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必須了解中國各省名稱的由來

2021-01-11 斷翅燕不憂傷

北京名字:中華民國十七年(1928年)6月6日,北伐軍進佔北京。6月21日,國民政府決定:北京改名為「北平」,設北平特別市,由國民政府行政院直轄。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日偽政府於又將北平改為北京(但並未得到中央政府和人民承認,北平的名稱在此階段仍在延用),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恢復原名北平。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又將北平改為北京。

天津名字:明朝時期燕王朱棣,登上了皇位。朱棣龍心大悅,賜名「天津」意味「天子津津之地」。並在此地設衛,「衛」是指明朝一種軍事建制,所以,天津也有別名稱為「天津衛」。

上海名字:上海名稱的由來目前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取自《弘治上海志》中「其地居海上之洋」這句話;

另一種說法認為由於當時有上海浦和下海浦等水道而得此名。宋代開始設置上海鎮,上海之名也最早出現在北宋郟亶之的《水利書》中,元代改稱上海縣,1928 年設置上海特別市,兩年後改稱上海市,一直到現在。上海還簡稱滬。古時,上海地區的漁民發明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扈」,當時還沒有上海這一地名,因此,這一帶被稱為「滬瀆」,故上海簡稱「滬」。春秋戰國時上海是楚春申君黃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別稱「申」

山東名字:山東簡稱「魯」,以在太行山之東得名。先秦時期隸屬齊國、魯國,故而別名齊魯。清初設置山東省,「山東」才成為本省的專名。

山西名字:

山西省名字得於太行山,明朝1369年始置山西行省,後改為西承宣布政使司。因其在春秋屬晉國,被稱為「三晉之地」因此簡稱「晉」

山西省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舊石器時代,山西就有原始人群繁衍生息,後為夏朝的都城所在之處。

河南名字:

河南,古稱中原、豫州、中州,簡稱「豫」,位於黃河中下遊,因大部分地區在黃河以南,故名河南。唐代將黃河之南、淮河以北的地區劃歸河南道管轄。元代稱河南行中書省,明代稱河南布政司,清代稱河南省。

河北名字:以在黃河之北而得名。唐大部分屬河北道,為河北得名的開始。宋設河北路,後分河北東、西路;金分河北東路設大名府路;元設燕南趙北道;明設北平省,後廢省,所有府和直隸州直屬中央,稱北直隸;清改直隸省;1929年民國改河北省,省名至今未變。

湖南名字: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唐屬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後設湖南觀察使,為湖南得名的開始;宋稱湖南路;元設嶺北湖南道;明屬湖廣省,後改省為湖廣布政使司;清分湖廣省置湖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湖北名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在唐朝時期,屬江南東道、淮南道和山南東道;宋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為湖北得名的開始;元設江南湖北道;明屬湖廣省,後改為省為湖廣布政使司;清分湖廣省置湖北省,一直沿用到現在。

安徽名字:

安徽於1667年(清康熙六年)始建省(由原江南省分治安徽,江蘇兩省),從原江南省的安慶府、徽州府各取兩個首字,簡稱為「安徽」,首府定於安慶府,安徽地名由此出。又因東周時期安慶是古皖國所在地,而「皖」為「美好」之意,故安徽省簡稱「皖」即由此而來,象徵著江淮大地永世美好而繁盛

江西名字:以江南的西部得名;江西簡稱「贛」,是一個山川秀麗、氣候宜人、資源富集的內陸省。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設江南西道而得省名,省名至今未變。

江蘇名字:江蘇」名稱是在清康熙時組建江蘇省時取區域南部兩個府即江寧府(今南京)之「江」字和蘇州府之「蘇」字江蘇省地圖江蘇合成省名。「蘇」字的繁體寫法魚和禾是指魚米之鄉、草字頭是指平原、「蘇」字詮釋了江蘇的一切、意味著江蘇是魚米之鄉、繁華不衰

浙江名字:以浙江(又稱錢塘江)得名。唐屬江南東道,設浙東觀察使和浙西觀察使;宋置兩浙路,南宋又分兩浙東路和兩浙西路,簡稱浙東路和浙西路;元設浙東海右道和江南浙西道;明設浙江省,為浙江得名的開始,後改浙江布政使司;清改浙江省,省名至今未變。

福建名字: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屬江南東道,後設福建觀察使,為福建得名的開始;宋置福建路;元設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省,後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省名至今未變。

廣東 廣西名字:在五代的時候,廣東、廣西屬於一個地區,叫做廣南。到了北宋年間,廣南分成了兩個地塊,一個叫廣南東路,一個叫廣南西路。以後,人們就把廣南東路簡稱廣東,廣南西路簡稱為廣西。明朝初年設置了廣東省和廣西省。新中國成立以後,在1958 年把廣西省改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廣東:以廣南東路簡稱得名。唐屬嶺南道;宋以舊廣州轄地置廣南東路,簡稱廣東路,為廣得名的開始;元設海北廣東道;明置廣東省,後改廣東布政使司;清改廣東省,省名至今未變廣西:以廣南西路簡稱得名.唐朝時候屬嶺南道;宋朝的時候開始叫廣南路西,簡稱廣西路,應該是廣西得名的開始;元設廣西兩江道;明置廣西省,後改廣西布政使司;清改廣西省;民國仍之;建國後改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名一直沿用到現在。

雲南名字:關於雲南的由來有著很多種的說法;一是「彩雲南現」說,建縣時,縣治駐地現雲南驛村北面的龍興和山出現五彩雲霞,縣城在彩雲之南稱「雲南」二是「武帝追夢」說,相傳漢武帝夜夢彩雲,遣使追夢,在今祥雲縣境追到彩雲,因置雲南縣。《史記·西南夷傳》西南夷君長以什數,滇族最大,而命名為滇湖,因此雲南簡稱「滇」貴州名字:以貴山得名。唐為黔中道;宋屬夔州路;元屬湖廣行省;明置貴州土司,是為貴州得名的開始,後置貴州布政使司;清改貴州省,省名至今未變。

四川名字:「四川」這個名稱,始見於宋代。宋真宗鹹平四年 (1001年)設益、梓、利、夔四州路,治所分別為今成都、三臺、漢中和奉節。這四路,一般稱為川峽四路,簡稱為「四川」。在宋徽宗大觀三年 (1109年)的詔書中就正式使用了「四川」一詞,這是目前所見到的將「四川」作為行政區劃略稱的開始。這以後,宋代設有「四川宣撫使」、「四川制置使」等官職,就是中央派駐川峽四路的官員,都將川峽四路簡稱「四川」。到元代就正式以「四川」為名,建立了四川行省。元代的中央行政機構叫中書省,各地直轄於中央的地方行政機構叫 「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元代在宋代的川峽四路基礎上設四川行省,簡稱四川省,省治成都。從此「四川」一名沿用下來。

重慶名字: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皇子趙接踵於正月封恭王,二月受內禪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遂將恭州升格命名為重慶府,重慶得名。

黑龍江名字:地處我國北段,東段。西接內蒙古自治區,南連吉林省。北,東於俄羅斯相鄰。得名於省境北面黑龍江河。

吉林名字:以吉林烏拉前二字得名,滿語吉林烏拉意為沿江。唐屬東北民族地;遼屬東京路;金屬上京路;元屬遼陽行省;明屬奴兒幹都司;清設吉林將軍,清末改吉林省,省名至今未變。

遼寧名字:以遼河流域永久安寧得名。明為遼東都司;清設遼東將軍;1929年民國改遼寧省;偽滿復改奉天省,1945年光復後仍改遼寧省

內蒙古名字:以漠南蒙古得名。清統一蒙古,以漠南蒙古居內地稱內蒙古,漠北蒙古居邊外稱外蒙古,並屬理藩院;民國初分屬熱河、察哈爾、綏遠等特別區,後均改省;建國前設內蒙古自治區。

陝西名字:

這一稱呼最早出現在西周初年。據《國語》載,西周初年,周王朝以「陝原」(今河南陝縣境內)為界。陝原以東曰「陝東」,由召公管轄;陝原以西曰「陝西」,由周公管轄。唐大部屬京畿道和關內道;宋初設陝西路,為陝西得名的開始,後分設永興軍 路,以軍事鄜延、邠寧、環慶、秦鳳、熙河五路設陝西五路經略使;元設陝西行省和陝西漢中道;明置陝西 省,後改陝西布政使司;清改陝西省,省名至今未變甘肅名字:西夏王朝設置的十二監軍之一,治所在甘州(今張掖縣),轄甘州、肅州(今酒泉)二州,取二州首字組成甘肅。元設甘肅行省,明代併入陝西省,清代恢復省治。取全稱中的甘」字作為簡稱。一說認為西夏時行政中心在甘州,故簡稱甘」。由於甘、陝兩省間有隴山,甘肅古時別稱隴西,故又簡稱隴」。

寧夏名字:以西夏安寧得名。明屬陝西省;清改寧夏府,屬甘肅省;民國初設甘邊寧夏護軍使,後置寧夏省;建國後撤銷併入甘肅省,後設寧夏回族自治區。

青海名字:以青海湖得名。明屬朵甘都司等;清初為衛藏地;民國初設青海辦事長官,後屬甘邊寧海鎮守使,之後建青海省

新疆名字:轄區古稱西域。西漢設西域都護府。東漢魏晉改都護為長史。唐代設伊、西、庭三州和安西、北庭兩個都護府。17世紀中葉以後,清朝平定了準噶爾部叛亂,在天山南北設伊犁將軍。清光緒10年(1884年),改為新疆省,意為「故土新歸」。1955年,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西藏名字:元朝、明朝稱西藏地區為烏斯藏「烏斯」是藏語「中央」的 意思,藏是「聖潔」的意思。因為它在中國西部,稱西藏。 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區,簡稱藏。

海南名字:以海南島得名。唐屬嶺南道;宋屬廣南西路;元設海南海北道,是為海南得名的開始;明屬廣東省;清仍之,正式稱瓊崖為海南島;民國仍之,後設海南特別行政區,仍屬省;建國後設海南行政區,仍屬省,1988升海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香港名字:有兩種解釋:一是相傳今日香港薄扶林一帶,有一條名為「瀧水」的山溪,由瀑布注成。傳說此溪澗湧出甘甜而帶有香味的水,附近航海者常到此溪汲取食水飲用,並將溪澗名為「香江」,更將溪澗出海處改名為「香港」,最後演化為整個島嶼的名稱。二是明朝時候東莞生產香料非常出名,因此又稱「莞香」。傳說香港於明朝時亦盛產莞香,因此時人稱石排灣一帶為「香港」,而港灣附近的村落則叫作「香港村」。

澳門名字:名字最早記載於明朝史書,叫做「蠔鏡」(濠鏡),此後還有「濠江」、「海鏡」、「鏡湖」等多個別名。約四、五百年前,澳門蠔產豐富,南北兩海灣,水靜灣圓,有如明鏡。後來澳門又稱作澳,即「泊囗,外國船隻停航寄泊的地方」。又因為當時澳門地屬香山縣,也稱為「香山澳」。至於澳門現在的名字「澳門」,其由來則有多種傳說:一、「門」是中國內河通往海洋的海峽總稱,澳門內港的媽閣廟,隔海同灣仔的銀坑相望,形成海峽像門,故稱「澳門」;二、澳門南面對開的乙水仔、小橫琴、路環、大橫琴四島離立對峙,海水貫流其間,成十字門狀,所以亦有「十字門」之稱,故稱「澳門」;三、澳門南臺山(媽閣廟山)和北臺山(蓮峰山),兩山相封成門,故稱「澳門」。臺灣名字:以臺灣府得名。臺灣自古是我國的領土,東漢稱夷洲,隋時改稱流求,明代又稱北港、東蕃。元明設巡檢司於澎湖,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光緒十一年(1876年)建為臺灣省。臺灣一詞最早見於官方文獻的是明崇禎八年(1635年)何楷等人的奏疏中,從清初建府始一直沿用至今。

所有資料來源於網絡!歡迎補充!謝謝關注!

相關焦點

  • 中國各省的名稱由來、最早建省時間,你都知道麼?
    現今我國使用的各省的名稱,你知道什麼時候確定的麼?最早的建省時間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跟小編一起去解開謎底吧。廣西——宋代時,將唐代的廣南路為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廣南西路簡稱為"廣西",廣西之名最早見於此。
  • 中國各省簡稱及省會城市名稱的由來
    這是上海這一名稱的由來。1949年,上海設為直轄市。  古時,上海地區的漁民發明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扈」,當時還沒有上海這一地名,因此,這一帶被稱為「滬瀆」,故上海簡稱「滬」。春秋戰國時上海是楚春申君黃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別稱「申」。4.重慶(渝)  重慶古稱「巴」。秦時稱江州。隋稱渝州。北宋稱恭州。
  • 元旦節的由來了解一下
    元旦節的由來了解一下時間:2018-12-31 15:15   來源:搜狗問問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元旦節的來歷是什麼? 元旦節的由來了解一下 元旦,即公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數國家通稱的新年。元,謂始,凡數之始稱為元;旦,謂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
  • 《淡水老街名稱由來》序言
    那麼這些街巷的名稱是怎樣來的呢?在這些街巷名稱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歷史故事?為進一步豐富淡水老城歷史文化街區內涵,傳承淡水老城百多年來的民風民俗,由區文廣新局和區新聞中心聯合編輯出版這本《淡水老街名稱由來》畫冊。「依河而生,因漁鹽而盛」是淡水歷史最真實的寫照。淡水圩鎮是東江流域最繁華的商貿集鎮之一。遠古時期已有先民們在淡水河邊漁獵耕織,繁衍生息。
  • 你知道你名字的由來嗎?帶你了解中國起名文化
    小編今天跟大家了解中國的起名文化。現代中國人的姓名由姓氏與名字一起構成,姓氏主要由父系祖先世代相承,也有少數人採用母親的姓;名字則在孩子出生前後由父母或家族其他長輩取名。中國人的名字習慣用兩個字或一個字,從比例上來看,現代人名字為兩個字的佔多數。一些家族,會由古代祖先預先選好某四言類或五言類詩體,後世子孫名字中的第一個字,需要按所屬輩分取字。
  • 各省車牌簡稱,車牌簡稱的由來
    可見車牌是藏有車輛信息的,車牌可以看出該車的歸屬地哦,可也推斷車主是來自哪裡哦,接下來跟隨皮卡中國的小編一起來看看各省車牌簡稱吧。各省車牌簡稱中國是一個面積非常大的國家,我們的國家這麼大,那麼自然車牌的種類是相當的多。今天來給大家總結一下車牌究竟有哪些含義,出現事故或者找人的時候怎麼縮小範圍。
  • 我國「臺灣」名稱的由來
    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自古以來這裡就與祖國大陸有著緊密的聯繫。在古代,臺灣地方由於獨處海中,交通不便,被稱為荒郊之地。元代至明間,皇帝正式設立巡檢司於澎湖,臺灣地方正式列入中國版圖。可見,在明代以前,臺灣並無一定名稱,直到明朝後期才出現「臺灣」這一名稱。對「臺灣」名稱的由來,國內有三種意見:一種意見認為,「臺灣」名稱起源於荷蘭人1624年佔領臺灣後,築樓臺於海水灣入口處所致。
  • 速記中國各省簡稱
    二、中國各省份的簡稱(一)用各省的名稱命名北京市 京 上海市 滬 天津市 津 黑龍江省 黑 吉林省 吉 遼寧省 遼 內蒙古自治區 內蒙古 (三)用本省市的歷史名稱作簡稱      河北、河南、重慶、海南曾是古代的冀州、豫州、渝州、瓊州,故簡稱為冀、豫、渝、瓊。湖北、貴州、甘肅為古代的鄂州、黔地、隴右,故簡稱為鄂、黔、隴。四川和雲南是古代的蜀國和滇國,簡稱又有蜀、滇。四川簡稱「川」,是源自元朝時期設立「川陝四路」而得名,而並非由四川境內有四條河流得名。
  • 中國各省名字的由來和含義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每一個文字,每一個地名,都是一個故事。那大家知道各省名字的由來和含義嗎?下面就讓小編來給個大家科普一下。地理劃分型如山東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江西,陝西,四川,海南,內蒙古,西藏。山東,簡稱魯。別稱齊魯、海岱。
  • 紅薯名稱由來的三種說法
    ——紅薯隨筆1紅薯名稱的由來一向說法很多,有傳聞、有詩句、有文獻……究竟是誰第一個把紅薯稱之為紅薯的呢?真是眾說紛紜,但主要有三種說法,且看我給大家分解。老夫子也是心態好啊,在這裡安然過起了「採菊東籬下」的生活,並開啟學堂收學徒,很快培養了一名叫姜唐佐的學生進舉鄉貢,打破了海南100多年來無人進士及第的尷尬……言歸正傳,這裡必須指出的是,蘇軾該詩中的「紅薯」絕非現在的紅薯,而是北宋時期的一種山藥。
  • 韓國首都首爾名稱的由來
    韓國首都首爾名稱的由來 編輯 首爾最早的名稱是南京,於高麗文宗23年(即1068年)時命名,到恭愍王時的1356年,開始遷都往南京,但其後中斷。此後,在禑王、恭讓王時亦再提及過遷都南京的事。 1392年,朝鮮太祖李成桂在開京(今開城)建立朝鮮王朝,1394年遷都漢陽,即今日之首爾。此後,漢陽一直都是朝鮮的首都。
  • 美味食譜:笑談螃蟹名稱及其由來
    關於螃蟹名稱及其由來,你了解多少呢?下面請聽小編一一道來,如有錯漏,還望見諒。一、郭索郭索的得名由來與螃蟹的叫聲,在《太玄.銳》中有這麼一句話:「蟹之郭索,後蚓黃泉。」也就是說呢,螃蟹在焦躁不安的時候,總是會發出唏唏的聲音;在古時候的吳語之中,這種唏唏的聲音就叫「郭索」。後來人們就以螃蟹的聲音為其命名,也就是「郭索」。
  • 太極洞名稱由來推想(周大超)
    太極洞名稱由來推想我們廣德「太極洞」,如今已是聞名遐邇的AAAA級風景名勝了。可是,她為何取名為「太極洞」?她名稱的緣由、根源到底是怎麼回事?這,一直是我腦中的一串問號。想通過對太極洞名稱由來的探究,從而更多更深地了解一些廣德的人文歷史,也成了我心中的一個願望。可是由於資料的缺乏,或者說是查閱歷史典籍的不便,又一直難以了卻這樁夙願。宋代朱熹有首《偶題》詩說:「步隨流水覓溪源,行到源頭卻惘然。始悟真源行不到,倚筇隨處弄潺湲。」
  • 日本著名遊戲公司名稱的由來 是否隱藏秘密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公司命名的由來吧。  1.SONY公司名稱的由來  最早來自拉丁字 Sonus,意為「聲音」,聽起來很上口,剛好又同所從事的行業關係密切。當時,日本已使用外來的英語了,有很多人叫可愛的小男孩Sonny。這個拉丁字相關其他字,不管是Sonny或者Sunny(陽光普照),都有樂觀、光明、積極的含義,這點非常符合建立健康的企業形象。
  • 中國省區名稱的由來,每個省區名字都有一個故事,你知道嗎?
    文/中國省區名稱的由來,每個省區名字都有一個故事,你知道嗎?,比方說河南河北,基本上就是以黃河為界,湖南和湖北是因為洞庭湖而劃分的,所以說每個省份的名字由來都是很有意思的。
  • 10秒鐘帶你了解「星期的由來」與「命名」
    帶你了解世界歷史歷史就是這麼簡單大家好,我是六小史!如何快速使用10秒鐘了解,星期的由來與歷史!如果你看過我前幾期的作品,那你對亞述帝國和新巴比倫時代,一定是頗有一番了解的。當時人們把一個月分為四周,每周七天,而且分別給七個新命名作為星期日-星期六七天的名稱。這就是目前通行世界的以星期分割月份的由來!
  • 我國春節日期的變遷和名稱由來:日期歷朝不一,名稱來自民國
    我國春節日期的變遷和名稱由來:我國春節日期的變遷:我國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人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秘,並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奧的觀星文化。(攝提紀元,今稱幹支歷;歸為陽曆類別,又稱中國陽曆)。2、夏商周時代夏朝以春季一月為正月,商朝以冬季十二月為正月,周朝以冬季十一月為正月。
  • 創刊號:《達夫觀察》名稱的由來與目的
    我想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1、我研究生畢業7年至今工作的公司在富陽,我們老總是蕭山人,他在蕭山還有一個公司,因為我工作性質的原因,需要兼顧兩個公司的科技項目申報工作,因此經常在富陽、蕭山兩地跑,而且我多數時間是在富陽,因此對富陽也有一定的了解,作為也勉勉強強算是一個文字工作者,我一直以來都對富陽的文化名片——鬱達夫欽佩不已。
  • 《西遊記》冷知識——名稱由來
    但是很多人並不了解《西遊記》裡面有許多冷知識,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些那些我們錯過的《西遊記》中關於名稱的冷知識。01弼馬溫的由來熟悉孫悟空的都知道它有幾個稱呼:「孫悟空」「孫行者」「美猴王」「齊天大聖」等,而他有一個最不願提及
  • 塔克拉瑪幹沙漠名稱的由來
    關於我國這片浩瀚沙漠的名稱,歷史上曾有過不同的看法,直至近代以來,居住在當地的維吾爾族才正式給這塊沙漠起了生動而形象的名字,叫做Ta Rla ma Ran 漢語翻譯為塔克拉瑪幹。「塔克拉」,來自維吾爾語名詞「t$8」(中間的符號是個反3),意為「底下的,下面的」或原籍的、祖籍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