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菜的知名度不如四川菜、廣東菜等四大菜系那般有名。但要說起小吃,天津著名且還好吃的小吃可還真不少,煎餅果子就是一個例子。漫步在天津的小吃街,除了包子店最常見之外,第二便是煎餅果子的小鋪了。煎餅果子能享受到如此的讚譽,自然證明了它的口味絕對不差,光是那香氣,只要聞上一口,都能讓人垂涎欲滴。
煎餅果子名字的由來有非常多種說法。有人說煎餅果子原來的名字叫做「煎餅裹著」,隨著音譯的演變,「煎餅裹著」也就逐漸成為了現在的煎餅果子。這個名字的來源乍一聽還感覺非常的有條理,因為煎餅果子的的確確是由煎餅裹著其他的食材而製成,煎餅果子的音譯也的確像「煎餅裹著」,因此很多人便相信了這種說法。
但另外一種說法說的是,因為天津人將我們平常叫的油條稱為「果子」,煎餅和油條共同製作而成,也變成了煎餅果子。但是無論是哪一個說法正確,但不可否認的是,煎餅果子的確好吃,而且在近幾年更是從天津的小吃街往全國各地的小吃街風靡開來。但是,煎餅果子的製作其實並不難,如果每一次想吃都要親自跑到小吃街的話,那自然是非常麻煩的,所以不如自己嘗試做一番。
在製作煎餅果子之前第一步自然是要先了解製作煎餅果子究竟採用的是怎樣的麵粉。傳統的煎餅果子的面選用的是綠豆製成的面,而不是選用現在市面上常見的白面。因為從歷史的角度上來說,白面以往一般都是皇親貴胄才能吃得起的面,一般的尋常百姓可吃不起。隨著白面的逐漸普及,而且便於購買,所以使用白面也無可厚非,但是要想吃到最地道的煎餅果子,使用綠豆面自然是最好不過的了。
綠豆面的製作方法其實也不難。在想製作煎餅果子的頭一天的晚上,可以想將大約50克的綠豆放在加有水的碗中浸泡一夜。第二天將浸泡好的豆子加入少許的水放入榨汁機中榨成糊狀,要榨成糊狀只要少放水即可,切記不可榨成汁狀。將綠豆榨成糊後,便可打開餅鐺,放入平底鍋內,先在餅鐺之上刷上一層油後,隨後將綠豆糊均勻的塗抹在整張餅鐺之上,這樣編織成了最地道的綠豆餅鐺。
隨後,等餅未熟之前,便可輕輕的往平底鍋內敲上一個或者兩個雞蛋,並用筷子將雞蛋的蛋黃戳破,將蛋黃與蛋白混合在一起,並將其均勻附在餅上,撒上蔥花。這裡可以使用小技巧,就是不用等餅入鍋之後再敲蛋,可以在餅入鍋之前,就先將蛋敲入一個碗內,並攪拌好放置一旁。等待餅入鍋之後,便可輕輕的將將蛋輕輕的倒入鍋內。
待餅皮變色而且餅皮上方的蛋稍微凝固之後,這邊代表餅皮已經熟了。此時用鏟子輕輕的颳起餅皮的四周,幫助餅皮翻轉。等待餅皮的下部也已經變色之後,便可以將整幅餅皮輕輕的從鍋內剷出,將事先準備好的油條放在餅皮的中央部位,可以適當的撒上一些蔥花、刷上一些符合自己口味的醬料。
放入油條之後,煎餅果子看似已經完成,但在最後的包裹步驟才是也不容忽視。包裹的步驟分成兩次,第一次是將油條用兩側的餅皮完全的裹住放在中心的油條,裹好之後刷上一層醬料;第二次是將此時已經是半圓形的煎餅再沿著中線翻折一輪,讓餅皮增厚,並在表皮之上滴上幾滴油。待全部包裹完成之後,在將整個煎餅果子放入鍋內蒸上2分鐘,之後出爐的煎餅果子的表皮便會非常的酥脆,而且只要輕輕的咬上一口便可以咬到滿滿一口的煎餅果子,讓人非常滿足。
有人會說,製作煎餅果子還要先準備一根油條,那我買煎餅果子的時候一起將煎餅果子買了便更省事。但是,如果你疲與出門購買油條,你可以用自己的雙手製作一片脆皮將油條取而代之。脆皮的製作方法其實也非常的簡單,只要將麵皮擀成薄片狀再放入盛有油的鍋內榨成黃色即可,這樣的脆皮其實與街上購買的油條口味其實也別無二致。所以那香味讓人垂涎欲滴,口感讓人口齒留香的天津小吃煎餅果子,並不僅僅只能出現在小吃街之上,只要你肯動起雙手,便可製作出一張好吃又放心的煎餅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