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臨終說出幾句遺言,趙云云裡霧裡,諸葛亮聽後卻驚出一身冷汗

2021-01-13 淞淞國學史

我們都知道《三國演義》中的劉備,劉備的形象是一個宅心仁厚的賢明君主,與陰險詭詐的曹孟德不同,但是魯迅卻說他太過仁慈,反而給人一種非常虛偽的感覺。

曹操卻非常欣賞劉備,認為他是英雄人物,算是一代梟雄。曹操認為劉備能和他一同存活於亂世,並且都能大有作為,算是有為之人,他雖是敵人,但也算得上是知己。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從劉備死前的遺言就可以看出來,劉玄德向東討伐東吳未果後,就回到了白帝城,當時的他已經60多歲了,而且還得了很嚴重的病,這個病還伴有其他併發症,他感覺自己馬上要不久於人世了,所以立馬叫來了阿鬥、諸葛亮、趙雲等人來吩咐身後事。

但是阿鬥當時年紀尚小,天資愚笨,劉玄德深知阿鬥無法撐起一個國家,所以劉備囑託他多讀書,做一個道德品質高尚的人,還叫阿鬥不要向自己學習,要向諸葛孔明學習,並且把阿鬥託付給他,讓他細心照料。

但是這些遺言並不僅僅是講給兒子們聽的,而且也是說給諸葛孔明聽的,這表面上看似是請求,但本質上看來也算是一種道德綁架,萬一諸葛亮不願意帶著阿鬥走上人生巔峰呢?劉玄德直接告訴諸葛亮如果阿鬥無法勝任君主的職責,你就可以替我廢了他,然後取代他管理國家。從這話也可以看出阿鬥有多令他爹失望了。而他對趙雲卻並沒有拐彎抹角,而是有啥說啥,直接讓趙雲幫他把兒子管好就行了。

趙雲聽得雲裡霧裡,只能先跪地附和。但諸葛亮心裡卻波瀾四起,劉備的話就像刀子一樣捅進了他的心窩。因為劉備雖然看似是把責任分攤給了三個人,但其實是給了諸葛亮一個人,他教育阿鬥要道德高尚,實際上是在警告諸葛孔明不要幹違法亂紀的事,把趙雲這個武將叫來實際上是以武力來威脅諸葛亮,在我死後不要動我的兒子,否則趙雲會替我殺了你。劉備的話,此時就相當於一把尚方寶劍,天下無敵了。

之所以這麼暗示諸葛孔明,主要還是因為之前他倆互生嫌隙,劉備已經不信任他了,但是諸葛孔明的能力卻讓他不得不把國家大權都移交到他手上,否則他一輩子的心血就完全就付之東流了,但是劉玄德這一招確實太絕了,逼著諸葛孔明做一個忠臣,諸葛孔明在他死後再也不能幹出什麼出格的事了,更別說會威脅到自己的兒子和江山!

相關焦點

  • 劉備白帝城託孤,給趙雲一個特權,趙雲聽不懂,諸葛亮懂卻不敢說
    趙雲,中國古代三國時期蜀漢重要歷史人物。據《三國志》記載,其為鎮軍將軍,未有重大事跡流傳後世,一生跟隨劉備左右,是為貼身保鏢。然而在《三國演義》中的趙雲可圈可點,比如七進七出長坂坡、兩次在艱險之中救劉禪等。
  • 劉備臨死前給予趙雲一特權,趙雲卻沒聽懂,諸葛亮聽懂了也不敢說
    雖然趙雲不能再重用,但有一點堪比諸葛亮,就是他也做到了極致,比如兩救幼主,比如慷慨勸諫勸諫劉備徵伐東吳,比如在《三國演義》中,天神一般地在長坂坡上七進七出……歷史給了趙雲一次機會,卻在《三國演義》的傳奇世界裡,幾乎得到了一切的榮耀與榮耀!再者,趙雲其實在劉備的心目中,一直都佔有重要地位,即使是臨終前,也只有他這句遺言。
  • 諸葛亮北伐,為何不願派趙云為先鋒?
    要知道,這個時期的魏蜀吳已沒有人是趙雲的對手了,可以這麼說:此時的趙雲就是天下最強的猛將。這次北伐行動,諸葛亮要帶了趙雲去就多了幾分贏曹魏的把握。可是諸葛亮卻以「老將軍年事已高」為理由不願意讓趙雲北伐。其實這不過是諸葛亮的敷衍藉口而已,並不是他的內心真實想法。就按《三國演義》來說,這個時候的趙雲也不過才70歲。
  • 臨終之前,劉備:萬萬不可重用趙雲,為何這麼說?原因其實很簡單
    說起趙雲大家都知道,最先是跟著公孫瓚的,後來公孫瓚衰落跟了劉備。從跟隨劉備到結束,整整三十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趙雲立下了汗馬功勞。徵戰西蜀取得勝利後,劉備賞賜了他田宅,但是被他給拒絕了,但是還說到了霍去病當時怎麼拒絕的劉徹。在他的眼中,大丈夫應該心繫家國,怎可被兒女情長纏身。
  • 諸葛亮為何執意要殺馬謖?他的目的不簡單,趙雲知道都後怕
    諸葛亮為何執意要殺馬謖?他的目的不簡單,趙雲知道都後怕 導語:三國時期蜀漢的創立可以說是所有勢力裡面最艱辛的一個,因為當時的諸侯都有身家背景,而劉備這邊只能白手起家,經過幾十年南徵北戰終於建立了三分天下的蜀漢。
  • 劉備: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如果諸葛亮答「臣遵旨」,會怎樣?
    三國演義裡,劉備臨終前對諸葛亮說: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當然,諸葛亮果斷地、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如果諸葛亮當時說「臣遵旨」,結果會怎麼樣呢?劉備又對趙雲說,卿念在與我故交,早晚看覷吾子,勿負朕言。這就很明顯了,這些劉備舊臣,是服劉備而不服諸葛亮的。如果諸葛亮要上位,這些舊臣這一關就很難過。
  • 劉備在時為何不肯重用趙雲,臨去世前說出真相,原因很簡單
    小編今天繼續給大家說歷史,趙雲這個人對歷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他的身份,那麼劉備一生不願意重用趙雲,過世前終於說出事實,理由其實很簡單,下面請各位喜歡歷史的小夥伴跟隨小編一塊打開歷史的大門仔細的了解這段歷史吧。
  • 龐統死前喊出八個字,劉備聽了不思其解,諸葛亮聽後想歸隱山林!
    而說起三國,就離不開曹操、孫權和劉備了!曹操孫權都是有一定基礎的,而劉備則是白手起家,於是更多的受到人關注。而一說到劉備,就離不開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人。其中諸葛亮是後期蜀漢的中流砥柱,一人承擔了整個蜀國的北伐大業!後期的蜀漢,人才匱乏,仿佛謀士中唯有諸葛亮一人。其實在劉備死前,他本還有一個能與諸葛亮齊名的人才,不過他沒出場幾集就掛了,十分可惜!
  • 劉備臨死前說了6字,諸葛亮聽懂了,趙雲卻一直沒明白其中意思
    當時在白帝城除了諸葛亮以外,就是趙雲的資歷最老了。常山趙子龍早年就跟隨劉備,他也是與主公劉備一起共過患難的股肱之臣。劉備臨死前也拉著趙雲的手說了一番話,大致意思:我和你是一起經歷過患難的老朋友,也相當於是兄弟;你可以念故舊之情來好好照看我的孩子。趙雲聽完後,也哭著答應了下來。
  • 劉備臨死前說:趙雲不可重用,諸葛亮一臉懵圈,趙雲眼角帶淚
    劉備說走就走,一點都沒耽擱,只不過在劉備去世之前說了一句話,把諸葛亮給整蒙圈了。大家也都知道劉備白帝城託孤,把阿鬥交付給了諸葛亮,再交付給諸葛亮之後,劉備還多了一個心眼兒。但是沒有想到,劉備折騰來折騰去,反倒讓諸葛亮佔了便宜,諸葛亮在劉備去世之後沒多久就成為了整個朝中的老大哥。關於劉備的這一點安排,諸葛亮知道,但是他不願意把這件事情揭破,看破不說破,咱們還能當朋友。
  • 劉備臨終前,真的把蜀漢全部的兵權交給李嚴,而沒給諸葛亮嗎?
    另外,劉備叫來了劉禪、劉永、劉理,讓三人父事諸葛亮,所以,諸葛亮第一託孤大臣的地位,就此牢牢確立!故而,在劉備駕崩後,諸葛亮以丞相身份,又領有司隸校尉、益州牧,不久開府治事,即以丞相的身份掌管朝政大小事宜,又以司隸校尉的身份掌管成都地區,實際凌駕於蜀郡太守之上,又以益州牧的身份掌管著蜀漢全部行政區劃的大小事宜。
  • 劉備為什麼不重用趙雲?
    許靖名氣大,劉備給了司徒的官職,位列諸葛亮之後,這並不是劉備本意,而是法正授意,原因在於名士的影響力巨大,是政治需要,馬超也是如此。所以,我們看到許靖位居諸葛亮之後,卻沒有什麼實際貢獻。而馬超歸順蜀漢後也幾乎被雪藏。他們只是得到了名,而沒有展現任何才華。 2.很多人認為趙雲不會說話。
  • 劉備一生不待見趙雲,死前說出真相
    在三國時期出了很多的英雄人物,其中蜀國雖然實力非常薄弱,但是裡面的人才卻特別多,而且有很多都是頂尖精英,暫且先不說諸葛亮,就看他的那些武將,什麼關羽張飛啊,還有趙雲。首先就是桃園三結義,能夠看得出來,劉備為了能夠讓別人忠於自己,什麼面子都能放得下,儘管自己身為皇叔,但是還是和兩位報國無門的英雄結為兄弟,還有在招拉攏諸葛亮的時候,竟然三顧茅廬,這個事情也名垂千史,後來諸葛亮也是對他鞠躬盡瘁,所以說劉備這個人,其他能耐先不說,拉攏人還是非常厲害的。
  • 趙雲當著劉備的面,說出金玉良言,劉備打定主意:趙雲不可重用
    劉備希望得到的是天下,而趙雲希望拯救天下黎民,兩者理想有著巨大的差別。劉備青年時期,靠編草鞋維持家人的生計,受盡了人間冷暖。對於青年時期的劉備來說,他最渴望出人頭地,渴望能夠得到別人的尊重。為此他不惜開始編造自己的出身,說自己是漢室子孫,還是漢獻帝的叔叔。
  • 白帝城託孤時,劉備召趙雲單獨談話時說了啥?為何諸葛亮也不知道
    熟讀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劉備,張飛,關羽三人桃園三結義,從此命運聯合在一起。趙雲給劉備的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其中我們不得不說的就是趙雲,他多次救劉備危難之中,為人仗義,對劉備也十分的忠誠,同時劉備也把他當做一個非常信任的夥伴。
  • 拿下成都,劉備賞賜諸葛亮法正關羽張飛黃金五百斤,為何沒有趙雲
    諸葛亮則是與關羽和張飛完全不同的類型,他是以劉備的軍師加謀士加後勤加內政部長身份加入劉備集團,諸葛亮加入的時候,劉備還只是依附於劉表的小軍閥,但在赤壁之戰後,依靠諸葛亮的政治操作,劉備成為與孫權聯盟的政治力量,從軍閥到政權,劉備需要的就是一個諸葛亮。
  • 龐統死前喊出8字,劉備聽了不明所以,諸葛亮卻是想要歸隱山林!
    龐統死前喊出8字,劉備聽了不明所以,諸葛亮卻是想要歸隱山林!作為我國古典文學史上的四大名著,《三國演義》一直都不缺乏相關的受眾,而三國也很好的印證了「亂世出英雄」的說法,天下大亂之際、諸多能夠攪動風雲變幻的人物,紛紛的湧現登上這個歷史的舞臺,這一眾的英傑或是大放異彩、或是如同流星般一閃而過。
  • 劉備入川,為何帶龐統而不是諸葛亮,司馬懿說出了一個原因!
    劉備入蜀後初期與劉璋關係良好,劉璋更給兵士予劉備和讓他督白水軍,讓他進攻張魯。劉備到了葭萌後就不再前進。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劉備與劉璋決裂,並發動戰爭。劉備一直向成都逼近,諸葛亮、張飛和趙雲亦入蜀助戰,但劉備軍隊在雒城時受阻一年,直至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劉備圍困成都,劉璋才向劉備投降。
  • 諸葛亮的最大敗筆!劉備為何瞧不上趙雲?只是因為3個原因!
    歷史教授梅公毅這麼評價趙云:為將之道,膽欲大而心欲細!三國將才,可當此者,魏之張遼,漢之趙雲而已。趙雲作為現代最傳神的百勝將軍,在蜀國時期,尤其劉備得了西川後,趙雲幾乎是徹底消失!這一點到了劉禪時期更加明顯,後主劉禪完全就將趙雲救命之恩忘得一乾二淨!在《三國志·趙雲傳》中,從建興七年(公元229年),趙雲去世;到30年之後,景耀四年(公元261年)劉禪終於下詔冊封,這還是在給別人封侯時,順帶也追封了趙雲!為什麼蜀漢壓根瞧不上趙雲,說起來不過是3點原因!
  • 劉備不愧為一代梟雄,一生不用趙雲,臨死前才將真相說給趙雲
    其中蜀國的主公劉備一心想要匡扶漢室,而在劉備崛起的過程中,出現了關羽張飛以及黃忠和諸葛亮等等聞名百世的英雄人物。不過除了這些人以外,在五虎上將之中還有一位深受世人喜愛的武將,五虎上將趙雲。趙雲從劉備落魄的時候起就跟著劉備,但是劉備到死都沒有重用過趙雲,那麼身為五虎上將的趙云為什麼就是得不到劉備重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