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竹石牧牛——發生在北宋宮廷中的一次詩、畫會友盛宴

2020-12-14 語文小白

#蘇軾#

題竹石牧牛子瞻畫叢竹怪石,伯時增前坡牧兒騎牛,甚有意態,戲詠。野次小崢嶸,幽篁相倚綠。阿童三尺箠,御此老觳觫。石吾甚愛之,勿遣牛礪角。牛礪角猶可,牛鬥殘我竹。

首聯:野外山坡邊,有一塊怪石頭,靠著它有一叢茂盛的野竹子。頷聯:一個牧童拿一根三尺長棍子,駕馭著這頭老水牛。頸聯:哎呀,石頭我是太喜歡了呀,你不要讓牛來磨角。尾聯:哎呀,你那個牛還是去石頭上磨角吧,你若是要打架,那竹子可要被弄毀了。

《蘇軾畫一圖,大師瞧他不上,添畫了牧童,黃庭堅趕緊題了一首詩》講到這首詩其實是黃庭堅誇獎李伯時將牛畫活了。所以才讓他擔心牛會磨角時將石頭弄壞,又擔心牛若去打鬥會將我竹子整死。所以,他像個守財奴一樣,又要保護石頭,又要保護竹子,不知道保護什麼好。其實,什麼也不用他保護,都是畫上好好地呆著呢。

竹石牧牛圖(拼接版)

然而,他的擔心透露了以下信息:李伯時的這頭牛,不安生。他讓它去破壞蘇軾畫的石頭——這不是對著幹嗎?

有這種人嗎?

人家好好畫畫,你還添畫,還搗亂!

你別說,這李伯時真是來搗亂的。

他在用畫說話——蘇軾,你神經兮兮了,好好過日子!看你緊張的,又是弄個竹子,表明你高風亮節,又是用石頭表明矢志不渝!活著累不累?來,輕鬆點,有個田園生活的心態!

明白了吧?

黃庭堅在序裡交代地夠清楚——只是我們遠離了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的語境!

在他們的語境中,竹子代表節操,石頭代表堅持 ,牧兒騎牛代表的是田園生活。

前兩者用於勵志,後一者用於洩氣。

這就是一次以畫會友的虐心之交鋒。

當然,這也說明兩個人關係好,才開得起這種真玩笑。

也可能李伯時年紀大一些,幹夠了;蘇軾年輕一點,才當上知制誥,必須勤奮。

黃庭堅一看,甚有意味——好看!可是,難辦!沒有辦法了呀!誰也不能得罪呀。

於是——戲詠!

來個「王顧左右的言他」——不說你們的世界觀,誇獎誇獎你們的畫!

哈哈,得罪不起?那我就誰也不得罪。

哈哈哈哈。

黃庭堅是不是很機智?

我想的問題是——也不知道這幅畫在哪兒?若能撿到,還不發個幾億的財?

三大家齊聚一幅——蘇軾、李公麟的畫,黃庭堅的詩與字,再加上盛宴的場景,這文化價值得有多高?這經濟價值不可估量。

誰見到了,說一聲!

2020-2-15 郭

相關焦點

  • 一首好詩,一道錯題——分析2006年高考《題竹石牧牛圖》
    2006 年全國卷1的詩歌鑑賞材料選用了黃庭堅的《題竹石牧牛》.這首詩看似樸實無華,實則精彩紛呈,真是一首難得的好詩。最有價值的是它簡潔清晰地記載一次文化盛宴。然而,由於場景的 疏離,高考命題人站在自己的臆想中,完全錯誤地理解詩歌內容,命出了一道糟糕透頂的試題。以命題人的理解,必然將真正準確詩歌的高才淘汰出局,而留下和命題人一樣平庸的人。
  • 蘇軾、黃庭堅、李公麟,如何成就美好的詩畫故事
    黃庭堅有一首詩《題竹石牧牛》,詩的前面有一段文字說明這首詩的來由,這段文字是這麼寫的:「子瞻畫叢竹怪石,伯時增前坡牧兒騎牛,甚有意態。戲詠。」從這段話可以看出,這首詩的故事涉及三個人。一個是蘇軾。他被稱為「宋畫中第一人」,他畫的《五馬圖》成為後世畫鞍馬人物的最佳範本,有人推其為「宋畫第一」。憑著這樣的獨門絕技,他自己就變成了大人物,當然可以和其他大人物混了。蘇軾、黃庭堅、李公麟廝混在一起形成的題畫詩不少,《題竹石牧牛》只是其中之一。這首詩是這麼寫的:野次小崢嶸,幽篁相倚綠。
  • 讀鄭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鄭縷兼工詩、書、畫,素有「三絕」之目。其詩內容上注重反映民生疾苦,抒發個人情感,藝術上無所依傍,不拘一格,獨自名家。特別是許多題畫詩,往往扣題立論,或借題發揮,富有濃厚深刻的哲理趣味,耐人咀嚼,令人深思。這裡,我們就選析他的一首題畫之作《竹石》。《竹石》是詩題,也是畫題。就是說,這首詩是題在一幅竹石圖上的。
  •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細賞五首題畫詩
    詩和畫在某一個作者手中可以完美地融合,相得益彰詩和畫的完美融合——題畫詩!《竹石》【清】鄭燮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這是鄭板橋為自己的《竹石圖》所題的詩。作者通過描寫竹石堅韌不拔的精神,來隱寓自己堅持風骨的氣節。
  • 牛年話「牛」——詠牛詩詞
    題竹石牧牛【宋】黃庭堅子瞻畫叢竹怪石,伯時增前坡牧兒騎牛,甚有意態,戲詠。野次小崢嶸,幽篁相倚綠。阿童三尺箠,御此老觳觫。石吾甚愛之,勿遣牛礪角。牛礪角猶可,牛鬥殘我竹。 【注釋】 子瞻:蘇軾。蘇軾工畫竹石枯木。
  • 竹石(鄭板橋) 李傳波精美竹石畫5幅 攝人心魄的美
    竹石--李傳波竹石畫作品賞析。一直以來,在所有詠竹詩中,讓我最為欣賞的便是鄭板橋創作的七言絕句《竹石》,每次品讀,眼前似乎都會浮現這樣一個畫面: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下,一顆顆挺拔堅韌的竹子傲然挺立,讓人肅然起敬。
  • 詩書畫三絕的鄭板橋為何只畫「蘭竹石」?
    上篇小覓分享了于謙的《石灰吟》,詩中那句「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確是于謙的人生的真實寫照。同樣是詠物詩,鄭板橋的《竹石》也同樣展示了詩人的不屈精神及頑強品格。今日小覓分享:竹石—清鄭板橋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 咬定青山不放鬆,任爾東西南北風——讀鄭板橋《竹石》
    朋友問他為什麼,王徽之說沒有竹子日子一天也過不下去;北宋蘇東坡也是愛竹成痴之人,有詩云「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關於竹的詩詞,據不完全統計,有數千首之多。今天解讀的《竹石》,出自清代「詩書畫」三絕的鄭板橋先生之手。
  • 絕美的巖山寺壁畫背後,是一位金代老畫匠對北宋舊都的追憶
    王逵年輕時很可能曾在北宋宣和畫院中學畫,靖康之變時 28 歲,已學有所成,成為了一名技法純熟的宮廷畫師。無論是宮廷生活,世俗題材,還是建築界畫,他都能手到擒來。金軍攻破汴梁城後,擄走了大量的北宋宮廷畫師,王逵也成為其中一員,從此作為「御前承應」服務於金廷。
  • 蘇州博物館藏元王蒙《竹石圖軸》臆說
    程義 蘇州博物館曾舉辦以《元七君子圖》為主題的「歷代文人墨竹特展」,匯集了文同、蘇軾、趙孟頫父子、柯九思、吳鎮、王蒙、李衎、夏昶以及清代諸賢的精品50餘件,堪稱國內墨竹畫作的一次大聚會,不僅讓我們見到了許多過去只能在畫冊中才能看到的絕作,也讓我們對歷代文人畫竹的成就有了重新認識的圖像基礎,並使我們發現即便是那些以山水見長的畫家,偶爾戲作的竹畫也能讓我們嘆為觀止
  • 《竹石》
    竹子緊咬住青山,一點兒也不放鬆,它把根牢牢地扎在巖石縫中。不管是怎樣的風吹雨打,它都越長越堅定、挺拔,任你東西南北風怎麼吹,它都不動搖、不害怕。1.咬定:比喻竹子牢牢地長在山石之中。 這首詩歌頌頑強的竹子,不但在巖石縫中紮根深,而且立得穩,才能長期經受風雨磨難而更加堅強挺立。不管風吹雨打,任憑霜寒雪凍,蒼翠的青竹仍然「堅勁」,傲然挺立。「千磨萬擊」、「東西南北風」,極言考驗之嚴酷。
  • 咬定青山不放鬆,鄭板橋勵志詩《竹石》賞析
    鄭板橋勵志詩《竹石》賞析●文/南郭居士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官山東範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後因得罪豪門而罷官,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創「六分半書」,篆隸雜合行楷,參錯縱橫。畫專長蘭竹松石,簡潔遒勁。工詩詞,抒情志感,痛快淋漓。著有《板橋全集》。《竹石》是一首仄起首句押韻格式的七言絕句,首句押鄰韻「二冬」韻,二、四句押「一東」韻。
  • 李可染與牧牛圖
    上面題跋云:「牛也,力大無窮,俯首孺子而不逞強,吃草擠奶終生勞瘁,為人而安不居功。純良溫馴,時亦強犟,穩步向前,足不踏空,形容無華,氣宇軒宏。吾素崇其性,愛其形,故屢屢不厭寫之。」李可染喜歡畫牛,尤其喜歡畫各種牧牛圖。為此他還將畫室命名為「師牛堂」,且自稱「孺子牛」。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一直到去世之前,他留下了許多以牛為題材的精品畫作。
  • 古詩詞賞析 |《竹石》鄭燮(鄭板橋) |【清代】
    注釋解說:(1)竹石:紮根在石縫中的竹子。詩人是著名畫家,他畫的竹子特別有名,這是他題寫在竹石畫上的一首詩。(2)咬定:比喻根扎得結實,像咬著青山不鬆口一樣。(3)立根:紮根,生根。(4)原:本來,原本,原來。(5)破巖:裂開的山巖,即巖石的縫隙。(6)磨:折磨,挫折,磨鍊。(7)擊:打擊。(8)堅勁:堅強有力。
  • 一位僧人畫了兩幅畫,畫沒有流傳下來,而蘇軾的題畫詩卻流傳千古
    >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的理論;在《書摩詰藍田煙雨圖》中就提出過「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繪畫創作理論。 從蘇軾對畫水的理論上看,他是深得繪畫藝術奧秘的。再如蘇軾在《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一文中,還記述了他在大畫家文與可跟前學習畫竹的事情,並與文與可討論過畫竹的技法。 在今存的蘇軾的繪畫作品中,就有一幅是畫竹的,這幅畫就是《瀟湘竹石圖》。
  • 宋畫緣何令人追慕至今?寶山這場讀書會為你解答
    到了南宋末期,那些非核心皇族的人,藝術風格發生了轉變,他們的畫更接近於文人的品位,趙孟堅、趙孟頫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有一次,趙佶要畫院畫家畫孔雀,畫了幾次他都不滿意,問他為什麼,他說,孔雀爬上土堆一定先伸左腳,而畫家卻都畫成右腳了。宋徽宗還親自教授王希孟,讓他將皇宮裡的名畫直接帶出去臨摹。王希孟的《千裡江山圖》體現了青綠山水畫的極高成就。
  • 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小學生必背古詩《竹石》
    今天,我們分享的是清代書畫家、文學家鄭燮的作品《竹石》。鄭燮號板橋,即我們耳熟能詳的鄭板橋。這首《竹石》是一首題畫,是鄭燮為自己畫的《竹石圖》題的詩。
  • 每天學習一首古詩詞29:鄭板橋《竹石》 千磨萬擊還堅勁
    立根原在破巖中。竹石圖賞析:這首詩是一首題畫詩,題於作者鄭板橋自己的《竹石圖》上。這首詩在讚美巖竹的堅韌頑強中,隱寓了作者藐視俗見的剛勁風骨。詩中的竹實際上也是作者鄭板橋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詩人正是這樣一種與下層百姓有著較密切的聯繫,嫉惡如仇、不畏權貴的巖竹。作者鄭板橋的題畫詩如同其畫一樣有著很強的立體感,可作畫來欣賞。這首詩正是這樣,無論是竹還是石在詩人筆下都形象鮮明,若在眼前。那沒有實體的風也被描繪得如同拂面而過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