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番禺區沙頭街白泥塘水體黑臭及周邊區域臭氣擾民問題經過整治已解決
金羊網訊 記者甘韻儀,通訊員趙雪峰攝影報導:6月28日晚,「奮進新時代,舞出新風採」番禺區沙頭街慶祝建黨98周年舞蹈大賽在白泥塘公園進行,白泥塘公園首次揭開神秘面紗。周邊居民驚喜地發現,昔日臭氣燻天的黑臭水塘如今已華麗轉身變成靚麗的公園。
自去年白泥塘及周邊區域臭氣擾民問題被國務院大督查第十九督查組督辦以來,番禺,用半年多的時間解決了水塘黑臭水體及臭氣嚴重擾民問題,併合理利用白泥塘旁邊空地建設休閒小公園,為轄區群眾增添多了一個休閒娛樂的好場所。
水中還有魚兒身影
據了解,白泥塘原本是一個水塘,長期以來居民的生活汙水習慣性地排放到白泥塘內,塘內水體不流動,時間久了就成了一潭死水,再加上旁邊垃圾壓縮中轉站散發的臭氣,因此,導致周邊當地群眾怨聲載道意見非常大。自去年8月國務院大督查第十九督查組向番禺區反饋意見後,番禺區迅速召開會議進行深入分析,深刻反省,並組織有關部門制定了4個方面11項整改措施,明確時間節點,落實責任,迅速認真落實整改。
針對白泥塘水體黑臭問題,沙頭街對白泥塘及周邊的排汙口進行全面摸查,優化制定了「白泥塘周邊及丹山分洪河沙頭支湧截汙工程實施方案」,包括新建汙水管網、清淤、排水溝及休閒公園等項目。目前,各項工程已經全部完工。
7月3日下午,記者在白泥塘公園見到,白泥塘內綠波蕩漾,種植了菖蒲花、再力花、睡蓮等植物,紫色的再力花開得正豔,水中不時見到魚兒的身影。堤岸上播種了格桑花,有的已經開花。一座麻石拱橋跨過白泥塘,橋上護欄雕刻著精美的圖案。跨過石拱橋就來到了白泥塘小廣場,小廣場內有一個小舞臺,這裡早晚已成為廣場舞大媽的「地盤」。公園內還配備了健身器材、健身路徑,種植了桂花、雞蛋花、異木棉、繼木花、香樟樹、細葉紫薇、龍船花、鴨腳木、紅心掛、蜘蛛蘭、黃金小葉花等植物,鋪設了1600平方米的臺灣草坪,修建了灰磚青瓦嶺南風格圍牆。整個公園共5860平方米,雖不大,卻小巧精緻。
「現在的白泥塘跟以前的相比簡直是天翻地覆的變化。」在白泥塘公園,記者見到了張先生父女,他剛接上放學的女兒,經過白泥塘時發現圍蔽已經拆除,便走進來瞧瞧。張先生住在附近,他告訴記者之前的白泥塘又黑又臭,塘邊的空地常常有人偷倒垃圾,如今臭水塘搖身一變成了漂亮的公園,「真是太好了,孩子多了一個玩耍的地方。」白泥塘旁邊垃圾壓縮中轉站的環衛工享地利之便,如今在工作閒暇之餘也可欣賞下公園的美景,「工作就在公園旁,每天心情都美滋滋的。」一名環衛工告訴記者。
垃圾中轉站一併解決
據悉,針對水塘旁邊垃圾壓縮中轉站臭氣問題,沙頭街抓緊完成了中轉站內路面硬底化工程和汙水排放系統改造工程,三級過濾池產生的廢水以及清洗地面產生的汙水進行集中收集後接入市政汙水管網集中處理。減少該中轉站每天收運的垃圾量,中轉站工作人員從原來7人增至9人,完善工作制度,強化日常管理,每天加強內部清潔、除臭以及垃圾清運、垃圾車管理工作。
現場設置了告示牌,禁止中轉站門口及周邊停放垃圾運輸車輛。對中轉站內牆壁進行粉刷石灰翻新,修補平整水泥地面。沙頭街還對中轉站旁原木廠地塊實施環境整治,全面清理了場內垃圾,在場地鋪設水泥地面,修建圍牆,防止被偷倒垃圾。
針對垃圾中轉站旁的黑臭排水溝問題,沙頭街對溝內垃圾、廢棄木材、淤泥等進行全面清理,拆除排水溝旁邊的違法建設330平方米,在排水溝岸上種植了垂榕。沙頭街還全面完成排水溝排汙口摸查工作,將其納入白泥塘截汙工程一併整治,實現全面截汙、納汙、治汙。如今整治後的排水溝已不再黑臭。番禺區沙頭街以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態度,借力國家環保督察機遇,紮實工作,逐步推進,利用半年的時間,大力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為人民群眾營造了一個優美和諧人居環境,讓當地群眾生活質量、幸福指數得到明顯提高,使城區面貌得到明顯改善。
編輯:Giab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