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真的有兩座前門樓子嗎?高大的城門裡,藏著怎樣的秘密?

2020-12-17 闡史官曉悅

對北京有些了解的朋友們都知道,在老北京內城的九座城門中,以正陽門的地位最為尊崇,因為它的作用是專門用來過皇帝的「龍車」的。正陽門也被北京老百姓稱為「前門」,或者「前門樓子」,是老北京皇城根兒下,實打實的地標性建築,也是很多來北京旅遊的朋友們必須「打卡」的景點之一。

不過讓很多初次來北京旅遊的朋友有點搞不清楚狀況的是,當站在大柵欄商業街舉目北望的時候,能一眼真真切切地望見兩座「前門樓子」,兩座城門都是那樣恢宏大氣,也都是那樣肅穆古樸,這不免讓很多人心中產生了疑問:「難道北京城真的有兩座前門嗎」?

事情的真相是這樣的,前門作為北京皇城的重要門戶,當年修建的時候,除了主城門外,是配套有箭樓和城牆的。正陽門箭樓也就是前門箭樓,與前門由城牆連結、環繞,中間形成了一座面積不小的甕城。

1915年民國政府拆除了正陽門甕城,但是前門和前門箭樓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解放以後北京市政府雖然多次對兩座城門進行了修復,但始終沒有恢復甕城的城牆。這就造成了現在遊客北望時,對同時出現兩座「前門樓子」感到不理解的情況,其實您看到的兩座城門樓,分別是前門本尊,還有與它配套修建的前門箭樓。

前門的甕城雖然沒有了,但是關於前門和甕城的趣聞軼事卻並沒有因此消失,特別是「九城十座廟」的故事更是常被老北京人津津樂道。

一、騎白馬的關帝爺

明朝北京的九座內城門,各有各的甕城,其中屬正陽門的甕城最為宏偉。九座甕城裡面各修一座供奉關公的關帝廟,但是據老北京人說,這九座關帝廟屬正陽門的關帝廟最靈驗,對老百姓的大事小情可以說是有請必應,被人們稱為「正陽關帝」。

據說正陽關帝廟的門口,有一匹漢白玉的白馬塑像,正是關帝爺的坐騎。有的朋友質疑了:你這是忽悠小孩子呢?誰不知道關二爺的坐騎是赤兔胭脂獸呀,那可是一匹棗紅馬,你現在給關二爺安排一匹大白馬是啥意思?其實正陽關帝裡的這匹白馬,可是大有來頭的,那是永樂皇帝朱棣親自賜給關帝爺的,具體情況是這樣:

相傳當年朱棣還是燕王的時候,有一次帶兵狙擊蒙古人,大軍追擊到了沙漠地帶,突然狂風大作,沙塵漫天,大軍被吹得東倒西歪,根本找不到行軍的道路,眼看大軍就要迷失在大漠之中了。這時候,在離燕王不遠的地方,突然出現了一員大將,臥蠶眉、五柳長髯,提著青龍偃月刀。

燕王一看大驚,心說這不是關公顯靈了嗎?那位顯靈的關公爺也不說話,只是示意朱棣帶領大軍跟著他前行。在關公的帶領下,沒過多久燕王的部隊就走出了狂風口,找到了行軍的道路,據老輩人說,當時朱棣看到的關老爺,胯下的坐騎就不是赤兔獸,而是一匹大白馬,也不知道是不是當時情況緊急,關二爺為了給朱棣幫忙,隨便抓了一匹馬就出山了。

為了感謝關二爺的幫忙,在修建正陽關帝廟的時候,永樂皇帝特別賜予了這匹漢白玉的白馬,為關老爺把守廟門。不知道是不是關帝爺也被永樂皇帝的誠意感動了,還是運氣特別好,正陽關帝果然是有求必應,極受北京城裡老百姓的推崇。

二、不受待見的觀音廟

不是說明朝的北京內城有九座城門嗎,為何民間會流傳:「九城十座廟」的俗語呢?原來在正陽的甕城裡面,除了有正陽關帝廟外,還有一座觀音廟,只不過這座觀音廟的來歷,實在讓人有點難以啟齒。

當年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帝,不辨忠奸,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冤殺了大將袁崇煥,導致清兵進犯的時候,無良將可派,萬般無奈之下,只能派洪承疇帶兵出關抗敵。結果松山一戰,城破兵敗,洪承疇失蹤。

後來有傳聞洪承疇在松山壯烈殉國,崇禎皇帝在感動加衝動的驅使下,不聽群臣的勸諫,非要在正陽門外的甕城給洪承疇立忠烈廟。搞笑的是,廟剛修了一半,就有確鑿的消息傳來,洪承疇沒有死。非但沒死,還投降了皇太極,現在清軍正在他的調動下,準備進攻北京城呢。

崇禎皇帝這個氣啊,鼻子差點被氣歪了。但是忠烈廟已經修了一半,這會停工再給搗平,實在是太丟人!別看崇禎皇帝守不住國門,但是還特別好面子,思來想去,乾脆改建觀音廟吧,反正國運這麼差了,正好祈求觀音娘娘保佑保佑。

可能是因為立廟的目的不純,或是大明的國運已衰,觀音娘娘壓根兒就沒打算待見崇禎皇帝,同樣建在正陽門的甕城裡,關帝廟能有求必應,觀音廟卻特別不靈光,很有點兒「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的味道。搞得北京城的老百姓提起這座倒黴的觀音廟就腦袋疼,香火自然也就不旺盛。

民國初期,隨著正陽門甕城被拆除,這兩座廟宇也擺脫不了被剷平的命運,老北京城最宏偉的甕城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有的正陽門和正陽門箭樓依舊魏然聳立,六百年來,這兩座「前門樓子」在歷經了歲月的滄桑,見證了國運的興衰後,又成為了北京城新的地標,提醒著人們,不要忘記曾經發生在這座古城中的故事。

相關焦點

  • 兩座前門樓子為哪般?北京城高大的城門裡,藏著怎樣的故事?
    對北京有所了解的朋友們都知道,在老北京內城的九座城門中,以正陽門的地位最為尊崇,因為它的作用是專門用來過皇帝的「龍車」的。正陽門也被北京老百姓稱為「前門」,或者「前門樓子」,是老北京皇城根兒下,實打實的地標性建築,也是很多來北京旅遊的朋友們必須「打卡」的景點之一。
  • 四九城裡居然有紙糊的城門樓子,您信嗎?
    明清時期,皇帝從紫禁城裡出來,走天安門,過金水橋,再出正陽門。尋常百姓是不能從這裡通過的。也因此,老百姓都稱其為「大前門」。來到前門外,則是充滿市井氣息的繁華之地。明初時期,明王朝為了恢復市場,在正陽門外建房招商。《日下舊聞考》中記載:「正陽門前搭蓋棚房,居之為肆。」
  • 北京:前門大街推出「前門樓子」文創冰棍
    2020年8月11日,北京,前門大街推出的專屬「前門樓子」等文創冰棍,遊客高舉拍照留念。
  • 前門西河沿街拆除違規廣告牌 居民抬眼就見前門樓子
    抬眼就能看見前門樓子!痛快!」曾幾何時,前門西河沿街的老街坊看了幾十年的正陽門箭樓,被各種違規廣告牌匾和雜亂無章的空中「蜘蛛網」擋了個嚴實。如今,通過街道及城管等部門聯合開展的違規廣告牌匾專項整治,大伙兒又能從街上直接看到前門樓子,心裡那叫一個敞亮。北京有句老話「我說前門樓子,你說胯骨軸子」,這本是形容對話前言不搭後語的俏皮話,用在以前的前門西河沿街倒也合適。
  • 外地人北京人說的前門不是一座城門中國公路零公裡處藏在城門洞下
    甭管您是外埠遊客還是北京土著說起這前門呀前門樓子九丈九我跟您說吧天安門廣場南側這兩座城樓實際上是一座!怎麼說呢,後邊這個就是正陽門,前邊的那個是正陽門箭樓。原來呀在這兩樓之間還有個城門圈叫甕城,後來建正陽門火車站給拆了,沒拆之前在東西的城牆上還個有一個側門洞,您看這回夠數了吧。箭樓前的三橋也是這一時期拆除的。
  • 刷爆朋友圈的前門冰棍來啦
    #2020年10月3日# 坐標:前門大街東側(距離城門樓子大概400米/距離大柵欄胡同口很近)。 刷爆朋友圈的前門樓子我終於也有啦!15塊錢一支的價格對比迪士尼40塊錢的真的太良心!口感也很不錯哦,硬硬的有一點點沙冰那種感覺。
  • 北京的前門樓子有多高?這位外國人最清楚,拉貝眼中的北京是啥樣
    到了清末民初,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到北京,他們不再滿足於浮光掠影的遊記文章,而是使用了當時最先進的科學方法記錄北京城,比如測繪和攝影術。這些人中,瑞典學者奧斯瓦爾德·喜仁龍最為知名,他的《老北京皇城寫真全圖》和《北京的城牆和城門》如今已成為老北京研究方面的權威著作。
  • 北京城原來有這麼多秘密……
    作為一個大北京子民,你有真正挖掘過北京那些鮮為人知的秘密嗎?你知道北京古城牆為什麼缺了個角嗎?你知道故宮的皇帝臥室為什麼那麼小嗎?你知道簋街為什麼是餐飲一條街嗎?······這10大秘密,就算你是老北京人也未必全知道!
  • 北京的城牆和城門:被記錄的和被遺忘的
    「這些令人嘆為觀止的城牆與城門,這些北京城豐富輝煌歷史的無聲記錄,他們還能屹立多久呢?」當喜龍仁看到京漢鐵路穿牆而過、張勳復闢的彈孔清晰可見、垃圾和廢棄物堆滿西南城牆時,他清楚的知道,這只是個開始。▲西直門南側所見城門全景在《美的沉思》中蔣勳寫到長城。
  • 在陽光和藍天的幫助下,金黃的銀杏葉與豔麗的前門樓子相映生輝
    因為有了前門樓子的豔麗色彩,加上陽光的幫忙,樹葉也漂亮了起來,金燦燦、黃豔豔,美得逼人的眼。前門樓子也不用擔心自己吃了虧,因為這些銀杏葉也為它增了輝,牆體紅得發紫,屋簷灰得深沉,歇山處的金花彩繪亮得高貴。銀杏葉和前門樓子還要感謝陽光和藍天,它們默默地當著背景,提供了光源才讓人們發現了它們的美。
  • 地標歷史:北京前門東大街,正陽門、箭樓、鐵道博物館、北京市規劃...
    正陽門(前門) 正陽門,俗稱前門、前門樓子、大前門,原名麗正門,是明清兩朝北京內城的正南門。位於北京城南北中軸線上的天安門廣場最南端,毛主席紀念堂南邊。據地方志上記載:當時的城樓、箭樓規模宏麗,形制高大;甕城氣勢雄渾,為老北京城垣建築的代表之作,現僅存城樓和箭樓,是北京城內唯一保存較完整的城門。城樓上有北京民俗展覽館。
  • 您知道嗎?老北京前門的來歷!
    都說前門樓下九丈九但是你你知道前門的來歷嗎?明、清至民國時皆稱正陽門大街,民眾俗稱前門大街。 又因正陽門是京師正門,故前門大街一帶比其他城門大街寬。在城市建制上,明北京城突破了元代所遵循的「前朝後市」的定製,正陽門周圍以及南至鮮魚口、廊房胡同一帶,形成了大商業區。
  • 裡九外七皇城四,前門有了新玩法,正陽門冰棍兒來一個?
    北京城的老城門提起北京城的門,有一句老北京俗語「裡九外七皇城四」,說的是明清時期的北京城一共有20座城門。元大都時,北京的城門有另外的名字,例如:正陽門叫麗正門,崇文門叫文明門,宣武門叫順治門,朝陽門叫齊化門,東直門叫崇仁門,阜成門叫平則門,西直門叫和義門。
  • 說一說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古代城門
    麗景門的箭樓、城門樓加甕城並配以護城河的建築結構,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典型最為優秀的城門,其城垣高厚,月城宏闊,重門疊關,上千浮雲,氣勢磅礴。有詩人用:「洛陽牡丹甲天下,麗景城樓世無雙。」來讚美它無限的魅力。」麗景門是洛陽八大景之一,曾是歷代朝廷百官及萬民祈福納祥之處。
  • 探索京城|第2期 北京的13座城門,了解「四九城」的前世今生
    自明清時代起,北京的城市格局就是一座四重城,從裡至外分別是:宮城、皇城、內城和外城。宮城、皇城各四座城門,內城九座城門,外城七座城門。而「四九城」這個北京的別稱,便是取自四座皇城城門加上九座內城城門。每一座城門的背後都深藏著老北京深厚的文化和底蘊。這一期「探索京城」專題楠哥帶來:北京的13座城門,了解「四九城」的前世今生。
  • 北京城的中軸線 _光明日報 _光明網
    現在本文作者王彬又寫成此姊妹篇《北京城的中軸線》,介紹在北京城布局中居於核心位置的中軸線的建築與人文內涵,並在其今昔對比中,提出了他的設想。《孟子·滕文公上》記載:  方裡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公田。公事畢,然後敢治私事。  這裡的裡是周裡,一平方周裡的土地為一井。一井為九百畝,劃為九個等分,每一分便是一百畝。中間的一分是公田,由領主使用;其餘八分是私田,歸農民使用。每一戶農民擁有一百畝土地,八戶農民便擁有八百畝土地。無論公田還是私田,所有權都屬於領主。
  • 古代夜晚要關閉城門,有野外小路可以出城嗎?留小路有什麼後果?
    古代的城門都很高大、厚重,因為古代的社會發展水平比較低,城門的建設十分重要,歷來受到統治者高度重視,因為城門在戰爭年代可以防禦敵人的進攻,在和平時期也可以防止土匪強盜的進攻,所以城門無一例外都是建設得和城牆緊密結合,一旦關閉城門,那整個城市就像在一塊巨大的磚頭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