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軸線的文化意義」線上講座開講

2021-01-16 北京日報客戶端

「北京中軸線是明代永樂年間規劃和營建北京城時,設計和構築起來的一條都城縱軸線,它經歷了明代嘉靖年間北京城的擴建以及清代數次增擴,最後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北京中軸線。」7月21日下午,一場關於北京中軸線的線上講座準時開講。

線上講座畫面

這是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大學生讀書節聯合北京建築大學圖書館、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在線上舉辦的一場名為「北京中軸線的文化意義」的講座。講座嘉賓為中國書店出版社總編輯、北京市研究會常務理事馬建農。北京建築大學300多名師生參加了線上講座活動。

作為北京史研究專家,馬建農對北京中軸線文化有著深刻的認識。他從古代都城中軸線起源、明清兩代中軸線變遷、中軸線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內涵、中軸線形成的建築韻律、對中軸線研究和保護的現實意義等幾方面展開講座。他說,不論是中國古代建築史研究,還是有關北京城研究、紫禁城的研究,都對北京中軸線有所闡述。隨著2025年北京即將把北京中軸線作為世界文化遺產項目進行申報,人們對北京中軸線越來越表現出濃鬱的興趣。北京市有關方面也經常組織相關學者、專家,把北京中軸線作為研究重點進行闡釋。

作為居住、生活、工作或學習在北京的民眾而言,了解北京中軸線、認識北京中軸線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也成為當下一個熱門話題。馬建農認為,北京城興建時為什麼會形成一條中軸線,北京中軸線凝結了哪些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北京中軸線是怎麼體現明清時期全國都城的地位,北京中軸線上的各個建築群和建築街區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凡此種種,都是廣大民眾關注的內容。

同學們在家中聽講座

在提問環節,針對有同學提出「我們今天了解和研究北京中軸線的意義何在?」馬建農回答道,了解和研究北京中軸線,一方面是進一步深刻體會我國古代建築禮制的深邃內涵,由此了解古代北京作為全國都城的城市結構和布局,加深對明清北京城建設和發展的認識。另一方面,通過對北京中軸線的研究,加深對北京中軸線保護的文化價值和現實意義的認知,由此形成保護北京中軸線的民眾共識,為北京市2025年將北京中軸線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奉獻一份綿薄之力。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路豔霞

編輯:高倩

流程編輯:吳越

相關焦點

  • 北京西山民俗文化節民俗文化講座9月30日精彩開講!
    北京西山民俗文化節民俗文化講座9月30日精彩開講!民俗文化講座將於9月30日14:00-16:10線上直播這個講座是「遇見南窖 慢品西山」2020北京西山民俗文化節暨「月圓京城 情系中華」房山區中秋節文化活動的一部分和方方去詳細了解下吧
  • 講座·回顧 │《天命玄鳥》系列講座(1)——中軸線上的正陽門
    ▼▼7月6日,《天命玄鳥——一帶一路上的北京雨燕》展在天津博物館四樓開展,圍繞這一主題,天津博物館展開了「天命玄鳥系列講座」。7月20日,天津博物館邀請北京市正陽門管理處關戰修主任做客天博講堂,為天津的觀眾朋友們漫談中軸線上的正陽門。
  • 北京文博|2020北京文化創意大賽文博創意設計賽區北京中軸線文化...
    讓我們一起期待吧~為講好中國故事,深入挖掘北京中軸線的文化內涵,更好地向世界傳播中國獨特的審美理念和人文精神,將北京中軸線打造成國家文化符號,9月27日,2020北京文化創意大賽文博創意設計賽區北京中軸線文化內涵挖掘與創作主題中軸線文化講座在京舉辦。北京市文物局、民盟北京市委、北京市正陽門管理處等單位領導出席講座活動。
  • 北京文博|「讀城——探秘北京中軸線」——「北京文博·文昌運盛看...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北京歷史文化的浸潤式教育,探索依託優秀文化資源開展素質教育,為延期開學期間的中小學生提供「文化加餐」,在北京市文物局的指導和東城區委教育工委、區教委的支持下,北京博物館學會、東城區教育研修學院、東城區青少年教育學院聯合開展了「
  • 北京中軸線的傳承與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順應時代變遷,北京傳統中軸線建築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出現了政治文化廣場、博物館、文化宮、城市人民公園、體育場館等公共場所和文化場所,不但規劃、格局發生變化,更重要的是政治功能和文化內涵隨之改變。在新時代,北京中軸線將在傳承與發展中被不斷賦予新的價值和意義。
  • 北京中軸線裡的「歷史文化街區」
    北京中軸線的規模起始於元代,成型於明代,傳承發展至今,已有750餘年歷史。北京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長約7.8公裡,符合「天人感應」的理念整體為南北方向。是包括城門、廣場、宮殿、御苑、壇廟、歷史街區等遺產並由歷史道路聯繫起來的城市空間整體。
  • 圖書館線下活動回歸 「文化沙龍」又響熱烈討論聲
    「元大內與紫禁城是否處於同一條中軸線上,學術界對此有爭議。請問幾位專家,對此是怎麼看的?」昨天下午,首都圖書館B座第一展廳內,80個臨時擺放的座椅全部坐滿。時長一小時的「對話中軸線」文化沙龍在這裡舉行,李建平、王崗、馬建農三位北京史研究專家就中軸線歷史演變、其在各個時期的文化意義做了精彩講解。
  • 一分半 | 朱祖希教授為市民講解北京中軸線文化內涵
    由西城區第二文化館主辦的「走中軸線繪古都風貌——第十屆春之花繪畫作品展」,以描摹中軸線古都風貌為綱,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4月16日,北京聯合大學文理學院城市系客座教授朱祖希主講「北京中軸線及其文化淵源」,從北京中軸線構成與布局、淵源等方面向廣大市民普及了北京中軸線的文化內涵。
  • 北京民俗博物館「雲講座」普及節氣文化
    11月18日,北京民俗博物館東嶽書院「雲講座」——《二十四節氣·秋季物候圖》上線,專家通過攝影作品為網友解讀二十四節氣。這也是東嶽書院今年新推的雲講座系列之一。本次講座中,她從攝影的角度將二十四節氣的內涵按照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物候特徵分別闡述,用生動的畫面介紹了動植物物候在各個節氣變化中的規律、水文和氣象現象,以及節氣對農事活動的指導並因此衍生出來的農業民俗,使觀眾深刻理解二十四節氣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意義。東嶽書院傳統文化系列之「雲講座」是北京民俗博物館的品牌項目。
  • 「學術大咖」帶火東北地域文化 線上講座令全國網友受益匪淺
    「學術大咖」帶火東北地域文化 線上講座令全國網友受益匪淺 2020-06-18 09: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海子文化講座亮相"首圖講壇" 南海子歷史文化資源將永久收藏
    首圖講壇·南海子歷史文化講座正式開講。人民網 孟竹 攝 人民網北京6月15日電(孟竹) 知名專家紛紛登場,娓娓講述南海子的歷史功能與現實意義;珍貴圖片、精緻微雕模型,再現南海子的古苑盛景……6月15日,首圖講壇·南海子歷史文化講座在首都圖書館正式開講,「古苑宸跡」特展同步啟動。釋放南海子魅力,展示新國門風採,南海子文化將於大興再度起飛,成為傳承古都風韻的南海子皇家苑囿文化金名片。
  • 機電商會臺北辦事處「了解臺灣 系列講座」繼續開講 從飲食文化...
    機電商會臺北辦事處「了解臺灣 系列講座」繼續開講 從飲食文化認識臺灣 2018年03月10日 08:11: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3月10訊 由機電商會臺北辦事處與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兩岸經濟與產學合作中心共同舉辦的「了解臺灣 系列講座」《從飲食文化認識臺灣》,於3月7日在臺北舉辦。這是2018年的第一場,也是自2015年8月雙方合作舉辦以來舉行的第十四場。
  • 大宋文化節名家講座精彩開講 發現開封文旅新價值
    10月15日上午,由開封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主辦、開封市圖書館承辦的「大宋文化節名家系列講座」在市圖書館新館10樓報告廳開講。鳳凰數字科技副總裁張宛嫻女士進行了題為「以《清明上河圖》的視角重新發現文旅新價值」的精彩分享。
  • 北京最早開放的廟會,博物館裡支起廟會小攤,探索北京中軸線文化
    書籍等印刷製品的市場也越來越小,原本輝煌的發明技術在生活中已經不常見,能在廟會上見到並能體驗活版印刷還是很特別的體驗。中軸線並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直線、對稱,其中蘊含著中國長久的文化。從史前原始部落開始的北極崇拜延伸至以後天文曆法,再到影響了人們的意識形態,這種思維從古代的墓地修築到城市建設,逐漸在後面的封建王朝得到更加完善的發展。而北京的中軸線,從元朝開始,經歷了幾個朝代的更迭和發展才成為現在的模樣。
  • 北京天際線上面最明顯的建築不是中國尊,而是中軸線上的大釘子
    北京正在建設的中國尊528米,北京中軸線上面的有一個觀光塔246米(俗稱大釘子),然而作為北京天際線上面最高聳和明顯的建築,不是中軸線,而是這個像大釘子形狀的建築。北京作為一個千年古都,中軸線是非常著名的,而就在中軸線北面有一個大釘子,這個大釘子本名是奧林匹克公園瞭望塔。這個觀光塔能看到北京整個的天際線,因此效果非常震撼。奧林匹克公園瞭望塔的效果之震撼,其實與其位置密切相關,景山是老北京城中軸線之巔。
  • 北京珠市口:中軸線上的「金十字」
    其實,我們每個人所親聞、親歷、親為的「中軸線」故事,也都是「中軸線」上一個個令人回味的音符。  天橋  正陽門  珠市口  老北京的中軸線北端起點在鐘鼓樓,南端終點在永定門。其中靠近永定門的珠市口,是中軸線上一個重要的街口。  珠市口是從豬市口演化而來的,明朝時這裡只是買賣生豬的集市。
  • 珠市口堂孤零零立於北京地鐵8號線的站點附近,也是北京中軸線上
    本文展示一個北京地鐵8號線珠市口站前面的建築——位於路中間的珠市口堂。珠市口堂孤零零利於北京地鐵8號線的站點附近,已經如同一個「滄海一粟」的建築,它不僅位於幾條道路中間,而且道路中間也沒有其他建築。北京地鐵8號線珠市口站附近的地圖如下所示。上面紅圈的地方就是北京地鐵8號線珠市口站附近,珠市口堂就在站點的北面。下面照片是珠市口堂的正門。
  • 雁翅樓裡「學說北京話」 中國書店系列講座推廣北京傳統文化
    人民網北京1月7日電 (記者 鮑聰穎)「您吉祥!」1月7日下午,在中國書店雁翅樓店,「學說北京話」首場中國傳統文化系列講座在老舍先生的話劇《茶館》中拉開了帷幕。
  • 北京8號線珠市口站至瀛海站年底通車 構建中軸線上交通大動脈
    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昨日(6日),記者從北京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有限公司獲悉,9月20日起,北京地鐵8號線三、四期的珠市口以南至瀛海段將開始空載試運行,年底前該段將正式建成通車。記者試乘發現,8號線三、四期作為北京的地下「南中軸線」,各站設計都體現了中軸線歷史人文特色。
  • 文創佳作演繹北京中軸線文化內涵
    10月21日,「北京中軸線文化內涵挖掘與創作主題大賽決賽」在北京舉行。《TNGAR真北全球探索賽之北京中軸線探索》從10個決賽項目中脫穎而出,獲評大賽一等獎。此次大賽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文化投資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