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天文學家們不用常用單位來表示距離?

2020-12-12 天文在線

我是喬治亞州的一個業餘天文愛好者,這個愛好已經持續幾年了。我知道當我們談到宇宙中的距離時,就算是到太陽或者幾顆最近的恆星,普通的單位量度也太小了。

我知道一個AU是一個天文單位,是指太陽到地球的距離,大約930萬英裡。我希望我理解的是對的。

我的筆記本上有一個軟體,它能告訴我在某個時間段我能用我的米德LX-200望遠鏡看到哪些星星。軟體中能選擇距離的單位,千米KM、天文單位AU、還有最後一個我不知道的單位PC。

你能告訴我PC單位是什麼,和什麼時候使用這個單位嗎?另外,我想知道有沒有哪種場合某一種單位用的更多,還有是否有一種單位更精確並且天文學家們更喜歡使用呢?

回答:

用什麼單位來描述距離其實並沒有什麼影響,僅僅是為了方便罷了。你不會用盎司來描述你的體重,也不會用磅來描述一個很輕的物體,道理是一樣的。你想用一個較為簡單的數字來表示,這樣能更形象地理解。

PC是parsec的縮寫,一秒差距相當於3,000,000,000,000,000,000釐米!(或者3E18,如果你理解科學計數法的話,3後面有18個零)。秒差距單位的引入來自於人們觀測星空時的視差法,人們用這種方法來測量到臨近恆星的距離。原理是以地球公轉的位置變化為參照,觀測恆星在夜空背景上的移動距離(視差),一秒差距對應的是星星移動了一角秒。我認為這是天文學中最常用的單位,因為用它可以較為方便的描述很長的距離。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太空人不用常用的測量單位去測量距離呢?
    我知道當我們談論到宇宙中的距離時,我們不用費力解釋到太陽的距離或是到一些最近的恆星的距離,我們知道日常的測量術語在這個環境下沒有什麼意義。我知道一個天文單位(AU)是指地球到太陽的距離,即9300萬裡。我的筆記本電腦中有一款軟體可以讓我使用8" 米德 LX-200天文望遠鏡來窺探宇宙。
  • 天文小科普:光年——天文學的距離測量單位
    >三合星的第三顆星為了避免用太長的數字,科學家們必須使用一種可以和浩瀚的宇宙相符的距離單位來研究天文學天文學中常用的距離單位是光年。光年是光在一年內所行走過的距離,即9,460,730,472,581公裡,約10萬億公裡。這個距離單位不是一夜之間產生的。首先要測量出光的速度,才能確定它在一年所傳播的距離。在1676年之前,大多數科學家認為光會瞬間從一個點移動到另一個點。
  • 一角秒很小,天文學家卻用它發明了最大的長度單位,比光年大幾倍
    我們都知道光年是一種長度很長的長度單位,是說光這一年中行走的距離,光速每秒就奔跑將近30萬公裡(29.98萬公裡),讓光跑一年的時間,那肯定是相當遙遠了,大致為9.46萬億公裡。天文學家們將這種方法應用到了天文學中就可以計算出遙遠恆星的距離了,他們以地球公轉軌道的平均半徑(一個天文單位)為底邊,將所對應的三角形內角稱為視差,當這個角的大小為1秒(1角秒)時,這個三角形的一條邊的長度(地球到這個恆星的距離)就稱為1秒差距。
  • 天文學家是如何確定恆星的大小和距離的?
    另外,1秒的弧秒相當於206265個天文單位。希帕爾科斯天文測量衛星已經用這種方法確定了超過10萬顆恆星的距離。來讀一篇ESA關於任務成就的新聞稿。例如,最近的10顆恆星的距離可以在他們的150顆最近恆星的表格中找到,我在下面重新列印了一下:注意:視差是以弧秒分之一為單位測量的。
  • 它距離那麼遠,科學家如何觀測的
    如今幾十年過去了,科學家們的發現還是非常大的,目前在太陽系外找到的潛在宜居行星的數量就有近百顆,而其中距離地球1400光年之外的克卜勒452b,則尤為受到關注。另一個地球?在2015年,NASA的天文學家發現了克卜勒452b的身影,它位於1400光年之外的天鵝座之中,直徑大約是地球的1.6倍。
  • 天文學家有了新發現
    發現溫度較低的氣流  不久前,天文學家公布了首張黑洞照片。為得到這張黑洞照片,天文學家動用了遍布全球的8個毫米/亞毫米波射電望遠鏡,組成了一個口徑一萬多公裡的「事件視界望遠鏡」(EHT),對星系M87中心的黑洞和銀河系中心的黑洞人馬座A*進行了連續觀測和數據分析。
  • 天文學家新發現兩顆超級地球,距離地球非常近
    近些年來,隨著人類觀測技術的不斷提高,科學家們發現的系外行星越來越多,其中和地球環境類似的「超級地球」,也越來越頻繁地被報導。對於天文學家們來說,超級地球的確非常有誘惑力,因為它們不僅暗示著系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就算不能孕育系外生命,也可以當作人類的下一站,為我們衝出太陽系提供契機。最近,科學家又新發現了兩顆超級地球,而且還是兩顆很有特點的超級地球。
  • 最古老和最遙遠的星系的距離被算出,它處於可觀測宇宙的邊緣
    但是,天文學家非常認真對待這些問題,並用出色的工具完成技術突破,來試著解答這些問題。一組天文學家使用望遠鏡觀測古代星系。通過分析數據,他們發現,目標星系GN-z11不僅是最古老的星系,同時也是最遙遠的星系。它是如此遙遠,以至於它定義了可觀測宇宙的邊界。光年是一個天文上常用的距離單位,它表示的是光一年走過的距離。
  • 常用的面積單位有什麼 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在生活中,面積單位是比較常用的,因為我們要用這些單位來衡量一個物體的體積有多大,所以,面積單位在我們生活中有著重要的作用,而且關於這些面積單位之間的換算,也同樣有著相同重要的地位,下面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常用的面積單位有什麼吧。
  • 多名天文學家曾發現金衛一,卻又莫名消失了
    根據目前已知的數據:太陽系中一共存在8大行星、至少185顆天然衛星、5顆矮行星(已經辨認出來的),以及數不清(至少要以億位單位來計算)的小天體(比方說彗星、小行星等等),那麼,是不是太陽系中所有的行星,都擁有衛星呢?
  • 冥王星表示不服,天文學家:你倆比比看
    2006年8月24日下午,在第26屆國際天文聯合會上,天文學家們鄭重其事的告訴冥王星:「我們對行星的定義做了新規定,很遺憾你不符合新規定被降級了。以後你就不是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了。」冥王星冥王星聽到天文學家們的決議後表示不服,「請問我哪一點不符合行星的特點呢?」天文學家跟冥王星解釋道:「行星這個定義一直都是天文學上備受爭議的問題。
  • 天文學家推算出「HD 106906 b」行星運行軌道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外媒「Engadget」12月14日報導,天文學家通過哈勃太空望遠鏡長期觀察,確認了一顆編號為「HD 106906 b」的行星運轉軌道。「HD 106906 b」行星的質量大約是木星的11倍,與母恆星的距離大約是650天文單位,即接近970億公裡。2005年起,天文學者利用位於智利阿他加馬沙漠中拉斯坎帕納斯天文臺的麥哲倫望遠鏡對恆星「HD 106906」進行了長達8年的跟蹤觀測,並於2013年12月4日正式提出了「HD 106906 b」行星的相關天文細節。
  • 為什麼計算宇宙距離在宇宙膨脹研究中至關重要?
    宇宙膨脹研究一直吸引著全世界的天文學家。但是,面對如此龐大且神秘的研究,研究參照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宇宙膨脹,而且對獲取儘可能精確的信息來說也至關重要。宇宙學是天體物理學的一個分支,研究宇宙的起源、性質、結構和演變。
  • 英國天文學家公布銀河系最詳細的地圖
    詳細的地圖是根據歐空局蓋亞飛行任務的最新數據繪製的,該任務有兩顆衛星距離地球93萬英裡,測量整個銀河系恆星物體之間的距離。 地圖和附帶的數據將使天文學家更深入地了解我們自己的星系,恆星是如何分布的,甚至識別出與我們自己的太陽相似的恆星,以便進一步進行更詳細的研究。
  • 天文學家重視科普宣傳
    學生們在觀看日食。圖片來源:Mohd Rasfan 天文學家推廣天文奇觀的熱情已經被量化,他們似乎是自然科學領域最活躍的傳播者之一。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研究人員開展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參與調查的天文學家平均每年要參與18項公益活動。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科學傳播學研究人員Marta Entradas表示,這似乎超過了其他被調查學科,在這些學科中,只有少數科學家與公眾接觸,每年也只有兩三項活動。
  • 看化學家如何以色譜研究啟迪現代天文學家探索星空
    追尋彩虹的化學家們是如何使現代天文學家擁有「火眼金睛」?天文學家們仔細的跟蹤了行星的運動軌跡,發現了幾顆未被人發現的行星和月球的自轉,看到了星球的滅亡,大量的星雲……但有一個原始問題始終困惑著他們:是什麼組成了行星恆星以及星雲?這花費了數個世紀以期找到一個技術來解答這個問題。但令人驚訝的是很少有天文學者真正推動了這一進程,除了一次涉及光譜學發明的天文學家和化學家們。
  • 熱力企業常用熱量單位、壓力單位換算表
    一、熱量單位換算1.1常用熱量單位介紹1. 焦耳(J)、千焦(KJ)、吉焦(GJ),工程計算廣為採用,國際單位制。瓦特(W)、千瓦(kW)、兆瓦(MW),工程導出單位,是供熱工程常用單位,如熱水鍋爐熱容量:7MW、14MW、29MW、70MW等,習慣上常說到的10t、20t、40t、100t等鍋爐,相當於同類容量蒸汽鍋爐的設計出力,工程上熱水鍋爐和換熱站熱計量儀表、暖通供熱設計計算、估算、供熱指標等,廣泛採用。3.
  • 天文學家發現這顆行星,恰是地球的39倍大
    一個比地球大39倍的行星核根據《新華社》7月3日的報導,在距離地球730光年之外的地方,天文學家們竟然找到了一個巨大的行星核,這個行星核足足有39個地球那麼大,它也是迄今為止,已知的最大的一顆巖石行星。
  • 困擾天文學家數十年的問題
    但在過去的幾年裡,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新的觀測讓天文學家發現了更多被隱藏的衛星星系;但同時,更新後的計算機模擬卻預測,存在的衛星星系要比之前預測的少得多。也就是說,在21世紀初,天文學家還在擔心衛星星系太少;但是到了2018年,衛星星系又似乎太多了——失蹤衛星星系的問題來了個大的反轉。現在,天文學家看到了一個潛在可行的解決方案。
  • 光年是一種長度單位,那麼1光年有多遠?又是怎樣計算出來的?
    首先你需要了解光年是個長度單位而不是什麼所謂的時間單位,1光年也就是光一年內傳播的距離,光的速度在真空中每秒大約30萬千米,1年約等於3000萬秒,由此可以算出1光年約等於9萬億千米。也許用數字講,你根本無法理解這樣的距離。我們來舉個例子,太陽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為1.5億千米。這是什麼概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