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特色風俗:女兒女婿春節前回娘家送年禮(圖)

2020-12-13 網易新聞

建隆/漫畫

  東南網2月14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李帥) 昨天,本報以《小年忙祭灶

福州

年味到》為題,報導了福州市高橋支路的一戶老福州人家如何用傳統方式祭灶,原汁原味的福州春節習俗讓許多讀者感到特別親切。讀者黃先生來電反映,在除夕來臨前,老福州還有不少很有特色的風俗,比如出嫁的女兒與

女婿

要回娘家,給父母送

年禮

  昨天(2月13日)是臘月廿五。老福州翁文峰先生說,臘月廿四是小年,老福州忙於祭灶,還要全家吃團圓飯,一般不外出。但是到了臘月廿五以後,出嫁的女兒和女婿就要一起回娘家,給父母送年禮。特別是女兒出嫁頭一年,不管路途多遠都要前往,禮品也會重一點。其實,送年禮原本沒有固定在春節前哪一天,但是不少喜歡趕早的夫妻,就會選擇在臘月廿五這一天。因為這個時間正是每家都在購置年貨的時間。早一點把年禮送到娘家,娘家就可以根據已經接到的物品購買年貨,省得買重複了。

  關於送年禮要什麼東西,每家貧富不同,禮品也略有不同。有一種年禮內容是:一籠屜的糖粿,還有一對大魚,這對魚關鍵是個頭大,一般都不會用海魚,都是用淡水魚,草魚或者鰱魚均可;一隻大豬腿,還有一些福桔等等。另一種年禮內容是:一籠屜糖粿、一對大魚、一隻豬蹄、一隻大公雞。這些禮品都有著美好的寓意,表示年年有餘、萬事如意,祝願父母親長壽平安。

  翁先生說,聽長輩們說,舊時福州,女兒與女婿送年禮是春節前最熱鬧的事。夫妻兩人一般都是穿戴一新。女婿一般挑著擔子,上面的各種禮品是個什麼檔次,鄰居們都要品頭論足。一般情況下,女方娘家的父母是回禮的,還要招待吃一餐好飯。

  翁先生說,在福州春節期間,親友間互相贈送禮品,都叫「送年」。近幾十年來,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現在多以現金作為年禮,富有人情味的年俗有點變淡了。但是,隨著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出嫁的女兒與女婿回娘家送年禮也越來越受人重視。

本文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福州特色風俗:女兒女婿春節前回娘家送年禮
    》為題,報導了福州市高橋支路的一戶老福州人家如何用傳統方式祭灶,原汁原味的福州春節習俗讓許多讀者感到特別親切。讀者黃先生來電反映,在除夕來臨前,老福州還有不少很有特色的風俗,比如出嫁的女兒與女婿要回娘家,給父母送年禮。昨天(2月13日)是臘月廿五。老福州翁文峰先生說,臘月廿四是小年,老福州忙於祭灶,還要全家吃團圓飯,一般不外出。但是到了臘月廿五以後,出嫁的女兒和女婿就要一起回娘家,給父母送年禮。特別是女兒出嫁頭一年,不管路途多遠都要前往,禮品也會重一點。
  • 春節大年初二回娘家?大年初二各地習俗及禁忌盤點
    大年初二即正月初二,春節的第二天,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其實,除此之外,大年初二習俗還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習俗。大年初二各地習俗及禁忌盤點:習俗一:回娘家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
  • 民間風俗:為什麼出嫁女回娘家大多數是正月初二,初一不行嗎?
    春節是我們國家非常重視的一個節日,很多習俗都是千百年一直流傳到今天的,如今人們普遍覺得城市裡面年味淡,還是要回農村,一家人熱熱鬧鬧地聚在一起才有過年的感覺。像筆者是湖南這邊的,村裡不禁菸花爆竹,從凌晨三點開始,就能陸陸續續聽到有的人家開始放鞭炮「出神」,而且家裡老人、媳婦也是一大早就起來忙活。
  • 習俗回門宴,帶著丈夫一起回娘家,都有什麼禮節和講究
    女人結完婚要回娘家住七天,這叫「回門」。在傳統結婚習俗中,回門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指的是新婚夫婦第一次回到女方娘家探望,一方面表示新郎對女方父母的尊重,另一方面也彰顯新娘子出嫁以後不忘父母的孝順。尤其是農村,這風俗依然保存完整。在結婚男方給聘禮,女方給嫁妝,結婚後,女方回娘家住幾天,這就叫回門,為何會有「回門」這一說法?
  • 大年初二為什麼要回娘家?原來是這樣……
    大年初二 大年初二這一天中國各地漢族同胞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回家時要攜帶禮品,名為帶手或伴手,這是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你知道大年初二為什麼要回娘家嗎?大年初二習俗有哪些? 大年初二回娘家的習俗,提供了一個聚會的機會,讓許久未見的姊妹們,得以敘敘舊、話話家常。 這一天有個重要風俗就是「回娘家」,傳統節日習俗正月初二已婚婦女轉妹家「(回娘家)」,新姑丈(女婿)要「上門」。回娘家的婦女,都要攜帶雞、娘酒等禮物。
  • 在農村不少遠嫁的女兒不願回娘家過年,是民俗規矩造成的嗎
    小編分析,農村遠嫁女兒不願回娘家過年,大體有以下幾種原因:1、家鄉風俗,出嫁女兒過年不能在家,為避嫌:山東地區受孔孟思想影響,大多數農村就講究這個。比如小編老家膠東農村,臘月二十三(辭灶)前一天,出嫁閨女就不能在娘家住了,要回婆家過年,直到正月初三早上,才能和女婿孩子一起回門。初三拜丈母,就是這麼來的。
  • 正月初二回娘家,嶽父嶽母家的「女婿宴」,吃得越多丈人越高興!
    今天是正月初二,在這一天,很多嫁出去的女兒都會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正月初二回娘家,是一種很有特色的漢族歲時風俗。各地的風俗習慣都不一樣,有的女兒回娘家必須帶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然後由自己的母親豐送給鄰裡,鄉親就像過年的情景一樣。
  • 為什麼農村過初二,嫁出去的女兒要回娘家,不可以是初一嗎?
    從年三十到大年初六,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習俗和講究,比如嫁出去的女兒,年初二回娘家這個習俗就由來已久。每到過年,嫁出去的女兒們都會趁著大年初二這一天帶上丈夫孩子一起回娘家。那為什麼老傳統裡規定嫁出去的女兒只能在初二回娘家呢?大年初一、初三、初四不可以嗎?這就要說到國人的老思想了。
  • 看看浙江各地女婿春節都給丈母娘送了啥禮物·都市快報
    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女婿帶些什麼孝敬丈母娘呢?有媒體報導說,「送丈母娘啥禮物」居於今年春節搜索榜首位。  昨天,記者隨機採訪了浙江各地的女婿,看看他們都給丈母娘送了哪些禮物?   寧波:  對新女婿要求最高   數量上成雙   6樣打底多多益善  諸小姐老家在餘姚,老公是紹興人,兩人現在寧波定居。
  • 大年初二回娘家:說說中國人心裡的「娘家」
    「誰家的媳婦,她走得忙又忙呀,原來她要回娘家,身穿大紅襖,頭戴一枝花,胭脂和香粉她的臉上擦,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身上還背著一個胖娃娃呀……」這首《回娘家》可謂膾炙人口,幾乎人人都會唱。到了別人家,是兒媳,是妻子,是母親,是呵護別人的那個。在自己家,有人慣著。在別人家,慣著別人。離開自己的故土,去另一個陌生地方,成立自己的家庭,不能在父母膝下盡孝,從此故鄉是他鄉。獨生女兒的家庭,更是悽冷,女兒一走,家就空了。隨著女兒在夫家生兒育女,回家的次數會越來越少,父母親手自己的寶貝交給了別人。
  • 為什麼說回娘家是要正月初二,初一怎麼就不能住娘家呢?
    春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年節,春節過得好預示著一年順順利利,平平安安,所以多數家庭對春節都是非常的重視,在傳統的問題上也是有很多的講究。
  • 對照一下,山東各地回娘家的時間表,看看你什麼時間娘回家呢
    都說「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除了吃麵,我們還有些什麼風俗呢?對了,那就是回娘家。在我們山東,各地的風俗差不多,但是也略有不同。比如,濟南,淄博,東營,濰坊,威海,濟寧,泰安,濱州,菏澤,都是初二回娘家。而青島,煙臺,萊蕪,德州等地則是初三回娘家。
  • 春節習俗:為何出嫁女兒要在正月初二回娘家,初一、初三不行嗎?
    人們會從春節前一個周便開始忙碌,準備春節的各種東西,新的一年開始之後,人們又會開始各種走親訪友的活動,長時間沒有交流的親朋好友會坐下來敘敘家常,聊聊自己發生的有趣的事情。關於春節,又有怎樣的歷史淵源呢?
  • 女婿在娘家住有講究不能隨便住 有農村媳婦的要注意了
    女兒和女婿回娘家有很多說法,雖然現在很多城市裡並沒有這麼多講究,但是如果你有個農村媳婦還是要注意一些的。   如果女婿和女兒一起回娘家,那麼,他們在娘家的住宿也有不同的禁忌。在漢族和滿族中都有新婚夫婦回娘家忌同房的習俗。滿族準許姑爺住在西炕,別的客人一律不許住在西炕。
  • 臨沂人初二回娘家有什麼講究 為什麼不能過夜吃晚飯
    春節有正月初二回娘家的習俗,據說這個習俗是從明朝時候傳下來的。大年初二這一天,女兒要和丈夫帶著孩子會娘家看望父母長輩,給他們拜年。還要帶一些禮品。回娘家時還有很多禁忌和講究,小編來為您介紹。   每年正月初一一過,大年初二,嫁出門的女兒們就會紛紛帶著丈夫和孩子回娘家過年,看望家中的老爹老娘,古稱「回門」「歸寧」等,俗稱迎婿日。   女兒回娘家,早期還必須由娘家兄弟前來迎接,以示隆重,姑娘回去千萬不能空手,必須要備辦好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然後由母親分送給鄰裡鄉親。回家時攜帶人禮品,名為帶手或伴手。
  • 春節走親戚的一些傳統講究
    春節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自然也就少不了國人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各種傳統習俗。今天我所要談論的就是關於春節「走親戚」這麼一傳統習俗都有著哪些講究?走親戚、回娘家,是中國人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習俗。它是親戚間聯絡感情,互相慰問的一種親情大交流。有些地區把走親戚說成是「逛親戚」。說起走親戚的講究,從走親戚的時間、順序到禮物等等可是有著一系列的學問在裡邊的。這也是讓不少年輕人頭疼的地方。請教了村裡的長輩,我匯總了以下幾點。
  • 為什么女兒「回門」只能是初二,老祖宗定的規矩有什麼含義?
    過年串親戚一般沒啥大忌諱,基本想初幾去串門都可以,可唯獨已經嫁人的女兒回門必須選擇大年初二(有的地方是初三)回娘家走親戚,這個時間是一輩一輩傳下來的,到現在很多地方仍在沿用。說起年三十和初一不能回娘家的緣由,有三種說法是被多數人認可的。
  • 廣西妹嫁浙江婆家隨禮金兩萬五,娘家不回禮,女兒:再也不回娘家
    娘家對於堂姐來說很陌生,畢竟沒有在這裡長大。堂姐回到娘家我們時常一起聊天,聊浙江的風俗,不知不覺聊到了結婚禮金問題,我們就說到江西的禮金最高需要幾十萬,當時堂姐的媽媽也在場,她表態「是的,我嫁女兒才要兩萬五的禮金,一點都不多」。在我們廣西那裡禮金一般男方會給一萬到幾萬不等,根據男方家庭給,女方家庭不勉強,但是女方家庭回隨部分禮金過去。
  • 端午節回娘家送什麼,不同地區端午節禮物都不一樣
    端午節回娘家送什麼北京地區在北京地區,出家的女兒回娘家的時候一定要把自己打扮的盡態極妍。而且探親時,手臂上繫著彩色絲線、胸前戴著紅絨花。巧手媳婦還會編織五彩粽子,有的五彩粽子中放有中草藥,有著祝福祝壽、防疫祛病、避瘟驅毒、企盼吉祥美好的內涵,送給父母為祈福增壽。
  • 大年初二丨吃麵 祭財神 回娘家
    可是,年是「年年都過」,但有關「過年」的故事你又知道多少呢?鮁天下新年特別策劃——《營口年俗》,今日話題:吃麵 祭財神 回娘家大年初二習俗民間諺語說: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炒,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壽麵。所以,大年初二是要吃麵的,有的地方把這種說法解釋為迎女兒回門。初二面, 初二的面講究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