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臭水塘 今日靚公園

2020-12-24 金羊網

廣州番禺區沙頭街白泥塘水體黑臭及周邊區域臭氣擾民問題經過整治已解決

金羊網訊 記者甘韻儀,通訊員趙雪峰攝影報導:6月28日晚,「奮進新時代,舞出新風採」番禺區沙頭街慶祝建黨98周年舞蹈大賽在白泥塘公園進行,白泥塘公園首次揭開神秘面紗。周邊居民驚喜地發現,昔日臭氣燻天的黑臭水塘如今已華麗轉身變成靚麗的公園。

自去年白泥塘及周邊區域臭氣擾民問題被國務院大督查第十九督查組督辦以來,番禺,用半年多的時間解決了水塘黑臭水體及臭氣嚴重擾民問題,併合理利用白泥塘旁邊空地建設休閒小公園,為轄區群眾增添多了一個休閒娛樂的好場所。

水中還有魚兒身影

據了解,白泥塘原本是一個水塘,長期以來居民的生活汙水習慣性地排放到白泥塘內,塘內水體不流動,時間久了就成了一潭死水,再加上旁邊垃圾壓縮中轉站散發的臭氣,因此,導致周邊當地群眾怨聲載道意見非常大。自去年8月國務院大督查第十九督查組向番禺區反饋意見後,番禺區迅速召開會議進行深入分析,深刻反省,並組織有關部門制定了4個方面11項整改措施,明確時間節點,落實責任,迅速認真落實整改。

針對白泥塘水體黑臭問題,沙頭街對白泥塘及周邊的排汙口進行全面摸查,優化制定了「白泥塘周邊及丹山分洪河沙頭支湧截汙工程實施方案」,包括新建汙水管網、清淤、排水溝及休閒公園等項目。目前,各項工程已經全部完工。

7月3日下午,記者在白泥塘公園見到,白泥塘內綠波蕩漾,種植了菖蒲花、再力花、睡蓮等植物,紫色的再力花開得正豔,水中不時見到魚兒的身影。堤岸上播種了格桑花,有的已經開花。一座麻石拱橋跨過白泥塘,橋上護欄雕刻著精美的圖案。跨過石拱橋就來到了白泥塘小廣場,小廣場內有一個小舞臺,這裡早晚已成為廣場舞大媽的「地盤」。公園內還配備了健身器材、健身路徑,種植了桂花、雞蛋花、異木棉、繼木花、香樟樹、細葉紫薇、龍船花、鴨腳木、紅心掛、蜘蛛蘭、黃金小葉花等植物,鋪設了1600平方米的臺灣草坪,修建了灰磚青瓦嶺南風格圍牆。整個公園共5860平方米,雖不大,卻小巧精緻。

「現在的白泥塘跟以前的相比簡直是天翻地覆的變化。」在白泥塘公園,記者見到了張先生父女,他剛接上放學的女兒,經過白泥塘時發現圍蔽已經拆除,便走進來瞧瞧。張先生住在附近,他告訴記者之前的白泥塘又黑又臭,塘邊的空地常常有人偷倒垃圾,如今臭水塘搖身一變成了漂亮的公園,「真是太好了,孩子多了一個玩耍的地方。」白泥塘旁邊垃圾壓縮中轉站的環衛工享地利之便,如今在工作閒暇之餘也可欣賞下公園的美景,「工作就在公園旁,每天心情都美滋滋的。」一名環衛工告訴記者。

垃圾中轉站一併解決

據悉,針對水塘旁邊垃圾壓縮中轉站臭氣問題,沙頭街抓緊完成了中轉站內路面硬底化工程和汙水排放系統改造工程,三級過濾池產生的廢水以及清洗地面產生的汙水進行集中收集後接入市政汙水管網集中處理。減少該中轉站每天收運的垃圾量,中轉站工作人員從原來7人增至9人,完善工作制度,強化日常管理,每天加強內部清潔、除臭以及垃圾清運、垃圾車管理工作。

現場設置了告示牌,禁止中轉站門口及周邊停放垃圾運輸車輛。對中轉站內牆壁進行粉刷石灰翻新,修補平整水泥地面。沙頭街還對中轉站旁原木廠地塊實施環境整治,全面清理了場內垃圾,在場地鋪設水泥地面,修建圍牆,防止被偷倒垃圾。

針對垃圾中轉站旁的黑臭排水溝問題,沙頭街對溝內垃圾、廢棄木材、淤泥等進行全面清理,拆除排水溝旁邊的違法建設330平方米,在排水溝岸上種植了垂榕。沙頭街還全面完成排水溝排汙口摸查工作,將其納入白泥塘截汙工程一併整治,實現全面截汙、納汙、治汙。如今整治後的排水溝已不再黑臭。番禺區沙頭街以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態度,借力國家環保督察機遇,紮實工作,逐步推進,利用半年的時間,大力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為人民群眾營造了一個優美和諧人居環境,讓當地群眾生活質量、幸福指數得到明顯提高,使城區面貌得到明顯改善。


編輯:Giabun

相關焦點

  • 昔日臭水塘 今日靚公園——番禺沙頭街白泥塘水體黑臭擾民問題解決
    昔日臭水塘 今日靚公園——番禺沙頭街白泥塘水體黑臭擾民問題解決金羊網  作者:甘韻儀、趙雪峰  2019-07-08 自去年白泥塘及周邊區域臭氣擾民問題被國務院大督查第十九督查組督辦以來,番禺用半年多的時間解決了水塘黑臭水體及臭氣嚴重擾民問題,併合理利用白泥塘旁邊空地建設休閒小公園,為轄區群眾增添了一個休閒娛樂的好場所。
  • 探訪廣州番禺區白泥塘公園:昔日臭水塘 今日靚公園
    央廣網廣州7月3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趙雪峰)6月28日,廣州市番禺區沙頭街白泥塘公園首次揭開神秘面紗。周邊居民驚喜地發現,昔日臭氣燻天的黑臭水塘如今已華麗轉身變成靚麗的公園。白泥塘公園。(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據了解,白泥塘原本是一個水塘,長期以來居民的生活汙水排放到白泥塘內,塘內水體不流動,時間久了就成了一潭死水,再加上旁邊垃圾壓縮中轉站散發的臭氣,導致周邊群眾怨聲載道。
  • 山東濱州:昔日村裡臭水塘 今日「變身」生態公園
    山東濱州, 近年來,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呂藝鎮高渡村積極推進美麗村居建設,對村裡原有的一處既影響村容村貌,又潛藏著傳播疾病風險的臭水塘進行綜合整治,根據這處臭水塘的地形地貌,改造升級為一條命名為「運糧河」的人工湖,並將周邊打造成集休閒、旅遊、觀光等多功能於一體的「運糧河」生態公園,使得面貌煥然一新,極大的改善了當地人居環境。 IC photo
  • 重慶主城區國家級溼地公園,昔日僅是臭水塘,如今華麗現身成仙境
    ,重慶彩雲湖溼地公園值得一提,這公園昔日只是一個臭水塘,通過打造,成為人間仙境,創造了奇蹟。 彩雲湖國家溼地公園據說是重慶第一座溼地公園,位於重慶市九龍坡區和高新區交界處,公園由兩個區共同設計,獨自建設形成,東起翼龍路,西至迎賓大道居然之家;科城路將公園分為西園和東園兩部分
  • 成都東門生態公園持續走紅,曾經卻是臭水塘、渣滓壩
    公園位於二環路東五段,地鐵8號線即將開通,交通非常方便。公園和錦江僅一路之隔,水資源非常豐富。這裡八十年代初的時候是幾個臭水塘,附近還有垃圾場,當地人稱「渣滓壩」。隨著城市的發展,這裡和錦江都進行了大規模治理,昔日的臭水塘、渣滓壩現在變成了碧波蕩漾的湖泊、鬱鬱蔥蔥的綠林草地,成了成都小有名氣的生態公園。這裡是小湖,湖水靜如鏡面。一條小路伸至湖中,走在上面倍感舒適。
  • 「關注」茂名電白:昔日臭水塘,為何今日蓮花香!
    人們驚喜地發現,垃圾河、黑臭河變成了景觀河、風景河,「昔日臭水塘,今日蓮花香」的村莊比比皆是,天藍、水清、山綠、地淨的家園夢想越來越近。▲龍記河經過治理提升後,風光越來越秀麗。電白區委、區政府始終把中小河流治理和河長制工作列入一把手工程來抓,實施河流治理與鄉村振興、碧道建設、人居環境整治、黑臭水體治理等多體結合,紮實推進中小河流治理。與鄉村振興結合。
  • 黑臭水塘變遊園 居民歡喜笑開顏
    (記者:餘婭敏 通訊員:鄭琛)「多虧政府部門處處為居民著想,讓這個臭水塘變成小遊園,往後我們不用出小區,都見綠聞香……」12月1日,站在鹹安雙龍社區絲織廠小區正在建設的小遊園旁,居民老周滿臉的皺紋都樂開了花。
  • 漕溪港水環境治理:昔日臭水溝蝶變靚公園
    2018年,我縣啟動漕溪港水環境綜合治理,經過近三年的努力,曾今的「臭水溝」華麗蝶變如今的「靚公園」。2018年,我縣啟動縣域內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漕溪港水域名列其中。在洋沙湖建設開發有限公司的牽頭組織下,漕溪港水環境綜合治理如火如荼展開。據了解,該項目共投資1.2億元,採用EPC模式,分三期對整個水體進行整治。目前,項目已完成水體的截汙治汙、生態治理、景觀建設等工作。
  • 昔日臭水坑 今日景觀河
    曖心湖岸 本報記者 劉建讜 攝 「真沒想到原先的垃圾河、臭水坑現在變成了景觀河,我們也能像城裡人一樣在家門口看曖心湖逛公園了。」「是啊,咱村也通上了水泥路,還建了扶貧車間,各種健身器材齊全,黨的富民政策真是越來越好呀!」
  • 海澱西北旺鎮冷泉西路北口:昔日荷塘飄香,今朝排汙髒臭!
    「以前是一片挺乾淨的水面,現在卻變得又髒又臭!」近日,市民張先生向本報反映,海澱區西北旺鎮的冷泉西路北口附近存在幾處臭水塘,每天早晚都會泛臭味,影響了周邊居民的正常生活。雨水漫灌汙水亂排植物枯死水塘變臭和熹會老年公寓就位於冷泉西路兩處臭水塘南側。記者了解到,和熹會老年公寓共有6層,住有200餘位老人。公寓正對著臭水塘,距離只有二三十米。「有時候根本不敢打開窗戶,就怕臭味飄進來。」
  • 「臭水塘」、老工區如何煉造旅遊?到貴陽去感受文旅巨變吧
    想像不到的是,七彩湖公園,一個昔日「臭水塘」如今成為網紅打卡地。 無比震撼的是,302工業原址文創園,傳統工業和時尚文化的奇妙融合。 這裡,為你帶來「文-旅-商」融合的城市旅遊新體驗。昔日「臭水塘」,如今一步一景「七彩湖」不是修好之後命名的,早在修建公園之前,這裡就已經叫做「七彩湖」了。不過那時候,「七彩湖」是一個貶義詞,是因為漂浮著五顏六色的垃圾而得名,這個「臭水塘」曾讓周邊居民苦不堪言。
  • 海澱區冷泉西路兩側水塘不臭了
    原標題:水塘不臭了   8月7日本報曾報導海澱區冷泉西路兩側存在三處水塘,散發陣陣臭味,給周邊居民的生活帶來影響。報導後,海澱區及西北旺鎮政府會同多部門,走訪周邊群眾,積極推動問題解決。通過採取抽水、清理水面垃圾等措施,目前水塘已無積水,水塘異味也已消失。
  • 兗州區新驛鎮何村:昔日垃圾坑 今日小公園
    兗州區新驛鎮的何村採取一事一議的辦法,村民共同出資治理,把昔日廢棄的垃圾坑變成了風景秀麗的村內小公園。【現場】兗州臺記者 王嫻嫻:走進何村,映入眼帘的是村口的親水景觀,水中的金魚成群、荷葉成片,與河邊的廊亭垂柳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解說】風景如畫的親水池塘在炎炎烈日裡給村民們帶來了清涼。但就在幾個月前,村民路過這裡都還要躲得遠遠的。
  • 高新區(江海區)黑臭水體舊貌換新顏 昔日「黑水河」邊遇見今日江海...
    昔日麻園河。永明社區口袋公園位於高新區(江海區)東海路與麻園路東南邊角位處。過去,這裡曾是一塊雜草叢生的荒地,旁邊麻園河的黑臭河水令附近居民頭疼。「以前,都不願意從這裡走。又髒又臭。」附近小區居民楊先生說。如今,這裡卻成為附近居民休閒的好去處。「河道寬了,水也不黑不臭了。晚上吃完飯,一家人過來公園裡轉一轉,沿著河邊的人行道散散步,很舒服,很開心。」楊先生說。
  • 「臭水塘」整治成葵花田 安昌大和最近很紅!
    一下大雨,就成了大家都要繞道走的「臭水塘」。甚至有些村民還到這裡來堆放建築垃圾。「我們希望能將空地合理利用起來。」去年以來,村兩委帶動村民通過清理、添土等,在這裡開發出一片令人心曠神怡的花海。遊人賞花,村民還能收穫向日葵種子。
  • 昔日「城市傷疤」今日「生態公園」
    河北新聞網8月17日訊(記者陳正)今天,「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走進邯鄲,首站來到位於峰峰礦區的清泉公園。8月17日上午,中央、省級媒體記者在峰峰礦區清泉公園採訪。河北日報記者陳正攝清泉公園是滏陽河國家溼地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佔地面積600餘畝,其中水面佔三分之一,達200畝,是峰峰礦區北部新城的中央公園。清泉公園航拍。
  • 昔日「臭水溝」,今日「清水河」
    珠溪河溼地公園裡鬱鬱蔥蔥,白鷺三五成群。萬年縣對濱溪河開展綜合治理工程,致力打造具有萬年特色的「萬年水街」。9月9日,記者在萬年縣陳營鎮建安大街濱溪河旁親水步道行走,放眼望去滿是綠色:一邊是河道旁的葦草,另一側是樹和草坪。一條「萬年水街」將縣城濱溪社區、東景社區、珠溪河溼地公園串了起來。
  • 昔日臭水溝變身碧道公園,肇慶這裡變化真大
    隨著今年八大公園相繼開放,全市公園綠地面積再度攀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21.7㎡,位居全省前列。而在新開放的八個公園之中,有這麼一個「有故事」的公園,它就是羚山湧碧道公園。△羚山湧碧道公園。林韻 攝01從前,它是骯髒的臭水溝羚山湧是端州城東歷史悠久的水系主幹排水渠,原由景藍乾渠、石東乾渠、水銅乾渠及羚山湧組成,共長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昔日臭水溝 今日景觀河
    歲月滄桑,萬物更新,且末的變遷,讓百姓感受最深的就是昔日的「臭水溝」,變成了今日休閒健身的景觀帶。「臭水溝」的華麗綻放讓曾經的小縣城,猶如一幅新畫卷,正徐徐打開,展示著美麗城市的風採。6月12日,記者來到玉泉河,夏季玉泉河的風光更是宜人。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臭水塘」現在成了「清水池」:「小微水體...
    原來的「臭水塘」現在成了「清水池」。「小微水體」最貼近農民,治理小微水體不僅暢通了水系具有生態涵養的重要價值,而且一池清水更是為周邊群眾生活提供了便利。目前,丹陽市正以河長制為抓手,全面推進「小微水體」整治工作,將村莊河塘整治連點成片,通過集中清淤、清障清雜、護岸整坡、補植水生植物等措施,讓農村水環境靚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