曖心湖岸 本報記者 劉建讜 攝
「真沒想到原先的垃圾河、臭水坑現在變成了景觀河,我們也能像城裡人一樣在家門口看曖心湖逛公園了。」「是啊,咱村也通上了水泥路,還建了扶貧車間,各種健身器材齊全,黨的富民政策真是越來越好呀!」12月28日,在洪河溼地一處涼亭旁,虞城縣張集鎮林堂村的幾個年輕人高興地與從拉薩打工回來的村民王丹拉著家常。
走進張集鎮洪河溼地,冬日暖陽照耀著微波粼粼的水面,土山、亭臺、樹木、翠竹、花草倒映在水中,岸邊的垂柳、銀杏、楝樹、刺槐等各種樹木隨風搖曳,新修的水泥步道乾淨整潔,老人們結伴沿河散步,遠處浮橋上七八個十來歲的孩童在嬉戲打鬧……給寂靜的冬日帶來勃勃生機。
其實,洪河溼地的華麗「蝶變」,只是張集鎮黨委、政府注重人居環境提升、建設美好家園的一個縮影。早在三年前,洪河溼地還是一個充滿廢棄果品塑膠袋、垃圾堆積、蒼蠅亂飛、臭不可聞的髒水坑。為徹底改變這一現狀,張集鎮加快生態建設發展步伐,以生態振興、產業振興為重點,加速經濟社會發展,通過不懈努力,爭取到了市縣部分洪河溼地項目資金支持,聘請了鄭州規劃設計院專家進行規劃,穩步實施洪河溼地景觀帶建設,大力實施人居環境工程,紮實推進「生態溼地」「清潔小鎮」和「四美鄉村」「五美庭院」建設,昔日的垃圾堆最終變成了遠望亭,以前的臭水坑成了景觀河,該鎮洪河溼地真正成了周邊百姓休閒娛樂的好去處。截至目前,該鎮投資1500多萬元,建成了黃河故道睦鄰湖溼地、洪河溼地和7座村級文化廣場。
尤其在2020年3月,該鎮堅持防疫生產兩不誤,圍繞「豐綠增水」,組織幹部群眾150多人,在洪河溼地人工湖斜坡鋪設草坪。投入資金200多萬元,清運掩埋數萬噸垃圾;從洪河上遊引來乾淨的碧水,發動群眾捐贈綠化樹種,種植了數百棵銀杏、垂柳、刺槐、楝樹、香椿等綠化樹木,有200多棵蘋果、觀賞桃等樹木;還安裝了200多米的花崗巖欄杆、鋪設了1500多米混凝土步道,建成了曖心湖、連心橋、遠望山、觀景臺、果籃雕塑等。經過一年多的加緊施工,目前洪河溼地治理提升已接近尾聲,來此遊玩的百姓對洪河溼地的變化讚不絕口。
「如今,農民的幸福指數提高了,我心裡感覺舒坦了。」張集鎮黨委書記任聖義站在洪河岸邊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