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米的多樣性和分布區,給我們每個中國人都帶來了關於家的印記。
圖片來源:pixabay
北方人愛粳米,南方人愛秈米。我作為一個山西人,打小的印象就是東北大米,圓粒兒,有彈性,米粒之間適當的黏都是東北大米吸引人的地方。
煮米飯是個技術活,如何不夾生,如何不糊底兒,這些問題隨著電飯煲的加入迎刃而解。只要放合適的水,等待吃飯就可以了。
解決了口感之後,大家就開始關注米飯的香氣了。注意,研究米飯的香氣並不是一個玄學,而是科學。
國際上,對於香米的關注開始20世紀30年代。算起來,目前國際上產量最多的香米品種都是巴基斯坦1993選育出的香米品種的後裔。
圖片來源:pixabay
此後,香米的家族不斷擴大,產量逐步提高,而對其香味的研究也日益深入。最終,科研人員鎖定了一種叫2-乙醯-1-吡咯啉的、有爆米花香味的物質。
雖然米香並不是簡單地有一種物質決定的,其中的醇、醛、酸都會影響大米的香味,但是2-乙醯-1-吡咯啉堪稱香米的特殊味道的精髓。
還有個有意思的研究報導——香米中的香氣物質主要集中在稻殼和糙米皮層中。如果製成精米,香氣物質會大量損失,特別是2-乙醯-1-吡咯啉的含量將降低85%以上,如果想吃到更香的純正香米,看來最好去吃糙米飯了。
這還真是個兩難抉擇呢。米飯裡加點爆米花,是不是一個解決方案呢?
題圖來源:pexels
文章來源: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作者本人公眾號「植物人史軍」,轉載請聯繫原帳號。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微信:SquirrelClub
微博:科學松鼠會
科學松鼠會,是一家以推動科學傳播行業發展為己任
的非營利組織,成立於2008年4月。我們希望像松鼠
一樣,幫助公眾剝開科學的堅果,分享科學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