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
題竹石牧牛子瞻畫叢竹怪石,伯時增前坡牧兒騎牛,甚有意態,戲詠。野次小崢嶸,幽篁相倚綠。阿童三尺箠,御此老觳觫。石吾甚愛之,勿遣牛礪角。牛礪角猶可,牛鬥殘我竹。
首聯:野外山坡邊,有一塊怪石頭,靠著它有一叢茂盛的野竹子。頷聯:一個牧童拿一根三尺長棍子,駕馭著這頭老水牛。頸聯:哎呀,石頭我是太喜歡了呀,你不要讓牛來磨角。尾聯:哎呀,你那個牛還是去石頭上磨角吧,你若是要打架,那竹子可要被弄毀了。
《蘇軾畫一圖,大師瞧他不上,添畫了牧童,黃庭堅趕緊題了一首詩》講到這首詩其實是黃庭堅誇獎李伯時將牛畫活了。所以才讓他擔心牛會磨角時將石頭弄壞,又擔心牛若去打鬥會將我竹子整死。所以,他像個守財奴一樣,又要保護石頭,又要保護竹子,不知道保護什麼好。其實,什麼也不用他保護,都是畫上好好地呆著呢。
然而,他的擔心透露了以下信息:李伯時的這頭牛,不安生。他讓它去破壞蘇軾畫的石頭——這不是對著幹嗎?
有這種人嗎?
人家好好畫畫,你還添畫,還搗亂!
你別說,這李伯時真是來搗亂的。
他在用畫說話——蘇軾,你神經兮兮了,好好過日子!看你緊張的,又是弄個竹子,表明你高風亮節,又是用石頭表明矢志不渝!活著累不累?來,輕鬆點,有個田園生活的心態!
明白了吧?
黃庭堅在序裡交代地夠清楚——只是我們遠離了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的語境!
在他們的語境中,竹子代表節操,石頭代表堅持 ,牧兒騎牛代表的是田園生活。
前兩者用於勵志,後一者用於洩氣。
這就是一次以畫會友的虐心之交鋒。
當然,這也說明兩個人關係好,才開得起這種真玩笑。
也可能李伯時年紀大一些,幹夠了;蘇軾年輕一點,才當上知制誥,必須勤奮。
黃庭堅一看,甚有意味——好看!可是,難辦!沒有辦法了呀!誰也不能得罪呀。
於是——戲詠!
來個「王顧左右的言他」——不說你們的世界觀,誇獎誇獎你們的畫!
哈哈,得罪不起?那我就誰也不得罪。
哈哈哈哈。
黃庭堅是不是很機智?
我想的問題是——也不知道這幅畫在哪兒?若能撿到,還不發個幾億的財?
三大家齊聚一幅——蘇軾、李公麟的畫,黃庭堅的詩與字,再加上盛宴的場景,這文化價值得有多高?這經濟價值不可估量。
誰見到了,說一聲!
2020-2-15 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