開了這個盒子,發現裡面的唾液變成了一縷青煙鑽進了一個女子的體內,這個女子無夫受孕,生下一個女子,名字叫做褒姒。

後來,周幽王為了博褒姒一笑,烽火戲諸侯,導致了西周的滅亡。

所以,後人認為,和珅的這一句「水泛含龍」,是在暗指清朝的滅亡不遠了。

第三種,關於「香菸」的解讀

承接上一個觀點。

西周的滅亡是因為褒姒,那麼,大清的滅亡會是什麼原因呢?「香菸」,也被人解讀為「鴉片」,大清滅亡的誘因就是鴉片。這一點到也符合歷史,大清朝就是從鴉片戰爭開始,才被西方列強按到地上摩擦,最後給摩擦死的。

所以說,有人認為,和珅在臨死的時候,就已經預見到,大清朝將滅完於鴉片。

當然,以上種種,都只是後人的猜測,甚至是根據和珅死後發生的歷史事件,給硬湊上去的,有一種事後諸葛亮的感覺。

至於,和珅當時寫下這首詩,到底要表達什麼樣的意思,也只有和珅自己知道了。如果和珅在九泉之下知道,後人能把他這首詩的意思發揮的如此淋漓盡致,一定會哈哈大笑。

相關焦點

  • 和珅臨死留下一首絕命詩詛咒大清,嘉慶百思不得其解,結果80年後...
    和珅上吊前,寫了一首絕命詩,「五十年來夢幻真,今朝撒手謝紅塵。他日水泛含龍日,留取香菸是後身。」 當嘉慶皇帝看到和珅的絕命詩後,他也是不明其意,最後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話,「小有才,未聞君子之大道也。」那麼,和珅這首絕命詩究竟表達了什麼內涵呢?
  • 和珅死前留下一首絕命詩,沒想到預言成真,轉世後禍害大清幾十年
    說到和珅這個人,相信沒有人不知道的,作為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大貪官,和珅的貪腐可以說是觸目驚心的,拒不完全統計,和珅在乾隆後期貪腐總和相當於清朝大概十五年的財政收入,所以民間有句俗話」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 和珅上吊前寫了一首死亡詩,寓意對清朝的詛咒,80年後成真
    和珅自縊前,寫下了一首致命的詩:「夢過五十年,今朝放棄紅塵。將來水泛龍天,留煙是背身。」。嘉慶帝看到和珅這首要命的詩時,也不知其意。最後,他只說了一句簡單的話:「小有才華,未聞君子之路。」那麼,和珅的死亡詩究竟表達了什麼呢?這首要命的詩,前兩句還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就是和珅感嘆自己一生富足,原來是一場夢。
  • 慈禧的文學造詣不凡,她寫了一首詩,其中一句成千古名句流傳至今
    不過確實也是,她算是華夏民族的罪人,在她只顧享樂和攬權,不顧百姓死活或者大清搖搖欲墜,手段殘忍,但是我們不能否認他是一位政治觸覺敏銳,而且還非常有手段的傳奇女子。也正應為這樣,慈禧在文學方面的造詣被她的政治手腕掩蓋,很多人都不關心慈禧留下什麼作品,她懂些什麼等等,但是我們想像,他作為八旗女子,能夠在皇帝的選秀中脫穎而出成為貴人,自認是琴棋書畫都有很深的研究,其實他有一句成了千古名句,而且很多人都會念。
  • 和珅貪這麼多錢,乾隆竟然不動他,為何他在死之前要寫這樣一首詩
    劇中,和珅是一個大貪官,掌管著軍機要務,是乾隆的寵臣,歷史上和珅確實是一個貪官,從他所擁有的財富就可以看出來他有多貪,當時的和珅有著「清朝世界第一首富」的稱號。乾隆在世的時候並沒有處置和珅,只是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和珅是被嘉慶皇帝處置的,嘉慶上臺後第一件事就是將和珅扳倒,據說當時乾隆的葬禮還沒有辦,嘉慶就先處置了和珅。
  • 和珅臨終悟出乾隆帝王術,作詩預言大清命運,多年後果然應驗
    做到其中一點可能不難,但如果三點都具備了,則能助你在職場中混得風生水起:同事尊重你、領導愛戴你、客戶信任你,工作業務能力強了,升職加薪不在話下!和珅正是做到了這樣,就自然成了乾隆身邊的紅人。只可惜和珅想要得太多,不知收斂,所以在乾隆駕崩後失去保護傘,迅速被捕入獄。
  • 朱熹最富有哲理的一首詩,其中一句經久不衰 成為千古傳誦的佳句
    《春日》這首詩是作者春天郊遊時所創作的遊春觀感,被認為是朱熹的代表作,尤其是詩中「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一句更是寓意深刻,經久不衰,成為了千古傳誦的佳句!春日——朱熹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 乾隆一生作詩4萬首,只有一首選入小學語文課本,你怎麼看?
    康乾盛世,但是乾隆卻扮演了一個敗家子的角色,奈何他還長壽,當他撒手人寰的時候留給兒子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清朝可以說,在清朝鼎盛的乾隆年間,其實已經奠定了清朝滅亡的基礎。乾隆到處遊山玩水,沾花惹草,耗光了大清國庫,而且還關閉了對外的開發,自認為大清什麼都不缺,看不起洋玩意。
  • 陸遊臨死前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卻震撼了無數中華兒女!
    陸遊詩中所表現的愛國熱忱,無不催人淚下。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示兒》,便是陸遊最為膾炙人口的一首愛國詩篇。這首詩歷來深受世人所推崇。明代胡應麟在《詩藪》中說:忠憤之氣,落落二十八字間,每讀此未嘗不為滴淚也。愛國作家朱自清更是認為《示兒》一詩,是陸遊愛國熱忱的理想化,也是現在所說國家至上信念的雛形,也許只有陸遊才配稱為愛國詩人。
  • 千古流傳的一首小詩,寫盡江南好風景,開篇就美到醉人!
    江南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經濟比較富庶的地區之一,這得益於從晉開始直至陳的滅亡這期間長達200多年的南北分治的政策,同時在這200多年間,江南地區的人民生活也比較安定,並無太多的戰亂紛擾,自此江南區域便奠定了自己的歷史上的經濟地位。
  • 宋代默默無聞之人留下千古奇詩,男子要順著讀,女子卻必須倒著讀
    迴文詩,也稱是「愛情詩」,《詩經》中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迴文詩讀起來迴環往復,綿延無盡,給人以盪氣迴腸,意興盎然的美感。利用了漢語以單音節語素為主和以語序為重要語法手段的兩個特點,宋代默默無聞之人留下千古奇詩,男子要順著讀,女子卻必須倒著讀。
  • 和珅臨死前寫了首妙詩,令後世爭論不休,馬未都點評:寫得確實牛
    或許我們可以從他當時寫的幾首詩裡窺見一、二。在獄中,和珅一共寫了3首作品,前兩首是寫於正月十五。元宵佳節,別人家都熱熱鬧鬧,自己卻如此悽慘,於是有感而發,他寫下了這樣兩首詩:從這兩首詩來看,至少我們能肯定3點:首先,和珅確實是挺有才華的,這兩首詩的遣詞是頗為講究的,詩中既有如「縲紲泣孤臣」這樣的典故,又有今昔的鮮明對比,寫得頗有感染力,這種詩在清朝算得上是不錯的作品了。
  • 唐朝最神秘的詩人 一生僅留下兩首詩 其中一首壓倒全唐
    歷史對張若虛的描寫是十分模糊的,因為他一共就留下了兩首詩,而他的人生經歷幾乎無人可知。 但就是這麼一位低調的詩人,卻留下了一首有"以孤篇壓倒全唐之譽,一洗六朝詩風,橫絕千古!」的傳世之作,這首詩就是著名的《春江花月夜》。這首詩雖然很長,但是課本上是要求背誦的。
  • 李商隱最好懂的一首詩,卻依舊留下了千年難解之謎
    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元好問《論詩三十首·十二》一提起李商隱,我們多半會發出和元好問同樣的感慨:好詩,但看不懂!在李商隱的詩集裡,斑騅為誰而系,蠟炬為誰成灰,那靈犀一點又是與誰相通,全是千古未解之謎。無題無題,無題目,也欠結局;沒前生,亦無來世。
  • 白居易最驚豔的一首詩,其中四句,成為了千古名句!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素有「詩王」之稱謂,古人作詩,凡是指定或限定的題目,照例在題目上冠以「賦得」二字。賦得詩往往是應考之作,但也不盡然。在送別的場合,人各賦詩,也常限定題目。限題作詩當然比自由命題多—些麻煩,沒有真情實感也得敷衍幾句,所以難得佳作。
  • 一個乞丐在臨死前,留下一首流傳至今的「絕命詩」,感人至深
    這個人做得一手好詩,比如他的《憫農》「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就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這首詩也是被人所傳誦。 我國古代經典,《詩經》中的詩作,就有許多出自勞動人民之手。其中的「國風」就大多是普通百姓所創作的。當然,有人說,這也只是吃得飽飯的人寫的,如果你這麼想就大錯特錯了。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在中國古代,有一個連飯都吃不飽的乞丐,卻作下一首流傳至今的「絕命詩」,詩的內容、風骨,怕是連飽讀詩書的有權有勢的人看了都得羞愧。而且,這首詩還是他在臨死前作的。
  • 3種說法各有道理,如今已成千古之謎
    大唐詩聖杜甫寓居成都時,曾寫下了很多優秀詩篇,其中不乏對歷史古蹟的吟詠興嘆之辭。如我們耳熟能詳的《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 李商隱最通俗的一首詩,讓人一看就懂,卻仍給讀者留下難解之謎!
    李商隱最通俗的一首詩,讓人一看就懂,卻仍給讀者留下難解之謎!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到底是寄誰的?妻子還是友人?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詩題雖為《錦瑟》,但卻並非詠物之作,而是按古詩的慣例以篇首二字為題,實是借瑟以隱題的一首無題詩。此詩是李商隱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李商隱最難索解的作品之一,詩家素有「一篇《錦瑟》解人難」的慨嘆。「錦瑟」是指裝飾華美的瑟。
  • 蘇軾的一首詩成為千古名篇,看透他對人生的豁達,彰顯了他的灑脫
    而今天我們要為大家分享的是蘇軾中最經典的一部千古詩篇《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簡稱《女王城和詩》),這首詩詞全民有31個字,雖然題目很長,但整首詩卻能洗涮人們的心靈。
  • 五位千古英主,每人一首霸氣帝王詩,誰更勝一籌?
    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在中國古代的四百多位皇帝當中,不乏擅長詩詞歌賦的文藝發燒友,其中尤以清高宗乾隆和南唐後主李煜最為後世所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