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由作者同意轉發)
思羽妹,上菜啦~
俗話說「一日之計在於晨」,而那些從小就被教導的健康飲食口訣也告訴我們「早上要吃得好」。
所以【思羽已吃】第一季的第一期,我想和你聊聊臺灣的「早餐」。
除了每周一和周二,我都要上早八(早上八點多)的課,因此幾乎每一天都要好好地吃早餐,不然可能會餓哭。
我覺得灣灣是很重視早餐的。
首先從價格上就感受到了來自早餐的「餓意」。
如果只是簡單的麵包和飲料,那麼一頓早餐可能需要40臺幣(約8元軟妹幣)。
如果要吃得好一點豐盛一點,那麼大概就和中餐晚餐的一份便當差不多了。正常來說在學校吃一份便當就60-80臺幣左右(約12-16元軟妹幣),可見早餐的份量!
相比現在在學校5元左右就能吃到的麵包和牛奶(類似的種類),這簡直就是……
再來是種類。
在灣灣有傳統的早餐店,你可以吃到豆漿油條,包子饅頭,蛋卷煎餃,蔥餅米漿,吐司三明治之類的,反正很多。
大概一周甚至是大半個月都不重樣。
也有十分萬能的便利店,你可以選擇各種各樣的麵包蛋糕,飲料水果,蛋奶製品,飯糰熱狗番薯茶葉蛋等等。
當然要是你早上想吃關東煮或者飯啊面啊什麼的也可以,只要有賣你就能買。
對於我這一類的選擇困難症患者來說,幾乎可以把十幾天的早餐都想好,然後按圖索驥。
但是也不乏「一時興起」,突然看到某個想吃的就改變了注意「哎呀,明天吃這個吧!」。
吃了很多頓早餐,就簡單介紹一下那些「記錄在案」的【思羽已吃】們吧~
*蛋卷
口味有很多種,像是培根蔬菜,燒肉火腿,鮭魚玉米什麼的。
我記得我第一次吃蛋卷是在臺中。
中秋假期,為了「躲避颱風」任性的一個人出行,卻幸運地在青旅認識了一些朋友而拯救了「孤單」的旅程。
最後一天,要返回高雄的早上,賴在床上睡懶覺,卻被蔡蔡拉起來:「起來吃早餐啦!你要喝奶茶還是咖啡,我給你泡。」
看到那一份早餐的時候突然很感動,「姐姐買的,我幫你挑了口味。玉米的,OK嗎?」
恰巧我很喜歡吃玉米呢,真好。
*吐司
也一樣有很多口味可以選擇,可以吃有肉的,也可以吃各種果醬的。
吐司這種食物,也不僅只是早餐。就和漢堡差不多,你可以一天三餐都吃它,只要你不膩。
而且灣灣的朋友們好像比較傾向於吃烤吐司。於是我在BBQ的時候就看到烤盤上放著好幾片吐司,夾著烤好的肉一起吃,感覺是和燒烤時生菜的作用一樣的。
*肉圓
吃過兩次。
一次在彰化,《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同款肉圓。不過可能是我看電影的時候沒注意,並不記得他們吃過這樣的早餐了。
還有一次在花蓮,包車的許師傅帶我們去吃傳統早餐,老闆開了幾十年的店。許師傅說,他們小時候早餐就是吃肉圓,還要配六神湯。我嘗試了一下,味道真的很「神奇」。
不過,兩次的肉圓還有點不太一樣。
彰化的肉圓是炸的,外皮是Q彈黏牙的,內陷有豬肉、香菇、筍丁等,再淋上醬料。甜的皮加鹹的餡,其他小夥伴覺得很「黑暗」,可我卻吃完了。也許我口味比較獨特?
花蓮的肉圓是蒸的,老闆說「我用的都是最好的米(做外皮)」,吃的時候糯糯的,易化口。可能「非油炸,更健康」。
*蘿蔔糕
看《我的少女時代》的時候,記得每天林真心都要糾結好久早餐是吃蘿蔔糕還是鐵板面。
某天在義大的傑森餐廳看到了早餐有賣蘿蔔糕,想起這個橋段,就買來嘗了。
外脆內軟,入口即化,有一股淡淡的蘿蔔香。
*鐵板面
說完蘿蔔糕就順勢提一提鐵板面吧~
雖然不是在早餐時間吃的,可是真的好好吃哦!而且還送了濃湯和雙皮奶!
如果早餐要像林真心一樣在蘿蔔糕和鐵板面裡選,那我站鐵板面!
*包子
高雄橋頭糖廠的太成肉包是一家幾十年的老店,從阿公到爸爸到孫女,做了三代的包子。每一代都有自己的獨創口味,也傳承延續著老味道。
還在臺東吃過舊街包子,九份吃過阿牧包子,也在課堂上念過主播稿,講的就是臺南一家包子店的故事。
在灣灣應該有很多有名的包子店,我覺得這些包子好吃的地方就在於,外皮鬆軟,內陷鮮美,而且皮薄肉厚,讓我覺得「怎麼一個包子都可以那麼好吃!」。
*湯包
在我的印象裡好像還是上海的湯包比較有名,但如果是小籠包的話,那就不得不提鼎泰豐!
不過想起那一次到101那麼多人排號的場景就默默放棄了,反正他家在大陸也有開。
只是腦子裡突然蹦出一個疑問,湯包,小籠包,小籠湯包,它們三個是什麼關係呀?
*菠蘿麵包
便利店和麵包店都可以見到的「大眾臉」,簡單普通,平易近人。
*雞卷
學校賣的早餐也很豐富,漢堡,三明治,蔥油餅,之前提到過的沒提到過的。
雞卷只是其中之一。你高興的話早餐吃炸雞都行。
嗯,你想好明早起來吃什麼了麼?
【思羽已吃】,給你們我的一片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