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家保險機構設65家保險中介 「去中介化」是偽命題?

2020-12-21 金融界

來源:慧保天下

業務發展的困難或誘惑,正導致保險公司變得越來越龐雜,往上走希望架起集團公司,往下走紛紛投資設立子公司,包括投資子公司、醫療健康子公司、房地產子公司、科技子公司、其他非保險類子公司等,更複雜的是,不少保險公司紛紛參股保險中介公司或設立專屬保險中介機構。

截止2019年5月5日,共有46家保險機構設立或收購了65家保險中介機構,包括銷售公司、代理公司、經紀公司3種類型,從出資方來看,財險公司有28家,人身險公司18家。從保險公司積極擁抱保險中介的姿態來看,「去中介化」至少在現在依然是個偽命題。

1

險企設立中介機構具有明顯的階段性特徵,很大程度上是監管政策驅動

從保險公司旗下保險中介獲批業務資質的時間分布來看,大致可劃分四個階段,種種變化都與監管政策波動密切相關。

保險公司旗下保險中介機構的設立時間分布情況

初創期(1993—2010年)

1993年,首家全國性專業保險中介服務企業——華泰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拉開了保險公司設立保險中介機構的序幕。此後一直到2009年,幾乎每年都有保險公司參股或設立保險中介公司。不過這一階段的保險公司參股或設立保險中介公司基本都是試水之作,有的以技術立足歪打正著,大部分則是找不到保險中介的運作規律和合適生存土壤,偃旗息鼓。

2004年7月9日和12日,新華人壽成立代理公司雲南新華保險代理、重慶新華保險代理,以期解決保險代理人高流失率、素質參差不齊的頑疾,但是經營僅3個月後,代理公司主要負責人就出現更換,並由此引發母公司對保險代理公司做出了重大調整。

2006年起,中企民生保險代理、石家莊商匯民生保險代理等公司相繼成立,不過這一聯辦保險代理公司項目在2007年之後便逐步銷聲匿跡了。

2009年9月成立的浙江浙商保險銷售有限公司是第一家正式獲批的由財險公司(浙商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投資設立的全國性保險銷售公司。

爆發期(2011—2013年7月)

從2010年開始,保險中介基本每隔幾年都要進行一次市場的亂象治理,嚴厲打擊各種中介渠道套取費用,政策導向上鼓勵專業保險中介的發展,保險公司出於業務規範需要,積極布局保險中介機構。

2011年年初,為改變現有的營銷模式,突破經營困境,以中小型保險公司為主成立了4家專屬代理公司成立。

1月14日,信泰人壽出資2000萬元設立了浙江聯創保險銷售有限公司;

2月20日,華泰財險出資1000萬元開設華泰保險銷售(上海)有限公司獲批;

3月24日,保監會批准紫金保險註冊資金5000萬元成立紫金保險銷售公司;

5月23日,中國保監會批准由和諧健康險與安邦財險兩家公司共同出資成立和諧保險銷售有限公司。

低谷期(2013年8月——2015年)

2013年8月,在經歷上海「泛鑫騙局」的震蕩後,國內保險中介市場迎來監管部門的「重拳出擊」,監管長達兩年沒有審批新的保險中介機構,通過股權轉讓控制保險中介機構成為主流做法。

熱潮期(2016年至今)

保險中介許可放開,加上保險公司牌照審批的冷凍,使得社會資金繞道中介渠道曲線進軍保險業,再加上保險公司分支機構審批難、保險全面轉向保障化、代理人隊伍重新崛起等影響,保險公司或欲進軍保險業的股東成為控制保險中介牌照的主力軍。

2

保險公司設立或收購保險中介的邏輯:繞道機構設置限制,便於股權激勵

保險業愈發 「渠道為王」,渠道不再是戰略層面的取捨,而是具體情境下戰術層面的積極選項,保險中介有可突破的空間,成為行業的共識。具體邏輯上有以下幾點:

資本曲線救國。2018年,監管對保險牌照的申請相當於「零放行」,險企股權新規落地,也造成有些資本通過申請保險中介牌照「曲線救國」,市場上牌照轉讓的價格水漲船高,一張乾淨的全國性經紀或代理牌照,市價超過3000萬元。對保險公司而言,保險中介牌照是近距離接觸市場、觀察市場的一個風向標。

銀保和個險渠道轉型,經代成新寵。近幾年,壽險產品回歸保障,渠道銷售轉型成為主題,行業在快速的盤整重構,傳統銀保營銷渠道萎縮已成為常態,而慣用的旱澇保收、個人代理營銷模式也難以大規模再現。保險中介成為保險公司創新空間,在大盤子穩定的情況下,探索可能路徑。目前,國壽、平安、太平、太保等老牌保險公司已經紛紛將中介牌照收入囊中,並分別賦予不同的任務使命。

利用保險中介機構快速打開分支機構新局面。當前監管政策下,保險公司如果想設立分支機構面臨較多限制,例如成立前兩年只能在註冊所在地經營業務,兩年之後方可批設省級分支機構,省級分支機構設立之後還需要在地市級、縣市級機構逐層設立分支機構,且在每年分支機構的批設數量上都會面臨一定的限制。中介機構則沒有這種煩惱,因為其分支機構開設採用的是備案制,無需審批,因而可以快速打開銷售局面。

便於實施股權激勵。在現行的保險監管政策下,保險公司要想對員工進行股權激勵並非易事,而中介公司的股權變更相對來說要更加靈活。

隔離風險。近年來,一些險企就不願再花時間建立營銷員隊伍,完全將產品銷售交給中介代理,但由於缺乏有效的風控體系,中介一旦出現違規行為,保險公司往往「引火上身」。投保人受到損失後,只認定由保險公司負責。

顯然,要從別人嘴裡搶肉,險企是信得過只認利益的僱傭軍,還是自己帶出來的子弟兵,箇中權衡,不言而喻。

與此同時,由於保險公司與旗下保險中介機構源出一家,保險中介負責人往往來源於保險公司,無論是在帳務處理和人員的溝通上都較其他保險銷售渠道更為便利,部分機構也承擔了費用處理的角色,通過虛掛旗下保險中介機構套費更為隱蔽,加大了監管部門查處的難度。

查閱中國銀保監會行政處罰公告欄,2018年以來,共有9家保險公司參股或發起的保險銷售公司遭受保監系統的「嚴監管」,上榜名單分別有:

安誠保險銷售有限公司

人保社區保險銷售分公司

五星在線保險銷售有限公司

浙江聯創保險銷售有限公司

中美國際保險銷售服務公司

安心致遠保險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永達理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平安創展保險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梳理匯總,其違規行為存在編制、提供虛假材料、財務數據不真實、編制虛假薪酬發放清單套取費用、高管無任職資格、無證人員違法賣保險、臨時負責人任職超期、編制虛假保險中介業務、欺騙投保人等。一句話,不是教子無方就是教唆縱容。

3

經營困境與風險苗頭,保險公司與保險中介終將長期博弈並存

雖然前景可期,但從目前保險公司參股或開設保險中介機構運營情況來看,2017—2018年保險業年鑑數據顯示,2/3的機構面臨淨利潤收縮的窘境,內部兩極分化明顯。

且到目前為止,保險公司與旗下中介公司之間的協調作用並不突出,財險公司旗下中介更多擔當了費用處理的角色,平安單開闢一塊業務,部分做的好的壽險中介機構則無一不是以傳統的代理人制為安身立命之本。

原因很簡單,保險公司和中介機構本身就是兩股道上的車,一個考慮長期或至少一年期的財務平衡,另一個單純考慮即期佣金收入,保險公司的管理層經年累月以「三差」收益思維來管理公司,很難會有精力再聚焦中介業務。

對於一些保險公司只是參股中介機構而言,保險公司又往往陷入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保守思維。

從另一個角度,保險公司可以脫離中介、實現去中介化嗎?答案是不能。

淘寶和微信如此之成熟,下沉如此之激烈,仍然有大量的零售店和面對面交易存在。中國社會足夠大,經濟環境足夠複雜,保險不可能做到領先於其他行業,產品複雜性導致保險銷售要應對足夠多的不同場景。

業務總得有人幹,保險公司不管怎麼說,佔據了行業價值鏈上遊,從業人員能力、見識、地位、收入相對較高,還是有些高高在上,沒到吃不上飯的地步,自然就不會去屈尊做業務。只有保險中介「混社會」才能低頭哈腰把業務收進來,能深入基層反而成為其核心競爭力。

也就是說,保險公司經營保險中介機構的不成功就預示了保險中介行業的必然存在,去中介化是偽命題。

當然,保險中介也不能以混社會沾沾自喜,必須依法合規發展。今年以來,銀保監會持續加碼對保險中介(專業中介+兼業中介)的監管力度,並出臺多份文件要求保險中介強化合規經營。藉此機會,保險公司需要重新審視旗下保險中介機構的商業模式、資源整合、技術創新等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才能找到可持續發展的健康動力。

而這,必將是一個長期複雜的江湖博弈故事。

附表:保險公司參股或設立的保險中介機構

註:華新永康保險銷售有限公司於2017年12月被三一集團全額收購。

相關焦點

  • 浙江5家保險中介機構被清退
    本報訊 (記者 方秀文)2011年伊始,中國保監會就下發一號文件,要求清理整頓保險中介機構。如今2個半月過去了,各地保監部門陸續發布階段性整頓結果,包括我省五家保險中介機構等都在被清退之列。令人意外的是,這些被清退的保險中介機構裡有些竟是「自行解散」的。更令人吃驚的是,有些保險代理公司「自行解散」的藉口竟然是「保險公司不講信譽」。
  • 多方發力保險中介 30家險企成立了35家中介機構
    截至7月中旬,今年共有18家保險中介機構獲批,包括15家經紀公司,3張代理牌照(見表一)。同時,網際網路巨頭也不斷加碼保險中介市場,以BATJ(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京東)、蘇寧、小米、新浪、網易等為首的巨頭們也已逐一申請並獲批保險相關牌照。
  • 保監會公布保險中介行政處罰情況 40家機構被罰
    保監會公布保險中介行政處罰情況 40家機構被罰 2005年09月10日 09:00
  • 潤生保險等12家新三板中介設15家科技公司,註冊資本「迷你」成立...
    近日,新三板保險中介潤生保險(872007)發布公告稱,擬設立科技子公司,持股51%。對於該筆投資,潤生保險指出,將充分發揮其多年的市場優勢,使科技力量與保險行業有機結合,打造優質服務鏈。而年內正迅保險(870074)同樣新設了一家保險科技公司,與潤生保險一致的目的是提升公司競爭優勢和整體實力。
  • 57家保險中介受罰 四川開出193萬元罰款
    萬元,涉及57家保險中介。  按月份比較,2018年1月份的監管力度最大,監管部門合計對23家保險中介機構進行了處罰,罰款金額291.5萬元;從地域上看,四川保險監管部門處罰力度最大,合計對6家保險中介機構、1位相關負責人分別罰款191萬元、2萬元,合計罰款193萬元,遠超2月份所有保險中介全月的被罰金額。
  • 一季度半數罰單劍指保險中介
    其中,保險專業中介收到的罰單數量佔到半數。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針對保險專業中介下發的114張罰單中,涉及72家保險專業中介機構,分別包括12家保險經紀公司、22家保險公估公司、36家保險代理公司、12家保險銷售公司,其中北京聯合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及其分公司和華康保險代理有限公司及分公司最為突出,分別領到7張罰單和5張罰單,其餘中介機構領到的罰單均在1-2張。
  • 56家保險中介虛構業務虛開發票2.4億元
    在2011年保險代理市場的清理整頓中,保監會共查處違法違規機構269家次,對121家保險中介機構和25名中介管理人員行政罰款339.5萬元,吊銷業務許可證24家。    據悉,鑑於保險代理市場呈現機構多、規模小、市場格局比較混亂的局面,保險代理機構與保險公司相互勾結、違法違規的問題普遍而嚴重。
  • 車險中介職能單一去中介化 可為?不可為?
    不在車險這個行業、不在基層公司從事第一線的市場拓展工作,很難想像中介代理費用在保險公司利潤空間的擠佔中佔有多大比例。在一個已經進入充分競爭的行業,更難以想像一份車險產品,在行業面臨著整體性虧損的同時,還要支付給中介機構20%甚至30%以上的手續費。  一般來說,保險中介機構有保險代理機構、保險經紀機構和保險公估機構三類。
  • 今日頭條將要賣保險 正在尋求可收購中介機構
    金融界保險從權威人士了解到,今日頭條已經多次向監管機構諮詢保險牌照事宜,明確從事保險中介業務。由於保險中介牌照申請的時間比較長,今日頭條更傾向於去收購一家中介公司。   業內人士表示,今日頭條申請保險中介牌照需要VIE(可變利益實體),找國內公司來當股東,這個過程比較麻煩,耗時也比較長。目前正在尋找一家可以收購的保險中介公司。
  • 又有2家保險機構終止新三板掛牌 兩年來已有9家「撤離」
    來源:券商中國又有2家保險機構終止新三板掛牌,兩年來已有9家「撤離」,保險中介迎新挑戰券商中國 潘玉蓉近日,天津安泰保險代理和匯中保險公估同時公告,將終止在新三板掛牌。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2日,匯安汽車保險銷售公司也暫停了掛牌,主因是未能實現預期的經營效果,保險代理行業政策等因素導致公司業績受到一定影響,公司掛牌後支付的中介機構費用增加,也導致了公司的運營成本上升。目前,在新三板掛牌的保險機構超過20家,但上市後的路也不輕鬆。近兩年來,已經有9家保險機構終止新三板掛牌。
  • 湖南省保險行業協會開展保險專業中介機構創新項目評選活動
    近年來,湖南省保險專業中介市場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其作為保險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促進保險業轉型發展,助力保險業改革創新的重要使命,在參與社會治理、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民生等方面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銷售保險產品、改進保險服務、提高市場效率、普及保險知識等方面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 網際網路保險中介市場誰居首位 | 《2020中國網際網路保險中介服務平臺...
    >《 2020 中國網際網路保險中介服務平臺Top10》(Hurun China Digital Insurance Agencies 2020),列出了中國 10 強網際網路保險中介服務平臺,按照近兩年網際網路平臺在保險中介領域的市場實力和創新能力進行綜合排名。
  • 二季度114家保險機構被罰 遼寧省開具罰單數量最多
    (原標題:二季度114家保險機構被罰 廣、遼、黑罰單總金額全國前三)
  • 銀保監會出手全覆蓋整治保險中介頑疾
    根據銀保監會的統計,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有2647家保險專業中介機構。保險中介集團公司有5家、全國性保險代理公司是240家、區域性保險代理公司是1550家、保險經紀公司499家,已備案保險公估公司353家。如此龐大的數據也帶來了巨額的保費收入。
  • 4家保險機構被點名!
    4家保險機構被點名!: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銀保監會官網18日發布4家保險機構侵害消費者權益案例的通報
  • 銀保監會發布保險中介市場整治方案 禁止第三方平臺非法從事保險...
    強調禁止第三方平臺非法從事保險中介業務方案顯示,保險中介市場亂象整治工作主要包含三項重點任務:一是壓實保險公司對各類中介渠道的管控責任;二是認真排查保險中介機構業務合規性;三是強化整治與保險機構合作的第三方網絡平臺的保險業務。整治對象覆蓋保險公司、保險專業中介機構、保險兼業代理機構及與保險機構合作的第三方網絡平臺。
  • 泛華保險銷售服務集團掛牌 保險中介或謀求「升級」
    國內保險業的產銷分離終於有了第一家樣板公司!   昨日(10月23日),泛華保險銷售服務集團正式在廣州掛牌,這也是保監會批覆成立的國內第一家保險銷售服務集團。   「保險發展到一定的階段,產銷分離是大趨勢,要做到產銷分離,中介必須要走集團化的道路。」談及泛華保險銷售服務集團成立的意義,廣東保險中介行業協會會長戴傳保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樣表示。   註冊資本1億元   「集團化對泛華自身和行業發展都具有深遠意義。」
  • 保險中介掛牌新三板熱潮退卻?
    《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這並非今年保險中介機構首次從新三板「撤退」,就在今年3月2日,遼寧匯安汽車保險銷售公司也暫停在新三板掛牌,從2019年至今,已經有9家保險中介機構從新三板摘牌。「保險中介機構包括保險代理公司、保險經紀公司、保險銷售公司等等在新三板掛牌摘牌是常見的事情,但是這兩年行業摘牌的機構要遠大於掛牌機構。
  • 逐鹿中原,豆包網保險科技與中介發展論壇走進鄭州
    這是由豆包網主辦,以「科技賦能 耀啟未來」為主題的賦能中介系列活動之一,繼華南、華東、華北、華中之後,首次走進中原大地,來自鄭州及河南各地市的保險中介機構代表以及泰康人壽、大家人壽、百年人壽、中英人壽、恆大人壽、光大人壽、中意人壽等10家河南分公司代表相關負責人出席。作為河南首批獲批的保險代理公司之一,河南松泰保險代理有限公司負責人,還現場向與會嘉賓分享了他們部署豆包數雲後的成功經驗。
  • 保險中介機構信息化規範出爐 對4S店、旅行社都有要求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保險中介機構信息化規範出爐,對4S店旅行社都有要求由於保險中介機構的經營管理水平與合規程度相對滯後,信息化能力已成為影響保險中介機構合規經營、健康發展的短板。1月12日,銀保監會印發《保險中介機構信息化工作監管辦法》(下稱《辦法》),規定了保險中介機構的信息化工作機構職責、關聯企業隔離要求、高管負責制度、信息化崗位要求、業務申請條件、分支機構管理、監管報送要求、突發事件報告等內容。《辦法》規範的對象包括保險專業中介機構(下稱專業機構)和保險兼業代理機構(下稱兼業機構),並對兼業機構提出了與專業機構相同的信息化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