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座前門樓子為哪般?北京城高大的城門裡,藏著怎樣的故事?

2020-08-17 闡史官曉悅

對北京有所了解的朋友們都知道,在老北京內城的九座城門中,以正陽門的地位最為尊崇,因為它的作用是專門用來過皇帝的「龍車」的。正陽門也被北京老百姓稱為「前門」,或者「前門樓子」,是老北京皇城根兒下,實打實的地標性建築,也是很多來北京旅遊的朋友們必須「打卡」的景點之一。

不過讓很多初次來北京旅遊的朋友有點搞不清楚狀況的是,當站在大柵欄商業街舉目北望的時候,能一眼真真切切地望見兩座「前門樓子」,兩座城門都是那樣恢宏大氣,也都是那樣肅穆古樸,這不免讓很多人心中產生了疑問:「難道北京城真的有兩座前門嗎」?

事情的真相是這樣的,前門作為北京皇城的重要門戶,當年修建的時候,除了主城門外,是配套有箭樓和城牆的。正陽門箭樓,也就是前門箭樓,與前門由城牆連接、環繞,中間形成了一座面積不小的甕城。

1915年民國政府拆除了正陽門甕城,但是前門和前門箭樓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解放以後北京市政府雖然多次對兩座城門進行了修復,但始終沒有恢復甕城的城牆。這就造成了現在遊客北望時,對同時出現兩座「前門樓子」感到不理解的情況,其實您看到的兩座城門樓,分別是前門本尊,還有與它配套修建的前門箭樓。

前門的甕城雖然沒有了,但是關於前門和甕城的趣聞軼事卻並沒有因此消失,特別是「九城十座廟」的故事更是常被老北京人津津樂道。

一、騎白馬的關帝爺

明朝北京的九座內城門,各有各的甕城,其中屬正陽門的甕城最為宏偉。九座甕城裡面各修一座供奉關公的關帝廟,但是據老北京人說,這九座關帝廟屬正陽門的關帝廟最靈驗,對老百姓的大事小情可以說是有求必應,被人們稱為「正陽關帝」。

據說正陽關帝廟的門口,有一匹漢白玉的白馬塑像,正是關帝爺的坐騎。有的朋友質疑了:你這是忽悠小孩子呢?誰不知道關二爺的坐騎是赤兔胭脂獸呀,那可是一匹棗紅馬,你現在給關二爺安排一匹大白馬是啥意思?其實正陽關帝裡的這匹白馬,可是大有來頭的,那是永樂皇帝朱棣親自賜給關帝爺的,具體情況是這樣:

相傳當年朱棣還是燕王的時候,有一次帶兵狙擊蒙古人,大軍追擊到了沙漠地帶,突然狂風大作,沙塵漫天,大軍被吹得東倒西歪,根本找不到行軍的道路,眼看大軍就要迷失在大漠之中了。這時候,在離燕王不遠的地方,突然出現了一員大將,臥蠶眉、五柳長髯,提著青龍偃月刀。

燕王一看大驚,心說這不是關公顯靈了嗎?那位顯靈的關公爺也不說話,只是示意朱棣帶領大軍跟著他前行。在關公的帶領下,沒過多久燕王的部隊就走出了狂風口,找到了行軍的道路,據老輩人說,當時朱棣看到的關老爺,胯下的坐騎就不是赤兔獸,而是一匹大白馬,也不知道是不是當時情況緊急,關二爺為了給朱棣幫忙,隨便抓了一匹馬就出山了。

為了感謝關二爺的幫忙,在修建正陽關帝廟的時候,永樂皇帝特別賜予了這匹漢白玉的白馬,為關老爺把守廟門。不知道是不是關帝爺也被永樂皇帝的誠意感動了,還是運氣特別好,正陽關帝果然是有求必應,極受北京城裡老百姓的推崇。

二、不受待見的觀音廟

不是說明朝的北京內城有九座城門嗎,為何民間會流傳:「九城十座廟」的俗語呢?原來在正陽的甕城裡面,除了有正陽關帝廟外,還有一座觀音廟,只不過這座觀音廟的來歷,實在讓人有點難以啟齒。

當年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帝,不辨忠奸,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冤殺了大將袁崇煥,導致清兵進犯的時候,無良將可派,萬般無奈之下,只能派洪承疇帶兵出關抗敵。結果松山一戰,城破兵敗,洪承疇失蹤。

後來有傳聞洪承疇在松山壯烈殉國,崇禎皇帝在感動加衝動的驅使下,不聽群臣的勸諫,非要在正陽門外的甕城給洪承疇立忠烈廟。搞笑的是,廟剛修了一半,就有確鑿的消息傳來,洪承疇沒有死。非但沒死,還投降了皇太極,現在清軍正在他的調動下,準備進攻北京城呢。

崇禎皇帝這個氣啊,鼻子差點被氣歪了。但是忠烈廟已經修了一半,這會停工再給搗平,實在是太丟人!別看崇禎皇帝守不住國門,但是還特別好面子,思來想去,乾脆改建觀音廟吧,反正國運這麼差了,正好祈求觀音娘娘保佑保佑。

可能是因為立廟的目的不純,或是大明的國運已衰,觀音娘娘壓根兒就沒打算待見崇禎皇帝,同樣建在正陽門的甕城,關帝廟能有求必應,觀音廟卻特別不靈光,很有點兒「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的味道。搞得北京城的老百姓提起這座倒黴的觀音廟就腦袋疼,香火自然也就不旺盛。

民國初期,隨著正陽門甕城被拆除,這兩座廟宇也擺脫不了被剷平的命運,老北京城最宏偉的甕城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有的正陽門和正陽門箭樓依舊巍然聳立,六百年來,這兩座「前門樓子」在歷經了歲月的滄桑,見證了國運的興衰後,又成為了北京城新的地標,提醒著人們,不要忘記曾經發生在這座古城中的故事。

相關焦點

  • 北京城真的有兩座前門樓子嗎?高大的城門裡,藏著怎樣的秘密?
    對北京有些了解的朋友們都知道,在老北京內城的九座城門中,以正陽門的地位最為尊崇,因為它的作用是專門用來過皇帝的「龍車」的。正陽門也被北京老百姓稱為「前門」,或者「前門樓子」,是老北京皇城根兒下,實打實的地標性建築,也是很多來北京旅遊的朋友們必須「打卡」的景點之一。
  • 四九城裡居然有紙糊的城門樓子,您信嗎?
    矗立在紫禁城南面的正陽門,是四九城幾個城門中規模最大的一個門,地位更是極其特殊,歷來被看做是「國門」。700多年風雲變幻,這裡歷經滄桑,蘊藏了不少故事,也見證著北京城的變遷。正陽門的前世正陽門,原名「麗正門」,是元大都城的南城垣正門,始建於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
  • 探索京城|第2期 北京的13座城門,了解「四九城」的前世今生
    自明清時代起,北京的城市格局就是一座四重城,從裡至外分別是:宮城、皇城、內城和外城。宮城、皇城各四座城門,內城九座城門,外城七座城門。而「四九城」這個北京的別稱,便是取自四座皇城城門加上九座內城城門。每一座城門的背後都深藏著老北京深厚的文化和底蘊。這一期「探索京城」專題楠哥帶來:北京的13座城門,了解「四九城」的前世今生。
  • 前門西河沿街拆除違規廣告牌 居民抬眼就見前門樓子
    抬眼就能看見前門樓子!痛快!」曾幾何時,前門西河沿街的老街坊看了幾十年的正陽門箭樓,被各種違規廣告牌匾和雜亂無章的空中「蜘蛛網」擋了個嚴實。如今,通過街道及城管等部門聯合開展的違規廣告牌匾專項整治,大伙兒又能從街上直接看到前門樓子,心裡那叫一個敞亮。北京有句老話「我說前門樓子,你說胯骨軸子」,這本是形容對話前言不搭後語的俏皮話,用在以前的前門西河沿街倒也合適。
  • 北京的前門樓子有多高?這位外國人最清楚,拉貝眼中的北京是啥樣
    到了清末民初,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到北京,他們不再滿足於浮光掠影的遊記文章,而是使用了當時最先進的科學方法記錄北京城,比如測繪和攝影術。這些人中,瑞典學者奧斯瓦爾德·喜仁龍最為知名,他的《老北京皇城寫真全圖》和《北京的城牆和城門》如今已成為老北京研究方面的權威著作。
  • 北京:前門大街推出「前門樓子」文創冰棍
    2020年8月11日,北京,前門大街推出的專屬「前門樓子」等文創冰棍,遊客高舉拍照留念。
  • 好玩│明天,去隆福寺趕「妙會」,去史家胡同聽故事
    史家胡同博物館依然是靜心學知識、聽故事的好地方,來這裡聽聽「600歲」前門的往昔,看看有多少你不知道的「精彩」。◆ 隆福寺趕「妙會」去過去,隆福寺的廟會盛極一時,可是北京城最熱鬧繁華的所在。正陽門,俗稱前門,是明清北京內城的正南門,也是北京中軸線上一組恢宏壯麗的建築。想當年,元世祖忽必烈金戈鐵馬,建大都於北京。他圍繞京城,建起60餘裡的城牆和11個城門,正陽門就是其中之一。那時候叫麗正門。到了明代,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把城南的城牆向南又推進了0.8公裡,並且在現在正陽門的位置上再建城門,明代正統元年(1436年)改叫正陽門。
  • 地標歷史:北京前門東大街,正陽門、箭樓、鐵道博物館、北京市規劃...
    前門東大街位於天安門正南方,位置得天獨厚,是天安門廣場周邊唯一規劃的商業步行街區,全長845米。日均客流量15萬人次、節假日客流量30萬人次。西北側的瑞蚨祥、內聯升等諸多百年老字號一字排開,與前門商業步行街自然銜接;東南側「劉老根大舞臺」在北京的第一家劇場已經正式開門迎客。
  • 北京的城牆和城門:被記錄的和被遺忘的
    「這些令人嘆為觀止的城牆與城門,這些北京城豐富輝煌歷史的無聲記錄,他們還能屹立多久呢?」當喜龍仁看到京漢鐵路穿牆而過、張勳復闢的彈孔清晰可見、垃圾和廢棄物堆滿西南城牆時,他清楚的知道,這只是個開始。▲西直門南側所見城門全景在《美的沉思》中蔣勳寫到長城。
  • 刷爆朋友圈的前門冰棍來啦
    #2020年10月3日# 坐標:前門大街東側(距離城門樓子大概400米/距離大柵欄胡同口很近)。 刷爆朋友圈的前門樓子我終於也有啦!15塊錢一支的價格對比迪士尼40塊錢的真的太良心!口感也很不錯哦,硬硬的有一點點沙冰那種感覺。
  • 外地人北京人說的前門不是一座城門中國公路零公裡處藏在城門洞下
    甭管您是外埠遊客還是北京土著說起這前門呀前門樓子九丈九原來呀在這兩樓之間還有個城門圈叫甕城,後來建正陽門火車站給拆了,沒拆之前在東西的城牆上還個有一個側門洞,您看這回夠數了吧。箭樓前的三橋也是這一時期拆除的。
  • 在陽光和藍天的幫助下,金黃的銀杏葉與豔麗的前門樓子相映生輝
    因為有了前門樓子的豔麗色彩,加上陽光的幫忙,樹葉也漂亮了起來,金燦燦、黃豔豔,美得逼人的眼。前門樓子也不用擔心自己吃了虧,因為這些銀杏葉也為它增了輝,牆體紅得發紫,屋簷灰得深沉,歇山處的金花彩繪亮得高貴。銀杏葉和前門樓子還要感謝陽光和藍天,它們默默地當著背景,提供了光源才讓人們發現了它們的美。
  • 揭秘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故事:曾有人主張建在前門樓子上
    關於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建造中的故事,我們知道多少?中國歷史上最高大的紀念碑通高37.94米從奠基到竣工歷時9年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於新中國誕生之前,建成於新中國成立之後。有的方案中在碑體裡設計了電梯,從紀念碑內部通過電梯直達頂層,向四周瞭望;有的方案中在紀念碑下設計了檢閱臺和陳列室等。經過反覆討論,最後確定以「紀念碑」為主。為廣泛徵求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1951年國慶節,在天安門廣場紀念碑奠基地點陳列了三個模型:一個是縮小為五分之一的大模型,另兩個是有坡頂及有群像的小模型。在此基礎上,興建委員會博採眾長,對紀念碑的建築細節也都做了精心的設計。
  • 永定門:「裡九外七皇城四」,北京外城最壯觀的城門
    永定門,位於北京城中軸線最南端,人常說「裡九外七皇城四」,永定門是「外七」之一,是當年北京外城七座城門居中的一座,也是最大、最壯觀的一座。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相比於同樣位於中軸線上的正陽門(1419年始建),晚了130多年。這是因為永定門是外城城門,而北京城在明永樂年間修建之初是沒有外城的。
  • 裡九外七皇城四,前門有了新玩法,正陽門冰棍兒來一個?
    今年,除了這些景點,前門大街也製作了一款「正陽門冰棍兒」,邊逛老北京店面北京城的老城門提起北京城的門,有一句老北京俗語「裡九外七皇城四」,說的是明清時期的北京城一共有20座城門。這些元代城門的名字,如今仍然有人提起。北京內城的九座城門是按照對稱的格局修建的,東直門對西直門,朝陽門對阜成門,崇文門對安定門,宣武門對德勝門。
  • 前門大街「打卡」,親身感受歷史的縮影!
    明、清至民國時皆稱正陽門大街,1965年正式定名為前門大街。前門大街是北京非常著名的商業街。位於京城中軸線,北起前門月亮灣,南至天橋路口,與天橋南大街相連。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建外城前是皇帝出城赴天壇、山川壇的御路,建外城後為外城主要南北街道。大柵欄街原稱廊房四條,距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
  • 北京城的中軸線 _光明日報 _光明網
    秉忠以麗正門外第三座橋南一樹為向以對。上制可。遂封為獨樹將軍,賜以金牌。每元會、聖節及元宵三夕,於樹身懸掛諸色花燈,高低照耀,遠望若火龍。  世皇帝,即元世祖忽必烈。劉太保秉忠,即劉秉忠,是元大都的設計者。麗正門是大都南部正中的城門,與今之正陽門相對,位於長安街南側。麗正門外的一株大樹,被劉秉忠選為大內中軸線的基點。
  • 想要真正了解北京城,這9座博物館不得不去
    當有外地朋友想要認識北京時,傳統套路少不了「故宮+頤和園+長城+動物園」……但要說深入了解北京城,我為你準備的這9個地方,才是最佳去處啊!圖源:首都博物館官網目前在B1的「讀城:探秘北京中軸線」展覽會展到明年,詳細告訴你了北京中軸線的布局、歷史、北京城的來歷等種種,為你講透北京中軸線的「前世今生」 。