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巧挖防空洞——記上海市廣富林遺址公園湖底人防工程

2021-01-21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

來源:中國國防報微信公眾號 作者:李葉楠 樊晨

水下巧挖防空洞

記上海市廣富林遺址公園湖底人防工程

■李葉楠 記者樊晨

上海市松江區廣富林遺址公園,以漂浮在湖面的博物館等獨特景觀吸引著四面八方的遊客。然而,更加令人稱奇的是:一輛輛接踵而至的私家車行至碧波蕩漾的富林湖畔,眨眼間便消失無蹤了。

「我們有一座建在湖底的停車場。」順著松江區民防辦工作人員的手指方向望去,記者看到一塊印有人防標誌的引導牌指向湖底。走進湖底停車場,發現這裡空間寬敞、燈光明亮,進出車輛絡繹不絕。

「這座停車場可同時容納800多輛車,戰時或者突發自然災害時可轉換為人防工程,能夠掩蔽近4萬人。」據工作人員介紹,這是國內首家、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湖底人防工程。

在人們印象中,人防工程都建在地下,防空洞就是地下人防工程。在水下特別是在佔地250畝的富林湖下挖防空洞,需要承受住巨大的湖水壓力,一招不慎洞內就可能是一片汪洋。

松江區民防辦工作人員介紹說,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他們也曾猶豫過,但只有把工程建在湖底,才既能滿足景區大量停車需求,又能最大限度地節約土地資源,還能把車庫建設對周邊古代文化遺址的影響降到最低。最後,他們下定決心:發揮上海科技資源優勢,突破水下人防工程建設難題。

由於沒有現成經驗可以借鑑,人防部門一邊開展實地調研,一邊請來專家集中研討,為消除工程頭頂上的「水隱患」出謀劃策「。防排結合,以防為主;剛柔結合,以柔適變……」在專家組反覆推敲後,湖底人防工程建設的方案應運而生:以結構自防水為主,有機、無機附加防水材料相輔助,實現剛柔相濟、優勢互補,形成整體包裹層,規避內部出現裂縫。

「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工程對歷史建築的影響?」「如何提高人員在工程內的疏散效率?」……面對一系列的問題,人防部門和專家組群策群力,最終形成一個外可抵禦襲擊、內可順暢通行的設計方案。工程於2014年10月竣工驗收,完全符合人防工程建設標準,被評為「上海市民防杯」工程。

工程所在的廣富林遺址公園,是一處遊覽勝地,因此,工程建設既要確保安全,又要講求美觀,對工程設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工程與外界相連的樓梯不能直接伸出湖面,而內部環境相對封閉,一旦發生火災後果不堪設想。一段時間內,消除火災隱患竟然成為這座水下人防工程的頭等大事。

不能直出水面,就通到岸邊。記者發現,工程內的一條避難通道與岸邊的樓梯相通,遇有險情人員可沿著避難通道進行疏散,避難通道面積達7700餘平方米,外出疏散口多達16個,岸邊的樓梯淨寬超過2米,加之明顯的指示標識,大大提高了人員疏散安全係數。

工程分為8個防火分區、15個防煙分區,區域之間的分隔牆體耐火極限大於3小時,每個防火分區均有朝2個方向疏散的消防出入口。雖然用作車庫的人防工程面積將近3萬平方米,但從車庫的任何位置到達安全疏散門的距離均小於60米。

松江區民防辦領導介紹說,為消除短距離內人車混行帶來的安全隱患,工程採取立體交通的方式,將車庫內人行通道與車行通道垂直分離、完全脫開,實現了人車分流、各行其道。此外,工程內還安裝了智能化停車、尋車引導系統,方便車主快速出入和找尋車輛,戰時這些系統還可發出引導群眾掩蔽和疏散的指示信號。

「廣富林遺址公園湖底建成防空洞,是人防建設兼顧文物保護和景觀維護的一次有益嘗試。」松江區民防辦領導告訴記者,下一步他們將繼續挖掘上海的優勢資源,尋求人防建設與城市建設的最佳平衡點,努力實現戰備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高度統一。

責任編輯/賈勇

相關焦點

  • 上海廣富林遺址公園交通指南 如何去廣富林遺址公園?
    上海廣富林遺址公園地址:松江區方松街道廣富林路以北、銀河路以南、沈涇塘以東、油敦港以西、廣富林村及北部一帶,是一處新石器時代至東周時期的遺址  停車指南  廣富林文化遺址周邊有多個停車場,為自駕遊客提供便捷的停車服務。
  • 「廣富林」遺址公園明年開園目前仍在緊張施工
    圖說:廣富林遺址公園航拍圖。新民晚報資料圖張龍攝【新民晚報·新民網】新民晚報記者昨日從松江區政府獲悉,廣富林文化遺址公園仍在緊鑼密鼓籌備,已進入施工布展的關鍵期,預計將於明年與相鄰的廣富林郊野公園同期開放。
  • 上海尋根半日遊——廣富林文化遺址公園遊記
    松江被認為是上海之根,而廣富林文化也被認為是上海文化的發源地。位於松江區的廣富林文化遺址公園已開放一年有餘,雖然上海大小公園無數,但像這樣帶有歷史痕跡感且設計獨特的公園還是屈指可數。上周,我終於抽空前往了這座古色古香的公園,一覽上海的歷史之路。
  • 一波美照帶你領略見所未見的廣富林文化遺址
    廣富林文化遺址主要涉及崧澤文化、良渚文化、廣富林文化及周以降至元等時期遺存,展現了這一地區生生不息的人類活動畫卷。    廣富林文化遺址位於松江區廣富林路3260弄,廣富林文化遺址一期工程於2018年6月26日正式開始試運行。
  • 廣富林文化遺址一期今日試運營
    歷經十年打磨,能「攬盡上海數千年歷史」的廣富林文化遺址終於揭開神秘面紗,項目一期將自6月26日起試運營,對外開放廣富林文化展示館、陳子龍紀念館、朵雲書院等十餘個展館。  記者注意到,廣富林文化遺址的名字中並沒有「公園」二字。松江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文化遺存之一,廣富林文化遺址不是一般的「公園型」旅遊景點,它記載著人類文明的進步,見證著城市的興起和發展。
  • [濰坊]烈士陵園人防工程開放 去防空洞裡避暑奇涼快
    8月1日上午,濰坊市國防人防民防教育基地在烈士陵園早期人防工程入口處揭牌,這意味著從現在開始市民可以到該基地納涼避暑了,城區又添一處納涼好去處。當天就有近百名市民前來,進入防空洞,市民直呼「奇涼快」。
  • 上海松江廣富林遺址公園將運營,西側就是更大的廣富林郊野公園
    位於上海西南松江區的廣富林,一直被稱為」上海之根「,經過將近十年的修繕和改造,松江區廣富林文化遺址將於2018年6月26日(周二)開放運營。同時,松江廣富林遺址公園的門票也在公示,現在看來公園的票價還是比較親民的。
  • 上海儂好,廣富林文化遺址
    廣富林遺址位於 上海 市 松江 區廣富林街道廣富林路以北、銀澤路以南、沈涇塘以東、油敦港以西,廣富林村一帶。廣富林遺址於1959年被發現後,經過多次考古挖掘,先後發現良渚文化時期和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遺存。並確認了該遺址原始社會時期古文化主要有崧澤文化、良渚文化、廣富林文化等類型。
  • 上海廣富林文化遺址公園,穿越古今尋上海之根,良心景點推薦
    松江區廣富林遺址位於廣富林路3260弄,主要涉及崧澤文化、良渚文化、參觀廣富林文化遺址一定要從東片區看起,三座「漂浮」著的「水下博物館」藏著千年歷史文物的富林塔……來領略腳下這片土地的歷史。廣富林文化遺址公園,可以說是上海文化之根了。作為松江的一張名片,復古、靜謐、壯美,而在夕陽和暮色下,更是美的像明信片。
  • 上海尋根半日遊——廣富林文化遺址公園遊記
    松江被認為是上海之根,而廣富林文化也被認為是上海文化的發源地。位於松江區的廣富林文化遺址公園已開放一年有餘,雖然上海大小公園無數,但像這樣帶有歷史痕跡感且設計獨特的公園還是屈指可數。上周,我終於抽空前往了這座古色古香的公園,一覽上海的歷史之路。
  • 老上海才知道的地方,廣富林遺址公園,被譽為上海真正的根
    上海向來以繁華大都市的面貌出現在我們面前那你可曾知道 4000年前的它究竟是怎樣的在上海的松江區就有這樣一處40000㎡的水下博物館它便是廣富林遺址公園>廣富林古文化遺址位於上海市松江區廣富林路與龍源路交匯處以西北(廣富林街道廣富林村)。
  • 廣富林文化遺址一期今日試運營
    歷經十年打磨,能「攬盡上海數千年歷史」的廣富林文化遺址終於揭開神秘面紗,項目一期將自6月26日起試運營,對外開放廣富林文化展示館、陳子龍紀念館、朵雲書院等十餘個展館。  記者注意到,廣富林文化遺址的名字中並沒有「公園」二字。松江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文化遺存之一,廣富林文化遺址不是一般的「公園型」旅遊景點,它記載著人類文明的進步,見證著城市的興起和發展。
  • 上海廣富林文化遺址,不僅有水下建築,還藏著魔都「小京都」
    廣富林遺址公園,距離上海市中心開車有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地鐵可能需要2個半小時的路程,但這裡風景實在誘人。這裡有紅遍全網的水下博物館,還藏著「小故宮」和「小京都」,逛累了,可以坐下來喝喝茶的朵雲書院。不出上海的境內,就能過足旅遊癮。莫莫因為7月10日,在這裡有個房地產發布會,所以來到了廣富林遺址公園,之前也有來過這裡,每次來都會被震撼到,非常的不可思議。
  • 上海廣富林遺址公園開園 周邊交通及停車指南一覽
    廣富林文化遺址(一期)2018年6月26日將試運行,大家是不是已經按捺不住了呢,以前來看看公園周邊交通路線圖,看看如何去  (廣富林文化遺址周邊交通路線圖)  ☞ 停車場在哪?  廣富林文化遺址湖底停車場  廣富林湖底車庫由此進入  (在龍源路銀澤北路南約100米)  湖底車庫佔地面積約4萬平方米  車位約800個  車庫還有一個先進的停車引導系統,只要「滴」一下停車卡,就能立刻定位到車,是不是很智能  交通指南  一、雙休日、節假日自駕路線:
  • 【行業信息】廈門人防:防空洞變身「地下風景線」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挖了眾多的防空洞,遍布全市。  「雙創」基地:孵化「智能」未來  芙蓉隧道人防工程,在美麗的廈門大學校園內,共有8個防空洞,使用面積1688.1平方米。  休息納涼點:「開放」帶來「共享」  鼓浪嶼上的龍山防空洞,既是人行通道,也是人防工程。防空洞的兩邊都是居民區,因此常年人來人往。每當外面烈日當空,防空洞內卻涼風陣陣,一些市民帶著小板凳進隧道,坐在裡面聊天、喝茶、看報,好不愜意。市人防辦啟動了龍山洞休息納涼點,為給市民提供避暑納涼服務,現場設置了座椅、飲水處、電視機等設施。
  • 上海儂好,廣富林文化遺址
    廣富林遺址位於 上海 市 松江 區廣富林街道廣富林路以北、銀澤路以南、沈涇塘以東、油敦港以西,廣富林村一帶。廣富林遺址於1959年被發現後,經過多次考古挖掘,先後發現良渚文化時期和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遺存。並確認了該遺址原始社會時期古文化主要有崧澤文化、良渚文化、廣富林文化等類型。
  • 廣富林遺址今起試運營,門票多少錢?怎麼去?最強攻略在這裡
    從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到宋元時期,廣富林文化遺址被譽為「攬盡上海千年歷史」。經過數年精心建設,今天上午九點,廣富林文化遺址一期正式開放試運營了。 為了儘早目睹廣富林的真容,不少市民朋友一大早就頂著橙色高溫預警,來到廣富林門口排隊。
  • 原來廣富林還有這些有意思的地方,小松請你去
    廣富林文化遺址目前可供遊客觀賞區域主要分為四大版塊,廣富林遺址核心保護區、長三角地區建築展示區、水下展示區,即廣富林文化展示館和宗教文化展示區。眾多展示和功能空間壓入地下或藏入水中,不讓建築部分喧賓奪主。廣富林文化遺址內最受大家喜愛的自然是廣富林文化展示館。三角形的建築漂浮在水面,三個屋頂功能各不相同。
  • 探秘廣富林遺址公園 「尋」松江本地美味
    十年磨一劍的廣富林遺址公園,到底什麼時候正式揭開面紗?這是許多市民遊客翹首以盼的事。  但其實,公園深處「藏」的廣富林酒家,卻是早已對外開放的。一些深諳門道的松江本地人,在前往品嘗本地美味的同時,也能順便「窺視」一番廣富林遺址公園的最新進展。  作為目前公園裡面唯一的飯館,廣富林酒家其實是與整個遺址公園融合在一起的。這一點既體現在外在風貌上,也體現在內在氣質上。它位於知也禪寺的旁邊,是一座古色古香的閣樓,緊挨著的還有牌樓、照壁等。若不是一塊店招的提醒,你恐怕很難找到它。
  • 遺址公園,將中華文明娓娓道來
    在廣富林文化遺址,波光瀲灩,簷影微落,一排「漂浮的房子」周圍人頭攢動,或尋找城市起源,或探究考古發掘。不少人興致勃勃地和這座建在水下的博物館合影,似乎絲毫不被雨滴攪擾。 這裡便是漂浮在富林湖中的廣富林文化展示館,它是整個文化遺址的重要展館,其展覽空間均設置在水下,進入展館,給人以踏入地下和走向遠古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