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旅遊、商務還是其他,但凡去過海南島的人,大概都免不了吃上一頓海南雞飯。而即使沒有去過海南島,在廣州、深圳、香港、新加坡等地方,海南雞飯店的招牌也是隨處可見。在新加坡,海南雞飯甚至還號稱是該國的國宴,海南雞飯的魅力由此可見。海南雞飯已不僅僅是一種菜餚,更多的是一種眷戀、一種鄉愁、一種由本地味道而延伸出來的文化。
海南雞飯,就是白切雞搭配用雞油和煮雞湯烹製的米飯。冠以海南之名當然是因為起源於海南,也稱為文昌雞飯。是以海南當地的文昌雞,用白切雞做法,烹煮至九成熟,以保持肉質嫩滑,浸入冰水冷卻,使其雞皮和雞肉之間有一層透明的凝脂,通常佐以黑醬油及蒜茸辣椒醬最為美味。海南雞飯中的飯也是非常重要的角色,絕對不是一碗簡單的白飯。優質大米加入了滋潤的雞油,用之前的煮雞湯烹煮出來,成為雞油香飯,噴香撲鼻。早年下南洋的淘金客們,將這個菜式帶到了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和香港等地,從而在異地發揚光大!
海南雞飯當然離不了雞,正宗海南雞飯應該使用當地的文昌雞作為原料,製成的白切雞才雞嫩皮黃,滋味鮮美。
雞飯的核心就在於優質的文昌雞
文昌雞的祖先,據說發源於海南文昌的潭牛鎮天賜村。村裡有幾棵大榕樹,樹籽滿落地上,雞隻吃進肚裡,從光緒年間開始,一代代的生化作用之下,就逐漸養成了今天這身材嬌小,毛色光澤,皮薄肉嫩,骨酥皮脆的優質雞種。
現代的集約化養殖,雖然沒有那麼多榕樹籽可喂,卻也是十分講究。須於山場樹林之中放養,給它一個空間,讓它自由活動,令其採食到充足的野果以及螺、蟲、蜢等動物蛋白,一早一晚,還得餵養小量大米,糠和番薯之類的農作物。放養約6個月後,雞已可食--不過且慢,宰殺之前,還需將雞置於安靜避光處,不宜讓其隨便走動,連續育肥30天以上。為了使雞肉更加香美,在宰殺前30天的育肥期內,必須用花生餅、椰子餅、椰絲、蕃茨、大米飯混淆著喂,飼料中必須加入適量花生油、魚肝油和硫黃等配料。經過這樣的特殊培育,文昌雞便具有皮脆薄、骨軟細,肉質嫩滑,肥而不膩等特點。
海南人會以文昌當地的白切雞做法,同時配以雞油和浸雞水烹煮的米飯,所以在海南島俗稱為文昌雞飯。20世紀初期,隨著移民潮,這個菜式傳至東南亞,包括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及泰國等地發揚光大。在海南,海南雞飯就是一盤斬件整齊的白切文昌雞,配上用雞湯、小桔子和蒜茸配製的本地風味佐料,外加一碟開胃增味的酸甜醃瓜,一碗香噴噴的雞油雞湯煮出的雞飯,再加一碗地道的冬瓜海螺湯。
而東南亞的海南雞飯包括幾塊雞肉,西紅柿、黃瓜置碟中,一碗雞飯,一碗雞湯和一份必不可少的chiok辣醬,其中有辣椒、鮮姜和黑醬油三種不同口味可以選擇。
、
雞飯其製作工藝講究 ,先將優質大米洗淨、濾幹、猛火熱鍋,用雞油加蒜茸爆香,再倒進大米翻炒到適度,然後加雞湯煮熟,這種雞飯油潤軟滑,噴香可口,飽吃不膩,食後齒頰留香。海南雞飯成為華人美食的驕傲。
文昌素來有「無雞不成宴」的說法,文昌雞的做法也是十分豐富多樣的
屬於浸雞類,以其製作簡易,剛熟不爛,不加配料且保持原味為特點。白切雞皮爽肉滑,清淡鮮美。肉色潔白皮帶黃油,具有蔥油香味,蔥段打花鑲邊,食時佐以芥末醬或特製醬油,保持了雞肉的鮮美、原汁原味,食之別有風味。
用來做這道菜的椰子必須是老椰子,椰子肉香味濃鬱而且容易刨碎,雞則是小公雞,燉出來的椰子雞湯不至於太油膩。海南女人坐月子的時候幾乎每天都要吃上一頓椰子燉雞的。
白切過的雞如果吃不完,以前沒有冰箱的時候,只能回鍋炒過以免變質,無意中這就變成了文昌雞的第三種吃法。通常一頓是吃不完,所以只好回鍋。炒雞如果加點生薑和蒜苗,或者調點別的什麼味道,對於過年天天吃口味清淡的白切雞的人來講,倒也不失為另外一種選擇。
是久負盛名的客家菜餚,從古至今均深受海內外人士的喜愛,皮軟肉嫩,香濃美味,並有溫補功能。在海南做鹽焗雞得天獨厚的條件就是這裡有很好的海鹽,只有那種顆粒很粗的海鹽才能作出味道獨特的鹽焗雞。
圖文部分內容來源於海南食遊記 ,走進海南等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部分圖片由攝影:李子兄弟(L&B)// 視覺編輯:吳思雨(L&B)提供
運營支撐:微壹傳媒
文昌市旅遊和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委員會
微信號:wcslyxx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